一种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159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其包括炉体、设在炉体内且位于下部的炉膛和位于上部且与炉膛连通的换热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换热腔的上部自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中间开设有过烟通孔的环形腔体且各环形腔体的外壁均与炉体内壁密封贴合,相邻两环形腔体之间间隔设有外径小于炉体内径的空心连接盘;上述空心连接盘的上部在靠近其中一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上方的环形腔体连通的上通风管道、空心连接盘的下部在靠近另一相对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下方的环形腔体连通的下通风管道;换热腔的下部设有与最下方的环形腔体的底部连通且外径小于炉体内径的空心主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和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热风炉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
【背景技术】
[0002]热风炉通过燃料的燃烧将冷风加热并输送到供暖场所。热风炉一般包括炉体、设在炉体内的炉膛、烟道以及风腔,烟道连通炉膛和烟囱,风腔引入冷风并输出热风。风腔和烟道的结构直接影响整个热风炉的换热效率和供暖效果,现有的热风炉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使得烟气中的热量不能被充分吸收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从而导致了换热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能源且换热效率高的热风炉。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包括炉体、设在炉体内且位于下部的炉膛和位于上部且与炉膛连通的换热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换热腔的上部自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中间开设有过烟通孔的环形腔体且各环形腔体的外壁均与炉体内壁密封贴合,相邻两环形腔体之间间隔设有外径小于炉体内径的空心连接盘;上述空心连接盘的上部在靠近其中一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上方的环形腔体连通的上通风管道、空心连接盘的下部在靠近另一相对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下方的环形腔体连通的下通风管道;换热腔的下部设有与最下方的环形腔体的底部连通且外径小于炉体内径的空心主盘;位于最上方的环形腔体上连接有进风管且该环形腔体的过烟通孔与炉体顶端的烟囱连通,上述空心主盘上连接有可通出炉体的出风管。
[0005]采用上述结构,各环形腔体的内腔和各空心连接盘的内腔以及空心主盘的内腔连通形成风腔,空心连接盘和空心主盘与炉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由过烟通孔依次串通形成烟腔,烟气自底向上流动,在底部首先将空心主盘包覆并进入最下方的过烟通孔,之后再将最下方的空心连接盘包覆并进入上一层的过烟通孔,上升到最上方的过烟通孔后从烟囱排出。利用该种折返迂回式的烟道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慢烟气流速,热量充分释放之后烟气再流出,保证了换热效率,节省了燃料;通过盘式结构和环形腔体的结构设置,烟气和盘壁、腔体壁以及上下通风管道的管道壁接触更加充分,热量能最大限度的被吸收,换热效果更好。
[0006]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鼓风机。由于空气加热会向上流动,冷空气从上部引入,利用鼓风机提供冷热对流的动力,加热效果更好,同时,通过控制鼓风机可调节空气流速,从而控制温度和暖风效果。
[0007]所述炉体内在炉膛的下方设有底腔,炉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底腔连通的底部风门。
[0008]所述底部风门共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炉体的两个相对侧。
[0009]所述空心主盘的底部连接有可通入到炉膛底部的二次进风管。通过设置各个风门和二次进风管,可调节向炉膛内送入的氧气量,从而控制燃料的燃烧效果,保证燃烧充分。同时,底部风门还兼做为清灰门使用,用于定期将底腔内的灰渣等清出。
[0010]所述出风管由两根呈Y型连接的管路分支成两路。出风管分成两路适用于大棚的送风结构,两路暖风可分别从大棚的两侧引入,使得大棚内的供暖效果更好。
[0011]所述环形腔体和中间连接盘上均开设有可与上、下通风管道对应连通的通风孔,上述通风孔为长条形孔或弧形孔,上、下通风管道的截面形状与通风孔的形状相对应。通风孔的形状和大小与通风管道相匹配,采用长条形孔加工方便,弧形孔可以围绕过烟通孔开设,可以开设的更大,通风效果更好。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和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炉体截面图;
[0016]图3为沿图1中B-B方向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炉体截面图;
[0017]图4为沿图1中A-A方向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炉体截面图;
[0018]图5为沿图1中B-B方向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炉体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包括炉体1、设在炉体I内且位于下部的炉膛2和位于上部且与炉膛2连通的换热腔3,炉膛上开设有炉门20,换热腔3的上部自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中间开设有过烟通孔40的环形腔体4且各环形腔体4的外壁均与炉体I内壁密封贴合,相邻两环形腔体4之间间隔设有外径小于炉体I内径的空心连接盘5。
[0020]参照附图,空心连接盘5的上部在靠近其中一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5上方的环形腔体4连通的上通风管道6、空心连接盘5的下部在靠近另一相对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5下方的环形腔体4连通的下通风管道7。
[0021]参照附图,环形腔体4和中间连接盘5上均开设有可与上、下通风管道对应连通的通风孔16,上述通风孔16为长条形孔或弧形孔,上、下通风管道的截面形状与通风孔16的形状相对应。图2和图3示出了通风孔为长条形孔的情形,图4和图5示出了通风孔为弧形孔的情形。长条形孔加工方便,弧形孔可以围绕过烟通孔40开设,可以开设的相对较大,通风效果更好。
[0022]参照附图,换热腔3的下部设有与最下方的环形腔体4的底部连通且外径小于炉体I内径的空心主盘8,如图所示,两者通过底通风管道17连通。位于最上方的环形腔体4上连接有进风管9且该环形腔体4的过烟通孔40与炉体I顶端的烟? 10连通,上述空心主盘8上连接有可通出炉体I的出风管11。
[0023]上述结构中,各环形腔体4的内腔和各空心连接盘5的内腔以及空心主盘8的内腔连通形成风腔,空心连接盘5和空心主盘8与炉体I内壁之间的间隙由过烟通孔40依次串通形成烟腔。烟气与盘壁、腔体壁以及管道壁接触换热,其中,上述盘壁指的是空心主盘8和个空心连接盘5的盘壁;腔体壁指的是各环形腔体4的顶壁和底壁,不包括最上方环形腔体4的顶壁;管道壁指的是上通风管道6、下通风管道I和底通风管道17的管道壁。该种结构中,烟气与风腔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0024]在炉体I内,烟气自底向上流动,在底部首先将空心主盘8包覆并进入最下方的过烟通孔40,之后再将最下方的空心连接盘5包覆并进入上一层的过烟通孔40,如此依次经过各个过烟通孔40后最终从烟? 10排出。由于采用折返迂回式的烟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慢烟气流速,使得热量充分释放后烟气再流出。
[0025]其中,附图中示出的环形腔体数量为三个,空心连接盘的数量为两个,加上底部的空心主盘,整个换热腔内共设置有六层结构。当然,对于环形腔体和空心主盘的数量可根据炉体的尺寸和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设置,例如设置四个环形腔体和三个空心连接盘,加上底部的空心主盘,形成八层结构。
[0026]参照附图,进风管9上连接有鼓风机12。在风腔内,空气加热后会向上流动,冷空气从上部引入,利用鼓风机12提供冷热对流的动力,加热效果更好,同时,通过控制鼓风机12可调节空气流速,从而控制温度和暖风效果。
[0027]参照附图,炉体I内在炉膛2的下方设有底腔13,炉体I的底部开设有与底腔13连通的底部风门14。风门用于向炉膛内送入氧气,底部风门还兼做清灰门使用,用于定期将底腔内的灰渣等清出。其中,底部风门14共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炉体I的两个相对侧,在炉体的前后各设置一个底部风门14,控制更加方便,附图中仅示出了位于炉体I前侧的一个底部风门14,在该底部风门14的相对侧的炉壁上还开设有一个底部风门14。同时,空心主盘8的底部连接有可通入到炉膛2底部的二次进风管15。二次进风管15内的风引自顶部的鼓风机12,二次进风管15的设置可以再次控制向炉膛2内送入氧气助燃,从而保证燃烧的更加充分。如图所示,二次风管15共设置两根,分别位于炉膛2的两侧,该两根二次风管15和上述的两个底部风门14形成一个立体送风结构,即炉膛2底部的四个方向均可送风,从而可进一步保证燃烧效率。
[0028]参照附图,出风管11由两根呈Y型连接的管路分支成两路。出风管11分成两路可适用于大棚的送风结构,两路暖风可分别从大棚的两侧引入。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热风炉,包括炉体(I)、设在炉体(I)内且位于下部的炉膛(2)和位于上部且与炉膛(2)连通的换热腔(3),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腔(3)的上部自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中间开设有过烟通孔(40)的环形腔体(4)且各环形腔体(4)的外壁均与炉体(I)内壁密封贴合,相邻两环形腔体(4)之间间隔设有外径小于炉体(I)内径的空心连接盘(5);上述空心连接盘(5)的上部在靠近其中一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5)上方的环形腔体(4)连通的上通风管道(6)、空心连接盘(5)的下部在靠近另一相对侧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该空心连接盘(5)下方的环形腔体(4)连通的下通风管道(7);换热腔(3)的下部设有与最下方的环形腔体(4)的底部连通且外径小于炉体(I)内径的空心主盘(8);位于最上方的环形腔体(4)上连接有进风管(9 )且该环形腔体(4)的过烟通孔(40 )与炉体(I)顶端的烟囱(10)连通,上述空心主盘(8)上连接有可通出炉体(I)的出风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9)上连接有鼓风机(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内在炉膛(2)的下方设有底腔(13),炉体(I)的底部开设有与底腔(13)连通的底部风门(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底部风门(14)共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炉体(I)的两个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空心主盘(8)的底部连接有可通入到炉膛(2)底部的二次进风管(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出风管(11)由两根呈Y型连接的管路分支成两路。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腔体(4)和中间连接盘(5)上均开设有可与上、下通风管道对应连通的通风孔(16),上述通风孔(16)为长条形孔或弧形孔,上、下通风管道的截面形状与通风孔(16)的形状相对应。
【文档编号】F24H3/08GK203550202SQ20132071682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李军刚 申请人:李军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