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641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挡风板工艺要求,且高密封性的风道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主风道,一个或多个具有进风口的次风道,其中通过所述进风口,所述主风道的部分空气进入所述次风道,且所述风道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转轴及挡风板,其中所述转轴围绕自身轴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进风口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转轴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轴可带动所述挡风板转动,所述次风道内壁的至少一侧,靠近所述挡风板处还设有连接部;且当所述挡风板朝着所述连接部转动时,所述挡风板的转动将最终被所述连接部阻止。
【专利说明】-种风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空调设备,然而对空调的一部分 风量控制、风向控制、以及节能都是通过对风道内部结构的控制来实现的,特别是针对多风 道的情况下,主风道和次风道之间的风量控制就显的更加重要。目前,对于主风道和次风道 之间的风量控制,即空气控制,主要是通过挡风板进行调节的,为了达到好的控制效果,主 风道和次风道之间必须满足有很好的密封性。
[0003] 现有技术中的风道装置,包括了主风道、具有进风口的次风道,主风道通过进风口 将空气送入次风道,该风道装置还包括一设于进风口处的挡风板,该挡风板由面板和转轴 组成,该面板与进风口大小匹配,该转轴插入设于风道内的定位孔。
[0004] 由于挡风板和进风口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该主风道和次风道之间的密封性,又 因此决定了空调的对风量的控制程度,而在工业大规模生产中,零件制造中必然存在误差, 这样就导致转轴和定位孔之间的匹配,以及面板和进风口的匹配必然会产生误差,影响到 其主风道与次风道之间的密封性,这样为了减小其误差,必须提高工业制造繁杂程度以及 提高制造设备精度,同时相应的也提高了成本,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容忍挡风板具有一定误 差,同时有较好的密封性能的风道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挡风板 工艺要求,且高密封性的风道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主风道,一个或多个具有进风口的次风道, 其中通过所述进风口,所述主风道的部分空气进入所述次风道,且所述风道装置进一步包 括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转轴及挡风板,其中所述转轴围绕自身轴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进 风口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转轴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轴可带动所述挡风板转动,所述次风 道内壁的至少一侧,靠近所述挡风板处还设有连接部;且当所述挡风板朝着所述连接部转 动时,所述挡风板的转动将最终被所述连接部阻止。
[0007]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次风道内壁的一侧。
[0008]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次风道内壁的两侧。
[0009]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道装置还进一步设有一控制单元,用于转动所述 转轴从而带动所述挡风板转动。
[0010]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一个凹进部,所述挡风板的转动将最 终通过所述凹进部与所述挡风板的面接触而被阻止。
[0011]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进部可设为阶梯形或斜坡形。
[0012]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进风口处。
[0013]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将所述挡风板分成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且在 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面板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次风道的最大长度。
[0014]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风道、次风道以及进风口由上组合块和下组合块 拼接组成。
[001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能够容忍挡风板和风道装置误差,降低挡风板和风道装置工艺要求;
[0017] 2.提高密封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0020] 其中:主风道100、次风道200、进风口 201、连接部2012、挡风板300、转轴301、第 一面板302、第二面板303、控制单元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22]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截面示意图,图中风道装置, 包括了主风道100、一个或多个具有进风口 201和出风口的次风道200、转轴301、挡风板 300,该主风道100与次风道200连接,通过进风口 201将部分空气送入次风道200,而次风 道200通过出风口将空气送出,实现送风的目的,即送入车内或者室内等,次风道200的内 壁的至少一侧还设有连接部2012,当该挡风板300朝着该连接部2012转动时,该挡风板 300的转动将最终被改连接部2012阻止,转轴301和挡风板300用于封闭该进风口 201,转 轴2012围绕自身轴可旋转地固定于进风口 201中,并且挡风板300与转轴301连接,通过 旋转该转轴2012可带动该挡风板300转动,用于调节主风道100进入该次风道200的风量 的大小,并且当出风口的风量最小时,即当挡风板300位于使得流入的空气大小最小的位 置,即挡风板300处于关闭状态,当出风口的风量最大时,即当挡风板300位于使得流入的 空气大小最大的位置,则挡风板30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其原理为:挡风板300通过旋转来 改变其与次风道200内壁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该间隙越大次风道200的通风量越高,间隙越 小次风道200的通风量越小,以此达到控制次风道200通风量的目的,即控制出风口的风量 大小,特别的,当挡风板300与次风道200的间隙为零时,关闭整个次风道200,当该挡风板 300将该次风道200关闭状态时,该连接部2012的一面与挡风板300面接触,一方面,使得 挡风板300与连接部2012密封,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当次风道200关闭状态时,具有更 好的密闭效果,另一方面,当挡风板300处于关闭状态后依然和次风道200的内壁之间存在 间隙时,即挡风板300无法有效密封次风道200时,可以通过连接部2012将该间隙密封,这 样使得挡风板300的尺寸的可取误差范围变大。借此在制作挡风板300时,当挡风板300的 尺寸与次风口 200不匹配时或者挡风板300上下左右定位存在偏差、松动、位移等等,凡是 会导致进风口 201与挡风板300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下,连接部2012都可以用来弥补挡风板 300的误差,并且连接部2012与挡风板面接触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生产者工艺精度的要求 自行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理解的是,连接部2012与挡风板面接触的面积越大, 生产者对风道结构工艺精度要求就越低。
[0023] 优选的,连接部2012可以设于所述次风道200内壁的两侧,使得挡风板300不管 在高度或者长度之间出现的误差都可以通过连接部2012来弥补。然而由于连接部2012的 出现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挡风板300的转动范围,特别是设于次风道200内壁的两侧时,使得 挡风板300要么只能顺时针转动,要么只能逆时针转动,所以也可以通过连接部2012只设 于次风道200内的一侧,来减小连接部2012对挡风板300转动范围的影响。
[0024]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挡风板设于进风口 201处,这是由于考虑到最优化的控 制次风道200内的风量以及次风道200内可能有多个出风口,最有效的方式是将挡风板300 设于进风口 201处,完全控制主风道100进入次风道200的风量,并且同时为了让主风道 100的风有效的进入次风道200,改变进入次风道200的空气的行进方向。优选的,转轴301 将挡风板300分成第一面板302和第二面板303 ;当挡风板3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面板 302处于主风道100内,第二面处于次风道200内;且在沿着转轴301纵轴方向上,第一面板 302的最大长度大于次风道200的最大长度。这样当挡风板300关闭状态时,第一面板302 与主风道的内壁面接触,第一面板303与连接部2012面接触,挡风板300就能起到密闭次 风道200的目的,而采用以上的结构是考虑到在不影响挡风板300本身的使用中,最大化的 使其具有大的误差范围,因为第一面板303设于次风道200内其大小范围是有限制的,而主 风道100的横截面必然大于次风道200的横截面,这样第一面板302大于次风道200横截 面的这段长度就可以额外提高密封性,也就是起到类似于连接部2012的填补间隙的作用。
[0025]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部2012包括一凹进部,挡风板300的转动将最终通 过该凹进部与该挡风板300的面接触而被阻止,采用面接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挡风板 300与连接部2012之间的密闭效果,优选的该凹进部采用阶梯形结构,考虑到挡风板300是 一平面,而阶梯形结构的侧面也是平面,平面与平面可以有效的贴合,即使出现挡风板300 出现一定的偏差,也不会对密闭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连接部2012与挡风板300紧 密贴合,而且阶梯形结构的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熟知的,其他 的凹进部形状也是具有相应的优势,例如,采用斜坡形,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加有利于风 道的通风,因为在风道设计中,由于直角弯等会影响到风的传送,应当尽量避免,而斜坡形 可以有效减少直角弯的出现。
[0026]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转轴301的一端还设有一控制单元400,控制单元400用 于通过调节转轴带动挡风板300,这样外部就能通过控制单元400自动或者手动的控制挡 风板300的转动方向或者调节流入次风道200的空气的风向和大小。
[0027]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风道结构由上组合块和下组合块拼接而成,即进风口 201、次风道200、主风道100是由上组合块和下组合块拼接组成,这样对应的进风口 201、次 风道200、主风道100就会因为拼接匹配的不确定性,更加容易产生误差,而本申请中的风 道装置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以上情况。
[0028]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 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道装置,包括主风道,一个或多个具有进风口的次风道,其中通过所述进风 口,所述主风道的部分空气进入所述次风道,且 所述风道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转轴及挡风板,其中所述转轴围绕自 身轴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进风口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转轴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轴可带 动所述挡风板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风道内壁的至少一侧,靠近所述挡风板处还设有连接部;且 当所述挡风板朝着所述连接部转动时,所述挡风板的转动将最终被所述连接部阻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次风道内壁的一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次风道内壁的两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还进一步设有一控制单 元,用于转动所述转轴从而带动所述挡风板转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一个凹进部,所述挡 风板的转动将最终通过所述凹进部与所述挡风板的面接触而被阻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进部可设为阶梯形或斜坡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进风口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将所述挡风板分成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且在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面板的 最大长度大于所述次风道的最大长度。
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风道、次风道以及进风口由上组合块和下组合块拼接组成。
【文档编号】F24F7/04GK203848445SQ201420120195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杨志强 申请人:上海金翅鹏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