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58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柜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柜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潮气、灰尘或有害气体进入机柜,机柜通常对外封闭。在运行中,因机柜中器件自身发出热量或者户外阳光照射或者天气炎热,机柜中温度会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散热势必会影响机柜中器件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这些行业中应用的控制机柜需配置专门的设备对机柜内空气进行散热,即机柜空气调节装置。

机柜空气调节装置是能够对电气控制柜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的装置,可解决户外通信机柜、无限户外柜基站、蓄电池机柜等散热问题。主要通过带走电气元件小号电能发出的热量,为各类机柜内部提供理想的温湿度环境,同时隔离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腐蚀性气体,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系统运行可靠性。

机柜空气调节装置一般由内外两个循环系统组成,机柜空气调节装置的机壳内一般都设有隔板用于隔离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并且还设有用以连通所述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的冷媒穿管。一般的冷媒穿管均从所述隔板的腰部穿孔而过,这样的话会导致密封性弱、空间拥挤等问题。并且冷媒穿管与外循环系统设有用以焊接的接头,冷媒穿管从腰部穿孔而过,不利于焊接操作。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新型的机柜空气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机柜空气调节装置,可增强整体的密封性,焊接更容易,操作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柜空气调节装置,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压缩机、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所述机壳包括环绕成框体的周壁以及设置在周壁内用以隔开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周壁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有用以连通所述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的冷媒穿管,所述冷媒穿管自隔板与周壁之间的空隙穿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周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顶板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所述空隙形成在所述隔板下侧与所述底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设置于底板上,所述隔板的下侧靠内设置并与机壳的外端形成有收容所述压缩机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隙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呈矩形板状的冷凝换热器,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呈矩形板状的蒸发换热器,所述冷凝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上侧,所述蒸发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的下侧,所述冷媒穿管连通所述蒸发换热器和冷凝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媒穿管自所述蒸发换热器延伸穿过空隙到达收容腔,并在收容腔内弯折延伸后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媒穿管设置有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相连接的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同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的下侧向下超过了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下侧或与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下侧齐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还设有连通所述冷凝换热器和压缩机的第一通管和连通所述压缩机和蒸发换热器的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自压缩机穿过空隙并与所述蒸发换热器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周壁及隔板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隔板上侧与所述顶板相衔接,所述隔板竖直方向的两侧边与所述侧板相衔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冷媒穿管自隔板与周壁之间的空隙穿过,由此,不需要在隔板上进行穿孔,可增强整体的密封性,空间余量较大,并且焊接更加方便,操作过程更容易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的正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的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去除压缩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机柜空气调节装置100,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100包括机壳1、设置于机壳1内的压缩机2、内循环系统3和外循环系统4、以及用以连通所述内循环系统3和外循环系统4的冷媒穿管5。

所述机壳1包括环绕成框体的周壁10以及设置在周壁10内用以隔开内循环系统3和外循环系统4的隔板14,所述隔板14与所述周壁10之间形成有空隙141。所述周壁10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11及顶板12、位于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隙141形成于所述隔板14下侧与所述底板11之间。当然,若所述空隙141形成于其他地方,也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隔板14和周壁10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隔板14上侧与所述顶板12相衔接,所述隔板14竖直方向的两侧边与所述侧板13相衔接。通过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保证了内循环系统3和外循环系统4的密封性,提高了防护等级,并且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成本。所述隔板14自上而下弯折延伸,所述隔板14上侧靠近靠近所述机壳1的外端设置,所述隔板14下侧靠近所述机壳1的内端设置。所述隔板14下侧与机壳1外端形成收容所述压缩机2的收容腔20,所述隔板14下端与所述底板11之间形成有所述空隙141,所述收容腔20与所述空隙141相连通。

所述外循环系统4包括呈矩形板状的冷凝换热器41,所述内循环系统3包括呈矩形板状的蒸发换热器31。所述冷凝换热器41设置于所述机壳1的上侧并与所述顶板12相衔接,所述蒸发换热器31设置于所述机壳1的下侧,且所述隔板14的下侧向下超过了所述蒸发换热器31的下侧或与所述蒸发换热器31的下侧齐平。因而所述蒸发换热器31可整体遮蔽于所述隔板14的内侧,加强了系统的密封性。所述蒸发换热器31和冷凝换热器41的竖直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均与所述侧板13相衔接,尽量使得所述蒸发换热器31和冷凝换热器41覆盖面积的最大化,尽可能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换热器41和蒸发换热器31均固定于两个侧板13上,所述隔板14的下侧向下延伸至蒸发换热器31的下侧,并向内端且向上弯折形成可支撑所述蒸发换热器31底部的折弯部142。

所述冷媒穿管5用以连通所述蒸发换热器31和冷凝换热器41。所述冷媒穿管5自所述蒸发换热器31向下延伸且穿过空隙141到达收容腔20,在收容腔20内向上弯折延伸后与所述冷凝换热器41相连通。所述冷媒穿管5从空隙141穿过,而不是在隔板14的腰部上打孔穿过,可使得整体机壳1的密封性增强。由图2所示,另外,所述冷媒穿管5设置有与所述冷凝换热器41相连接的接头51。所述接头51为焊接接头51,冷媒穿管5下置并自空隙141穿过后,在收容腔20内或旁侧进行焊接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41,由此,可给焊接操作提供较大的空间余量,操作过程简洁省时。

所述压缩机2为立式压缩机2或者为卧式压缩机2的立式安装,所述压缩机2下侧设置有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固定于底板11上,具有减震的作用。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100还设有连通所述冷凝换热器41和压缩机2的第一通管411和连通所述压缩机2和蒸发换热器31的第二通管311。所述第一通管411自所述冷凝换热器41向下延伸至所述压缩机2下侧,并向上弯折延伸至压缩机2顶部,并与压缩机2相连通。所述第二通管311自压缩机2向内穿过空隙141并与所述蒸发换热器31相连通。

由此所述机柜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安装时,由于冷媒穿管5下置,从隔板14下侧的空隙141穿过,而不用在隔板14腰部打孔,因而增强了密封性,也省去了打孔的麻烦。并且将冷媒穿管5设置于机壳1下侧的收容腔20,空间余量比较大,焊接时也更加便于操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