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7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或工业应用中,在现代生活中,空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以满足各种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然而,由于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对健康的影响为人们所密切关注,人们对室内工作环境和起居住所的空气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的紧张以及温室效应的影响,国家制定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及其加快推广,以及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提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提出高的空气质量要求。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空调系统的耗能较高,并且有部分室内回风从空调系统中排出,从而使得空调系统需要对进入空调的室外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传统的空调系统仅对空气的温度进行处理,例如,在夏季,空气经传统空调降温后,湿度低,空气干燥,舒适性不好,而到了冬季,空气经传统空调升温后,无加湿功能,空气亦干燥,舒适性不好。

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系统的耗能,并能够对空气的湿度进行处理,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降低空调系统的耗能,并能够对空气的湿度进行处理,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含进风口、n条换热管以及间隔设置的混合腔和排风腔,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混合腔上开有送风口;

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排风腔并伸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混合腔的侧部还开有回风口,所述排风腔的侧壁开有排风入口,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入口都正对所述换热管的管身;

室外新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通过所述换热管到达所述混合腔;

室内回风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混合腔,经过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后与所述室外新风混合并通过所述送风口进入室内;

室内排风从所述排风入口进入排风腔,经过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并从所述排风腔向外排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该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从回风口和排风入口中流出的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需要先经过多条换热管才分别进入混合腔和排风腔中,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因此当换热管中通入有室外新风,且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存在温度差,使得室外新风可借助换热管的管壁与室内排风和室内回风产生冷热交换,进而可提升或降低进入混合腔内的室外新风的温度,以保证混合腔内的室外新风与室外回风混合时,缩小混合后室内回风的温度变化,因此降低空调系统的耗能。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包含用于调节所述室内回风温度的蒸发室和用于混合调温后的室内回风的混合室,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室的侧壁,所述蒸发室与所述混合室之间通过连接口相连通,所述连接口正对所述回风口;其中,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蒸发室且所述换热管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由于混合腔包含蒸发室和混合室,而换热管贯穿蒸发室,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位于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从而使得室内回风经过换热管进入蒸发室时温度得到提升或降低,扩大了室内回风与蒸发室内部温度的温差,进而可提升室内回风与蒸发室之间的换热效率,有效的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腔内在排风入口后换热管穿过处还包含调节所述室内回风温度的的换热室,且排风腔上设有排风出口;其中,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换热室且所述换热管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排风出口和所述排风入口之间。由于室外排风从排风入口经过换热管进入排风腔时,换热管内部的室外新风通过换热管的管壁与室内排风产生冷热交换,从而可有效利用室内排风来提升或降低室外新风的温度,进而可降低因室内排风从排风出口排出室外后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含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压缩机、四通阀、与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电性连接的主控设备、所述进风口到所述换热管出风口间的进气通道、所述排风入口到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出风口间的排气通道,其中,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排风腔通过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风出口相连;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的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分别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中;所述主控设备通过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对进入所述进气通道的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或加湿。由于空调系统还包含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并且位于进气通道的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可以对进入换热管内的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或加湿,以确保室外新风的湿度能够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包含溶液湿度处理装置;所述溶液湿度处理装置包含与溶液湿度处理组件和溶液再生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溶液湿度处理组件和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溶液回路和再生回路;所述湿度处理组件包含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内的第一喷嘴、溶液收集槽、设置在所述再生回路中的再生泵;所述溶液再生组件包含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第二喷嘴和溶液再生槽、设置在所述溶液回路内的所述溶液泵;所述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喷嘴、所述再生泵、所述溶液泵均与所述主控设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喷嘴在被所述主控设备打开后释放溶液对所述室外新风进行湿度处理,而所述溶液在对所述室外新风进行湿度处理后流入所述溶液收集槽中;所述溶液泵在被所述主控设备打开后将所述溶液收集槽中的所述溶液通过所述再生回路送入所述溶液再生组件中;所述第二喷嘴在被所述主控设备打开后释放所述溶液对室内排风进行湿度处理,而所述溶液在对所述室内排风进行处理后流入所述溶液再生槽中形成再生溶液;所述再生泵在被所述主控设备打开后将所述溶液再生槽中的所述再生溶液通过所述溶液回路送入所述溶液湿度处理组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湿度处理装置还包含溶液冷却器和溶液加热器;其中,所述溶液冷却器与所述溶液回路相连,所述溶液加热器与所述再生回路相连;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四通阀均与所述主控设备电性连接。由于溶液冷却器和溶液加热器在对溶液的浓度和温度进行控制时,有效利用了室内排风的能量,因而可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包含转轮湿度处理装置;所述转轮湿度处理装置包含转轮、与所述主控设备电性连接的转轮风机;其中,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所述转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中,而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中;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中还设有用于隔开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的密封件;所述主控设备驱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转轮在转动时对所述室外新风进行除湿。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转轮上附带有吸湿材料时,在转轮转动的过程中,在夏季,可通过转轮上的吸湿材料吸收室外新风的水分,达到对室外新风除湿的效果,而在冬季,可通过转轮上的吸湿材料吸收室内排风中的水分,在转动的过程,转轮上的吸湿的水分被室外新风所吸收,从而达到对室外新风加湿的效果。

并且,所述空调系统还包含与所述主控设备电性连接制氧设备,且所述制氧设备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所述进气通道上;其中,所述制氧设备在被所述主控设备打开后对进入所述进气通道中的室外新风补充负氧离子或氧气。

进一步的,所述n条换热管在水平方向上形成至少两排换热管;其中,相邻的两排换热管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由于相邻的两排换热管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因而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在经过换热管时,能够被多次分割,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能够多次与换热管进行接触,从而提升了换热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所述大于所述换热管两端之间的距离。由于换热管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换热管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了换热管与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的接触面积,进而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有连接管套、连接所述混合腔的一端设有固定管套、连接所述连接管套与所述固定管套的密封管道;所述连接管套与所述固定管套上均设有m个数量相同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轴孔,其中m为自然数;其中,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连接管套、所述固定管套和所述密封管道构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密封管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密封连接件与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入口相连,而对应的另外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由此可知,由于换热管位于连接管套、固定管套和密封管道构成的密闭空间内,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可以与换热管充分的进行接触并被切割,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溶液湿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包含进风口12、多条换热管10以及间隔设置的混合腔16和排风腔17,其中,混合腔16上开有送风口11。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列举4条换热管10作说明,如图1所示,换热管10的一端都与进风口12连接,而另一端穿过排风腔17并伸入混合腔16内。并且混合腔16的侧部还开有回风口13,排风腔17的侧壁开有排风入口14,回风口13和排风入口14都正对换热管10的管身。

在实际应用时,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室外新风从进风口12进入,通过换热管10到达混合腔16。而室内回风从回风口13进入混合腔16,经过换热管10的外壁后与室外新风混合并通过送风口11进入室内。相应的,室内排风从排风入口14进入排风腔17,经过换热管10的外壁并从排风腔17向外排出。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该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从回风口13和排风入口14中流出的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需要先经过多条换热管10才分别进入混合腔16和排风腔17中,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因此当换热管10中通入有室外新风,且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存在温度差,使得室外新风可借助换热管10的管壁与室内排风和室内回风产生冷热交换,进而可提升或降低进入混合腔16内的室外新风的温度,以保证混合腔16内的室外新风与室外回风混合时,缩小混合后室内回风的温度变化,因此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耗能。

具体的说,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包含由压缩机1、四通阀5、换热器2、节流阀3、蒸发器4依次连接构成的回路。并且空调系统还包含送风机7和排风机6构成的风路系统,其中,节流阀3、压缩机1和四通阀5均与主控设备电性连接。

其中,空调系统可通过四通阀5的换向改变换热剂在回路中的流向,从而获得制冷或制热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和排风机位于排风腔17中,蒸发器4和送风机7位于混合腔16中,送风机7在空调系统运行时可以将室内回风和室内新风混合后的室内回风进入室内,而排风机将可以将室内排风排出室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混合腔16还包含用于调节室内回风温度的蒸发室16-1和用于混合调温后的室内回风的混合室16-2,回风口13位于蒸发室16-1的侧壁,蒸发室16-1与混合室16-2之间通过连接口18相连通,连接口18正对回风口13。其中,换热管10贯穿蒸发室16-1且换热管10至少有一部分位于送风口11和回风口13之间。

由此可知,由于混合腔16包含蒸发室16-1和混合室16-2,而换热管10贯穿蒸发室16-1,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位于送风口11和回风口13之间,从而使得室内回风经过换热管10进入蒸发室16-1时温度得到提升或降低,扩大了室内回风与蒸发室16-1内部温度的温差,进而可提升室内回风与蒸发室16-1之间的换热效率,进一步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4位于蒸发室16-1中,送风机7位于混合室16-2中。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排风腔17内在排风入口14后换热管10穿过处还包含调节室内回风温度的换热室,且排风腔17上设有排风出口15。其中,换热管10贯穿换热室且换热管10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排风出口15和排风入口14之间。

由此可知,由于室外排风从排风入口14经过换热管10进入排风腔17时,换热管10内部的室外新风通过换热管10的管壁与室内排风产生冷热交换,从而可有效利用室内排风来提升或降低室外新风的温度,进而可降低因室内排风从排风出口15排出室外后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进一步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条换热管10在水平方向上形成至少两排换热管10。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仅以8条换热管10作说明,如图2所示,8条换热管10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四排换热管10。其中,相邻的两排换热管1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

由此可知,由于相邻的两排换热管1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因而使得换热管10在空间上交替进行分布,从而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在经过换热管10时,能够被多次分割,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能够多次与换热管10进行接触,从而使得换热管10内的室外新风通过换热管10的管壁与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进行冷热交换时,提升了换热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管10为直管,并且,换热管10除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外还可以采用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空间进行分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含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压缩机1、四通阀5、与空气湿度处理装置电性连接的主控设备(图中未标注)、所述进风口12到所述换热管10出风口间的进气通道、所述排风入口14到所述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出风口间的排气通道,其中,如图1所示,换热管10通过进气通道与进风口12连接。排风腔17通过排气通道与排风出口15相连。

其中,空气湿度处理装置的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分别位于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中。主控设备通过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对进入进气通道的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或加湿。

由此可知,由于空调系统还包含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并且位于进气通道的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可以对进入换热管10内的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或加湿,以确保室外新风的湿度能够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另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湿度处理装置还包含转轮湿度处理装置19。

其中,转轮湿度处理装置19包含转轮191、与主控设备电性连接的转轮风机(图中未标注)。并且,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相连。转轮191的一部分位于进气通道中、而另一部分位于排气通道中。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中还设有用于隔开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密封件。而主控设备驱动转轮风机带动转轮191转动,而转轮191在转动时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或除湿。

由此可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转轮上附带有吸湿材料,因此,在夏季,室外新风的湿度较高,在室外新风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室内时,转轮可以吸收室外新风中的水分,从而降低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后的湿度,由于转轮湿度处理装置19还包含带动转轮转动的转轮风机,从而使得在转轮风机的转动作用下,转轮上吸附有水分的部分在通过排气通道时,被室内排风将转轮上的水分带出至室外,从而实现了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而在冬季,由于室内排风在经过换热器后,其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室内排风在经过排气通道时,转轮会吸室内排风中的水分,并且,在转轮风机的转动作用下,转轮上吸附有水分的部分在通过进气通道时,转轮上吸附的水分被室外新风所吸收,从而实现了对室外新风的加湿。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转轮包含多个由吸湿材料构成的风叶,并且风叶呈半圆形,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四片风叶作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含与主控设备电性连接制氧设备9,且制氧设备9位于进风口12与换热管10之间的进气通道上。其中,制氧设备9在被主控设备打开后对进入进气通道中的室外新风补充负氧离子或氧气。

由此可知,可通过制氧设备9对室外新风补充负氧离子或氧气来来提高室内的负氧离子行量和氧气含量,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内的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制氧设备9为负氧离子机。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换热管10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换热管10两端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知,由于换热管10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换热管10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了换热管10与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的接触面积,进而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能耗。

具体的说,换热管10上的部分管道可以为螺旋状,波浪状、折弯状等,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管10还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形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的描述。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换热管10连接进风口12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管套21、连接混合腔16的一端设有固定管套22、连接连接管套21与固定管套22的密封管道23。

并且,连接管套与固定管套上均设有多个数量相同的用于插入换热管10的轴孔2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仅以8个轴孔为例说明。其中,换热管10位于连接管套21、固定管套22和密封管道23构成的密闭空间内。密封管道23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图中未标注),且第一开口通过密封连接件与回风口13和排风入口14相连,而对应的另外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图中未标注)。

由此可知,由于换热管10位于连接管套21、固定管套22和密封管道23构成的密闭空间内,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内排风可以与换热管10充分的进行接触并被切割,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空气湿度处理装置包含溶液湿度处理装置8,而溶液湿度处理装置8包含与溶液湿度处理组件8-1和溶液再生组件8-2,以及连接溶液湿度处理组件8-1和溶液再生组件8-2的溶液回路8-2-3和再生回路8-1-3。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处理组件包含位于进气通道内的第一喷嘴8-1-4、溶液收集槽8-1-5、设置在再生回路8-1-3中的再生泵8-1-2。而溶液再生组件8-2包含位于排气通道内的第二喷嘴8-2-4和溶液再生槽8-2-5、设置在溶液回路8-2-3内的溶液泵8-2-2。第一喷嘴8-1-4、第二喷嘴8-2-4、再生泵8-1-2、溶液泵8-2-2均与主控设备电性连接。并且,第一喷嘴8-1-4和第二喷嘴8-2-4分别包含多个喷头,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包含5个喷头作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喷嘴8-1-4在被主控设备打开后释放溶液对室外新风进行湿度处理,而溶液在对室外新风进行湿度处理后流入溶液收集槽8-1-5中。溶液泵8-2-2在被主控设备打开后将溶液收集槽8-1-5中的溶液通过再生回路8-1-3送入溶液再生组件8-2中。

第二喷嘴8-2-4在被主控设备打开后释放溶液对室内排风进行湿度处理,而溶液在对室内排风进行处理后流入溶液再生槽8-2-5中形成再生溶液。再生泵8-1-2在被主控设备打开后将溶液再生槽8-2-5中的再生溶液通过溶液回路8-2-3送入溶液湿度处理组件8-1中。

通过分析可知,在夏季,溶液在与室内排风进行接触时,可通过吸收室内排风的热量提升再生溶液的温度,进而在对室外新风进行接触时,可以提升室外新风的温度,从而有效利用了室内排风的能量,因而可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而在冬季,溶液在与室内排风进行接触时,由于可通过室内排风来降低再生溶液的温度,进而在对室外新风进行接触时,可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冷却,从而有效利用了室内排风的能量,因而可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当室外新风进入进气通道时,可通过溶液的浓度变化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或除湿,一般而言,当再生溶液的浓度高时,可以对吸收室外新风的水分,达到除湿的作用,当再生溶液的浓度低时,可以使得室外新风吸收室外新风的水分,以确保室外新风的湿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为了提升对再生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控制精度,以确保室外新风的湿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溶液湿度处理装置8还包含溶液冷却器8-1-1和溶液加热器8-2-1。其中,溶液冷却器8-1-1与溶液回路8-2-3相连,溶液加热器8-2-1与再生回路8-1-3相连。而在空调系统中,压缩机1、四通阀5、溶液冷却器8-1-1、换热器2、节流阀3、蒸发器4、溶液加热器8-2-1依次连接构成了循环回路。

由分析可知,在夏季,由于溶液加热器8-2-1可以利用吸收室内回风中热量的换热剂在中对溶液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再生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便于再生溶液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或除湿,而溶液冷却器8-1-1可以利用释放热量后的换热剂对再生溶液进行冷却,进而保证再生溶液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因而降低了空调的能耗。而在冬季,溶液加热器8-2-1和溶液冷却器8-1-1的作用正好相反。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