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0740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通风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简单的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地下铁道具有高速、安全、准时、载客量大的特点,是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大中城市广泛使用地铁作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由于地铁站台与隧道主要处于地下,排热降温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目前国际上除寒冷地区采用机械通风作为地铁排热降温的主要手段外,热带与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均采用空调来作为地铁环控的主要手段。

地铁安装屏蔽门系统后,车站和隧道被屏蔽门系统隔离,仅在列车到站时会开启较短的时间,活塞风效应对站台影响效果减弱。在空调季,由于屏蔽门的隔离作用,由站台流入隧道的冷空气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车站的空调负荷,降低空调系统能耗,这正是屏蔽门系统节能的优点。但在非空调季,由于屏蔽门的隔离作用,车站公共区无法利用活塞风进行通风换气,车站的机械通风系统仍然需要运行,造成通风系统能耗增加,这是屏蔽门系统的缺点。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车站公共区非空调季无法利用活塞风进行通风换气,需要额外的通风系统,大量增加能源消耗,且系统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节约能源,简化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系统简单,节能环保。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季节,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分隔,车站公共区依靠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保障空气温湿度,区间隧道内依靠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保障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非空调季节,根据需要,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连通,依靠列车活塞效应实现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系统,包括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使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相分隔的屏蔽门,在所述屏蔽门上设有悬板风口及控制执行装置,所述控制执行装置控制悬板风口关闭或开启,以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分隔或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节约能源,系统简单:非空调季利用列车活塞效应进行公共区通风换气,缩短空调通风设备运行时间,同时车站设备配置容量小,占用机房面积小,系统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空调季节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系统非空调季节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图1、图2中设有悬板风口的屏蔽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悬板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悬板风口1,控制执行装置2,矩形边框11,叶片12,叶片开启装置13,室外温度传感器21,室外湿度传感器22,室内温度传感器23,室内湿度传感器24,车站压力传感器26,隧道压力传感器2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季节,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分隔,车站公共区依靠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保障空气温湿度,区间隧道内依靠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保障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非空调季节,根据需要,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连通,依靠列车活塞效应实现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为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在地下铁路车站的屏蔽门上设置悬板风口及控制执行装置,使该悬板风口在空调季节关闭,以分隔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在非空调季节根据需要打开,以连通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使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作为一种在非空调季节连通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的条件,所述根据需要是指当室外空气含湿量小于车站公共区空气含湿量时,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连通,使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作为另一种在非空调季节连通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的条件,非空调季节,所述根据需要是指当区间隧道内空气压力小于车站公共区压力时,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连通,使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通风换气。

空调季,关闭屏蔽门悬板风口,车站采用空调系统保证车站内温湿度要求,区间隧道采用活塞风,通过风井与外界通风换气;非空调季,由于地铁内空气质量较差,为保证站台处空气清洁度,只允许站台空气单方向流向区间隧道,所以在非空调季当列车驶离车站时,根据室外空气参数选择是否打开悬板风口,或者利用隧道风压自动打开悬板风口,从而利用列车活塞风的抽吸作用,站台处空气由站台流向隧道,进行站台通风换气,减少车站通风空调设备运行时间,节省风机运行能耗。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基于屏蔽门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系统,包括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使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相分隔的屏蔽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门上设有悬板风口1及控制执行装置2,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控制悬板风口1关闭或开启,以将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分隔或连通。

非空调季节为实现根据室内外含湿量连通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1、22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23、24及含湿量计算比较装置25图中未示出,所述含湿量计算比较装置25在非空调季节时,根据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1、22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23、24的信号分别计算并比较室外含湿量和室内含湿量,当室外含湿量小于室内含湿量时,控制悬板风口1打开。

非空调季节为实现根据压力差连通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包括车站压力传感器26、隧道压力传感器27和压力比较器28(图中未示出),所述压力比较器28在非空调季节时,比较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的压力,当区间隧道的压力小于车站公共区时,控制悬板风口1打开,使车站公共区向区间隧道单向通风换气。

非空调季节也可以同时根据室内外含湿或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的压力差,控制悬板风口1打开。

该屏蔽门系统使用了可以调节的悬板风口,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屏蔽门只有开或者关的使用形式,解决了在非空调季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无法利用列车活塞风进行车站通风换气的难题,并且保留了屏蔽门系统在空调季将区间隧道和站台分区通风空调控制的优点,即具备了屏蔽门系统车站设备配置容量小、占用机房面积小及空调季空调设备运行能耗低的特点,又使得非空调季车站利用列车活塞效应,通过出入口进行通风换气的措施成为可能,缩短了空调通风设备在非空调季的运行时间,降低了能耗。

如图4所示,所述悬板风口1包括矩形边框11、多个水平平行放置的叶片12和叶片开启装置13,所述叶片12上沿两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边框11内,所述叶片开启装置13可使所述叶片12沿转轴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