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47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制冷空调水循环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



背景技术:

蒸发制冷空调水循环系统中,常常空调机组与循环水箱为整体式的结构,循环水箱设置在空调机组的内部,虽然循环水箱可以随着空调机组一起移动,但比较大的空调机组的移动十分不便,这样,当需要对水箱进行补水、排水或维修养护便有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目前空调机组与循环水箱为整体式时存在水箱取出移动不便造成水箱的补水、排水或维修养护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包括空调机组和循环水箱,一台空调机组对应一台循环水箱,循环水箱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空调机组的外部,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循环水箱内设置有能够浸没在水中的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与空调机组的进水口通过供水管相连通,空调机组出水口位于循环水箱液面上方或通过回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通,在空调机组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将循环水泵从循环水箱中取出或放进的水泵取放机构,在循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包括空调机组和循环水箱,一台空调机组对应一个循环水箱,循环水箱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空调机组的外部,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进水口和至少两个的出水口,循环水箱内设置有将循环水箱隔离成个数与进水口个数相对应独立水腔的隔板,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对应一个独立水腔,在每个独立水腔内设置有能够浸没在水中的循环水泵,每个循环水泵的出口与其相对应的进水口通过一根供水管相连通,每个空调机组出水口与其相对应的独立水腔的上方、或通过回水管与其相对应的独立水腔相连通,在空调机组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将每个循环水泵从循环水箱中取出或放进的水泵取放机构,在循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与每个独立水腔相对应的排水口。

上述水泵取放机构包括旋转板、支撑拉杆、转轴、转轴安装座;支撑拉杆的个数与循环水泵的个数相配,在循环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轴安装座,转轴安装座上设置有能够放置转轴的圆孔,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转轴安装座上的圆孔内,支撑拉杆呈倾斜角度置于循环水箱内,支撑拉杆的上端与转轴固定安装在一起,支撑拉杆的下端一体固定有平台,循环水泵设置在平台上,空调机组底部还设置有能够水平旋转并作用于支撑拉杆下侧面的旋转板,旋转板位于与支撑拉杆相对侧的转轴另一侧。

上述还包括安装架,循环水箱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

上述循环水箱的底部的排水口上设置有阀门。

上述供水管或回水管为软管;或/和,循环水泵为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与循环水箱相互独立设置,突破了传统空调机组与循环水箱一体式结构,采用分体式的空调机组与循环水箱,使得循环水箱的补水、排水更加方便,取放水泵方便快捷,水箱移动方便省力,方便对水箱进行维修养护,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结构紧凑,系统运行操作简单,能方便满足空调机组内不同换热装置换热所需的供回水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循环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箱设置有隔板的水循环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水泵取放机构的水循环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水泵取放机构的水循环流程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空调机组,2为循环水箱,3为循环水泵,4为供水管,5为回水管,6为隔板,7为独立水腔,8为旋转板,9为支撑拉杆,10为转轴,11为转轴安装座,12为平台,13为安装架,14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该可移动的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循环水箱,如附图1、2、3、4所示,包括空调机组1和循环水箱2,一台空调机组1对应一台循环水箱2,循环水箱2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空调机组1的外部,空调机组1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循环水箱2内设置有能够浸没在水中的循环水泵3,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空调机组1的进水口通过供水管4相连通,空调机组1出水口位于循环水箱2液面上方或通过回水管5与循环水箱2相连通,在空调机组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将循环水泵3从循环水箱2中取出或放进的水泵取放机构,在循环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供水管4、回水管5和循环水泵3均可以从循环水箱2内移出,将本实用新型与建筑结构相配合使用时,在空调机组1的附近设置有能够放置移出的供水管4和回水管5的装置,向空调机组1供水时,循环水泵3启动,循环水箱2内的水由循环水泵3、供水管4供至空调机组1内部,空调机组1的回水经过回水管5再回到循环水箱2内;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相互独立设置,突破了传统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一体式结构,采用分体式的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使得循环水箱2的补水、排水更加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1结构紧凑,系统运行操作简单。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如附图2所示,包括空调机组1和循环水箱2,一台空调机组1对应一个循环水箱2,循环水箱2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空调机组1的外部,空调机组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进水口和至少两个的出水口,循环水箱2内设置有将循环水箱2隔离成个数与进水口个数相对应独立水腔的隔板6,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对应一个独立水腔7,在每个独立水腔7内设置有能够浸没在水中的循环水泵3,每个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其相对应的进水口通过一根供水管4相连通,每个空调机组1出水口与其相对应的独立水腔7的上方、或通过回水管5与其相对应的独立水腔7相连通,在空调机组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将每个循环水泵3从循环水箱2中取出或放进的水泵取放机构,在循环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与每个独立水腔7相对应的排水口。设置多个独立水腔7和多台循环水泵3能方便满足空调机组1内不同换热装置换热所需的供回水要求。

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3、4所示,水泵取放机构包括旋转板8、支撑拉杆9、转轴10、转轴安装座11;支撑拉杆9的个数与循环水泵3的个数相配,在循环水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轴安装座11,转轴安装座11上设置有能够放置转轴的圆孔,转轴10的两端分别位于转轴安装座11上的圆孔内,支撑拉杆9呈倾斜角度置于循环水箱2内,支撑拉杆9的上端与转轴10固定安装在一起,支撑拉杆9的下端一体固定有平台12,循环水泵3设置在平台12上,空调机组1底部还铰接有能够水平旋转并作用于支撑拉杆9下侧面的旋转板8,旋转板8位于与支撑拉杆9相对侧的转轴10另一侧。当需要将循环水泵3置于水中时,如附图4所示,旋转板8位于图中b处,此时旋转板8与支撑拉杆9均不接触,支撑拉杆9呈倾斜角度位于水中,进而保证循环水泵3有效浸没于水中;当需要取出循环水泵3时,将旋转板8由b处向a处移动,此时,旋转板8作用于支撑拉杆9的下侧面上,在旋转板8的转动过程中,慢慢将支撑拉杆9推起,平台12上移,完成循环水泵3由水中取出的工作;设置水泵取放机构能够更加方便的取放水泵,实现自动化过程。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2、3所示,还包括安装架13,循环水箱2设置在安装架13上,安装架13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14。设置带有滚轮14的安装架13,使得循环水箱2的移动更加方便省力。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需要,循环水箱2的底部的排水口上设置有阀门。循环水箱2底部的排水口上设置阀门,能够更加方便控制循环水箱2内的水的排放。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需要,供水管4或回水管5为软管;或/和,循环水泵3为潜水泵。供水管4或回水管5为软管更加方便供水管4或回水管5的收回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相互独立设置,突破了传统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一体式结构,采用分体式的空调机组1与循环水箱2,使得循环水箱2的补水、排水更加方便,取放水泵方便快捷,循环水箱2移动方便省力,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机组1结构紧凑,系统运行操作简单,能方便满足空调机组1内不同换热装置换热所需的供回水要求。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