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节能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39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节能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及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空调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的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电能,特别是夏季大量空调集中使用,供电系统超负荷运转,许多城市不得不拉闸限电,影响居民生活,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空调只带有制冷制热的功能,功能比较单一,而且需要人工调控,不能自动化调节,当人们外出或者睡着之后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节能空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节能空调,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机壳正面顶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固定架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固定架底部一侧设置有壳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固定架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壳内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机壳内部一侧设置有冷凝蒸发器,所述机壳内部一侧的冷凝蒸发器底端设置有蓄水盒,所述加湿器和冷凝蒸发器均通过水管与蓄水盒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内部底端设置有压缩机,所述机壳内部另一侧设置有微控处理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触摸屏,所述风机、壳外温湿度传感器、加湿器、壳内温湿度传感器、冷凝蒸发器、压缩机和触摸屏均与微控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水平和竖直方向相互垂直的格栅。

优选的,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腿。

优选的,所述微控处理器上设置有WIFI通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自动化节能空调,通过微控处理器控制压塑机制冷然后冷空气在被风机抽送到出风口被排出,壳外温湿度传感器和壳内温湿度传感器感应机壳内部和机壳外部的温湿度通过微控处理器转换在触摸屏上显示出来,当机壳外部的温湿度与机壳内部设置的温湿度达到平衡时,微控处理器控制空调停止工作,节约能源消耗,冷凝蒸发器把室内的热空气蒸发成水留到蓄水盒内,蓄水盒内的水给加湿器提供水源,促进循环利用,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自动调节室内湿度,实现自动开关,适用各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固定架、3风机、4出风口、5壳外温湿度传感器、6加湿器、7壳内温湿度传感器、8冷凝蒸发器、9蓄水盒、10压缩机、11微控处理器、12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化节能空调,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部设置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顶部设置有风机3,所述机壳1正面顶端设置有出风口4,所述固定架2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加湿器6,所述固定架2底部一侧设置有壳外温湿度传感器5,所述固定架2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壳内温湿度传感器7,所述机壳1内部一侧设置有冷凝蒸发器8,所述机壳1内部一侧的冷凝蒸发器8底端设置有蓄水盒9,所述加湿器6和冷凝蒸发器8均通过水管与蓄水盒9固定连接,所述机壳1内部底端设置有压缩机10,所述机壳1内部另一侧设置有微控处理器11,所述机壳1一侧设置有触摸屏12,所述风机3、壳外温湿度传感器5、加湿器6、壳内温湿度传感器7、冷凝蒸发器8、压缩机10和触摸屏12均与微控处理器1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4上设置水平和竖直方向相互垂直的格栅。可以调节空调吹出风的风向。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1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腿。可以增加机器的稳定性,保证其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处理器11上设置有WIFI通讯装置。可以通过联网状态远程操作。

该自动化节能空调,通过微控处理器11控制压塑机10制冷然后冷空气在被风机3抽送到出风口4被排出,壳外温湿度传感器5和壳内温湿度传感器7感应机壳1内部和机壳1外部的温湿度通过微控处理器11转换在触摸屏12上显示出来,当机壳1外部的温湿度与机壳1内部设置的温湿度达到平衡时,微控处理器11控制空调停止工作,节约能源消耗,冷凝蒸发器8把室内的热空气蒸发成水留到蓄水盒9内,蓄水盒9内的水给加湿器6提供水源,促进循环利用,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自动调节室内湿度,实现自动开关,适用各种场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