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和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02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和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空调设备的重要结构,控制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和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两大发热单元,当控制器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控制器会出现断电保护,导致空调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目前,采用自然对流和风扇强制对流的方式对控制器进行散热,但是,当室外温度较高时散热效果较差,控制器较易出现断电保护。

综上所述,如何对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在室外温度较高时提高散热效果,减小空调控制器出现断电保护的几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在室外温度较高时提高对空调控制器的散热效果,减小空调控制器出现断电保护的几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的空调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包括:

用于对空调控制器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介质为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换热通道中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冷凝水流动的导湿件。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湿件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换热通道中。

优选地,所述导湿件的至少一端外伸于所述换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导湿件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供所述导湿件膨胀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湿件为导湿纤维条。

优选地,沿竖直方向,所述换热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换热通道的顶端,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换热通道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为直通道。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的顶端密封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盖;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散热器形成进入腔,所述进入腔与任意一个所述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且所述第一端盖设有进入口,所述进入口通过所述进入腔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地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的底端密封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

其中,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散热器形成排出腔,所述排出腔与任意一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盖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排出腔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地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且将所述冷凝水排至外部环境的排出管。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冷凝水引入所述换热通道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串接有流量调节阀。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且根据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温度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开度的第一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散热器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且根据所述散热器的温度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开度的第二控制模块。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器外部的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散热器用于背向所述空调控制器的一侧。

基于上述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空调控制器,对所述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利用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在换热通道中流动,使得冷凝水带走空调控制器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散热,较现有技术采用风冷却空调控制器相比,冷凝水的温度较低且不易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而且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抽湿模式,则室外温度越高,空调室内机所产生的冷凝水就越多,从而在室外温度较高时有效提高了对空调控制器的散热效果,减小了空调控制器出现断电保护的几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通过冷凝水在换热通道中流动来带走空调控制器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散热,有效降低了空调控制器的温度,减少了因为长时间高温环境导致的空调控制器中电子元器件出现寿命减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散热器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上图1-4中:

11为第一端盖、12为进入口、13为导湿件、14为散热器、15为第二端盖、16为散热翅片、17为排出口、18为进入腔、19为排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14,散热器14用于对空调控制器散热,且散热器14具有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换热通道,该换热介质为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在换热通道流动,冷凝水带走换热通道内壁的热量,从而实现带走空调控制器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利用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在换热通道中流动,使得冷凝水带走空调控制器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散热,较现有技术采用风冷却空调控制器相比,冷凝水的温度较低且不易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而且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抽湿模式,则室外温度越高,空调室内机所产生的冷凝水就越多,从而在室外温度较高时有效提高了对空调控制器的散热效果,减小了空调控制器出现断电保护的几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通过冷凝水在 换热通道中流动来带走空调控制器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散热,有效降低了空调控制器的温度,减少了因为长时间高温环境导致的空调控制器中电子元器件出现寿命减短的问题。

为了便于利用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器,该收集器与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对于该收集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现有的空调设备中,空调室内机具有接液盘,上述收集器可为该接液盘,也可为单独设置的部件。

优选地,上述换热通道中设有用于引导冷凝水流动的导湿件13。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利用导湿件13的吸水张力实现冷凝水的输送,便于冷凝水在换热通道中流动;同时增加了冷凝水与换热通道之间的换热时间,从而增大了换热量,提高了换热效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导湿件13的导湿效果会逐渐降低,影响换热效果,需要更换。为了实现单独更换导湿件13,优先选择导湿件13可更换地设置于换热通道中。具体地,导湿件13可自换热通道中取出,例如,导湿件13与换热通道之间具有间隙。此时要求换热通道可外露,从而保证更换导湿件13。

优选地,上述导湿件13的至少一端外伸于换热通道。具体地,导湿件13的一端外伸于换热通道,或者导湿件13的两端均外伸于换热通道。这样,便于将冷凝水引入换热通道中,便于散热;同时,若导湿件13可更换地设置,可拉住导湿件13外伸于换热通道的一端,方便了自换热通道中取出导湿件13。

对于导湿件13外伸于换热通道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导湿件13的类型存在多种,导湿件13接触冷凝水后可膨胀,也可不膨胀。对于会膨胀的导湿件13,为了便于导湿,导湿件13与换热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导湿件13膨胀的间隙。此时,也便于导湿件13的抽出、更换。

上述导湿件13可为纸条、纸片、布条、布片、纤维条、纤维片等。为了保证导湿效果,优先选择导湿件13为导湿纤维条。

对于导湿件1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选地,上述导湿件13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当然,也可选择导湿件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圆形。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换热通道可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可沿竖 直方向延伸。优选地,换热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了便于冷凝水在换热通道中流动,优先选择沿竖直方向,换热通道的进口位于换热通道的顶端,换热通道的出口位于换热通道的底端。当然,也可选择换热通道的进口位于换热通道的底端,换热通道的出口位于换热通道的顶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说的换热通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换热通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本文中所说的换热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换热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换热通道的顶端,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沿竖直方向换热通道的顶端;换热通道的底端,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沿竖直方向换热通道的底端。

上述换热通道的形状存在多种,例如直通道、U型通道和蛇形通道等。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优先选择换热通道为直通道。

当换热通道为直通道时,换热通道至少为两个,以提高换热效果。进一步地,任意两个换热通道轴线平行。为了能够布置较多的换热通道,优先选择换热通道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平行。当然,也可选择换热通道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相倾斜,只是在同样大小的散热器14中能够布置的换热通道较少、换热效果较差。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流动阻力,上述换热通道为直通道,且沿竖直方向,换热通道的进口位于换热通道的顶端,换热通道的出口位于换热通道的底端。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散热器14的顶端密封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盖11;其中,第一端盖11与散热器14形成进入腔18,进入腔18与任意一个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且第一端盖11设有进入口12,进入口12通过进入腔18与换热通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14的顶端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沿竖直方向散热器14的顶端。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通过进入腔18将冷凝水分配给每个换热通道,便于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端盖11与散热器14可拆卸地密封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了安装、拆卸和维修;同时,当换热通道中设有可更换地导湿件13时,为单独更换导湿件13提供了前提。

具体地,上述第一端盖11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散热器14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且第一端盖11通过密封圈与散热器14密封连接。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接等,并不局限于此。

当换热通道中设有可更换地导湿件13时,为了便于更换导湿件13,优先选择导湿件13的一端伸至进入腔18,即导湿件13的一端外伸于换热通道,便于取出导湿件13。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散热器14底端密封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15;其中,第二端盖15与散热器14形成排出腔19,排出腔19与任意一个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第二端盖15设有排出口17,且排出口17通过排出腔19与换热通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14的底端是指,上述散热器14安装后,沿竖直方向散热器14的底端。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减少了流动阻力,流出每个换热通道的冷凝水通过排出腔19汇集,经排出口17流出。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端盖15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散热器14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且第二端盖15通过密封圈与散热器14密封连接。这样,方便了安装、拆卸和维修;同时,当换热通道中设有可更换地导湿件13时,为单独更换导湿件13提供了前提。

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接等,并不局限于此。

当换热通道中设有可更换地导湿件13时,为了便于更换导湿件13,优先选择导湿件13的一端伸至排出腔19,即导湿件13的一端外伸于换热通道,便于取出导湿件13。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也可选择同时设置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5,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便于冷凝水进入每个换热通道,进入口12的中心线垂直于换热通道的中心线,为了便于排出冷凝水,排出口17的中心线垂直于换热通道的中心线。

为了便于冷凝水流动,上述排出口17和进入口12分别位于散热器14的轴线两侧。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中,冷凝水流经换热通道后自排出口17排出,为了便于将冷凝水排至外部环境,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排出口17连通,且用于将冷凝水排至外部环境的排出管。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环境是指相对于空调设备的外部环境。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且用于将冷凝水引入换热通道的引流管;该引流管串接有流量调节阀。这样,能够对冷凝水的流量进行调节,提高了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收集器时,收集器通过该引流管与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模块;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控制器的温度;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且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空调控制器的温度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具体地,当空调控制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模块减小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空调控制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模块增大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对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通过对空调控制器的温度实时监测,并根据空调控制器的温度获得所需流过散热器14的流量,以确保散热器14不会过热,保证空调控制器的可靠运行。

为了简化结构,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空调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这样,充分利用了原有部件,减少了整个空调设备的部件,减小了成本,简化了结构。

当然,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散热,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14的温度;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且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散热器14的温度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具体地,当散热器14的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时,第二控制模块减小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散热器14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第二控制模块增 大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温度。对于第三预设温度和第四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通过对散热器14的温度实时监测,并根据散热器14的温度获得所需流过散热器14的流量,以确保散热器14不会过热,保证空调控制器的可靠运行。

优选地,上述流量调节阀为电子调节阀,方便了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当然,上述流量调节阀还可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散热器14外部的散热翅片16。对于散热翅片16的数目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上述散热翅片16设于散热器14用于背向空调控制器的一侧,保证散热,便于安装。当然,也可选择散热翅片16设置在散热器14的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空调控制器的主要散热元件通常位于中部,为了合理利用散热翅片16,优先选择散热翅片16为多个,且散热翅片16的长度自散热器14的两侧向散热器14的中部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翅片16的长度,是指散热翅片16自与散热器14相连的一端到远离散热器14的一端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翅片16远离散热器14的一端沿弧面依次分布。可以理解的是,该弧面向远离散热器14的一侧凸出,且该弧面的凸出部与散热器14的中部相对。

为了提高散热翅片16的散热效果,上述散热翅片16和换热通道均至少为两个,且散热翅片16沿换热通道的分布方向依次分布。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空调控制器,对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由于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空调设备具有上述空调控制器的散热装置,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 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