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干燥机的气流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50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干燥机的气流密封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干燥机的气流密封件。



背景技术:

滚筒干燥机,又称转鼓干燥器、回转干燥机,是一种连续式干燥的生产机械,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酿造、制造、制药、肥料、城市污泥处理等领域。

滚筒干燥机一般由固定筒体和旋转筒体构成,其工作过程是:旋转筒体在固定筒体的支承下旋转,高温热风从进风口进入,对旋转筒体内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废气从出风口排出。干燥过程中,热风的温度、热风与湿物料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旋转筒体的转速对干燥机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滚筒干燥机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对旋转筒体和固定筒体连接处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对干燥机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滚筒干燥机,在旋转筒体和固定筒体连接处,仅采用一层橡胶皮或不锈钢皮进行密封,其缺点是:在旋转筒体高速旋转下,或者滚筒干燥机使用期较长后,会出现密封不良的情况,这时,大量的冷空气通过旋转筒体和固定筒体连接处的缝隙倒灌进入筒体内部,使筒体内通入的高温热风温度降低,严重影响产品的干燥效果,延长了干燥湿物料所需要的时间,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滚筒干燥机存在的密封不良、干燥效果较差、处理效率低、耗费能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干燥机的气流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滚筒干燥机的气流密封件,包括固定筒体和旋转筒体,还包括环形的第一密封件和环形的第二密封件;上述固定筒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上述旋转筒体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旋转筒体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的上述凹槽内,旋转筒体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的凹槽底面紧触;上述第一密封件套在固定筒体的凹槽内,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内壁、旋转筒体外壁、凹槽底面紧触;上述第二密封件套在固定筒体的凹槽内,第二密封件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内壁、旋转筒体外壁、第一密封件顶面紧触。

旋转筒体与凹槽的内壁紧密贴合,旋转筒体的端部沿环形凹槽高速旋转。旋转筒体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的凹槽底面紧触,因而凹槽底面限制了旋转筒体只能沿圆周方向旋转,而不会发生轴向的位移。

旋转筒体的端部套入凹槽内后,凹槽内还剩余有大量空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则填充满了凹槽内所有的剩余空间。同时,由于密封件与筒体采用过盈装配,因而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自身膨胀,对旋转筒体和固定筒体的连接处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气体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第二密封件沿外侧面设有凸出的连接环,上述固定筒体沿外壁设有凸台,连接环与凸台上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密封件和固定筒体通过通孔处固定的螺栓紧密连接。

第二密封件和固定筒体通过螺栓连接后,在旋转筒体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能有效防止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受摩擦力的影响被挤出凹槽。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第一密封件内侧面与上述旋转筒体外壁、第一密封件外侧面与上述固定筒体内壁、上述第二密封件与旋转筒体外壁、第二密封件与固定筒体内壁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齿形环。

齿形环的设置进一步加固了密封件与筒体的连接,防止密封件被挤出凹槽。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第一密封件底面与上述凹槽底面、第一密封件顶面与上述第二密封件底面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卡扣和卡槽。

卡扣和卡槽的设置进一步加固了密封件与筒体的连接,防止密封件被挤出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固定筒体和旋转筒体的连接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冷空气倒灌进入筒体内的干燥室,提高了产品的干燥质量和干燥机的处理效率,相比现有的同类滚筒干燥机能够节能5%~1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设有齿形环、卡扣和卡槽的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筒体1、旋转筒体2、以及环形的第一密封件3和环形的第二密封件4。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二密封件4沿外侧面设有凸出的连接环6,固定筒体1沿外壁设有凸台7,连接环6与凸台7上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密封件4和固定筒体1通过通孔处固定的螺栓紧密连接。

实施例2

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二密封件4沿外侧面设有凸出的连接环6,固定筒体1沿外壁设有凸台7,连接环6与凸台7上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密封件4和固定筒体1通过通孔处固定的螺栓紧密连接。

第一密封件3内侧面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外侧面与固定筒体1内壁、第二密封件4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二密封件4与固定筒体1内壁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齿形环8。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二密封件4沿外侧面设有凸出的连接环6,固定筒体1沿外壁设有凸台7,连接环6与凸台7上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密封件4和固定筒体1通过通孔处固定的螺栓紧密连接。

第一密封件3内侧面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外侧面与固定筒体1内壁、第二密封件4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二密封件4与固定筒体1内壁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齿形环8。

第一密封件3底面与凹槽5底面、第一密封件3顶面与第二密封件4底面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卡扣9和卡槽10。

实施例4

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一密封件3内侧面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外侧面与固定筒体1内壁、第二密封件4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二密封件4与固定筒体1内壁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齿形环8。

第一密封件3底面与凹槽5底面、第一密封件3顶面与第二密封件4底面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卡扣9和卡槽10。

实施例5

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二密封件4沿外侧面设有凸出的连接环6,固定筒体1沿外壁设有凸台7,连接环6与凸台7上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密封件4和固定筒体1通过通孔处固定的螺栓紧密连接。

第一密封件3底面与凹槽5底面、第一密封件3顶面与第二密封件4底面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卡扣9和卡槽10。

实施例6

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一密封件3底面与凹槽5底面、第一密封件3顶面与第二密封件4底面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卡扣9和卡槽10。

实施例7

固定筒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内壁沿开口端方向设有与旋转筒体2端口适配的环形凹槽5。旋转筒体2两端开口并分别套入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旋转筒体2两端的筒体端面分别与两端固定筒体1的凹槽5底面紧触。第一密封件3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凹槽5底面紧触。第二密封件4套在固定筒体1的凹槽5内,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分别与固定筒体1内壁、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顶面紧触。

第一密封件3内侧面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一密封件3外侧面与固定筒体1内壁、第二密封件4与旋转筒体2外壁、第二密封件4与固定筒体1内壁分别设有互相适配的齿形环8。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密封件3、第二密封件4均与筒体采用过盈装配,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由于自身膨胀将旋转筒体2端部套入凹槽5后凹槽5内的剩余空间填充满,所以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对旋转筒体2和固定筒体1的连接处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气体密封效果。

当旋转筒体2绕固定筒体1上的凹槽5高速旋转时,第一密封件3对旋转筒体2和固定筒体1的连接处起到了主要的密封作用;第二密封件4对第一密封件3起到了压紧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第一密封件3被旋转筒体2挤出凹槽5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