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发电再热器用的U形换热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49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热发电再热器用的U形换热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发夹式结构再热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储量丰富,利用清洁,将成为最热门的新能源之一,光热发电技术也会迅速发展。光热发电换热设备也会向高参数、大直径方向发展。

在光热发电用再热器中,介质的进口与出口的温差往往很大,由此温差产生的热应力也是非常大的,发夹式结构再热器可以有效的减小换热温差产生的热应力,一个原因是壳体侧采用了大的U形弯头来吸收热应力,另一个原因是采用了弯曲半径较大的U形换热管。然而,在大直径再热器中,换热管尾部的无支撑跨距加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支撑结构将会导致换热管剧烈振动,危及设备运行安全。也无法保证流体在大直径与大的换热温差条件下,换热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在大直径再热器中,换热管尾部的无支撑跨距加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支撑结构将会导致换热管剧烈振动,危及设备运行安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光热发电再热器用的U形换热管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热发电再热器用的U形换热管支撑结构包括外弧形板、内弧形板、多个直拉筋和多个防振结构;

内弧形板布置在再热器弯头内弧壁内侧,内弧形板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固接,外弧形板布置在再热器弯头外弧壁内侧,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之间布置有多个防振结构;

防振结构包括两个直连接杆、两个弧形杆和若干防振条,两个直连接杆并列设置,两个直连接杆和两个弧形杆连接组成一个防振环,两个直连接杆之间并排设置有与防振环固接的多个防振条,相邻两个防振条等间距布置,两个直连接杆分别与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固接;防振结构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直拉筋,相邻两个防振结构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直拉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都是常用的方条形和弧形结构。2、工艺过程简单,各个件的连接都是采用焊接。3、焊接而成的笼形结构,金属消耗量小,有利于降低成本。4、结构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稳定性好。5、支撑结构内有空隙,不会影响壳侧流体的流动。根据换热管的间距,在换热管两侧把防振条焊到防振环上。当换热管穿过防振结构,换热管两侧的防振条起到对换热管约束的作用,防止换热管振动的发生。解决了现有换热管尾部的无支撑跨距加大,导致换热管剧烈振动,危及设备运行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防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光热发电再热器用的U形换热管支撑结构,它包括外弧形板1、内弧形板2、多个直拉筋3和多个防振结构4;

内弧形板2布置在再热器弯头内弧壁内侧面,内弧形板2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5固接,外弧形板1布置在再热器弯头外弧壁内侧面,内弧形板2和外弧形板1之间布置有多个防振结构4;

防振结构4包括两个直连接杆4-1、两个弧形杆4-2和若干防振条4-3,两个直连接杆4-1并列设置,两个直连接杆4-1和两个弧形杆4-2连接组成一个防振环,两个直连接杆4-1之间并排设置有与防振环固接的多个防振条4-3,相邻两个防振条4-3等间距布置,两个直连接杆4-1分别与内弧形板2和外弧形板1固接;防振结构4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5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直拉筋3,相邻两个防振结构4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直拉筋3。

本实施方式的整个支撑结构是由内弧形板、外弧形板、直拉筋以及防振结构焊接组成。内弧形板作为基础支撑板与最后一个折流板相焊接。防振结构分别与直拉筋、内外弧形板焊接而固定。其中一组直拉筋也与最后一块折流板相焊接。提高了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两个直连接杆与两个弧形杆焊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防振环。根据换热管的间距,在换热管两侧把防振条焊到防振环上(相当于相邻两个防振条之间穿设有换热管),当换热管穿过防振结构,换热管两侧的防振条起到对换热管约束的作用,防止换热管振动的发生。防振条为方条形杆或板。支撑结构为不锈钢结构。图1中6为再热器弯头外弧壁,7为再热器弯头内弧壁。本实施方式的弧形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50°。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振结构4的数量为三个。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其特征在于:直拉筋3的数量为六个,防振结构4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5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并列设置的两个直拉筋3,相邻两个防振结构4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并列布置的两个直拉筋3。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支撑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外弧形板1的两端各固接有一个防振结构4,外弧形板1的中部固接有一个防振结构4,其中一个防振结构4的防振环呈水平布置,其它两个防振结构4的防振环关于所述其中一个防振结构4对称布置。如此设置,外弧形板、内弧形板和三个防振结构围成一个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稳定牢靠,扇形结构内有空隙,能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壳侧流体流动。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外弧形板1的圆心角θ为90°,且外弧形板1布置在再热器弯头外弧壁内侧面中部。如此设置,外弧形板铺设面积较大,这时外弧形板铺设在再热器弯头外弧壁内侧中部,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支撑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弧形板2的圆心角β为135°。如此设置,内外弧形板铺设面积较大,这时内弧形板占再热器弯头内弧壁内侧四分之三铺设,且内弧形板一端与再热器尾部的最后一个折流板焊接,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支撑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五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