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259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热泵对不同产品进行烘干所需要的烘干温度和烘干速度要求不同,所需要的风量也不相同,传统机组采用风阀来对所需要的风量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样的控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风阀调节为工作人员根据烘干需求及工作经验对风阀的开度大小进行人工机械调节,调节的精度依工作人员的经验而定,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验才能达到需求的风量,调节不准确;

2.风阀调节是通过控制出风口的大小来控制机组出风的风量,而风机工作的频率不变,从而使风机产生的部分风量被浪费,降低了风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风机效率的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包括热泵风机及位于热泵风机出口管道处设置的风速测量装置,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包括全压管、静压管和差压传感器,全压管和静压管位于出口管道内且全压管位于迎风侧,静压管位于背风侧,所述全压管、静压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所述热泵风机电性连接有转速控制器,所述转速控制器与差压传感器均电性连接至一控制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速控制器为变频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压传感器位于出口管道外部,全压管、静压管通过软管连接差压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压管包括两根相通的全压铜管,两全压铜管的一端开口朝向出口管道的气流方向,两全压铜管的另一端开口连接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管包括两根相通的静压铜管,两静压铜管的一端开口为平口端,平口端与出口管道的气流方向平行,另一端开口连接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差压传感器实时检测热泵风机实际的送风风量,控制器实时将实际的风量与客户需求的目标送风风量进行对比,当实际风量不能达到客户需求送风风量时,及时对热泵风机转速进行调整,以保证客户端的送风风量及烘干速度,避免了热泵风机做无用功,产生无用的风量,提升了风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自动调节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风速测量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热泵风量自动调节系统,包括热泵风机1、出口管道2、位于热泵风机出口管道2处设置的风速测量装置、用风设施9,热泵风机1通过出口管道2将风送入用风设施9内。风速测量装置包括全压管3、静压管4和差压传感器5,全压管3和静压管4位于出口管道2内,全压管3位于前方的迎风侧而朝向热泵风机的出口,静压管4位于全压管3后方的背风侧,全压管3、静压管4均通过管路连接差压传感器5。热泵风机1还电性连接有转速控制器,转速控制器与差压传感器5均电性连接至一控制器6上。

一般来说,转速控制器为变频器7,通过频率的调整来控制热泵风机1的转速,热泵风机转速改变后,其风量也相应改变。

那么,实施例中的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如下:

全压管3测量出口管道2内风的全压,静压管4测出出口管道2中风的静压,差压传感器5根据测得的全压和静压,由动压=全压-静压,可计算出出口管道2中风的动压,根据动压与风速的关系,可计算出出口管道2中的风速,再由风量=风速×出口管道横截面积,可计算出当前热泵风机产生的实际风量;

之后控制器6将实际风量与用户烘干需求送风风量进行对比,根据实际风量与目标送风量的差值,以及根据风量与热泵风机转速成正比的关系(Q=k1*n,Q为风量,n为热泵风机转速),热泵风机频率也与热泵风机转速成正比(f=k2*n,f为频率,n为热泵风机转速),计算出新的热泵风机频率,控制器之后根据上述的计算结果重新调整风机频率,直到差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风量达到用户烘干需求的目标送风风量。

上述的关于风速与风量的计算、根据风量差值调节风机转速均可以由控制器进行自动计算和控制,而且这些技术手段在本领域中单独来说均是比较常规的技术手段,对于其控制计算原理、流程均不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中的差压传感器5实时检测热泵风机1实际的送风风量,控制器6实时将热泵风机1实际的风量与客户需求的目标送风风量进行对比,当实际风量不能达到客户需求送风风量时,及时对风机频率进行调整,以保证用风设施的风量及烘干速度,使用风设施风量调节更智能且精确;进一步,通过实际的风量与目标送风风量进行实时对比,并将对比情况实时反馈来控制热泵风机频率,实现热泵风机频率的智能调节,这样不仅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风量需求,也避免了风机做无用功,产生无用的风量,提升了热泵风机的效率。

实施例中,风速测量装置通过以下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差压传感器5位于出口管道2外部,也位于热泵风机1外部,全压管3、静压管4通过软管8连接差压传感器5。

全压管3包括两根相通的全压铜管,两全压铜管上下布置,每根全压铜管的一端开口朝向出口管道2的气流方向,另一端开口连接软管8。两根全压铜管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更准确。

静压管4包括两根相通的静压铜管,两静压铜管也为上下布置,每根静压铜管的一端开口为平口端,平口端与出口管道2的气流方向平行,另一端开口连接软管8。两根静压铜管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更准确。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