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喂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10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垃圾喂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喂料烘干机。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烘干机广泛用于精细化工、石化、染料行业,是专门针对经切碎的各种垃圾进行烘干处理而设计制造。它解决了垃圾烘干中最常出现的垃圾“架桥”、烘不干、产量低等问题,垃圾烘干均匀,产量大,终水分控制方便。

现有的垃圾烘干机分为热流体烘干和烟气烘干,烟气烘干机主要通过高温的烟气对滚筒内的垃圾进行旋转烘干,由于滚筒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烘干垃圾的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滚筒进行研究改进,进一步提高烟气烘干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垃圾喂料烘干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喂料出现堵塞以及烘干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垃圾喂料烘干机,包括滚筒以及滚筒支撑体,所述滚筒包裹于所述滚筒支撑体内,滚筒支撑体通过滚动链条控制所述滚筒进行转动,所述滚筒支撑体的一端上部设有垃圾入口,所述垃圾入口与所述滚筒连通,所述滚筒内部设有螺旋形挡板,所述滚筒支撑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滚筒外表面设有凸条。

优选地,所述滚筒支撑体内表面上设有螺旋形槽体。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挡板从滚筒的头部延伸至尾部。

优选地,所述凸条分布在与所述滚筒轴向平行的方向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垃圾喂料烘干机,将垃圾从垃圾入口倒入滚筒,通过电机带动链条控制滚筒进行滚动,由于设置了螺旋形挡板,离心运动不但具有分选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滚动中的垃圾,使得垃圾在滚筒中滚动更加均匀,保持垃圾的蓬松,有利于垃圾的燃烧,加快燃烧速度。同时,高温的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这里,可将滚筒支撑体内部射设成气管道,利用烟气的热量对滚筒内的垃圾进行烘干,由于滚筒外表面设有凸条,滚筒滚动时使得热气的流动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烘干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自身的结构,合理设置滚筒、滚筒支撑体、烟气管道来进行垃圾喂料烘干,确保了供料不间断、不缠绕、不堵塞,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喂料烘干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喂料烘干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喂料烘干机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垃圾喂料烘干机,包括滚筒1以及滚筒支撑体2,滚筒1包裹于滚筒支撑体2内,滚筒支撑体2通过滚动链条控制滚筒1进行转动,滚筒支撑体2的一端上部设有垃圾入口3,垃圾入口3与滚筒1连通,滚筒1内部设有螺旋形挡板4,滚筒支撑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5和烟气出口6,滚筒外表面设有凸条7。将垃圾从垃圾入口3倒入滚筒1,通过电机带动链条控制滚筒1进行滚动,由于设置了螺旋形挡板4,离心运动不但具有分选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滚动中的垃圾,使得垃圾在滚筒1中滚动更加均匀,保持垃圾的蓬松,有利于垃圾的燃烧,加快燃烧速度。同时,高温的烟气从烟气入口5进入,这里,可将滚筒支撑体2内部射设成气管道,利用烟气的热量对滚筒1内的垃圾进行烘干,由于滚筒1外表面设有凸条7,滚筒1滚动时使得热气的流动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烘干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自身的结构,合理设置滚筒1、滚筒支撑体2、烟气管道来进行垃圾喂料烘干,确保了供料不间断、不缠绕、不堵塞,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筒支撑体2内表面上设有螺旋形槽体(图中未示出),烟气从烟气入口5进入,烟气在滚筒支撑体2内部循环后从烟气出口6排出,因此会给滚筒1与滚筒支撑体2之间的缝隙的空气传递热量,利用热气对滚筒1内的垃圾进行烘干。螺旋形槽体配合凸条7,使得高温烟气对冲,提高流动性,确保烘干的效果更佳。一般情况下,螺旋形挡板4从滚筒1的头部延伸至尾部。凸条7分布在与滚筒1轴向平行的方向上。在结构上设置更加紧凑,同时也能达到最佳的喂料和烘干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垃圾喂料烘干机,将垃圾从垃圾入口3倒入滚筒1,通过电机带动链条控制滚筒1进行滚动,由于设置了螺旋形挡板4,离心运动不但具有分选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滚动中的垃圾,使得垃圾在滚筒1中滚动更加均匀,保持垃圾的蓬松,有利于垃圾的燃烧,加快燃烧速度。同时,高温的烟气从烟气入口5进入,利用烟气的热量对滚筒1内的垃圾进行烘干,由于滚筒1外表面设有凸条7,滚筒1滚动时使得热气的流动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烘干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自身的结构,合理设置滚筒1、滚筒支撑体2、烟气管道来进行垃圾喂料烘干,确保了供料不间断、不缠绕、不堵塞,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