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246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的燃气灶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



背景技术:

在饭店、学校、大型食堂等地方做饭时,为了满足给多人同时供餐,需要使用有多个炒菜灶的灶台。大锅灶上面有多个炒菜灶,方便同时烹饪多份菜肴。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218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大锅灶,该大锅灶包括台面,在台面上设有两个炉膛,炉膛内设有与燃气管路连接的环形炉头,环形炉头上有多个火焰孔为炉膛供火。炉膛内还设有与鼓风机相连的鼓风口,为炉膛鼓风。台面靠近厨师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开关,用于控制灶台的燃气和鼓风量。

由于大锅灶上需要设置多个炉膛,这种大锅灶的台面通常比较大。该大锅灶的台面为平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水或者油溅在台面上。清理台面时,需要多次使用抹布或者海绵吸收聚集在台面上的水。如果水溅在台面远离厨师的位置时,厨师很难够得到靠里的台面,不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在灶台的台面上设置水流通道,同时配合倾斜的台面,方便将滞留在台面的水排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包括灶台,灶台上设有若干炒菜灶和煮汤灶,灶台包括倾斜的台面,在台面较低的一端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远离台面的一侧还设有挡水凸台。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为了满足同时烹饪多种菜肴,在灶台上设置多个炒菜灶或者煮汤灶。在做饭时或者最后清理灶台台面时,由于台面较大,清理不方便。将台面倾斜设置,并且在台面较低的一侧设置排水通道。洒在台面上的汤汁或者水可以顺着台面向下流,进入排水通道,直接排掉。当流水量较大时,大量水沿倾斜的台面流向排水通道,水来不及排掉时,在台面上聚集。后面流下的水达到排水通道时,可能会从台面溅出,在该处设置挡水凸台,可以有效减少水从台面溅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包括流水槽,流水槽底面开设与地下水通道连通的连接孔,流水槽底面靠近地下水通道的位置下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流水槽下端设置连接孔,该连接孔连接地下水通道。将该位置设置为低位,方便流进流水槽中的水快速排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流水槽上方使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上开设若干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网上固设有拉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流水槽上方设有第一过滤网,台面上可能还有菜叶等杂物,若直接将其排掉,可能会堵塞地下水通道,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水通过第一过滤孔进入流水槽内,杂物留在第一过滤网上面。向上拉动拉钩,拆下第一过滤网,方便清理第一过滤网上面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过滤孔沿靠近地下水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流水槽连接地下水通道处排水较快,靠近地下水通道处的第一过滤孔孔径较大,利于快速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流水槽底面的连接孔处使用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上的第一过滤孔大小不一,可能会有些杂物进入流水槽内。在流水槽和地下水通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第二过滤网进一步滤掉残留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灶台远离排水通道的一侧设有直立的隔板,隔板朝向灶台的方向设有水龙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隔板上设有水龙头,打开水龙头,水龙头上流出的水从灶台的斜面的最高处向下流,可冲洗整个台面。

有益效果:将灶台台面倾斜设置,并且在灶台较低的一侧设置排水通道,洒在台面上的汤汁或者水可以顺着台面向下流,进入排水通道,直接排掉。在排水通道远离灶台的一侧设置挡水凸台,防止水从台面流出。同时在排水通道上方设有第一过滤网,排水通道与地下水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滤网,防止灶台台面的杂物掉进排水通道堵塞下水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鼓风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鼓风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鼓风灶的俯视图;

图4为鼓风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灶台;11、主炒菜灶;111、锅灶;112、炉膛;113、炉头;114、鼓风口;115、锅撑;12、副炒菜灶;13、煮汤灶;14、台面;141、插接凹槽;142、卡槽;15、边沿;16、流水槽;161、连接孔;162、连接管;1621、凸缘;1622、开口;163、内凹面;164、第一过滤网;1641、第一过滤孔;1642、插接凸块;1643、弹性拉钩;165、第二过滤网;1651、第二过滤孔;1652、弯钩;17、挡水凸台;2、隔板;21、水龙头;22、排风口;3、控制面板;31、开关;4、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排水结构的鼓风灶,如图1所示,包括灶台1,灶台1上设有两个主炒菜灶11、两个副炒菜灶12和一个煮汤灶13。灶台1上还可以只设置炒菜灶或者煮汤灶13。灶台1的后方焊接有隔板2,隔板2上正对煮汤灶13上方设有水龙头21,隔板2上方还设有排风口22。主炒菜灶11靠近厨师一侧,两个副炒菜灶12分别位于两个主炒菜灶11两侧靠近灶台1边缘的位置,煮汤灶13位于两个主炒菜灶11中间靠近隔板2处。两个主炒菜灶11与鼓风机相连,灶台1远离隔板2的位置设有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有控制鼓风机以及燃气的开关31。灶台1下方还设有支撑灶台1的支脚4。

如图2所示,灶台1包括台面14和罩于台面14四周的边沿15,台面14自隔板2处起向下倾斜,台面14和边沿15一体成型。结合图6,台面14远离隔板2的一侧距离边沿15之间开设有流水槽16,流水槽16底部一端向下倾斜,较低的一端下方开设连接孔161。连接孔161向下延伸设有连接段,在连接段上套设连接管162,连接管162与连接段通过卡箍(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固定。连接管162可接至下水管道处,方便排水。靠近流水槽16的边沿15为挡水凸台17,挡水凸台17正对流水槽16的位置设有内凹面163。

如图3和图4所示,流水槽16的上端开口处卡合有第一过滤网164,第一过滤网164的一端焊接有弹性拉钩1643方便取出第一过滤网164。第一过滤网164上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1641,靠近连接孔161的第一过滤孔1641稍大一些,第一过滤孔1641的孔径范围为1-1.5cm,防止灶台1台面14上的杂物掉落至流水槽16内。第一过滤网164靠近较小的第一过滤孔1641的一端设有插接凸块1642,第一过滤网164远离这一侧的一端设有U形的弹性拉钩1643。结合图5,相应的,在灶台1的台面14上设置与插接凸块1642匹配的插接凹槽141,以及卡接弹性拉钩1643的卡槽142。清理第一过滤网164时,向内收缩弹性拉钩1643,弹性拉钩1643从卡槽142内部脱出,插接凸块1642与插接凹槽141脱离,拆卸第一过滤网164进行清理。

如图4和图6所示,流水槽16的连接孔161处卡接有第二过滤网165,第二过滤网165上设有第二过滤孔1651,第二过滤孔1651的孔径小于第一过滤孔1641的最小孔径,进一步过滤掉流水槽16内部的杂物。第二过滤网165下端向下延伸设置弯钩1652,在连接管162上相应设置与弯钩1652凹槽匹配的凸缘1621,凸缘1621上开设容纳弯钩1652的开口1622。拆卸时,旋转第二过滤网165,将第二过滤网165下端的弯钩1652转至凸缘1621的开口1622处,拆下第二过滤网165,使其与连接段脱开。

整个灶台1倾斜设置,打开水龙头21接水时,不可避免会将水洒出洒在台面14上。在炒菜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污渍或者水溅出洒在台面14上。水在倾斜的台面14上沿斜面向下流至流水槽16处。经过第一过滤网164过滤后,水进入流水槽16内,并且沿着流水槽16底部的斜面向下水管道方向流动,第二过滤网165进一步拦截杂物避免其堵塞下水管道。

在清洗灶台1台面14和隔板2时,从水龙头21下方接一根水管可直接对隔板2和台面14进行冲洗。此时,水流量比较大,水流沿着隔板2和灶台1台面14向下流到流水槽16处。流水槽16中靠近下水管道处的水流比较快,正对该处第一过滤孔1641的孔径也比较大,可以走更多水,快速排掉灶台1台面14的积水,节省人力。大量水从台面14向下流时,水流较急,没过第一过滤孔1641到达内凹面163处。水流在该处有一个缓冲作用,避免水流太快,溅到挡水凸台17外面。

结合图1,两个主炒菜灶11位于台面14较低的一端,主炒菜灶11包括高出灶台1平面的锅灶111,锅灶111内部下凹形成炉膛112,炉膛112中心设有炉头113,炉头113为柱状,并在其上布满若干火焰孔,环形炉头113下方连接有液化气或者煤气等燃气。在炉膛112内壁,位于环形炉头113的下方开设有鼓风口114,在鼓风口114处连接有鼓风机,向炉膛112内部鼓风助燃。锅灶111与台面14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同时在锅灶111上架设有锅撑115,锅撑115上边缘开设有若干凹槽。在锅撑115上放好锅之后,锅与锅撑115的接触位置留有凹槽作为通风孔。鼓风机向炉膛112内部鼓风时,多余的气体从凹槽处散发出去。或者外部的空气也可以从该处进入炉膛112内补风。

锅灶111倾斜设置,在锅灶111上放置的锅同样倾斜,方便厨师在做饭时以锅灶111的较低端为受力点起锅或者颠勺。

副炒菜灶12不设置鼓风装置,其余结构与主炒菜灶11类似。副炒菜灶12与主炒菜灶11的区别在于:副炒菜灶12的炉头113包括圆台,以圆台为中心,向外辐射设置若干延长板,炉头113上布满火焰孔。在锅灶111上方架设锅撑115,锅撑115边缘增设若干向上凸起的支撑柱。锅放在副炒菜灶12上时,锅与支撑柱贴合,支撑柱之间留有较大空隙,便于外部更多空气进入助燃。

副炒菜灶12上可用于烹饪不需要爆炒的食物,其炉头113上设置更多的火焰孔,便于快速加热。同时锅撑115上的支撑柱可将锅支撑起来,锅与锅撑115之间留有空气流动的空间。外部更多的空气可以进入炉膛112内部助燃。

煮汤灶13位于水龙头21下方,在煮汤灶13上放置汤锅。打开水龙头21就可以直接在汤锅中加满水,方便使用。炒菜需要水时,厨师也可以将勺子伸到水龙头21下方接水。

灶台1靠近厨师一侧的控制面板3上设有独立开关31,五个灶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任意一个。控制灶台1前面的开关31,相应通气或者鼓风,调节火焰的大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