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雾收集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53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油烟雾收集管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烟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油烟雾收集管道。



背景技术:

民谚“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不但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国内的烹饪方式炒、烧为主,在烹饪的同时产生大量油烟,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都采用抽油烟机向外排放,在烹饪的高峰时段集中对外排放,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高层建筑小区的每层楼相同厨房设计都是在同一位置,可以设计一种收集油烟的装置,将油烟经过处理后在排放,减少油烟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对油烟进行处理减少油烟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油烟雾收集管道。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烟雾收集管道,包括抽吸管道、过滤水箱、排风机,所述抽吸管道固定安装于建筑外墙,所述抽吸管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接头,所述接头一端连接抽吸管道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头另一端与抽油烟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抽吸管道上端插入过滤水箱内侧底部,所述排风机进气端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水箱上端,所述抽吸管道包括若干管道单元,所述若干管道单元竖直设置且纵向依次排列,所述若干管道单元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外环体、膜片,所述外环体设于若干管道单元之间,所述膜片一侧与外环体内侧壁通过转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抽吸管道由多个管道单元依次连接组成且每个管道单元对应一个楼层,各个管道单元之间均设有由外环体和膜片组成的隔板,隔板是通过转轴连接外环体内侧壁的,是能够以连接点翻动的,可以将膜片的外径可以设置成大于外环体内径且置于外环体上,膜片则只能向上翻动,抽吸管道上端插入过滤水箱内侧底部,排风机进气端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水箱上端,过滤水箱可以设置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并于内部装洗涤水,抽吸管道则插入洗涤水中、排风机所连接的管道则位于液面以上;可以在用户厨房设置控制按钮来控制排风机启动和停止,也可以将排风机与用户厨房的抽油烟机联动,使其随抽油烟机启动则排风机开启、抽油烟机停止则排风机停止;当排风机启动时将空气抽出,烹饪油烟则通过抽吸管道通入洗涤水中进行洗涤,最后由排风机排出,实现对油烟洗涤;膜片只能向上翻动,使油烟的流动方向具有单向性,能够防止高层油烟窜入低层油烟。

进一步限定,所述抽吸管道上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插入过滤水箱内侧底部,所述喷嘴出气端开有若干出气孔。

喷嘴的出气端可以设置成喇叭状,将出气端由若干出气孔组成,使油烟进入洗涤液充分发散成若干小气流,提高油烟洗涤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若干管道单元两端外侧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若干管道单元连接处均套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与管道单元连接。

各个管道单元通过螺纹配合与套管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后期维护。

进一步限定,所述抽吸管道下端设有集油瓶,所述集油瓶上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抽吸管道下端。

油烟在抽吸管道内流动的时候会在管壁附着并形成液状油滴,液状油滴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集油瓶能将液状油滴收集,防止油质乱流,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对油烟进行处理减少油烟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烟雾收集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过滤水箱1、排风机2、接头3、管道单元4、隔板5、外环体6、膜片7、喷嘴8、出气孔9、套管10、集油瓶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油烟雾收集管道,包括抽吸管道、过滤水箱1、排风机2,抽吸管道固定安装于建筑外墙,抽吸管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接头3,接头3一端连接抽吸管道且与其内部连通,连接头3另一端与抽油烟机排气管连通,抽吸管道上端插入过滤水箱1内侧底部,排风机2进气端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水箱1上端,抽吸管道包括若干管道单元4,若干管道单元4竖直设置且纵向依次排列,若干管道单元4之间均设有隔板5,隔板5包括外环体6、膜片7,外环体6设于若干管道单元4之间,膜片7一侧与外环体6内侧壁通过转轴连接。

优选的,抽吸管道上端设有喷嘴8,喷嘴8插入过滤水箱1内侧底部,喷嘴8出气端开有若干出气孔9。

优选的,若干管道单元4两端外侧均设有外螺纹,若干管道单元4连接处均套有套管10,套管10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10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与管道单元4连接。

优选的,抽吸管道下端设有集油瓶11,集油瓶11上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抽吸管道下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烟雾收集管道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