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466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炉,尤其是一种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隧道炉基本是在传输带的两侧设置发热管,发热管对隧道炉进行加热,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升温速度慢,保温效果差,温度波动大,能耗高。同时,现有的有隧道炉在运输过程中,发热管由于振动容易移位,使得发热管容易损坏,甚至发生电气漏电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包括隧道炉主体,设于隧道炉主体内的传输带,隧道炉主体内的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发热管,隧道炉主体内的底壁安装有发热管且该发热管位于传输带正下方。

一种优选方案是发热管为石英发热管。

一种优选方案是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若干限位组件,发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组件与隧道炉主体内壁固定连接,限位组件包括用于托起发热管的手托部,以及用于覆盖手托部的覆盖板;覆盖板的端部向手托部方向弯折有限制发热管移动的限位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手托部设有圆孔,覆盖板表面设有用于调节手托部与覆盖板相对位置的调节孔。

一种优选方案是发热管的两端分别套有陶瓷管。

一种优选方案是发热管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导线外套有防高温的套管。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隧道炉主体内的两侧壁以及底壁的发热管分别对隧道炉主体内进行加热,由于隧道炉主体内底壁的发热管加热的热空气上浮,使得隧道炉主体内温度能够快速的提高,同时在温度稳定性以及保温效果和能耗上得到相应的改善;另外,发热管通过限位组件与隧道炉主体固定连接,确保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使得发热管移位,损坏,甚至发生电气漏电现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包括隧道炉主体101,设于隧道炉主体101内的传输带,隧道炉主体101内的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发热管102,隧道炉主体101内的底壁安装有发热管102且该发热管102位于传输带正下方。

如图1至图4所示,隧道炉主体101内的两侧壁以及底壁的发热管102分别对隧道炉主体101内进行加热,由于隧道炉主体101内底壁的发热管102加热的热空气上浮,使得隧道炉主体102内温度能够快速的提高,同时在温度稳定性以及保温效果和能耗上得到相应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管102为石英发热管102。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隧道炉内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若干限位组件106,发热管102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组件106与隧道炉主体101内壁固定连接,限位组件106包括用于托起发热管102的手托部104,以及用于覆盖手托部104的覆盖板103;发热管102的端部套于手托部104与覆盖板103之间。覆盖板103的端部向手托部104方向弯折有限制发热管102移动的限位部105,发热管102的端部抵接限位部105,限位部105防止发热管102移位。手托部104设有圆孔108,覆盖板103表面设有用于调节手托部104与覆盖板103相对位置的调节孔107,因此可以根据发热管102的长度,调节手托部104与覆盖板103的相对位置。发热管102通过限位组件106与隧道炉主体101固定连接,确保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使得发热管102移位,损坏,防止发热管102晃动过大,对导线造成拉扯,甚至出现破皮,导致电气漏电。

如图1至图4所示,发热管102的两端分别套有陶瓷管,陶瓷管起到绝缘的作用。发热管102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导线外套有防高温的套管。套管可以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导线绝漏电。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