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64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机柜空调是专门针对通讯领域应用而设计的,用于解决户外通信机柜、无线户外柜基站、蓄电池机柜等散热问题。主要用于带走电气元件消耗电能发出的热量,为各类机柜内部提供了理想的温湿度环境,同时隔离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腐蚀性气体,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系统运行可靠性。

机柜空调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是实现空调循环制冷的关键,现有的设计中,压缩机是通过螺丝锁紧的方式固定于机柜空调内部,而且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螺丝锁紧压缩机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机柜空调长期置于室外,不可避免会出现水渍渗入导致螺丝生锈的情况,在压缩机出现问题维修时可能不易拆卸;另外,在装配压缩机时,需要对压缩机周边多处进行锁紧,而压缩机的背面(背对操作人员的一侧)由于空调外壳或其它元器件的阻碍,在采用螺丝锁紧时操作不方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空调结构或压缩机固定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空调器,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部用以实现冷媒压缩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有卡扣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卡扣组件扣合的配合部,所述压缩机底部设置有若干底脚,若干所述底脚分别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配合部扣合对所述减震垫形成卡设并将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室内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底部的安装壁,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相对所述第二卡扣远离所述容纳腔室前端;所述配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每一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扣合对所述减震垫形成卡设并将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安装壁上。

进一步,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配合部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扣由所述安装壁下侧向上卡入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由所述安装壁上侧向下卡入所述第二配合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底座以及由所述第一卡扣底座两侧相对向上突伸形成的两个第一凸耳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耳部分别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弹性卡头;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壁上的容纳孔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孔上方的减震垫抵接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扣合对所述减震垫形成卡设时,所述第一卡扣的第一凸耳部从所述安装壁的下侧向上插入所述容纳孔,插入后所述第一弹性卡头卡接所述容纳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卡扣底座与所述减震垫抵接部共同对所述减震垫形成挤压固定。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底座、所述减震垫抵接部接触的两端面至少有一端面设置有凹槽或两端面之间形成有连贯的通孔,所述第一卡扣底座及所述减震垫抵接部相对两侧至少有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或通孔匹配的第一凸杆。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由罩体顶板、罩体侧板构成的底部、侧部具有敞口的罩体以及由所述罩体侧板相对两侧向下突伸形成的一对第二凸耳部,一对所述第二凸耳部分别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弹性卡头;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壁上的一对卡孔;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扣合对所述减震垫形成卡设时,所述第二卡扣的第二凸耳部从所述安装壁的上侧向下插入所述卡孔,插入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卡头分别卡接两所述卡孔,所述罩体顶板与所述安装壁共同对所述减震垫形成挤压固定。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分别与所述罩体顶板、所述安装壁接触的两端面至少有一端面设置有凹槽或两端面之间形成有连贯的通孔,所述罩体顶板、所述安装壁相对两侧至少有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或通孔匹配的第二凸杆。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为柱面周向形成有若干环形突起的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压缩机固定方式不同于传统螺丝锁紧方式,其通过卡扣组件与配合部的扣合以实现锁紧于空调壳体内部,安装过程简单方便,而且扣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其在保证卡扣组件与扣组件配合部对压缩机底脚具有较好锁紧效果的同时,也能弱化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不必要震动, 减少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压缩机与减震垫分离示意图;

图3所示为压缩机与减震垫配合示意图;

图4所示为第一卡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5所示为第二卡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6所示为压缩机未装配前的空调器内部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为压缩机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压缩机安装于空调器内部的机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0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2所示为空调器经过第一卡扣位置处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2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所示为第一卡扣与第一配合部扣合的原理示意图;

图15所示为空调器经过第二卡扣位置处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6图所示为图15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所示为第二卡扣与第二配合部扣合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

1为壳体,2为压缩机,3为减震垫,4为第一卡扣,5为第二卡扣,6为第一配合部,7为第二配合部;

10为安装壁,11为面罩,12为冷凝器,13为第一风机,14为第二风机,15为蒸发器;

21为压缩机2的底脚,210为底脚21上的固定孔;

30为通孔;

41为第一卡扣底座,42为第一凸耳部,43为第一弹性卡头,44为第一凸杆,45为凸缘;

51为罩体顶板,52为罩体侧板,53为第二凸耳部,54为第二弹性卡头55为第二凸杆;

61为容纳孔,62为减震垫抵接部;

71为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7所示,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1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部用以实现冷媒压缩的压缩机2,空调器还具有盖合在壳体1前端的面罩11。另外,结合图1、图12、图15所示,在壳体1构成的容纳腔室内部还设置有冷凝器12、第一风机13、第二风机14、蒸发器15;其中,压缩机2、冷凝器12、蒸发器15通过冷媒管道(图中未标示)依次联通,第一风机13、第二风机14分别用于实现壳体1内部的空气流动,促进冷凝器12、蒸发器15的换热过程,具体其它结构及运行机制在此不作展开。

于本实用新型中,参考图2、图3所示,压缩机2底部设置有若干底脚21,若干底脚21分别连接有减震垫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2底部均匀分布有三个底脚21,三个底脚2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210,减震垫3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柱体结构,且其柱体的柱面周向形成有若干环形突起的结构,减震垫3卡设于固定孔210内部。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垫3主要起到减震作用,也作为压缩机2的支撑体,以上结构设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减震效果,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垫3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设置有卡扣组件,壳体1上设置有用以与卡扣组件扣合的配合部,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对减震垫3形成卡设并将压缩机2固定于壳体1的容纳腔室内部。具体的,壳体1具有安装壁10,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将压缩机2即固定于安装壁10上。较为容易理解的是,安装壁10指的是可以用于固定压缩机2的部位,为便于理解,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安装壁10可以认为是壳体1的底侧壁(当然,不限于底侧壁)。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扣组件包括两种形式的卡扣,参考图4、图5所示,壳体1具有设置于容纳腔室底部的安装壁10,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壁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扣4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扣5,第一卡扣4相对第二卡扣5远离容纳腔室前端,于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室前端指的是容纳腔室靠近面罩11的一侧;参考图6、图7所示,配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部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7。其中,第一卡扣4与第一配合部6扣合,第二卡扣5与第二配合部7扣合。

卡扣组件与所述配合部扣合时,第一卡扣4由安装壁10下侧向上卡入第一配合部6,第二卡扣5由安装壁10上侧向下卡入第二配合部(7),具体参考后续陈述。

参考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卡扣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卡扣4以及一个第二卡扣5,其中,两个第一卡扣4设置于容纳腔室内侧,第二卡扣5设置位置相对靠近面罩11,即第一卡扣4相对第二卡扣5远离面罩11。

参考图4所示,其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扣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卡扣4包括第一卡扣底座41以及由第一卡扣底座41两侧相对向上突伸形成的两个第一凸耳部42,两个第一凸耳部42分别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弹性卡头43。图7展示的是配合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第一配合部6包括设置于安装壁10上的两个容纳孔61以及固定设置于容纳孔61上方的两个减震垫抵接部62。

参考图5所示,其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卡扣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卡扣5包括由罩体顶板51、罩体侧板52构成的底部、侧部具有敞口的罩体以及由罩体侧板52相对两侧向下突伸形成的一对第二凸耳部53,两个第二凸耳部53分别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弹性卡头54。参考图7所示,与第二卡扣5扣合的第二配合部7包括设置于安装壁10上的一对卡孔71。

图8、图9展示的是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的过程示意图,图10-图17展示的是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后的不同角度示意图。

第一卡扣4与第一配合部6扣合对减震垫3形成卡设时,参考图8、图9所示,第一卡扣4的第一凸耳部42从安装壁10的下侧向上插入容纳孔61;参考图11、图13、图14所示,第一卡扣4插入容纳孔61后,第一卡扣4的第一弹性卡头43卡接容纳孔61的边缘,第一卡扣底座41与减震垫抵接部62共同对减震垫3形成挤压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及图14所示,第一卡扣4的第一卡扣底座41周边设置有凸缘45,第一卡扣4与第一配合部6扣合后,凸缘45抵接安装壁10的外侧,如此设计方式使得第一卡扣4扣合后不易晃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4设置于安装壁10靠近容纳腔室后侧位置附近(即远离面罩11),从安装壁10下侧向上将第一卡扣4插入容纳孔61内,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压缩机2对操作的影响,从而较为容易实现安装。

第二卡扣5与第二配合部7扣合对减震垫3形成卡设时,参考图8、图9所示,第二卡扣5的第二凸耳部53从安装壁10的内侧插入卡孔71内;参考图11、图16、图17所示,第二卡扣5插入卡孔71后,两个第二弹性卡头54分别卡接两个卡孔71,罩体顶板51与安装壁10共同对减震垫3形成挤压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设置于安装壁10上靠近容纳腔室前侧位置附近(即靠近面罩11),容纳腔室前侧不受压缩机2的空间影响,从安装壁10上侧向下将第二卡扣5插入卡孔71内较为容易实现。

另外,为了强化对压缩机2的锁紧效果,防止卡设后压缩机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考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垫3分别与第一卡扣底座41、减震垫抵接部62接触的两端面之间形成有连贯的通孔30,此时,第一卡扣底座41及减震垫抵接部62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通孔30相匹配的第一凸杆44。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0可以置换为设置于端面上的凹槽,其中,凹槽可以同时设置于两端面,也可以只设置于一个端面上;第一凸杆44可以只包括一个,其仅设置于第一卡扣底座41上,或仅设置于减震垫抵接部62上。

参考图16、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垫3分别与罩体顶板51、安装壁10接触的两端面之间形成有连贯的通孔30,此时,罩体顶板51上与安装壁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通孔30相匹配的第二凸杆55。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以上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二凸杆55也可以设置于安装壁10上;另外,通孔30也可以置换为设置于端面上的凹槽,其中,凹槽可以同时设置于两端面,也可以只设置于一个端面上;第二凸杆55也可以包括两个,同时设置于罩体顶板51、安装壁10相对的两侧。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压缩机装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减震垫安装,将减震垫3安装于压缩机2的若干底脚21上。

参考图2、图3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2的三个底脚21上设置有固定孔210,减震垫3通过端部卡设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孔210内;

S2:压缩机对位,将安装有减震垫3的压缩机2放置于空调器壳体1的容纳腔室内部,并将安装有减震垫3的底脚21与配合部对位。

参考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安装有减震垫3的三个底脚21分别与第一配合部6、第二配合部7对位。

S3:卡扣组件扣合,将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卡扣组件与配合部扣合后对减震垫3形成卡设并将压缩机2固定于壳体1的容纳腔室内部。

结合图8-图17所示,两个第一卡扣4的第一凸耳部42由从安装壁10的外侧插入容纳孔61,第一卡扣4插入容纳孔61后,第一卡扣4的第一弹性卡头43卡接容纳孔61的边缘,第一卡扣底座41与减震垫抵接部62共同对减震垫3形成挤压固定;一个第二卡扣5的第二凸耳部53从安装壁10的内侧插入卡孔71内,第二卡扣5插入卡孔71后,两个第二弹性卡头54分别卡接两个卡孔71,罩体顶板51与安装壁10共同对减震垫3形成挤压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例如,压缩机2可以设置有四个底脚21等,具体在此不一一列举。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