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3641发布日期:2018-06-08 04:2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泵机组和切换装置,以及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液压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液压系统、例如供热系统具有切换装置,例如用于使流动路径打开或截断等。在此已知的是,这类切换装置例如设有用于在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电驱动器。这类切换装置比较贵。

此外,已知取决于压力的切换装置和通过改变流动方向或泵机组的转动方向能操纵的切换装置。但是,在液压系统中不是总是能够容易地改变流动方向。泵机组的转动方向反转一般造成效率损失。此外不利的是,阀必须直接布置在泵叶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该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如下地改善液压系统,其具有泵机组和能在至少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转切的切换装置,使得在高效率下能够实现液压系统的成本较低的结构。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的液压系统和具有权利要求19中给出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从对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获得。下面描述的特征可以组合地,但是也可以彼此无关地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泵机组和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切换位置,也就是说能够在至少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进行转切。这种液压系统例如可以是供热系统和/或用于加热非饮用水的系统。液压系统但是也可以用于另外的目的,例如是清洁系统、液压控制或者操纵系统、用于分配液体的系统或类似系统,例如具有两个不同时激活的喷嘴的装饰喷泉(Zierbrunnen)。

根据本发明设置:切换装置在它的两个切换位置之间单独通过液压操控经由液压系统、也就是经由在液压系统中传递的流体或者在液压系统中传递的液体被转切。因此可以取消用于切换装置的单独的驱动器。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地操控泵机组来造成在切换装置之间的转切,因此泵机组这样地改变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力或者液压状态,使得切换装置被转切。

为此,根据本发明将切换装置构造为,使得该切换装置在泵机组运行在第一运行状态中时在至少两个切换位置的每个中分别通过系统中的液压力被稳定保持。也就是说,具有两个切换位置的切换装置根据本发明是双稳定系统,其中,两个切换位置中的每个可以自动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压力被稳定保持,从而使得不需要例如通过外部驱动器的外部保持力。在此,液压系统根据本发明被构造为,使得该液压系统给出了第一运行状态,在该第一运行状态中,切换装置稳定地被保持在它的对应所达到的切换位置中,并且给出了至少一个第二运行状态,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中,该稳定性至少被暂时取消,以便可以使切换装置从一个切换位置运动到另一个切换位置,优选从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中。

为此,根据本发明将切换装置构造为,使得在泵机组的第二运行状态中,切换装置借助于切换能而从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该切换能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已被存储。也就是说,用于使切换装置从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中所需的切换能,根据本发明在第一运行状态中被存储,并然后在泵机组的第二运行状态中被使用,以便执行对切换装置的转切。该切换能根据本发明在此从液压系统、也就是说从在液压系统中所推送的液体中取得,从而使得可以取消外部驱动器。在此,液压系统根据本发明被构造为,使得切换能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可以独立于切换装置在切换位置之间的转切被存储。这意味着,为了存储切换能,需要使切换装置从一个切换位置运动到另一切换位置。因此优选地,第一切换位置可以是静止或者初始位姿,在泵机组的停止状态中切换装置处在该静止或者初始位姿中。这点能够实现:泵机组从该状态出发被运行,而不将切换装置首先转移到第二切换位置中。在该运行状态中然后存储能量,该能量稍后当泵机组被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时被用作切换能,以便使切换装置从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中。

切换装置优选可以被构造为,使得该切换装置具有复位元件、例如复位弹簧,其被用于将切换装置在泵机组的停止状态下保持在受限定的初始位姿中,例如第一切换位置中。由此优选地,在切断所述泵机组时通过复位元件将切换装置切换返回到第一切换位置中。

之前描述的第一和第二运行状态优选是如下这样的运行状态,在这些运行状态中,泵机组具有相同转动方向。也就是说,在运行状态之间优选没有进行转动方向反转。优选地,这些运行状态在泵机组的转速上不同。泵机组尤其是离心泵机组。尤其地,可以是湿运转的离心泵机组。该泵机组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泵壳体,带有至少一个在其中旋转的叶轮;以及马达壳体或定子壳体,带有在其中布置的电驱动马达,该电驱动马达驱动叶轮。驱动马达能够优选通过转速调节器在它的转速上进行调整。此外,泵机组优选具有用于控制或者调节泵机组的控制装置,尤其是为了在切换装置的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进行转切,其方式是,泵机组被置于不同的运行状态中。控制装置例如可以布置在单独的电子装置壳体中,该电子装置壳体优选与马达壳体连接,但是或者控制装置也可以安置在马达壳体本身中。控制装置的外部布置方案也是可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能量存储器,该能量存储器被这样设计,使得能量存储器在所述泵机组运行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时由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压力来加载,并在加载过程中存储切换能,其中,所述切换装置保持在它的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中。切换装置保持处在它的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中意味着:不切换到另一个、尤其是第二切换位置中。但是,这并不排除,切换装置或者切换装置中的切换元件在加载过程期间在不造成转切的情况下转移一定的程度。此外,能量存储器优选与所述切换装置以力传递的方式耦接,在所述泵机组的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所述切换装置通过由所述能量存储器所产生的力、也就是说通过在充分利用切换能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而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中。

能量存储器优选地可以是切换装置的一部分。替选地或附加地可行的是,液压系统中的流体、尤其是液体、尤其是液压系统中的处于运动中的流体作为能量存储器起作用。单独的能量存储器例如可以被构造为弹簧存储器、磁性的、液压的和/或气动的能量存储器。这种存储器由系统中的液压压力来加载并优选通过液压压力使能量存储器的元件运动,从而使得能量存储器被负载,尤其是将弹簧、例如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张紧。

当液压系统本身中的流体作为能量存储器起作用时,优选惯性力或者由液体惯性产生的流动能被用作为切换能,以便将切换装置从一切换位置转切运动到另一切换位置中。当该系统中产生的液压压力被用于将切换装置保持在它的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中时,那么可以通过将泵机组的运行状态转切到第二运行状态中来这样减少例如压力,使得取消保持功能。但是,基于循环的液体或循环的流体,其具有一定的惯性,从而使得系统中的流动能没有刚好就像用于保持切换状态的压力那样快速地减少。该还保留的流动能于是可以被用于从一个切换位置到另一个切换位置中的转切。

为了使作用到切换装置或者切换装置的切换元件上的力适配液压系统,可行的是,相应地对液压力作用到其上的表面的尺寸比例进行适配。因此,液压压力为了将切换装置保持在它的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中而作用到其上的按压面,可以在尺寸上被这样地设定大小,使得在特定的液压压力下给出了预期的保持力。为了使切换装置或者切换元件发生运动,流动可以作用到冲击面上。这些冲击面也可以在其尺寸上被这样地设定大小或进行协调,使得产生了用于使切换装置运动到另一切换位置中所需的预期的力。尤其地,通过使面比例协调可以在保持力与引起运动的力之间实现预期的相互作用。

特别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所述泵机组以处于边界转速之上的转速来运行,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以小于或等于所述边界转速的转速来运行或泵机组在第二运行状态中停止。通过减少转速,液压系统中的压力以前面描述的方式被减少,从而使得尤其是用于将切换装置保持在其切换位置中的压力总体上被减少并且切换装置可以从该切换位置运动到另一切换位置中。优选地,泵机组在第二运行状态中没有被完全切断。这点尤其在通过变频器操控的驱动马达的情况下使得再次投入运转或者随后的转速提高变得容易。此外,因此在第二运行状态中继续维持系统中的流动能,该流动能支持转切过程。进一步优选地,压力可以被保持在如下这样的水平上,该水平的压力用于在将切换装置转切到另一运行状态中之后将切换装置又自动保持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中,而不将泵机组立即又置于第一运行状态中。

但是特别优选地,泵机组在转切或者切换位置的变换之后又被置于第一运行状态中,在该第一运行状态中,于是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例如第二切换位置又通过液压压力被稳定保持。当在第二运行状态中不稳定保持第二切换位置,而是追求切换装置在特定的时间之后自动又切换返回到第一切换位置中时,这点尤其是需要的。针对该情况,泵机组的控制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使得该控制装置在泵机组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之后泵机组在预先确定的时间点或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之后又置于第一运行状态中。在此,这样地选择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使得切换装置在该时刻还处在第二切换位置中,从而使得该切换装置于是在泵机组的第一运行状态中又被稳定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泵机组具有用于使所述泵机组的转速发生改变的转速调节器,其中,所述转速调节器优选地具有制动电路,该制动电路在转速减少时主动对所述泵机组进行制动。这种转速调节器可以构造为呈电子控制装置形式。这种电子控制装置尤其也可以具有用于操控泵机组的电驱动马达的变频器。制动电路能够实现比泵机组纯减速停止时的情况下更快地减少转速。这点能够实现: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压力特别快速地减少,从而使得液压力比系统中存在的流动能更快地下降。因此,流动能可以以已描述的方式被充分利用,用于将切换装置转切到另一切换位置中。

进一步优选地,能量存储器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泵机组运行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时,液压压力这样抵抗由所述能量存储器产生的并作用到所述切换装置上的力,使得切换过程被阻止。也就是说在第一运行状态中由液压压力产生的并作用到切换装置上的力大于由能量存储器在加载过程之后产生的力或者切换力,该力或者切换力追求使切换装置运动到对应的另外的、也就是说例如第二切换位置中。因此,该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中被稳定保持在所占据的切换位置中。

能量存储器优选具有按压面,所述按压面与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流动路径这样地连接,使得所述按压面被由所述泵机组所产生的流体压力加载。因此,流体压力以上面描述的方式作用到能量存储器上,以便使来自液压系统的能量传递到能量存储器上。这点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按压面逆着弹簧被转移,就像上面描述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能量存储器通过能弹性变形的阻尼元件与切换装置或者切换装置的能运动的切换元件连接,该阻尼元件被构造为,使得该阻尼元件在能量存储器的加载过程期间发生变形,而不使得切换装置或其切换元件发生运动或者被转切到另外的切换位置中。因此可以进行能量存储器的加载过程,而不使切换装置由一个切换位置运动到另一个切换位置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元件被这样地布置,使得在所述泵机组运行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时,由所述泵机组产生的液压压力作用到所述阻尼元件上,该液压压力在所述阻尼元件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抵抗由所述能量存储器所产生的、作用到所述阻尼元件上的力。能量存储器例如可以具有弹簧、尤其是螺旋弹簧,其被压缩或伸展并产生如下这样的力,该力抵抗由液压压力产生的力,其中,由液压压力产生的力优选大得使得弹簧被保持在所张紧的状态中。在此,能量存储器和阻尼元件优选这样布置或者彼此连接,使得阻尼元件同样在弹性变形下被压缩。

阻尼元件优选具有这类的阻尼特性,即,在液压压力减少时,例如当泵机组被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时,阻尼元件比能量存储器的卸载更慢地恢复原状。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就像上面描述的那样,切换装置优选通过液压压力被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切换位置中。通过液压压力,在该状态中使能量存储器被负载,其中,同时阻尼元件弹性变形,例如被压缩。如果现在泵机组被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并且液压压力由此减少到使得作用到切换装置上的力不再大到足够将该切换装置逆着由能量存储器产生的力保持在第一切换位置中,那么能量存储器就卸载,由此使得切换元件或者切换装置运动到第二切换位置中,这是因为阻尼元件不像能量存储器卸载那样快地恢复原状。也就是说,通过阻尼元件实现了加载过程与切换装置的运动的脱耦,并且尽管如此在泵机组的第二运行状态期间在能量存储器的卸载过程中存在与切换装置的运动的耦接。

优选地,所述阻尼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尺寸可变的容积部,所述阻尼元件能够通过节流部位以流体来填充和排空,其中,优选地所述尺寸可变的容积部通过所述节流部位与第二尺寸可变的平衡容积部连接成一闭合系统。闭合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即,没有污物可以侵入到节流部位中。但是替代地也可以使用开放系统,其中,阻尼元件的容积部通过节流部位被来自液压系统的液体填充并将液体排空回到液压系统中。容积部和平衡容积部优选通过伸缩棚、例如折棚被向外限界。替代地也可以使用活塞-缸布置方案,以便提供尺寸可变的容积部或者平衡容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阻尼元件设有复位元件、尤其是复位弹簧,其引起恢复原状。这种复位弹簧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当阻尼元件本身不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保证自主恢复原状时,附加的复位元件那么是有利的。因此,例如可以在使用限定了尺寸可变的容积部的伸缩棚或者折棚时在伸缩棚的内部或外周上布置螺旋弹簧,其中,伸缩棚沿轴向在它的长度上在弹簧的作用方向上发生改变,以使内部容积变大或变小。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泵机组的控制装置被构造为,使得该控制装置为了促成切换装置的切换过程或者转切而针对切换间歇而将泵机组的运行从第一运行状态改变到第二运行状态中,例如将转速改变到之前提到的边界转速上或以下,其中,该切换间歇比阻尼元件的恢复原状所要求的时间段更短。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在切换装置转切到第二切换位置中之后将泵机组这样地又置于第一运行状态中,使得在液压系统中又产生足够高的压力,该压力于是将切换装置稳定地保持在第二切换状态中。如果这点在阻尼元件的变形之后才发生,那么在切换装置又达到稳定保持状态之前切换装置又可以运动返回到第一切换状态中。

替代在能量存储器与切换装置之间布置阻尼元件,可行的是,以另外的方式实现能量存储器的加载过程与切换装置或切换元件的运动的脱耦,并且尽管如此在能量存储器卸载时保证了使切换装置运动到另外的切换位置中。这点例如也可以通过在一侧起作用的机械随动件来进行。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例如可行的是,使具有按压面的按压体与能量存储器这样地耦接,使得通过按压体的运动而使能量存储器、例如螺旋弹簧张紧或者负载。在此,按压体可以相对于待运动的切换元件或者切换装置的待运动的元件、例如阀元件发生运动,从而使得切换装置或它的切换元件首先不发生运动。于是例如可以在能运动的切换元件上设置保持元件,这些保持元件在特定经过的路径之后固定所述按压体,在该路径之后能量存储器被负载。这些保持元件例如可以是卡锁钩。如果现在将泵机组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并减少通过液压压力产生的力,那么能量存储器可以卸载并因此使按压体运动。当该按压体在该状态下被保持在待运动的切换元件上时,那么该切换元件与按压体一起发生运动。在切换装置中可以这样地布置松脱器件,使得这些松脱器件在特定的、由切换元件经过的路径之后才使保持器件这样地松脱,使得按压体又被释放。于是该按压体又可以朝切换元件自由地运动并且能量存储器可以在下一加载过程中又与切换元件的运动无关地被负载,因为首先仅按压体由于作用到其上的液压压力而发生运动。在能量存储器负载之后,按压体才然后通过保持器件进入到与待运动的切换元件、例如阀元件的固定连接中,从而使得该切换元件于是在切换过程中通过能量存储器的卸载来与按压体一起发生运动。

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被构造为转切装置、尤其是被构造为用于在所述液压系统的至少两个分支之间转切流动路径的转切装置。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切换装置优选被构造为阀、尤其是转切阀,其可以在液压系统的两个分支之间转切流动路径。在这种被构造为阀的切换装置中,至少使阀元件作为切换元件在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运动。

这种转切装置或者这种转切阀例如可以被使用在供热设施中,在该供热设施中,用于被加热的热介质、例如水的流动路径应当在穿过建筑物的热循环与穿过用于加热非饮用水的换热器的循环之间进行转切。这种液压系统例如用在紧凑供热设施或者供热锅炉中,其不仅用于加热建筑物,而且也用于产生被加热的非饮用水。在这种系统中,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例如可以代替马达驱动的转切阀。

当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像前面描述的那样是供热系统时,有利的是:在切换装置的相应于在该系统投入运转时的静止位姿的第一切换位置中,穿过用于加热非饮用水的换热器的循环是被打开的。该循环是受限定的预先已知的循环,因为其一般在制造商处被构造在供热锅炉本身中。因此,可以从该热循环可靠地取得用于所述切换所需的能量并以已描述的方式存储在能量存储器或液压系统中,例如呈流动流体的动能形式。第二切换位置于是优选是如下这样的切换位置,在该切换位置中打开穿过建筑物的热循环。该热循环并尤其是这种热循环的当前状态一般不是已知的,因为该热循环可以具有多个带有阀的加热体,这些阀的打开度不断改变。

优选地,液压系统是循环系统并且泵机组是循环泵机组,该循环泵机组使循环系统中的液体进行循环。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样,该液压系统例如可以是供热系统的循环。替换地,该液压系统也可以例如是冷却系统的循环或就像上面所提到那样的另一液压系统。

优选地,在液压系统中存在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构造用于使泵机组的运行类型在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之间进行改变,以便促成切换装置的切换过程。控制装置尤其可以造成泵机组的转速改变。为此,泵机组的驱动马达例如可以通过变频器来操控。这种操控还能够实现在转速减少时主动制动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切换装置被构造为具有两个阀座的转切阀并具有两个配属的彼此连接的阀体,这两个阀体形成能运动的切换元件并这样布置,使得当一个阀体密封贴靠在它的配属的阀座上时,同时另一个阀体与它的配属阀座间隔开,并且反之亦然。优选地,这种转切阀这样布置在液压系统中,使得在泵机组运行在第一运行状态中时使液压压力这样地作用到贴靠在其所配属的阀座上的阀体上,使得阀体被保持贴靠在阀座上。该液压压力例如可以从泵机组的出口侧通过液压系统的闭合分支被传递到阀体上。该分支在此优选由阀体本身闭合。也就是说,阀体优选相对阀座这样地布置,使得循环泵机组的出口侧的压力这样地作用到阀体上,使得该阀体被朝阀座按压。在第二运行状态中,该压力被减少到使得阀体可以通过切换力而运动到它的第二切换位置中、也就是说可以与阀座脱离贴靠,该切换力与由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所产生的、已描述的保持力相抵抗,其中,同时使第二阀体或者第二阀元件与它的配属阀座进行密封贴靠。这种切换力例如可以由前面描述的能量存储器或由系统中流动的流体的惯性力来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切换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被这样构造并以如下方式起作用,即,该阻尼装置阻止切换装置在到达两个切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时的直接碰撞,也就是说阻尼碰撞。尤其地,阻尼装置优选这样地起作用,使得该阻尼装置能够实现切换装置一定程度上运动超过到达切换位置。由此,阻止了从已到达的切换位置出来的直接的弹回或者弹起。当切换装置单独通过系统中流动的流体的惯性力而发生运动时,这种阻尼装置尤其那么是适宜的。在切换装置的这种设计方案中,切换装置优选具有被耦接的并共同地能自由运动的两个阀元件。通过阻尼装置可以阻止:阀元件朝阀座碰撞并又从该阀座弹起。阻尼元件可以被构造为能弹性变形的元件,例如弹性伸缩棚或弹性阀座。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其可以被构造为伸缩棚,它的内容积部通过节流部位向外打开。因此可以通过节流装置实现附加的阻尼。替选地或附加地,阻尼元件可以被构造为液压阻尼元件,例如在该液压阻尼元件中活塞在缸中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缸中的容积变小并将处于该容积部中的液体通过节流装置被排挤出该容积部。该节流装置在此尤其可以由在活塞与环绕的缸壁部之间的间隙来形成。在此,活塞可以进一步优选地由阀元件本身来形成。进一步优选地,阀元件可以被构造为,使得该阀元件在密封的最终位姿附近首先关于它的运动方向沿径向被密封并在进一步的运动中沿轴向贴靠在阀座上。

优选地,切换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可线性运动的阀体或者可线性运动的阀元件,该阀体/阀元件在一切换位置中密封地贴靠在配属的阀座上并被设计为,使得阀体在它的运动中在到达阀座之前经过围住阀体外周的并减少了流动横截面的环形壁部。环形壁部在此平行于阀体的运动轴线延伸。该环形壁部形成流动路径的横截面缩窄部,该横截面缩窄部由经过的阀体基本上封闭。因此,阀体可以尤其沿径向相对环形壁部密封。阀体可以在其沿轴向贴靠在阀座上之前通过阀座封闭流动路径。优选柱体形的环形壁部在此具有如下这样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优选仅略微大于阀体的横向于它的运动方向的横截面。

因此,阀元件或者阀体例如可以沉入到环绕的缸中,并因此通过缸封闭了流动路径,而阀元件还可以在其沿轴向靠接到阀座上之前沿缸的纵轴线的方向继续运动一定的程度。因此,在阀元件的运动被停止之前,到达流动路径被封闭的切换位置。也就是说碰撞被阻尼。

已描述的阻尼装置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阀元件或者阀体抵靠在阀座上时不仅存在短的封闭瞬间,而且存在较长的封闭时间段,在该封闭时间段中,基本上给出了流动路径的封闭。在该封闭时间段内,泵机组于是又可以被切换到它的第一运行状态中。也就是说,通过阻尼装置提供了用于泵机组运行状态转切的较大时间窗口,用以保持切换装置的切换位置。

针对设置两个被耦接的阀元件的情况,两个阀元件可以与相应的阻尼装置耦接。但是也可行的是,仅设置一个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仅对阀元件中的一个在它的阀座上的抵靠进行阻尼。

特别优选地,已描述的切换装置被集成到泵机组的泵壳体中。在此,切换装置优选布置在切换装置壳体中,该切换装置壳体与泵壳体一件式或者一体式构造,泵机组的叶轮在泵壳体中旋转。因此实现了非常紧凑且简单的结构。特别优选地,此外将前面描述的控制装置集成到泵机组中,该控制装置实现了通过改变运行状态来进行切换装置的转切。由切换装置和泵机组组成的这种单元于是可以被集成到液压系统中、例如供热设施中。本发明的主题由此也是一种泵机组,其具有集成到泵机组的泵壳体中的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以前述方式构造或者被构造为,使得该切换装置与和泵机组连接的液压系统一起以前述方式共同起作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主题不仅是作为整体的液压系统,而且是一种泵机组和切换装置的组合,该组合优选以前述方式被构造为集成结构单元。在此,泵机组和切换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在联接到液压系统上、例如供热设施上时可以以前述方式起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切换装置与泵机组一起被集成到用于供热设施的液压块(Block)或者水压块中。这类液压块形成用于供热设施的集成的液压结构单元,它们包含供热设施的内部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除泵机组、也就是说优选循环泵机组外还具有另外的液压结构元件、因此优选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切换装置与泵机组被集成在共同的结构单元中,该结构单元尤其也包含在切换装置与泵机组之间的所需的流动路径。此外可以在该液压块中集成另外的构件,例如传感器和/或排气装置。液压块优选具有管路接口,这些管路接口被设置用于与供热设施的其他构件连接。因此优选地,第一管路接口被设置用于与供热设施的初级换热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管路接口被设置用于与穿过建筑物的热循环连接。此外优选地,可以在液压块上设置用于与加热非饮用水的次级换热器进行连接的管路接口。特别优选地,用于与液压块内部中的初级换热器进行连接的接口与泵机组的压力侧进行连接,而用于次级换热器的接口和用于热循环的接口分别与切换装置的在液压块内部的入口连接。切换装置在此优选形成为在穿过次级换热器的液压循环与穿过该供热回路的液压循环之间的转切阀。

本发明的主题此外也是一种用于运行液压系统的方法,其中,该液压系统具有泵机组和带有至少两个切换位置的切换装置。也就是说,切换装置具有例如可运动的切换元件、例如阀元件,其可以在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运动。根据本发明,切换装置在泵机组的第一运行状态中在可能的切换位置中的每个上分别通过系统中的液压力被稳定保持。此外,为了将切换装置从第一切换位置转切到第二切换位置中或可能的另一切换位置中,泵机组被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中,切换装置借助于切换能转切到对应的另外的切换位置中,该另外的切换位置与泵机组在第一运行状态中被运行时的切换位置不同,该切换能事先被存储在能量存储器和/或液压系统本身中。因此可以将切换装置进行转切,而不需要外部驱动器。确切地说,为了转切而使用了从液压系统本身取得的能量。关于方法流程的其他细节参考液压系统的前面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液压系统描述的方法流程同样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特征。

优选地,系统中流动的流体的液压惯性力被用于对转切装置进行转切。也就是说,流动的流体本身作为能量存储器起作用,并且使用流动的流体的能量来进行转切。在此,在将泵机组置于第二运行状态中之后该流动能基于流体的惯性还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可使用,在该时间间隔内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与切换装置的转切无关地进行第一运行状态中的能量或者切换能的存储。在此,能量的存储可以替选地或附加地在单独的能量存储器中进行。独立存储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就像上述那样可以存储切换能,而不必在系统投入运转时将切换装置从它的表示第一切换位置的静止位姿转移到第二切换位置中。

附图说明

随后,示例性地根据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第一示例,其中,液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图2示出了处于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液压系统,

图3示出了处于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位置中的根据图1和图2的液压系统,

图4示出了在另外的运行中处于第二切换位置中的根据图3的液压系统,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的切换装置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处于静止状态中的根据图5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剖视图,在该剖视图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一切换位置中,

图8示出了根据图6和图7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二切换位置中,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沿着图9中的线X-X穿过切换装置以及邻接的泵机组的剖面,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静止位姿中,

图12示出了相应于图11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一切换位置中,

图13示出了相应于图11和图12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二切换位置中,

图14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静止位姿中,

图15示出了相应于图14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二切换位置中,

图16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静止位姿中,

图17示出了相应于图16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其第二切换位置中,

图18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第一切换位置中,

图19示出了相应于图18的剖视图,其中,切换装置处在其第二切换位置中,

图20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的液压块的侧视图,

图21示出了根据图20的液压块的俯视图,

图22示出了根据图20和图21的液压块的立体图,图22具有切换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23至图25示出了在切换装置的三个不同的切换位置中沿着图20中的线A-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根据体现了供热系统的液压系统来描述本发明。但是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也可以被使用在另外的液压系统中,尤其是需要在两个流动路径之间进行转切的液压系统中。这点特别优选地适用于循环系统,但是明确地不限于这种循环系统。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实施例,就像其在供热设施尤其是紧凑供热设施中使用的那样。液压系统具有作为基本的组件的被构造为循环泵机组的泵机组2以及作为转切阀起作用的切换装置4。切换装置4的出口6在该示例中液压地与泵机组2的抽吸侧的接口8连接。切换装置4在该实施例中由此处在泵机组2的抽吸侧上,这就是说,泵机组2的压力侧接口10或者说出口侧10与切换装置4之间的压力差比切换装置4与抽吸侧接口8之间的压力差更大。在出口侧,在该实施例中,初级换热器12沿流动路径联接到泵机组2上。初级换热器12例如是锅炉中的换热器,在该锅炉中,热水通过燃气燃烧器、燃油燃烧器或颗粒燃烧器被加热。在初级换热器12中,但是热水也以另外的方式被加热,例如通过太阳能设施、热泵或类似装置。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该系统以相应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冷却系统工作,其中,初级换热器12不会用于加热,而是用于冷却。

在初级换热器12的下游联接的是分支点或节点14,流动路径在此处分支。从节点14出发,液压系统的第一分支延伸穿过次级换热器16,在该次级换热器中例如加热待加热的非饮用水。在次级换热器16的出口侧,液压循环的该分支汇入切换装置4的第一入口18中。从节点14出发延伸的第二分支形成热循环,该热循环例如用于加热建筑物。该热循环在这里示意性地通过带有布置在其上的调节阀22的加热体20来表示。调节阀22例如可以是常见的调温阀。在出口侧,该热循环汇入切换装置4的第二入口24中。可以理解的是,这种热回路实际上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加热体20,这些加热体并联和/或串联连接。在该示例中,热回路还具有旁路26,该旁路用于当热回路中的该调节阀22或者所有的调节阀22闭合时,能够实现穿过热回路的流动。

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切换装置4的特殊设计方案,该切换装置被设计为,使得可以取消用于切换装置4的单独的驱动器,并且确切地说可以单独经由循环泵2通过改变泵机组2的运行状态来转切该切换装置。这点通过泵机组2的控制装置28来进行。在该示例中,控制装置28直接被集成到泵机组2中,例如直接布置在泵机组2的马达壳体之上或之中。泵机组2优选是能在转速上调节的、经由变频器来操控的循环泵机组。该循环泵机组尤其被构造为离心泵机组,优选具有湿运转的电驱动马达。

切换装置4用于在两个所描述的流动路径之间,也就是说一次穿过次级换热器16并一次穿过热回路的加热体20地进行转切。为此,切换装置具有两个阀座30和32,给它们分别配属阀元件34或36(切换元件34或36)。阀元件34、36固定地彼此连接并这样布置,使得它们可以交替地与对应配属的阀座30、32密封贴靠。也就是说,当就像图1中所示的状态中那样阀元件36密封贴靠在阀座32上时,阀元件34与它的阀座30间隔开,从而使得流过阀座30的流动路径被打开。阀座30、32通入连接空间38中,该连接空间与出口6处于液压连接中。在该示例中,阀座30、32彼此背离并与连接空间38背离。阀元件34面对接口18,从而使得从第一入口18流入该阀元件并以压力加载该阀元件。阀元件36面对入口24,并因此通过第二入口24流入该阀元件并以压力加载该阀元件。阀元件34、36的该布置方案造成:存在于入口18和24的压力分别这样作用到阀元件34、36上,使得这些阀元件分别被朝其所属的阀座30、32按压。由此实现了切换装置4的自保持功能,就像该自保持功能被如下描述的那样。

背向阀座32,在阀元件36上此外布置有弹性折棚40,其闭合的内空间通过阀元件36中的贯通孔42与连接空间38连接。贯通孔42被设计为节流部位。被构造为拉力弹簧的弹簧44接合在折棚40的背向阀元件36的端部上,该弹簧以其另一端部被紧固在切换装置4的壳体46上。

图1示出了切换装置4的或者切换元件(阀元件34和36)的第一切换位置。在该第一切换位置中,阀座32被阀元件36封闭并由此封闭了穿过热回路的流动路径。当泵机组2进行推送时,其由此在穿过初级换热器12和次级换热器16的循环中推送液体、也就是说尤其是水。通过闭合阀座32上的阀,压力从节点14通过闭合的热回路20和可能地通过旁路26传递至切换装置4的第二入口24。在那里,该压力朝折棚40的端面起作用。同时,存在于连接空间38中的压力经由贯通孔32在折棚的内部起作用。该压力基本上相应于泵机组2的抽吸侧接口8上的压力。因此,在折棚40的端面上存在压力差,该压力差在泵机组2运行时在该状态下导致折棚40被压缩并使拉力弹簧44变长,就像图2中示出的那样。这是用于非饮用水加热的状态,在该状态中,热介质被推送穿过次级换热器16。只要存在于第二入口24上的压力大于弹簧44的力,那么该状态就被自动保持。只要泵机组2处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就都是该情况,在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转速处于预先确定的边界转速之上。预先确定的边界转速被存储在控制装置28中并这样地被设定,使得第二入口24上的压力这样高,使得作用到折棚40和阀元件36上的、由所述压力产生的力大于由弹簧44施加的拉力。

在第二切换位置中,阀座30闭合并使第二阀座32打开,为了使阀或者切换装置4运动到它的第二切换位置中,泵机组2被控制装置28带至第二运行状态,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中,转速处于预先确定的边界转速以下。在该状态下,第二入口24上的压力下降,使得由折棚40上的所述压力朝向阀座32指向的力小于由弹簧44所施加的拉力。这造成:弹簧44就像图3中示出的那样收紧并将折棚40连同被紧固在其上的阀元件36从阀座32剥离。基于阀元件36和34的耦接,在此同时使阀元件34密封贴靠在阀座30上。在该运动中,折棚40没有直接放松,这是因为它的内空间仅可以通过作为节流装置起作用的贯通孔42被填充。因此,折棚40首先在基本上被按压到一起的状态下被随动运动。稍后,折棚40才又缓慢地展开到图4中所示的状态中。当在折棚40的该展开之前泵机组2被其控制装置28又置于到第一运行状态中时,泵机组2的转速又提高并因此又提高了节点14上的压力,该压力现在通过次级换热器16传递到第一入口18进而传递到阀元件34的表面上。因此,将阀元件朝阀座30按压并保持在闭合姿态中的力,作用到阀元件34上。由此又实现了稳定的状态。切换装置4由此这样双稳定地被构造为,使得切换装置在两个所描述的切换位置中的每个上在泵机组2以足够高的转速运行时被自动保持。为此不需要外部驱动器或外部保持力。

此外,同样没有外部驱动器地进行所述转切,而是单独经由泵机组2与切换装置4通过液压系统本身的液压耦接来进行。弹簧44用作能量存储器,其在运行在第一运行状态下时接收能量并然后在转切到第二运行状态中时通过放松又给出能量。因此,由弹簧44产生用于使阀元件运动的力。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弹簧44事先从液压系统接收为此所需的能量或者切换能。

具有作为节流装置起作用的贯通孔42的折棚40用于在加载过程期间使弹簧44从阀元件34和36脱耦,在该加载过程中,弹簧44接收能量。因此,折棚40能够实现:弹簧44在第一运行状态下被伸展,而阀元件34和36不必运动。阀元件34和36确切地说保留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初始位姿上。但是,基于由贯通孔42所形成的节流部位,在弹簧44和阀元件36之间在转切到具有较小转速的第二运行状态中时基本上存在弹簧44和阀元件36之间的直接耦接,从而使得弹簧44使后者直接运动。重要的是,在折棚40完全可以展开之前,控制装置28将泵机组2从第二运行状态2足够快地又切换到第一运行状态1中,从而使得切换装置或者阀元件34然后又通过液压压力被保持在图4中示出的第二切换位置中。当在该第二切换位置中泵机组2然后被切断时,作用到阀元件34上的液压压力消除,从而使得没有朝折棚40的按压力再作用到阀元件34和阀元件36上。这造成:折棚40基于其弹性然后可以进一步展开到图1中示出的状态中。当在该状态下弹簧44完全被压缩时,然后作为弹簧起作用的折棚40因此将阀元件34和36又按压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姿中,也就是说图1中示出那样的第一切换位置中。从该第一切换位置,该系统可以然后又通过泵机组2的开工来运行。除折棚40的弹性外,另一压力弹簧可以被设置在折棚40的内部或外部作为复位元件。

对于所述系统重要的是,两个运行状态仅造成循环泵机组2的不同的转速进而不同的初始压力,但不是造成泵机组2的转动方向反转。这点有助于效率。此外因此不需要的是,为了转切两个运行状态而完全切断泵机组2。但是也可以的是,第二运行状态不仅具有减少的转速,而且泵机组2在第二运行状态下被完全停住。该泵机组于是也仅必须足够快地又被运行,以便阻止阀元件34由于折棚40或可能地附加的弹簧的膨胀而返回运动。

这里所描述的切换装置4以及也在下面描述的切换装置的实施例被设置用于:以所描述的方式布置在泵机组2的抽吸侧上。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相应构造的切换装置也可以被使用在泵机组2的压力侧上。在图1至4中示出的切换装置中,于是仅不必将阀元件34和36布置在彼此背离的阀座30、32上,而是布置在彼此面对的阀座上,也就是说布置在连接空间38的内部,以便实现就像已描述的那样的预期的自保持功能。

下面,现在描述切换装置的不同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全部可以以图1至4中所示的方式被集成到液压系统中,就像所示的加热系统中。其余的在下面的示例中未示出的构件、尤其是泵机组2以及换热器12、16和20以及它们的布置方案可以是相应的。就此而言参考前面的描述。

下面描述的根据图5至8以及图11至19的实施例在切换装置的结构形式上不同。对这些切换装置而言共同的是壳体46,该壳体中布置有作为筒状物的实际上的切换装置4。这点能够即使在复杂的管路系统中实现简单的装配,例如这些管道系统具有用于紧凑供热设施、所谓的供热组的集成的结构单元。壳体46具有处于纵向端部上的插入开口48以及处于相反纵向端部上的另一装配开口50。通过封闭件52来封闭插入开口48,并且为了运行而通过这里未示出的螺纹塞来封闭装配开口50。在壳体上,出口6以及第一入口18和第二入口24被构造为接口接管。替代该接口接管,也可以设置与液压系统的其他组件一体式或另外形式构造的连接部,尤其是如果壳体46是用于供热设施的集成结构单元的一部分。就像也在根据图1至4的实施例中那样,入口18和24以及出口6沿轴向方向X错开,其中,出口6处于入口18和24之间。

图5至图8中示出的切换装置4以根据图1至4中描述那样的方式起作用。邻接出口6,连接空间38设置在壳体46的内部,该连接空间具有两个彼此背离的阀座30和32。就像图5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阀座30和32被构造在中央的承载元件54上,该承载元件密封地被插入到收纳空间38中。面对阀座30的是第一阀元件34,面对阀座32的是第二阀元件36。阀元件34和36是切换装置的切换元件并通过连接元件37彼此连接。在这里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元件37通过阀元件34和36的延长部来形成,这些阀元件彼此螺接。但是,阀元件34和36另外地连接或一体式结构也是可行的。

就像根据图1至4描述的那样,折棚40贴靠在阀元件34上。该折棚在其背离阀元件36的轴向端部上通过用作按压面的盘片56被封闭。传入第二入口24的压力作用到盘片56上,就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并因此产生沿轴向方向X面对阀座32指向的按压力。围住折棚40地布置弹簧44',该弹簧利用第一轴向端部支撑在阀元件36上并在相反的轴向端部上固定在封闭件52中进而固定在壳体46上。盘片56被紧固在弹簧44'中,从而使该盘片将弹簧分成两个区段,即处于盘片56与封闭件52之间的第一区段和处于盘片56与阀元件36之间的第二区段。弹簧44'的第一区段在此具有弹簧44的功能,该弹簧根据图1至4已被描述并且总体上所述弹簧44'在两个区段中不仅作为拉力弹簧,而且作为压力弹簧起作用,就像下面描述的那样。

在连接元件37中构造有贯通孔42',该贯通孔像贯通孔42那样作为节流装置起作用并使折棚40的内空间与第二折棚58的内空间连接,该第二折棚设置在阀元件34上在其背离阀座30的侧上。因此,在折棚40和58的内部提供了闭合系统,该闭合系统可以以液体、尤其是水来填充。在此,在液压系统中没有发生与周围流体的液体交换,从而可以阻止由贯通孔42形成的节流部位被污染。

图6示出了切换装置4的静止位姿,在该静止位姿上,切换装置或者它的阀元件34和36处在其第一切换位置中,在该第一切换位置中,阀元件36贴靠在阀座32上并且阀元件34与阀座30间隔开。因此,当切换装置以相应于图1-4所示那样的方式被使用时,相应于图1中的视图,尤其是穿过次级换热器16的第一流动路径被打开。弹簧44'在其总体上在该位置中作为压力弹簧起作用,并将阀元件36朝阀座32按压。当在该状态下泵机组2在它的第一运行状态下以高于第一边界转速的转速运行时,那么因此在第二入口24上以上述方式产生如下这样的压力,该压力沿朝向阀座32的纵向方向X产生作用到盘片56上的按压力。因为在第一入口18上存在有较小的压力,所以在此使盘片56逆着弹簧44'的第二区段的按压力发生运动,其中,折棚40被压缩。折棚40内部中的液体在此通过贯通孔42'被转运到第二折棚58的内部。通过使盘片56运动离开封闭件52,同时使弹簧44'的第一区段变长,从而使得该区段被伸展为拉力弹簧。以这种方式,在弹簧中在该运行状态下存储了能量或切换能。

当现在泵机组2被它的控制装置28切换到具有较小转速的第二运行状态中2时,作用到盘片56上的压力减少,从而使得沿轴向方向X作用到盘片56上的力不再与弹簧44'的被伸展的第一区段的弹簧力的弹簧力平衡。该弹簧的该第一区段因此将盘片56拉离阀座32。因为折棚40基于贯通孔42的节流作用而没有立刻地又被填充,所以在此被压缩的折棚与阀元件36共同地从阀座32运动离开并因此打开了阀。同时,阀元件34密封贴靠在阀座30上。如果现在在折棚40又展开之前将泵机组2置于到具有较高转速的第一运行状态中,那么现在较高的压力作用于第一接口18并因此产生沿轴向方向X面对阀座30起作用的力,该力作用于折棚58的端面并由此作用于阀元件34。该力使阀元件34密封贴靠在阀座30上。由此,又实现了在液压系统的运行中阀的自保持状态。基于按压力,现在第二折棚58经由贯通孔42'被排空,从而使得第一折棚40又膨胀并实现图8中示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簧44'的之前作为拉力弹簧起作用的第一区段被压缩,从而使得该区段从现在开始作为压力弹簧起作用。如果从该状态出发将泵机组切断,那么作用到第二折棚58的端面上的压力消除并且弹簧44'在盘片56与封闭件52之间的第一区段作为复位元件起作用并产生这样的按压力,使折棚40与阀元件36共同地又朝阀座32运动,从而使得实现图6中示出的初始位姿。同时,又使液体从折棚40转移到折棚58中,因为弹簧44'的第二区段也放松,也就是说收缩。

图9和图10中的实施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切换装置基本上相应于根据图5至8所阐释的切换装置。仅弹簧的布置方案是另一种布置方案。替代弹簧44',在根据图9和图10的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弹簧60和62,即拉力弹簧60和压力弹簧62。压力弹簧62直接支撑在封闭件52与阀元件36之间,而拉力弹簧60使盘片56与封闭件52连接。图9和图10示出了相应于图7的第一切换位置,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泵机组处在第一运行状态下并且折棚40由于第二入口24上的压力而被压缩。弹簧60作为拉力弹簧起作用,该拉力弹簧在折棚40被压缩时被伸展并作为能量存储器起作用。当泵机组2被切换到具有较小转速的第二运行状态中并且作用到阀元件36上的保持力减弱时,拉力弹簧60朝封闭件52方向牵拉由盘片56、被压缩的折棚40和阀元件36组成的装置,也就是说沿轴向方向X牵拉离开阀座32。在此,阀元件34同时被贴靠在阀座30上。在该运动中,作为复位元件起作用的压力弹簧62同时被压缩。在切断泵时,压力弹簧62使阀元件36又运动返回到初始位姿中,在该初始位姿中,阀元件36贴靠在阀座32上。拉力弹簧60必须施加比压力弹簧62更大的力,这是因为拉力弹簧60必须连带克服由弹簧62所产生的弹簧力,以便以所描述的方式转切所述阀。

与根据图5至8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根据图9和图10的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的壳体46'与泵机组2的泵壳体64集成地构造。在这里,泵壳体64和壳体46'被一体式构造。切换装置4的出口6直接汇入泵壳体的抽吸空间66中。在泵壳体中布置有叶轮68,该叶轮通过被构造为缝管电动机(Spaltrohmotor)的电驱动马达70驱动。驱动马达70被布置在与泵壳体64连接的马达或者定子壳体72中。轴向侧地附加在马达壳体72上的是接线盒或者电子装置壳体74,其中布置有控制装置28。因此提供了一种由泵机组、控制装置28和切换装置4组成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可以像这样以简单的方式被集成到像供热系统那样的液压系统中。可以理解的是,切换装置的前面所描述的并在下面所描述的示例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与泵机组2集成为一个结构单元,就像图9和图10中示出的那样。为了简化,根据单独的壳体46来描述另外的实施例。

在图11至1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载过程与阀元件36的运动的脱耦以及阀元件36的运动与能量存储器的卸载过程的耦合不是通过作为节流部位起作用的贯通孔42、42'来进行,而是通过机械锁止装置来进行,就像其在下面被描述的那样。在图11和图13中在阀元件34和36之间示出的贯通孔42”基本上没有作为节流部位起作用。就像在根据图9和图10的实施方式中那样,紧固在封闭件52上的拉力弹簧60接合盘片56,该盘片封闭折棚40的轴向端部。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也设置有压力弹簧62,该压力弹簧以一个轴向端部支撑在封闭件52上并以相反的轴向端部贴靠在阀元件36上。在图11中示出的初始位姿或者静止位姿中,压力弹簧62朝阀座32按压阀元件36,从而使得同时将阀元件34从阀元件30剥离。在该状态下,拉力弹簧60完全收缩。当现在在该状态下泵机组2被控制装置28接通并被运行在具有高转速的第一运行状态中时,以前面所描述的方式通过传入第二入口24的液压压力使按压力作用到盘片56上,该按压力使盘片56沿轴向方向X朝阀座32转移。在此,折棚40被压缩并且折棚40内部的液体通过贯通孔32'穿过阀元件34被按压到周围的液压系统中。在这里也就是说,在折棚40内部没有设置闭合系统。盘片56在此经过卡锁钩76,这些卡锁钩从阀元件36出发平行于轴向方向X地延伸。卡锁钩76被构造为弹动舌并固定地与阀元件36连接,优选与该阀元件一体式构造。卡锁钩76在它们的面对封闭件52的自由端部上分别这样地被斜切,使得它们在盘片56经过时沿径向扩宽。在盘片56经过之后,它们沿径向向内回弹并将盘片56保持在定位肩78上。

当现在将泵机组切换到具有较小转速的第二运行状态中时,作用到盘片56上的按压力减小,从而使得由张紧的拉力弹簧60产生的弹簧力超过该按压力。因此,在拉力弹簧60中存储的切换能卸载,并且拉力弹簧60沿轴向方向朝封闭件52牵拉盘片56。因为盘片56贴靠在卡锁钩76的定位肩78上,在此使得与卡锁钩76连接的阀元件36被随动并沿轴向方向X从阀座32剥离。通过连接元件37使得另外的阀元件34被随动并贴靠到阀座30上,就像图13中示出的那样。当阀元件36沿轴向方向运动了一定程度时,在外周上锥形的环形元件80进入这些卡锁钩76之间,该环形元件布置在封闭件52上并从该封闭件出发沿轴向方向延伸。环形元件80因此进入到卡锁钩之间,因为这些卡锁钩沿径向被向外按压,从而使定位肩78与盘片56脱离接合。在该状态下,拉力弹簧60可以可能地通过折棚40的弹性复位力促进盘片56进一步朝封闭件52运动并因此使得折棚40放松,其中,折棚40的内部通过贯通孔42'又被来自液压系统的液体填充。为了又获得其中由阀座30和阀元件34所形成的阀被保持闭合的稳定运行状态,在盘片56从卡锁钩76以所描述的方式被释放之前,泵机组2及时地又被置于到第一运行状态中。在第一运行状态中,现在在第一入口18上又产生这样高的压力,使得由该压力产生作用到阀元件34上的按压力,该按压力逆着由压力弹簧62产生的按压力将阀元件34按压到阀座30上。当泵机组被切断或又被切换返回到第二运行状态中时,作用到阀元件34上的按压力这样地减弱,使得由压力弹簧62产生的按压力变大,从而使得阀元件36和阀元件34于是又运动返回到图11中示出的初始位姿中。在根据图11至13的实施例中,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折棚40的延迟放松不是通过节流部位,而是通过所经过的路径和由卡锁钩76所形成的机械阻挡件来实现。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也实现了:弹簧60在加载过程中可以接收来自液压系统的能量,而不必明显地使得阀元件34和36转移。该被接收的能量然后可以在泵机组的第二运行状态中又被给出,用于使阀元件34和36转移。

根据图14至19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切换装置4中没有设置单独的能量存储器,尤其是没有呈弹簧形式的能量存储器,而是该切换装置充分利用了存储在液压系统本身中的能量,尤其是呈循环流体形式的惯性能。

图14和图15示出了用于这种系统的切换装置4的第一实施例。图14示出了初始位姿,其具有通过连接元件37彼此连接的阀元件34和36的第一切换位置。阀元件34和36也可以在该实施例中交替地与阀座30和32贴靠,这些阀座基本上像前面描述的那样设计和布置。具有接口或入口18和24以及出口6的壳体46的设计方案也相应于前面描述的构型。就此参考前面的实施方案。在该实施例中,在相应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初始或者静止位姿中使由阀座30和阀元件34形成的阀闭合,就像图14中示出的那样。静止位姿通过复位弹簧82来保持。复位弹簧82被构造为压力弹簧并支撑在阀元件34和承载件84之间,该承载件贴靠在装配开口50上。该承载件84也可以与壳体46一体式地构造。当在该状态下泵机组2投入运行并且在该第一运行状态下以高压运行时,在入口18上施加节点14上的压力并朝阀元件按压,从而使得该阀元件被保持贴靠在阀座30上。由此,在液压系统的运行中给出了稳定的自保持状态。同时,流体从第二入口34穿过阀元件36和阀座32之间的间隙流向出口6。在此,流体或流动的液体具有一定的动能。当现在泵机组2被切换到具有低于边界转速的较小转速(直至给出自保持功能)的第二运行状态中时,由压力作用到阀元件34上的力下降,从而使得消除了自保持功能。在此,压力下降得比液体的流动速度或者从流动产生的动能下降得更快。该流动能继续作用到阀元件36上,从而使得该阀元件于是由流动所带动并与阀座32贴靠,而同时通过连接元件37将阀元件34从阀座30剥离。

当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下没有完全切断泵机组而是使其以减少的转速继续运行时,于是节点14上的压力立刻又传入第二入口24,该压力将按压力施加到阀元件36上,该按压力使阀元件与阀座32贴靠。因此立刻又实现了自保持状态,当泵机组然后又被置于它的第一运行状态中时,该自保持状态被继续保持。因此在此情况下,在没有附加的驱动器的情况下,入口18和24之间的流动路径的转切是可行的,其中,事先在系统中存储的能量被充分利用,用于使阀元件34和36运动。在该系统中,附加地设置伸缩棚86,该伸缩棚使阀元件36与连接元件37连接。伸缩棚86用作阻尼器并阻止了,当阀元件由于所述流动而被朝阀座32按压时阀元件36由于冲击能而立刻又运动返回。该冲击能可以通过伸缩棚86的弹簧变位被接收。也就是说,阀元件34和连接元件37还可以进一步发生运动,而阀元件36已经封闭了阀座32。该状态在图15中示出。当在该状态下泵机组被切断时,又消除了液压压力,该液压压力施加保持力到阀元件36上,从而使得该保持力被弹簧82施加的按压力克服。弹簧82于是作为复位元件使阀元件34和36又运动返回到图14中所示的初始位姿中。

根据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4和图15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一方面在于:在与第一切换位置相应的图16中示出的静止位姿中,阀元件36贴靠在它的密封座32上,而阀元件34被从阀座30剥离。也就是说,在该初始位姿中,就像图1至4描述的那样打开了经由次级换热器16的循环,而在根据图14和图15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打开了穿过热回路的流动路径。因此,连接元件37和阀元件36还可以进一步发生运动,而阀元件34已经封闭阀座30。此外,在根据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中,阀元件34通过相应于伸缩棚86的伸缩棚88与连接元件37连接。当阀元件34碰撞到阀座30上时,伸缩棚88也用作阻尼器。此外,阀元件36通过弹簧90支撑在封闭件52上,该弹簧在其功能上相应于图14和图15中的弹簧82。围住弹簧90还布置有另一伸缩棚92,该伸缩棚布置在封闭件52和阀元件36之间并用作另外的阻尼器。伸缩棚92同样具有作为节流部位起作用的开口,该开口例如可以被构造在贴靠阀元件36的贴靠区域中。在该实施例中,阀元件36通过存在于第二入口24上的压力被保持在阀座32上,只要泵机组2被运行在具有较高转速的第一运行状态中。如果该保持力由于第二运行状态中的泵机组2的转速的减小而减小,那么消除自保持状态并通过还在流体中存在的流动能将阀元件34朝阀座30牵拉。在此,通过伸缩棚88和92来阻尼碰撞,从而使得阻止了直接的闪回。或者通过在继续运行泵机组时存在的压力,或者通过泵机组2再次投入运转在第一运行状态中,于是使足够的保持压力作用到阀元件34上,从而使得又实现了自保持状态。

根据图18和图19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伸缩棚92并替代于此地将活塞94模制到阀元件36上,该活塞能够在壳体46中沿轴向方向X运动。在活塞94的周向壁部与壳体46的内壁部之间构造有环形间隙96,该环形间隙作为节流部位起作用。该节流部位导致活塞94运动时的阻尼,因为液体必须穿过环形间隙96由活塞94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因此,活塞94与环形间隙96一起接管了之前描述的伸缩棚92的功能。此外,就像根据图16和图17那样相同地描述根据图18和图19的切换装置的功能。

泵机组2优选被构造为具有通过变频器来操控的电驱动马达的泵机组。使用这种操控具有如下的优点,即,泵机组2在转速减小时附加地通过相反的磁场可被制动。由此实现了较快的转速减少。所使用的伸缩棚或折棚40、58、86、88和92优选由橡胶或适当的弹性体来制作。

图20至25示例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被集成到用于供热设施的液压块中。在此可以理解的是,就像在前面已描述的那样的切换装置以相应的方式同样可以被集成到这类液压块中。液压块形成一集成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可以被集成到供热设施、尤其是紧凑供热设施中。该液压结构单元包括了供热设施的不同的液压元件,并在其内部建立了所需的液压连接。

作为主要组件,所示的液压块具有泵机组2。该泵机组2具有:马达壳体72,带有布置在其中的电驱动马达70;以及在轴向侧附加的电子装置壳体74,带有布置在其中的控制装置28。泵机组2的泵壳体64是液压块98的集成的组成部件,该组成部件此外具有另外的液压流动路径和组件。在液压块98内部尤其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4。该切换装置4在这里被构造为转切装置,该转切装置在次级换热器16和穿过加热体20的热回路之间转切液压流动路径,就像根据图1至4在原理上描述的那样。

液压块98具有第一入口18或者第一接口18,其在这里被构造用于与次级换热器16直接连接。第一入口18处在液压块98的背侧上,而泵机组2被设置在前侧上。液压块98在供热设施中所设置的装入位姿在此使得泵机组2的转动轴线水平延伸。液压块98此外具有第二入口24,该第二入口被构造用于与穿过加热体20的热回路连接(见前面的描述)。第二入口24在这里被构造为螺纹接口,该螺纹接口在所设置的装入位姿中向下延伸。这是优选的,因为在用于供热设施、尤其是紧凑供热设施的常见液压块中,用于外部套管连接(Verrohrung)的管路接口优选向下指向。此外,液压块98具有压力侧的接口10,该接口被设置用于与上面描述的初级换热器12连接并与泵壳体64中的泵机组2的压力侧处于连接中。此外,液压块98还具有排气装置收纳部(Endlüfteraufname)100,这里未示出的排气装置(Endlüfter)被插入到该排气装置收纳部中。此外设置有另外的开口作为装配开口和用于传感器的收纳部,例如装配开口102,其能够实现用于维护和装配目的的到切换装置4的入口。例如,开口104和106作为用于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的收纳部起作用。

根据图20至25的实施方式中的切换装置4被构造为,使得在该设施中流动的流体或在该设施中流动的液体用作能量存储器。这就是说,液体的动能被用于切换装置的转切。切换装置在该实施例中也具有两个通过连接元件37彼此连接的阀元件34和36。切换装置4此外具有作为复位弹簧起作用的弹簧90,该弹簧在其功能上相应于根据图18和图19所描述的弹簧90。

在该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的壳体46同样被集成到液压块98中并尤其是与泵壳体64以及联接的、流向入口18和24的流动路径一体式构造。在壳体46中设置连接空间38,该连接空间与抽吸侧或者泵壳体64中的抽吸接口处于连接中并因此形成流向叶轮68的抽吸侧流动路径。连接空间38进入到泵壳体64中的连接,在其功能上相应于根据图18和图19的实施例中的出口6。在连接空间38中设置两个彼此背离的阀座30和32。在阀座30上可以密封贴靠阀元件34,而在阀座32上可以密封贴靠阀元件36。阀座30和32在该实施例中与壳体46集成地构造,尤其是与该壳体一体式构造。通过入口24和设置在壳体46的相反端部上的装配开口108来装配阀元件34和36,其中,接下来通过封闭元件110封闭装配开口108。但是也可以考虑另外的装配形式,尤其是当阀座30和32同样被设计为插入件时,就像根据图18和图19描述的那样。

根据图20至25的实施例中的切换装置4的功能基本上相应于根据图18和图19的切换装置的功能,因此参考相应的描述。与根据图18和图19的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在该实施例中取消了伸缩棚88和活塞94。在该实施例中,确切地说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了阻尼装置,即,阀元件34本身作为活塞起作用,该活塞在邻近其运动路径结束时沉入到邻接阀座30的缩窄部112中,就像图24和图2示出的那样。缩窄部位112相对于切换装置4的纵轴线X柱体形构造并具有如下这样的周边轮廓,该周边轮廓在其形状上相应于阀元件34的周边轮廓,也就是说尤其是圆形的。当泵机组2被切换到其第二运行状态中之后阀元件34通过所述流动的动能朝阀座30运动时,阀元件34在一定的路径之后沉入到缩窄部112中,就像图24中示出的那样。由此通过阀座30已经基本上闭合了流动路径,并实现了:节点14上的压力(见图1至4)现在作用到阀元件34上并且该阀元件于是在再次接通泵机组的第一运行状态时进一步按压到阀座30上,就像图25中示出的那样。通过所描述的缩窄部实现了对带有连接元件37以及阀元件36的阀元件34的运动进行阻尼,该阻尼阻止阀元件34从阀座30弹起。当阀元件34进入到缩窄部112中时,流动路径通过配属的阀座30已经基本上被封闭,阀元件34和带有另外的阀元件36的连接元件37但是尽管如此可以继续运动一定的程度,由此阻止了弹回。在流动路径被阀座30基本上封闭期间如果现在泵机组又被切换返回到第一运行状态中,则阀元件34在该切换位置中利用该阀元件34保持贴靠在阀座30上。如果接下来又将泵机组切换到第二运行状态中,那么节点14上的压力又减少,直至弹簧90使阀元件34和36又运动返回到第一切换位置中,该第一切换位置在图23中示出。该切换位置相应于静止位姿。弹簧支撑在弹簧承载件114上,该弹簧承载件通过螺纹接头116固定在壳体46中在入口24上。

附图标记列表

2 泵机组

4 切换装置

6 出口

8 抽吸侧接口

10 压力侧接口

12 初级换热器

14 节点

16 次级换热器

18 第一入口

20 加热体

22 调节阀

24 第二入口

26 旁路

28 控制装置

30,32 阀座

34,36 阀元件

37 连接元件

38 连接空间

40 折棚

42,42',42” 贯通孔

44,44' 弹簧

46,46' 壳体

48 插入开口

50 装配开口

52 封闭件

54 承载元件

56 盘片

58 第二折棚

60 拉力弹簧

62 压力弹簧

64 泵壳体

66 抽吸空间

68 叶轮

70 驱动马达

72 马达壳体

74 电子装置壳体

76 卡锁钩

78 定位肩

80 环形元件

82 复位弹簧

84 承载件

86,88 伸缩棚

90 弹簧

92 伸缩棚

94 活塞

96 节流部位

98 液压块

100 排气装置收纳部

102 装配开口

104,106 开口

108 装配开口

110 封闭元件

112 缩窄部

114 弹簧承载件

116 螺纹接头

X 纵轴线

Y 转动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