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8036发布日期:2018-07-17 23:5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跑道形或椭圆形排出口的天花板型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送风风扇等,并利用冷冻循环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的装置。空调可以分类为:分离型,具有布置在室内的室内机以及布置在室外的室外机;一体型,在一个壳体内布置有室内机和室外机。

空调的室内机包括: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使空气流动;马达,驱动送风风扇,从而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空调的室内机也可以具有将通过热交换器冷却或制热的空气向多样的方向排出的排出气流控制单元。通常,这种排出气流控制单元包括配备于排出口的垂直或水平叶片、以及将其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即,空调的室内机通过调节叶片的旋转角度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

根据这种利用叶片的排出气流控制结构,空气的流动受到叶片的妨碍,因此排出的空气量降低,并且由于在叶片周围产生的湍流而可能导致流动噪声增加。并且,由于叶片的旋转轴配备为直线型,因此排出口的形状也限制为直线型。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一种具有跑道形或椭圆形排出口的天花板型空调的室内机。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空调的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天花板,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配备于所述吸入口的周围,并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对直线区间与彼此相向的一对曲线区间;热交换器,配备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布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主流路上;送风风扇,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而使空气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向所述排出口排出;辅助流路,引导辅助气流,以转换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气流的方向。

所述辅助流路可以在所述主流路分叉而形成。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还可以包括:辅助风扇,布置在所述辅助流路上而形成所述辅助气流。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吸入所述排出口周围的空气而转换所述排出气流的方向。

所述辅助流路可以包括:外侧流路,配备于所述排出口的外侧而吸入空气;内侧流路,配备于所述排出口的内侧而排出空气;桥接流路,横穿所述排出口而连接所述外侧流路与所述内侧流路。

所述桥接流路可以分别配备于所述排出口的一对直线区间和一对曲线区间。

所述排出口的曲线区间可以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

所述送风风扇配备多个,所述空调的室内机还可以包括配备于多个所述送风风扇之间的引导壁。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在所述排出口周围吹送空气而转换所述排出气流的方向。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在所述排出口周围吹送空气而将所述排出气流的方向推向所述辅助气流的相反侧。

所述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在所述排出口周围吹送空气而将所述排出气流的方向引到所述辅助气流侧。

所述辅助流路还可以以改变从所述排出口的曲线区间排出的排出气流的方向的方式配备,所述空调的室内机还可以包括:叶片,以转换从所述排出口的直线区间排出的排出气流的方向的方式配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的空调的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天花板,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配备于所述吸入口的周围,并且是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状;热交换器,配备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布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主流路上;送风风扇,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而使空气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向所述排出口排出;辅助流路,引导辅助气流,以转换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气流的方向。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天花板型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包括具有直线区间和曲线区间的跑道形状的排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天花板型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包括椭圆形的排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空调的室内机在没有叶片的情况下控制排出气流,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叶片的妨碍引起的排出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空调的室内机在没有叶片的情况下控制排出气流,因此可以减少流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侧剖面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的虚线部分的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i线的平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2的ii-ii线的平剖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与图3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图8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与图3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图9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5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平剖面图。

图10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4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平剖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图。

图1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4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图13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5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而不代表本发明的所有技术思想,因此在本申请视点中,应理解为,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包括能够代替上述实施例的多种等同物或变形例。

给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符号,并且各个附图可能为了有助于容易理解本发明而放大或多少夸大示出。

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殊定义的情况下,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在内,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应被解释为其含义与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所普遍理解的内容相同。

但是,本说明书中单独命名的术语不应局限在通常或词典上的含义而进行解释,应立足于发明人为了以最优的方法说明自己的发明而能够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以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上述构成要素不限于上述术语。即,所述术语应理解为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区分的目的。

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表示为一个的情况下,单数的表述可以包括复数的表述。

“包括”或“具有”等术语用于表示说明书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或其组合的存在,应理解为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在简单地表述为“前方”、“后方”、“上侧”、“下侧”、“左侧”或“右侧”的情况下,不仅表示某一构成要素位于其他构成要素的直接的“前方”、“后方”、“上侧”、“下侧”、“左侧”或“右侧”的情况,且不排除在这些构成要素之间夹设有第三的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侧剖面图。图3是放大示出图2的虚线部分的图。图4是沿着图2的i-i线的平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2的ii-ii线的平剖面图。图9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5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平剖面图。图10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4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平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5,图9至图10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设置于天花板c。空调的室内机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埋设于天花板c。

空调的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具有吸入口20和排出口21;热交换器30,配备于壳体10内部;送风风扇40、42,使空气流动。

壳体1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跑道形状。壳体10可以利用上部壳体11、结合于上部壳体11下方的中间壳体12、结合于中间壳体12的下方的下部壳体13构成。上部壳体11及中间壳体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埋设于天花板c。

在下部壳体13的中央部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0,在吸入口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可以形成有排出空气的排出口21。

排出口21可以具有跑道形状。即,排出口21配备成在吸入口20的周围围绕吸入口20的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对直线区间23、25及彼此相向的一对曲线区间24、26。

直线区间23、25可以沿着壳体10的长边而较长地形成。曲线区间24、26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于壳体10的短边侧。

通过这种结构,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在下侧吸入空气而将其冷却及制热后再次向下侧排出。空调的室内机1布置在大致矩形形状的室内而能够向室内均匀地排出气流。

下部壳体13可以具有将通过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引导的康达(coanda)曲面部14。康达曲面部14进行引导而使通过排出口21排出的气流紧贴于康达曲面部14而流动,从而能够使排出气流更宽地扩散出。康达曲面部14大致可以具有向排出口21侧凸出的形状。

在下部壳体13的底面可以结合有格栅15以从吸入到吸入口20的空气中过滤灰尘。

在吸入口20与排出口21之间可以形成有主流路35,所述主流路35用于引导借助后述的送风风扇40、42形成的主气流。

在主流路35上可以布置有热交换器30。在主流路35上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热交换器30并与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30可以利用流动有制冷剂的管道32以及连接于外部制冷剂管而向管道32供应制冷剂或进行回收的集流部(header)31构成。在管道32可以配备有热交换翅片以扩大散热面积。

热交换器30可以具有跑道形状。具体地,热交换器30的管道32可以具有跑道形状。但是,本发明的思想不限于热交换器30的形状。热交换器30置于排水盘16,并且产生于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可以被排水盘16集水。

送风风扇40、42可以配备于热交换器3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送风风扇40、42可以是沿着轴方向吸入空气之后沿着半径方向排出的离心风扇。送风风扇40、42可以配备多个。多个送风风扇40、42可以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本实施例中,送风风扇40、42配备2个,但是送风风扇40、42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而配备3个以上。或者,如图9中示出的空调的室内机400,送风风扇40可以仅配备1个。在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配备有用于分别驱动送风风扇40、42的送风马达41、43。

在多个送风风扇40、42之间可以配备有引导壁45。引导壁45可以使借助多个送风风扇40、42形成的气流不会彼此干涉。引导壁45可以将连接吸入口20和排出口21的主流路35分为第一主流路36和第二主流路37。

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而改变压力,从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通过控制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的吸入量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在此,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意味着控制排出气流的角度。

为此,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包括:辅助流路70,引导辅助气流以转换排出气流的方向;辅助风扇60,布置在辅助流路70上而生成吸力;马达61,向辅助风扇60提供驱动力。当借助辅助风扇60生成吸力时,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可以被吸入辅助流路70。

当空调的室内机1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时,可以在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的一侧吸入空气。即,如图3所示,假设空调的室内机1不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时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为a1方向,则当在a1方向的一侧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s时,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可以转换为a2方向。

此时,可以根据吸入量调节转换的角度。即,如果使吸入量变小,则转换成小的角度,如果使吸入量变大,则行进方向可以转换成大的角度。被吸入辅助流路70的空气可以向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a1的一侧排出d。

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在排出口21的半径方向外侧(或者排出气流的上侧)吸入空气。如上所述,当在排出口21的半径方向外侧吸入空气,则排出气流可以从排出口2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部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较宽地扩散。

辅助流路70可以在主流路35分叉而形成。即,通过吸入口20吸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主流路35及排出口21而向外部排出,其余一部分可以从排出口21再次被吸入到辅助流路70。

辅助流路70包括:流入口71,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流出口72,将吸入的空气排出。

流入口71可以形成于下部壳体13的康达曲面部14。因此,由于辅助风扇60的吸力而向壳体13的流入口71侧偏向的排出气流可以沿着康达曲面部14的表面流动。

流入口71可以利用沿着排出口21而以相互相隔预定间距的方式排列的多个狭缝或连续的狭缝构成。流出口72可以位于流入口71的相反侧的排出口21周围。

辅助流路70可以包括:外侧流路73,配备于排出口21的外侧;内侧流路75,配备于排出口21的内侧;桥接流路74,横穿排出口21而连接外侧流路73与内侧流路75。

外侧流路73连接于流入口71,内侧流路75可以连接于流出口72。

因此,通过流入口71吸入的空气可以通过外侧流路73、桥接流路74、内侧流路而通过流出口72排出。

桥接流路74可以分别配备于排出口21的一对直线区间23、25以及一对曲线区间24、26。因此,桥接流路74可以总共配备4个(74a、74b、74c、74d)。

桥接流路74a配备于直线区间23的中间,桥接流路74b配备于曲线区间24的中间,桥接流路74c配备于直线区间25的中间,桥接流路74d可以配备于曲线区间26的中间。

桥接流路74可以配备于壳体10的桥76的内部。

另外,空调的室内机1可以具有彼此独立的4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可以被分隔壁77彼此划分。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可以将排出口21分割为四个而控制排出气流。

第一辅助流路70a可以控制排出口24的排出气流,第二辅助流路70b可以控制排出口25的排出气流、第三辅助流路70c可以控制排出口26的排出气流、第四辅助流路70d可以控制排出口27的排出气流。

通过上述构成和布置,可以通过最少的构成最大化排出气流控制效率。原因在于,在如本实施例的跑道型排出口结构中,送风风扇40、42与排出口21的直线区间23、25的距离与送风风扇40、42与排出口21的曲线区间24、26的距离不同而在排出量存在差异。即,直线区间23、25比曲线区间24、26更靠近送风风扇40、42而排出量可能相对大。

通过使布置于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的辅助风扇60a、60b、60c、60d的输出控制为不同,可以使各个区间的排出气流的角度变得一致。即,可以使控制直线区间23、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输出相对大于控制曲线区间24、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输出功率。

可以使控制直线区间23、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rpm大于控制曲线区间24、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rpm,或者使控制直线区间23、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大小大于控制曲线区间24、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大小。

另外,控制直线区间23、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与送风风扇40、42的距离可以相对小于与控制曲线区间24、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距离。

辅助风扇60a、60b、60c、60d可以根据与送风风扇40、42的距离而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但是,本实施例仅仅为一个示例,桥接流路74的数量及位置以及辅助流路70a、70b、70c、70d的数量及位置不受限制。

作为一示例,如图1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500,桥接流路574总共可以配备6个(574a、574b、574c、574d、574e、574f)。

桥接流路574a、574b配备于直线区间23,桥接流路574c配备于曲线区间24,桥接流路574d、574e配备于直线区间25,桥接流路574f可以配备于曲线区间26。

辅助风扇60也可以总共配备6个(60a、60b、60c、60d、60e、60f)。

本实施例中,作为辅助风扇60使用离心风扇,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格而使用轴流风扇、横流风扇、斜流风扇等多种风扇。辅助风扇60可以安装于风扇壳体62的内部。

通过上述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相比于在排出口配备叶片并借助叶片的旋转而控制排出气流的现有结构,没有叶片结构也可以控制排出气流。因此,没有叶片引起的妨碍,从而可以增加排出量并减少流动噪音。

并且,现有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排出口为使叶片旋转而只能具有直线形状,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通过辅助气流而控制排出气流,因此排出口可以配备成跑道形状。并且,考虑到送风风扇的形态通常为圆形,可以使气流的流动自然,并减少压力损失而最终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性能。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空调可以包括:控制部92,控制整体操作;输入部90,用于接收操作命令的输入;室外温度传感器91a,感测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传感器91b,感测室内温度;蒸发器温度传感器91c,感测蒸发器温度;显示部83,将各种信息显示于外部;压缩机驱动部94,用于驱动压缩机95;电子膨胀阀96;送风风扇驱动部97,用于驱动送风风扇40、42;辅助风扇驱动部98,用于驱动辅助风扇60。

控制部92可以从输入部90、室外温度传感器91a、室内温度传感器92b、蒸发器温度传感器91c接收各种操作命令和温度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向显示部93、压缩机驱动部94、电子膨胀阀96、送风风扇驱动部97、辅助风扇驱动部98传递控制命令。

辅助风扇驱动部98可以根据控制部92的控制命令而控制辅助风扇马达61的驱动与否及速度。据此,可以控制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的吸入量,并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

图7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与图3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参考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且可能省略说明。

空调的室内机200并非吸入排出口21周围的空气,而将空气吹送(blowing)到排出口21周围而可以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空调的室内机200可以通过控制向排出口21的周围吹送的空气的吹送量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

为此,空调的室内机200可以包括:辅助流路270,引导辅助气流以转换排出气流的方向;辅助风扇260,布置在辅助流路270上而生成吹送力;辅助风扇马达261,向辅助风扇260提供驱动力。当由于辅助风扇260而生成吹送力时,可以通过辅助流路270向排出口21周围吹送空气。

当空调的室内机200向排出口21周围吹送空气时,可以向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的一侧吹送空气。即,如图7所示,当空调的室内机200不向排出口21周围吹送空气时的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为a1方向,则当向a1方向的一侧吹送空气b时,排出气流的行进方向可以转换成a2方向。

辅助流路270可在壳体10的内部吸入空气。辅助流路270可以从主流路35分叉而形成。即,通过吸入口20吸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主流路35及排出口21向外部排出,其余一部分可通过辅助流路270排出。辅助流路270包括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71和用于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流出口272。

图8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与图3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参照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可以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省略说明。

空调的室内机300可以如图7所示地向排出口21周围吹送空气而改变压力,从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但是,不同于图7的空调室内机推开排出气流而控制排出气流,根据本实施例,空调的室内机可以吸引排出气流而控制排出气流。

为此,在排出口21的周围形成有康达曲面部314,空调的室内机300可以向康达曲面部314的切线方向排出辅助气流x。

康达曲面部314可以引导通过流出口372排出的辅助气流x借助康达效果而紧贴于康达曲面部314的表面而流动。康达曲面部314可以与下部壳体13等壳体10一体地形成。

康达曲面部314可以大致具有向排出口21凸出的形状。因此,沿着康达曲面部314流动的辅助气流x的速度变快并且可以减少压力。因此,向排出口21排出的排出气流被拉到辅助气流x侧而使方向可从a1方向转换成a2方向。

通过流出口372排出的辅助气流x的方向是康达曲面部314的切线方向,并且同时可以是与排出气流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引导辅助气流x的辅助流路370可以包括吸入空气的流入口371以及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流出口372。流出口372形成于康达曲面部314的附近以使辅助气流x沿康达曲面部314的切线方向排出。具体地,流出口372可以形成于排出口21的内周面22与康达曲面部314之间。

空调的室内机300可以在排出口21的半径方向外侧(或排出气流的上侧)吹送辅助气流x。即,如果不吹送辅助气流x时排出气流相对集中地排出,则吹送辅助气流x时排出气流可以相对较宽地散开而排出。

空调的室内机300可以包括吹送空气以生成辅助气流x的辅助风扇以及用于驱动辅助风扇360的辅助风扇马达361。

为了增加辅助气流x牵引排出气流的力,可以增加辅助气流x的速度。即,辅助气流x的速度越快,则压力减少越大,因此可以增加牵引排出气流的力,辅助气流x的速度可以至少高于排出气流。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图。参照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且可能省略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辅助气流对从跑道型排出口21的直线区间23、25及曲线区间24、26排出的排出气流的方向均进行了控制,但是可以通过辅助气流控制从跑道型排出口21的曲线区间24、26排出的排出气流,并通过叶片690控制从直线区间23、25排出的排出气流。叶片690可以在排出口21的直线区间23、25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配备,从而开闭排出口21的直线区间23、25或者转换排出气流的方向。

图1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4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图13是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与图5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空调的室内机700的排出口721可以具有椭圆形状。在此,椭圆表示与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恒定的点的轨迹。椭圆具有连接椭圆上的任意2个点且作为通过中心点o的最长直线的长轴a以及作为最短直线的短轴b。

空调的室内机700可以吸入排出口721周围的空气而改变压力,从而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

为此,空调的室内机700可以包括:辅助流路70,引导辅助气流以转换排出气流的方向;辅助风扇60,布置在辅助流路70上而生成吸力。

辅助流路70可以包括:外侧流路73,配备于排出口721的外侧而吸入空气;内侧流路75,配备于排出口721的内侧而排出空气;桥接流路74,横穿排出口21而连接外侧流路73与内侧流路75。

桥接流路74在排出口721的长轴a方向的彼此对称的位置配备多个,并且可以在所述排出口721的短轴b方向的彼此对称的位置配备多个。因此,桥接流路74总共可以配备四个(74a、74b、74c、74d)。

另外,空调的室内机700可以具有彼此独立的4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可以被分隔壁77彼此划分。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可以将排出口21分割为四个而控制排出气流。

以图12为基准,第一辅助流路70a可以控制上部排出口723的排出气流,第二辅助流路70b可以控制右侧排出口724的排出气流,第三辅助流路70c可以控制下部排出口725的排出气流,第四辅助流路70d可以控制左侧排出口726的排出气流,

通过上述构成和布置,可以通过最少的构成最大化排出气流控制效率。原因在于,在如本实施例的椭圆形排出口结构中,送风风扇40与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的距离不同于送风风扇40与长轴方向的排出口724、726的距离,因此排出量存在差异。

即,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相比于长轴方向的排出口724、726靠近送风风扇40,因此排出量可能相对大。

通过控制而使布置于各个辅助流路70a、70b、70c、70d的辅助风扇60a、60b、60c、60d的输出不同,可以使从各个排出口排出的排出气流的角度变得一致。即,可以使控制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输出相对大于控制长轴方向的排出口724、7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输出。

可以使控制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rpm大于控制长轴方向的排出口724、7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rpm,或者使控制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的大小大于控制排出口724、7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大小。

另外,控制短轴方向的排出口723、725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a、60c与送风风扇40的距离可以相对小于与控制长轴方向的排出口724、726的排出气流的辅助风扇60b、60d的距离。

辅助风扇60a、60b、60c、60d可以根据与送风风扇40、42的距离而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但是,本实施例仅仅为一个示例,桥接流路74的数量及位置以及辅助流路70a、70b、70c、70d的数量及位置不受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