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的自动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77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的自动补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雾化器上的自动补水装置,所述自动补水装置能自动地为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装置供应雾化用水。



背景技术:

加湿器一般由雾化腔以及能够为所述雾化腔供应雾化用水的水箱组成,目前市场上的加湿器普遍为下加水式,下加水式加湿器的水箱叠设在雾化腔之上,并在所述水箱的底壁上设置加水口,在所述加水口上设置有能够封堵所述加水口的出水阀。当需要向所述水箱内补充雾化用水时,需先从所述雾化腔上拆离所述水箱,并翻转所述水箱使所述水箱的底部朝上,拧开所述出水阀后通过所述加水口向所述水箱内加适当的水,然后拧上所述出水阀,最后再把所述水箱重新安装到所述雾化腔上。可见,前述整个加水过程十分繁琐,且加满水后的水箱较重,操作非常不便。为此,市面上又推出上加水式的加湿器,上加水式加湿器同样是把水箱叠设在雾化腔之上,不同的是把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上部,这样当需要向所述水箱内补充雾化用水时,可直接从设置在所述水箱上部的加水口进行加水,不需要再拆卸水箱,相比从底部加水的操作,此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是由于所述加上口设置在所述水箱上部,导致所述水箱与外界空间连通,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所述水箱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涌流到所述雾化腔内并能够从所述水箱和所述雾化腔之间的间隙内溢出,为此还需要另外设置有效控制补水量的水阀结构才能解决溢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610409011.4提出了一种加湿器的水阀结构,所述水阀结构包括安装在水箱出水管的下水阀,以及设于蒸汽发生腔内的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穿设在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壁通孔内的顶杆、电磁阀以及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的浮子开关。这样,当启动所述电磁阀时,所述电磁阀的阀杆顶起密封盘并借助于所述密封盘在顶起所述顶杆,继而让所述顶杆顶推所述电磁阀的阀杆从而开启所述下水阀,所述水箱内的水液通过所述下水阀的出水口流入到所述蒸汽发生腔内。当所述浮子开关检测到所述水箱内的液体已经到达额定水量后,所述浮子开关发出信号让所述电磁阀动作而使所述顶杆向下移动而是所述下水阀及时关闭,为此能够使所述蒸汽发生腔内保持适当的水量而不会溢出。而为了避免水液渗入电磁阀6内,在所述顶杆底部还设有由软胶制成的密封盘,所述密封盘能够随着所述顶杆的上下位移而变形。相配合地,在所述蒸汽发生腔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磁阀的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座上设有由密封胶制成的凹槽;所述顶杆通过密封盘嵌接于凹槽内并与电磁阀的阀杆接触。这样,能让所述密封盘与所述凹槽保持固定连接,有效地加强密封效果。

在上述第201610409011.4号专利申请中,通过所述密封盘与所述凹槽的密封配合防止液体的渗漏,其所述下水阀3的阀杆与所述密封盘之间设置有所述顶杆5,而所述顶杆5位于所述蒸汽发生腔下部的过渡凹腔中,这样它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明显的:

第一,所述顶杆5必须借助于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壁实现径向定位,从而所述顶杆与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壁之间预留的间隙就不可能太大否则容易径向晃动而控制失灵;如此由于所述顶杆5长期浸泡在水中,在该间隙位置非常容易结垢而导致它们之间出现相对运动的阻滞。

第二,所述顶杆5所在的过渡凹腔中的水相对来说一般不会流动,如此非常容易滋生细菌而污染雾化用水,进而向空气中传播这些细菌,所述雾化器成为细菌传播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颖的自动补水装置,改变现有技术中对所述下水阀的控制方式,它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储水箱和下盛水腔,所述上储水箱用于向所述下盛水腔提供雾化用水,所述下盛水腔用于向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装置供应雾化用水,所述上储水箱的箱底设置有用于泄流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有开关用的阀片和控制所述阀片开关的阀杆,所述阀杆向下延伸到所述下盛水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阀杆的过渡孔和能够被拉伸的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密封所述过渡孔,所述弹性伸缩件位于所述阀杆的下方;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下方并能够上下移动的顶杆,当所述顶杆上升时能够顶推所述弹性伸缩件伸开并借助于伸开的所述弹性伸缩件直接接触所述阀杆并顶推所述阀杆上移从而开启所述控制阀。

其中,所述雾化装置是能够对雾化用水进行雾化处理从而产生雾化汽体的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腔侧壁或设置在与所述下盛水腔连通的盛液腔中也是可以的。

其中,所述上储水箱的箱底设置有用于泄流的控制阀,这样开启所述控制阀后就能够把所述上储水箱内的水液泄流到所述下盛水腔内。

其中,在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阀杆的过渡孔和弹性伸缩件。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过渡孔和弹性伸缩件的设置位置。所述腔底壁部位可以是所述腔底壁的其中一部分壁体;还可以是独立于所述腔底壁并连接到所述腔底壁上的向上延伸的凸台部。通过所述凸台部可以在保持所述下盛水腔的容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所述过渡孔、弹性伸缩件、顶杆与所述阀杆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弹性伸缩件是具有伸缩特性的构件。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通过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硅橡胶来获得伸缩性;又或者,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伸缩结构来获得伸缩性,例如把所述弹性伸缩件的部分壁体设置成可复原的皱褶状,这样,借助所述皱褶状的伸缩结构使所述弹性伸缩件具有伸缩性。

其中,所述弹性伸缩件密封所述过渡孔,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弹性伸缩件与所述过渡孔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借助例如密封圈、密封胶等密封装置密封所述过渡孔。又或者,所述弹性伸缩件本身就采用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制造,所述弹性伸缩件的部分壁体例如法兰边部紧贴于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上而形成密封连接结构。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采用多种布局方式密封所述过渡孔,总体上分成两种,一种是内置密封方式,即把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内并罩盖所述过渡孔;另一种是外置密封方式,即把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外并从外部封堵所述过渡孔。

其中,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下方并能够上下移动,该特征主要定义了所述顶杆的位置是位于所述弹性伸缩件之下的无水区域,让所述顶杆不会接触水,这样所述弹性伸缩件能够把所述下盛水腔内的液体分别与位于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下方的顶杆、所述顶杆的活动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件下方的用于径向定位支撑所述顶杆的支撑机构予以隔离,从而避免了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活动空间和所述支撑机构长期浸泡在液体中导致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水垢,这样,所述顶杆的上下移动并不会受到水垢的影响。

其中,所述顶杆可以是独立于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电磁铁或双向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独立杆体,也可以就是所述电磁铁本身的上下移动的动力输出轴。

其中,当所述顶杆上升时能够顶推所述弹性伸缩件伸开并借助于伸开的所述弹性伸缩件直接接触所述阀杆并顶推所述阀杆上移从而开启所述控制阀,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顶杆、弹性伸缩件和所述阀杆之间的传动关系以及相对位置关系,所述顶杆借助所述弹性伸缩件向所述阀杆传递向上移动的动力,省略了现有技术中例如zl201610409011.4号专利申请中所提及的顶杆5。在此过程中,所述顶杆可以借助所述过渡孔或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件下方的其他支撑机构得到径向定位支撑。这样,所述顶杆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径向晃动,而且所述顶杆还能够定位支撑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开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是借助于伸开的所述弹性伸缩件直接接触所述阀杆并顶推所述阀杆上移,所以在所述弹性伸缩件和所述阀杆之间并不需要设置类似zl201610409011.4号专利申请中所提及顶杆5作为中间过渡顶推杆。从而也就不需要把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穿插在所述过渡孔中,或者设置其他支撑机构。避免了在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与所述过渡孔等支撑机构上形成水垢而影响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的运动进而影响到顶推所述阀杆上移。

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采用多种的结构方式,下面着重提出其中的两种结构方案。

第一种结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呈桶状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在所述下盛水腔内向所述阀杆方向延伸,所述伸缩部与所述阀杆之间具有间隙或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伸缩部在所述下盛水腔内向所述阀杆方向延伸,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弹性伸缩件与所述下盛水腔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整体收容到所述下盛水腔内,或者是下部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的下方,而所述伸缩部向上穿过所述过渡孔延伸到所述下盛水腔内。这样,呈桶状的所述伸缩部能够相对地靠近所述阀杆,从而可以减少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量,降低对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性能的要求。其次,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呈桶状的伸缩部,这样,所述伸缩部内形成有桶内腔。所述顶杆能够上升进入到所述桶内腔内并顶推所述伸缩部伸开。在此过程中,伸长的所述伸缩部可以通过所述顶杆而得到径向支撑定位,并不需要为所述伸缩部设置支撑机构,也就不会出现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伸缩部上形成水垢而影响所述伸缩部向上伸开进而影响到顶推所述阀杆上移。所述顶杆可以预先伸入到所述桶内腔内而减少顶推所述阀杆时的上升移动路径,从而能够提高打开所述控制阀的速度。

其中,所述伸缩部与所述阀杆之间具有间隙或相互连接。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伸缩部与所述阀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当所述阀杆比较短时,不需要对所述阀杆的下端部进行径向支撑定位,所述阀杆可以与所述伸缩部之间具有间隙。此时,所述阀杆与所述伸缩部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关系。而当所述阀杆比较长时,为了防止所述阀杆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所述伸缩部与所述阀杆相互连接,这样,所述阀杆的下端部借助所述伸缩部得到径向支撑定位。

而为了能够便于所述弹性伸缩件密封连接到在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有法兰边部,所述法兰边部密封连接在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上。其中,所述法兰边部是从所述伸缩部上延伸出来的定位部,借助所述法兰边部便于所述伸缩部与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形成密封连接,减化密封连接结构。进一步的,在所述法兰边部上设置有凹凸纹。借助所述凹凸纹不仅能够优化所述法兰边部与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增大所述法兰边部与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部位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所述顶杆向上顶压所述伸缩部时使所述法兰边部发生蠕动而影响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的壁体呈皱褶状。这样,借助所述皱褶状的伸缩结构提高所述伸缩部的伸缩性。在所述伸缩部采用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造的情况下,当顶推所述伸缩部时,所述皱褶结构可以避免所述伸缩部在伸开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部的壁体变得过于单薄而刺穿破裂。

第二种结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件大致呈板状,所述阀杆向所述弹性伸缩件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伸缩件与所述阀杆之间具有间隙或相互连接。其中,在本结构方案中的所述弹性伸缩件与所述阀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种结构方案中的连接方式、以及所取得的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论述。呈板状的所述弹性伸缩件可以通过材料来获得伸缩性。这种方案中,所述弹性伸缩件结构简单,可以简化制造模具的结构。其次呈板状的所述弹性伸缩件也具有法兰边部,用于密封连接到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下方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驱动线圈和在所述驱动线圈的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电磁芯柱,所述顶杆固连在所述电磁芯柱上或与所述电磁芯柱一体化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下方的双向旋转电机,所述顶杆回应于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轴的旋转转动而能够上下移动。所述回应,是指所述顶杆与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轴之间具有对应的传动关系,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轴的旋转转动不同方向时,能够带动所述顶杆上移或下移。

其中,为了实现它们之间的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下方并能够引导所述顶杆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轴与所述顶杆螺纹传动连接。这样,在所述导向机构和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轴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顶杆能够在向上、下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顶杆包括竖立部和设置在所述竖立部上的导向翼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的腔底壁下面的导向柱,所述竖立部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当其上升时能够顶推所述阀杆,所述导向翼部滑动穿套在所述导向柱上。这样,所述导向翼部和所述导向柱协同作用限定了所述顶杆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双向旋转电机具有设置在所述旋转输出轴的中段区域的外旋转螺纹段,所述顶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适配设置的内旋转螺纹段;还包括上复位弹簧和下复位弹簧;所述上复位弹簧给予所述顶杆向下的弹力,所述上复位弹簧用于当所述顶杆旋出上移到最高位置时借助于所述上复位弹簧的向下弹力让所述顶杆的内旋转螺纹段与所述旋转输出轴的外旋转螺纹段之间始终具有向下啮合预备关系;所述下复位弹簧给予所述顶杆向上的弹力,所述下复位弹簧用于当所述顶杆旋出下移到最低位置时借助于所述下复位弹簧的向上弹力让所述顶杆的内旋转螺纹段与所述旋转输出轴的外旋转螺纹段之间始终具有向上啮合预备关系。其中,所述向下啮合预备关系,是指处于向下啮合与未啮合之间的连接临界状态关系。所述向上啮合预备关系,是指处于向上啮合与未啮合之间的连接临界状态关系。这样当所述旋转输出轴反向旋转时能够可靠地实现所述内旋转螺纹段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之间啮合。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自动补水装置中,特别是雾化器的自动补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雾化器的自动补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自动补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自动补水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自动补水装置,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储水箱1和下盛水腔2,所述上储水箱1用于向所述下盛水腔2提供雾化用水,所述下盛水腔2用于向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装置(图中未画出)供应雾化用水,所述上储水箱1的箱底壁10上设置有用于泄流的控制阀3,所述控制阀3包括有开关用的阀片33和控制所述阀片33开关的阀杆31,所述阀杆31向下延伸到所述下盛水腔2;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部位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阀杆(31、31a、31b)的过渡孔200和弹性伸缩件(5、5a、5b),所述弹性伸缩件(5、5a、5b)密封所述过渡孔,所述弹性伸缩件(5、5a、5b)位于所述阀杆(31、31a、31b)的下方;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伸缩件(5、5a、5b)的下方并能够上下移动的顶杆(4、4a、4b),当所述顶杆(4、4a、4b)上升时能够顶推所述弹性伸缩件(5、5a、5b)伸开并借助于伸开的所述弹性伸缩件(5、5a、5b)直接接触所述阀杆(31、31a、31b)并顶推所述阀杆(31、31a、31b)上移。

下面结合附图并列出三个实施方式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雾化器的自动补水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储水箱1具有开口向上的上加水口11,通过所述上加水口11能够便捷地向所述上储水箱1内加注大量的雾化用水。所述上储水箱1的箱底壁10上设置有用于泄流的控制阀3,所述控制阀3包括固连在所述箱底壁10上的阀体34。所述阀体34与所述箱底壁10一体化设置。当然所述阀体34还可以采用与所述箱底壁10分体设置的结构方式并固连在所述箱底壁10上。在所述阀体34内设置有出水口340、用于开关所述出水口340的阀片33和控制所述阀片33开关的阀杆31,在所述阀杆31与所述阀体34之间设置有阀杆复位弹簧32。在所述上储水箱1的下方设置用于有承接从所述上储水箱1内泄流出来的雾化用水的所述下盛水腔2。当向上顶推所述阀杆31使所述阀片33也上升而开启所述出水口340时,所述上储水箱1内的雾化用水通过所述出水口340泄流到所述下盛水腔2内。当失去顶推所述阀杆31的作用力时,所述阀杆31在所述阀杆复位弹簧32的作用向下移动复位,从而也使所述阀片33复位而关闭所述出水口340。

所述下盛水腔2是用于向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装置(图中未画出)供应雾化用水的容腔体,所述雾化装置是能够对所述雾化用水进行雾化处理从而产生雾化汽体的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腔侧壁或设置在与所述下盛水腔2连通的盛液腔中也是可以的。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阀杆31的过渡孔(图中被所述弹性伸缩件5所遮挡,所以未予以标记)和弹性伸缩件5,所述弹性伸缩件5密封所述过渡孔。所述弹性伸缩件5为采用硅橡胶材料制造的构件从而具有了硅橡胶材质所具有的密封性和伸缩性。所述弹性伸缩件5包括大致呈桶状的伸缩部51和从所述伸缩部51上延伸出来的法兰边部52。所述法兰边部52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下方并密封连接在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上。所述伸缩部51穿过所述过渡孔伸入到所述下盛水腔2内并向所述阀杆31方向延伸。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伸缩件5还可以整体收容到所述下盛水腔2内。

其中,所述伸缩部51呈桶状。这样,所述伸缩部51内形成有桶内腔510。所述顶杆4能够上升进入到所述桶内腔510内并顶推所述伸缩部51伸开。在此过程中,伸开的所述伸缩部51可以通过所述顶杆4而得到径向支撑定位,并不需要为所述伸缩部51设置支撑机构,也就不会出现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伸缩部51上形成水垢而影响所述伸缩部51向上伸开进而影响到顶推所述阀杆31上移。所述顶杆4可以预先伸入到所述桶内腔510内减少顶推所述阀杆31时的上升移动路径,提高打开所述控制阀3的速度。另外,呈桶状的所述伸缩部51能够相对地靠近所述阀杆31,从而可以减少所述伸缩部51的伸缩量,降低所述伸缩部51的伸缩性能的要求。而且还有利于缩短所述阀杆31的长度。在所述阀杆31比较短的情况下,所述阀杆31的下端并不需要径向支撑定位,此时所述伸缩部51与所述阀杆31之间可以设置间隙。而在所述下盛水腔2设置得比较深的情况下,所述阀杆31不得不设置得比较长而需要对其下端部进行径向定位支撑,此时,所述伸缩部51与所述阀杆31相互连接,这样,所述阀杆31的下端部借助所述伸缩部51得到径向支撑定位,防止所述阀杆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

为了提高所述伸缩部51的伸缩特性,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51的壁体呈皱褶状。这样,借助所述皱褶状的伸缩结构使所述伸缩部51随所述顶杆4上升而展开,而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部51的壁体不会被顶推变得过薄而刺穿破裂。

其中,所述法兰边部52是从所述伸缩部51上延伸出来的定位部,所述法兰边部52密封连接在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法兰边部52上设置有凹凸纹。借助所述凹凸纹不仅能够优化所述法兰边部52与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增大所述法兰边部52与所述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所述顶杆4可上升顶压所述伸缩部51时使所述法兰边部52发生蠕动而影响密封性。

为了能够使所述法兰边部52与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压边圈7,所述法兰边部52压紧设置在所述压边圈7和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之间。这样,借助所述压边圈7压紧所述弹性伸缩件5的法兰边部52使所述法兰边部52与所述过渡孔的孔周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至于所述压边圈7的布置位置需要根据所述弹性伸缩件5的设置方式而定,当所述弹性伸缩件5整体收容到所述下盛水腔2内时,所述压边圈7也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2内;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压边圈7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下方。在所述压边圈7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一对固定臂(71、72),在所述腔底壁20上设置有一对与所述固定臂对应设置的凸柱(21、22),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臂(71、72)把所述压边圈7固定在所述凸柱(21、22)上。为了能够提高所述弹性伸缩件5与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压边圈7上设置有伸入到所述伸缩部51的桶内腔510内的凸起环72,所述伸缩部51的下部壁体压紧设置在所述凸起环72和所述过渡孔的孔内壁之间;所述顶杆4穿设在所述凸起环72的环孔中。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是借助于伸开的所述弹性伸缩件5直接接触所述阀杆31并顶推所述阀杆31上移,所以在所述弹性伸缩件5和所述阀杆31之间并不需要设置类似专利201610409011.4中的顶杆作为中间过渡顶推杆。从而也就不需要把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穿插在所述过渡孔中,或者设置其他支撑机构。避免了在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与所述过渡孔等支撑机构上形成水垢而影响所述中间过渡顶推杆的运动进而影响到顶推所述阀杆上移。

为了能够为所述顶杆4提供驱动力,在所述下盛水腔2下方设置有电磁铁6,所述电磁铁6固定安装在所述压边圈7内。所述电磁铁6包括驱动线圈60和在所述驱动线圈60的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电磁芯柱,所述顶杆4与所述电磁芯柱一体化设置。当然所述顶杆4还可以与所述电磁芯柱采用分体设置的结构形式并固连在所述电磁芯柱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下盛水腔2储水量的检测器以及中央控制器,所述检测器和所述电磁铁6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这样,借助所述检测器能够准确地检测所述下盛水腔2的储水量,从而能够让所述中央控制器更好地通过所述电磁铁6控制所述顶杆4的上下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是所述自动补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面着重描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首先,所述弹性伸缩件5a的结构略有不同。所述弹性伸缩件5a包括大致呈桶状的伸缩部51a和从所述伸缩部51a上延伸出来的法兰边部52a。在所述伸缩部51a的顶部设置有加厚部511a,这样可以防止所述伸缩部51a在所述顶杆4a的多次顶推下刺穿破裂。在所述法兰边部52a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折弯边520a。在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a上设置有下凸环201a。所述弹性伸缩件5a的法兰边部52a抱紧密封所述下凸环201a。在所述弹性伸缩件5a的下方还设置有压边圈7a,螺钉(图中未画出)把所述压边圈7a锁定到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的上。这样,借助所述压边圈7a压紧所述法兰边部52a固定所述弹性伸缩件5a并加强所述法兰边部52a与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之间的密封性。

其次,所述顶杆4a以及驱动所述顶杆4a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略有不同。驱动所述顶杆4a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双向旋转电机6a和设置在所述下盛水腔2下方并能够引导所述顶杆4a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双向旋转电机6a通过电机安装座9a锁定在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导向柱(21a、22a)上。所述双向旋转电机6a的旋转输出轴60a的中段区域上设置有外旋转螺纹段601a。所述顶杆4a包括呈筒状的竖立部40a和设置在所述竖立部40a上的一对径向延伸的导向翼部(41a、42a)。所述竖立部40a穿套在所述旋转输出轴60a上。在所述竖立部40a的内筒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适配设置的内旋转螺纹段43a,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的长度相当,长度为10mm~20mm。所述竖立部40a通过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和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的旋合与所述旋转输出轴60a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竖立部40回应于所述双向旋转电机6a的旋转输出轴60a的旋转转动而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当其上升时能够顶推所述阀杆31。

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正向旋转能够驱动所述顶杆4a向上移动,随着顶杆4a的向上移动,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与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逐渐脱离。当它们完全脱离后,所述顶杆4a停止移动。这样,即使所述旋转输出轴60a不能及时停止旋转也不能继续驱动所述顶杆4a上升而过度顶推所述弹性伸缩件5a,导致所述弹性伸缩件5a出现破损。为了能够使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反向旋转时能够重新与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旋合,在所述顶杆4a的上方设置有能够驱使所述顶杆4a复位的上复位弹簧(92a、93a)。具体说,上复位弹簧(92a、93a)设置在所述顶杆4a的导向翼部(41a、42a)与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之间,并分别穿套在所述导向柱(21a、22a)上。这样,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给予所述顶杆4a向下的弹力,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用于当所述顶杆4a旋出上移到最高位置时借助于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的向下弹力让所述顶杆4a的内旋转螺纹段43a与所述旋转输出轴的外旋转螺纹段601a之间始终具有向下啮合预备关系,在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刚开始反向旋转时,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能够借助所述向下啮合预备关系以及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施加在其上的下顶压力重新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旋合,从而能够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重新形成传动连接关系而使所述顶杆4a向下移动。

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反向旋转能够驱动所述顶杆4a向下移动。随着顶杆4a的向下移动,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与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逐渐脱离。当它们完全脱离后,所述顶杆4a停止移动。这样,即使所述旋转输出轴60a不能及时停止旋转也不能继续驱动所述顶杆4a下移而顶压到所述电机安装座9a上而造成所述电机安装座9a和所述顶杆4a的损坏。为了能够使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正向旋转时能够重新与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旋合,在所述顶杆4a的下方设置有能够驱使所述顶杆4a复位的下复位弹簧91a。具体说,所述下复位弹簧91a设置在所述顶杆4a的导向翼部(41a、42a)与所述电机安装座9a之间,并穿套在所述旋转输出轴60a上。这样,所述下复位弹簧91a给予所述顶杆4a向上的弹力,所述下复位弹簧91a用于当所述顶杆4a旋出下移到最低位置时借助于所述下复位弹簧91a的向上弹力让所述顶杆4a的内旋转螺纹段43a与所述旋转输出轴60a的外旋转螺纹段601a之间始终具有向上啮合预备关系。在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刚开始正向旋转时,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能够借助所述向上啮合预备关系以及所述下复位弹簧91a施加在其上的上顶压力重新与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旋合。由此可见,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和所述下复位弹簧91a能够使所述顶杆4a自动复位进而使所述外旋转螺纹段601a和所述内旋转螺纹段43a旋合一起。另外,所述上复位弹簧(92a、93a)和所述下复位弹簧91a的设置还有利于提高所述顶杆4a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所述导向翼部(41a、42a),以及从所述下盛水腔2的腔底壁20向下延伸出来的一对导向柱(21a、22a),一对所述导向翼部(41a、42a)分别滑动穿套在一对所述导向柱(21a、22a)上。这样,在所述导向机构和所述双向旋转电机6a的旋转输出轴60a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顶杆4a能够在向上、下方向上移动。

第三种实施方式如下:如图5所示,是所述自动补水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面着重描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所述腔底壁20b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台部201b。所述凸台部201b是独立于所述腔底壁20b并连接到所述腔底壁20b上的构件。在所述凸台部201b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阀杆31b的过渡孔200b和大致呈板状的弹性伸缩件5b。所述弹性伸缩件5b采用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造,其中间伸缩而外围是法兰边部,所述弹性伸缩件5b通过压边圈7b密封连接在所述过渡孔200b的孔周壁上并密封所述过渡孔200b。通过所述凸台部201b可以在保持所述下盛水腔2b的容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所述过渡孔200b、弹性伸缩件5b、顶杆4b与所述阀杆31b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就能够适当地缩短所述阀杆31b和所述顶杆4b的长度。在所述阀杆31比较短的情况下,所述阀杆31的下端部并不需要径向支撑定位,此时所述伸缩部51与所述阀杆31之间可以设置间隙。而在所述下盛水腔2设置得比较深的情况下,所述阀杆31不得不设置得比较长而需要对其下端部进行径向定位支撑。此时,所述伸缩部51与所述阀杆31b相互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可以是在所述伸缩部51上设置有定位凸环51b,所述阀杆31b的下端部插入到所述定位凸环51b内。这样,所述阀杆31b的下端部借助所述伸缩部51得到径向支撑定位,防止所述阀杆31b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