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核磁工业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91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陶瓷核磁工业窑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炉,特别是指一种陶瓷核磁工业窑炉。



背景技术:

窑炉是用于陶瓷产品烧成的设备。目前的窑炉功能都较为单一,主要是对坯体进行煅烧的功能,烧成得到的陶瓷产品是否具备功能性特点,主要依赖于陶瓷配方的配置,目前的窑炉在烧成过程并不能赋予陶瓷产品以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核磁工业窑炉,以克服现有的工业窑炉存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陶瓷核磁工业窑炉,包括窑炉主体及其配合使用的窑炉门,窑炉主体内设置有烧成室,窑炉门封盖该烧成室形成封闭烧成空间。该烧成室内配置有核磁共振仪,优选该核磁共振仪为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窑炉主体由框架和保温层构成,保温层覆盖在框架的内表面,保温层的内表面围成上述烧成室;上述核磁共振仪固定装配于烧成室的顶部。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窑炉主体的底板定向滑动装配,窑炉主体的两侧壁的底沿设有导向槽,该底板的两端侧沿设有与该导向槽相配适的导向轨。上述底板底部配置有滑轨,底板沿滑轨定向滑动。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窑炉门配置有安装架和安装立柱,安装立柱固定装配于安装载体上,安装架沿竖直轴定轴转动地装配在安装立柱上,安装架呈u字形,安装架的两端对应与窑炉门的顶沿和底沿的中心处铰接。上述窑炉主体的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螺杆,螺杆配置有手轮,手轮与螺杆螺纹连接,上述窑炉门的侧沿设有与螺杆相配适的卡口,窑炉门通过手轮锁固。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窑炉主体顶部固定装配有天然气输入端和空气输入端,上述烧成室内配置有点火器。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窑炉结构简单,通过核磁共振仪的配置,使得窑炉在烧成的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仪产生的强大磁场能够对所烧制的产品产生极大影响,使得处于磁场中的产品中的分子结构的原子核自旋、翻转,进而使得含有电气石、二氧化钛、麦饭石、高岭土组合组分的陶瓷产品能够将磁场能量进行存储,所制得的产品在常温下能够持续释放良好的波长为20~35μm的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增加水分子的溶氧量,是普通陶瓷的数十倍,具有杀菌、去味、除余氯和活化水分子等功效,且能够破坏水分子之间的连接键,使得水分子团的水分子数量减少,形成小分子团水,进而改善水质,使得水分子的穿透力更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窑炉的分解结构及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窑炉的窑炉门开启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窑炉的窑炉门闭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陶瓷核磁工业窑炉,包括窑炉主体1及其配合使用的窑炉门2,窑炉主体1内设置有烧成室10,窑炉门2封盖该烧成室10形成封闭烧成空间。该烧成室10内配置有核磁共振仪3,优选该核磁共振仪3为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设备原件均采用耐高温金属、合金或者无机材料制作;如果成本预算较低,则可将波核磁共振波谱仪装配在窑炉主体1的外侧,再增强波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运行功率。上述窑炉主体1由框架11和石棉保温层12构成,保温层12覆盖在框架11的内表面,保温层12的内表面围成上述烧成室10;上述核磁共振仪3固定装配于烧成室10的顶部。窑炉主体1顶部固定装配有天然气输入端13和空气输入端14,上述烧成室10内配置有点火器。

继续参照图1、图2,上述窑炉主体1的底板15定向滑动装配,窑炉主体1的两侧壁的底沿设有导向槽16,该底板15的两端侧沿设有与该导向槽16相配适的导向轨151。上述底板15底部配置有滑轨4,底板15沿滑轨4定向滑动。底板15的可拆装设计,使得待烧成坯体和已烧成产品的装卸更为方便、快捷,只需要将底板15移出,即可将装有待烧成坯体的底板15装入而进行烧成工序,待烧成的坯体可以在窑炉外预先装配,而烧成的产品可在窑炉外进行卸料,这样的结构方式,有效降低了产品装卸时间,并且能够有效缩短已烧成产品的冷却时间,从而有效提高陶瓷生产的生产效率,也提高窑炉的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继续参照图1至图3,上述窑炉门2配置有安装架21和安装立柱22,安装立柱22固定装配于安装载体上,比如,安装立柱22固定装配在地面和天花板之间。安装架21沿竖直轴定轴转动地装配在安装立柱22上,安装架21呈u字形,安装架21的两端对应与窑炉门2的顶沿和底沿的中心处铰接。上述窑炉主体1的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螺杆17,螺杆17配置有手轮18,手轮18与螺杆17螺纹连接,上述窑炉门2的侧沿设有与螺杆17相配适的卡口20,窑炉门2通过手轮18锁固。窑炉门2的锁固方式操作十分简单、牢固,而安装架21和安装立柱22的结构设置,使得窑炉门2能够完全脱离窑炉主体1,使得窑炉主体1的入口完全敞开,便于陶瓷产品的装卸操作,且窑炉门2不对窑炉主体1产生负荷,相反对窑炉主体1具备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得窑炉主体1的安装、使用中的结构更为稳定,既降低其制造成本,也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窑炉门2的启闭、移动等操作十分省力,使用十分方便。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窑炉使用时可预先将待烧成的坯体叠放在底板15上,底板15可以配置一些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笼子,待烧成产品放置在笼子里,笼子的配置对坯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方便产品的搬移;叠放好的底部通过滑轨4移送至窑炉主体1,并于与之配合安装;然后,移动窑炉门2并将其锁固在窑炉主体1上,使其封闭烧成室10;接下来即可启动窑炉进行产品的烧成工序,窑炉安装预先设好的程序、产品烧成参数进行烧成工序,烧成完成后,产品随窑炉一起冷却至温度低于180℃时即可提前将底板15连同产品一起移出窑炉主体1,在室外进一步冷却,而下一批待烧成产品则可以预先送入窑炉主体1,未完全冷却的窑炉主体1对产品则具有预热功能,能够减少能源损耗,降低使用成本。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窑炉结构简单,通过核磁共振仪3的配置,使得窑炉在烧成的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仪3产生的强大磁场能够对所烧制的产品产生极大影响,使得处于磁场中的产品中的分子结构的原子核自旋、翻转,进而使得含有电气石、二氧化钛、麦饭石、高岭土组合组分的陶瓷产品能够将磁场能量进行存储,所制得的产品在常温下能够持续释放良好的波长为20~35μm的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增加水分子的溶氧量,是普通陶瓷的数十倍,具有杀菌、去味、除余氯和活化水分子等功效,且能够破坏水分子之间的连接键,使得水分子团的水分子数量减少,形成小分子团水,进而改善水质,使得水分子的穿透力更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核磁工业窑炉,它包括窑炉主体及其配合使用的窑炉门,窑炉主体内设置有烧成室,窑炉门封盖该烧成室形成封闭烧成空间。该烧成室内配置有核磁共振仪,优选该核磁共振仪为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本发明的窑炉结构简单,通过核磁共振仪的配置,使得窑炉在烧成的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仪产生的强大磁场能够对所烧制的产品产生极大影响,所制得的产品在常温下能够持续释放良好的波长为20~35μm的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增加水分子的溶氧量,是普通陶瓷的数十倍,具有杀菌、去味、除余氯和活化水分子等功效,且能够破坏水分子之间的连接键,形成小分子团水,使得水分子的穿透力更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化县怡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04
技术公布日:2017.09.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