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245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空调器以其节能,控制灵活,容易安装和维护等特点,已走进广大普通家庭,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能源紧张,国家政策,也对空调系统的节能、高效运行提出越来越高要求,而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控制逻辑,不能根据机组的运行特性,使空调系统时刻处于高效运行的状态,导致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整个机组的实际运行效果,无法实现高效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室外冷凝器冷媒压力传感器,以及节流装置,节流控制方法包括: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并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当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运行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例如:压缩机排气温度tp由60度上升至80度,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压缩机排气温度tp由70度下降至50度,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运行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风侧系数n;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当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风侧系数n,并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其中,当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从而得到最佳的冷媒循环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计算风侧系数n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根据公式:n=(tf-th)/(tb-th),计算出风侧系数n。

在该技术方案中,先行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三者中的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再通过公式:n=(tf-th)/(tb-th),计算出风侧系数n,从而得到风侧系数n,以对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的步骤,具体包括: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当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并返回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在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的步骤,具体还包括: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当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每隔第三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二预设开度,并返回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在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在第三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室外冷凝器冷媒压力传感器,以及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计时单元,用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运行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运行时间内,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例如:压缩机排气温度tp由60度上升至80度,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压缩机排气温度tp由70度下降至50度,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风侧系数n;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风侧系数n,并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其中,当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从而得到最佳的冷媒循环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风侧系数n,具体包括: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根据公式:n=(tf-th)/(tb-th),计算出风侧系数n。

在该技术方案中,先行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三者中的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再通过公式:n=(tf-th)/(tb-th),计算出风侧系数n,从而得到风侧系数n,以对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第四控制单元,用于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并由第二判断单元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在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当第四判断单元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第五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五判断单元判断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每隔第三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二预设开度,并由第二判断单元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在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在第三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中节流装置根据排气温度调节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与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2: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

步骤104:记录所述压缩机的运行时间;

步骤106: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108,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110;

步骤108: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

步骤110: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保证空调系统可靠性运行的基础上,通过风侧系数n与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控制逻辑,使空调系统更加优化,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提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满足了能源发展与市场发展的双重需求。

图2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

步骤204: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

步骤206: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208,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214;

步骤208: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

步骤210: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

步骤212: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步骤214:计算风侧系数n;

步骤216: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当判断结构为是时,执行步骤208,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218;

步骤218: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再重新执行步骤216,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

步骤304: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

步骤306: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308,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314;

步骤308: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

步骤310: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

步骤312: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步骤314: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根据公式:n=(tf-th)/(tb-th),计算风侧系数n;

步骤316: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当判断结构为是时,执行步骤308,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318;

步骤318: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当判断结构为是时,执行步骤320,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322;

步骤320: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再重新执行步骤316,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步骤322:每隔第三预设时间控制所述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再重新执行步骤316,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先行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再通过公式:n=(tf-th)/(tb-th),计算出风侧系数n,从而得到风侧系数n,以对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控制,当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在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在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在第三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在电子膨胀阀进入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调节方式时,当排气温度处于由低到高上升的过程时,则电子膨胀阀开度逐级开大,例如:排气温度由t1升高到t3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a变化到b,排气温度由t3升高到t5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b变化到c,排气温度由t3升高到t5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c变化到d,排气温度由t5升高到t7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d变化到e;当排气温度处于由高到低的过程时,电子膨胀阀开度逐级关小。例如:排气温度由t8减小到t6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d减小到c,排气温度由t6减小到t4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c减小到b,排气温度由t4减小到t2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b减小到a。其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a<b<c<d<e;温度:t1<t3<t5<t7;温度:t2<t4<t6<t8。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先判断风侧系数n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也可以先判断风侧系数n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并且,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侧系数n与预设区间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即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风侧系数n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风侧系数n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因此,当判断冷媒参数未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则说明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是以可以不对风侧系数n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即可实现对节流装置的控制;相应地,当判断冷媒参数未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则说明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是以可以不对风侧系数n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即可实现对节流装置的控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压缩机启动运行时间大于30分钟或,进入风侧系数n自动计算和判断逻辑;根据相关技术,自动计算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对应的饱和温度tb,计算出当前的风侧系数n,其中,风侧系数n=(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室外环境温度th)÷(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室外环境温度th),即n=(tf-th)/(tb-th)。

进一步地,判断风侧系数n=[a,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继续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进行开度的调节。

若风侧系数n=[a,b]不成立,则进一步判断n>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开大x步,且每隔若干分钟调节一次;若不成立,则进一步判断n<a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关小x步,且每隔若干分钟调节一次。其中,a与b可以是任一常数。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400,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室外冷凝器冷媒压力传感器,以及节流装置,包括:检测单元402,用于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计时单元404,用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第一判断单元406,用于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控制单元408,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6判断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第一判断单元406判断所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400,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500,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室外冷凝器冷媒压力传感器,以及节流装置,包括:检测单元502,用于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计时单元504,用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第一判断单元506,用于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控制单元508,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506判断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第一判断单元506判断所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第二判断单元510,用于根据运行时间内,检测单元502检测出的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第二控制单元512,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510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第二判断单元510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600,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室外冷凝器冷媒压力传感器,以及节流装置,包括:检测单元602,用于实时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tp、室外环境温度th,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计时单元604,用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第一判断单元606,用于判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控制单元608,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606判断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第一判断单元606判断所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第二判断单元610,用于根据运行时间内,检测单元602检测出的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第二控制单元612,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610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第二判断单元610判断出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计算单元614,用于计算风侧系数n;第三判断单元616,用于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第三控制单元618,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616判断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当第三判断单元616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风侧系数n所在区间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得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计算单元614,用于计算风侧系数n,具体包括: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根据公式:风侧系数n=(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室外环境温度th)÷(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室外环境温度th),计算出风侧系数n;第四判断单元620,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616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第四控制单元622,用于当第四判断单元620判断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并由第三判断单元616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第五判断单元624,用于当第四判断单元620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第五控制单元626,用于第五判断单元624判断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每隔第三预设时间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并由第三判断单元616重新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在预设区间内。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先行根据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得出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再通过公式:风侧系数n=(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室外环境温度th)÷(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室外环境温度th),计算出风侧系数n,从而得到风侧系数n,以对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控制,当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时,根据运行时间内压缩机排气温度tp的变化情况,判断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还是下降区间,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上升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压缩机排气温度tp是处于下降区间时,节流装置的开度逐渐减小;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在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关小第一预设开度;当判断风侧系数n未在预设区间内时,继续判断风侧系数n是否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在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二预设开度,在第三预设时间后,冷媒参数依然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继续控制节流装置开大第一预设开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预设区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2;第一预设开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5步,且小于等于40步;第二预设开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5步,且小于等于40步;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1分钟,且小于等于60分钟;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1分钟,且小于等于30分钟;第三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1分钟,且小于等于30分钟。

在具体实施例中,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如图7所示,在电子膨胀阀进入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调节方式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工作的逻辑为,当排气温度处于由低到高上升的过程时,则电子膨胀阀开度逐级开大,例如:排气温度由t1升高到t3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a变化到b,排气温度由t3升高到t5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b变化到c,排气温度由t3升高到t5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c变化到d,排气温度由t5升高到t7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d变化到e;当排气温度处于由高到低的过程时,电子膨胀阀开度逐级关小。例如:排气温度由t8减小到t6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d减小到c,排气温度由t6减小到t4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c减小到b,排气温度由t4减小到t2时,电子膨胀阀开度由b减小到a。其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a<b<c<d<e;温度:t1<t3<t5<t7;温度:t2<t4<t6<t8。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先判断风侧系数n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也可以先判断风侧系数n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并且,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侧系数n与预设区间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即风侧系数n在预设区间内、风侧系数n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风侧系数n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因此,当判断冷媒参数未小于预设区间最小值时,则说明冷媒参数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是以可以不对风侧系数n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即可实现对节流装置的控制;相应地,当判断冷媒参数未大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时,则说明冷媒参数小于预设区间最大值,是以可以不对风侧系数n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即可实现对节流装置的控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压缩机启动运行时间大于30分钟,进入风侧系数n自动计算和判断逻辑;根据相关技术,自动计算冷凝器出口冷媒压力p、冷凝器入口冷媒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中任一者对应的饱和温度tb,再计算出当前的风侧系数n,其中,风侧系数n=(室外冷凝器出风温度tf-室外环境温度th)÷(当前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b-室外环境温度th),即n=(tf-th)/(tb-th)。

进一步地,判断风侧系数n=[a,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继续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进行开度的调节。

若风侧系数n=[a,b]不成立,则进一步判断n>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开大x步,且每隔若干分钟调节一次;若不成立,则进一步判断n<a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电子膨胀阀关小x步,且每隔若干分钟调节一次。其中,a与b可以是任一常数,x为任一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因此,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在空调器启动后,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未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控制节流装置工作;在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风侧系数n控制节流装置工作,进而对空调器节流装置的进行自动调节,并且,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与风侧系数n对节流装置进行合理优化的控制方式,形成自动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并且,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实时的对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和可靠性,以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