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00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加热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辊。



背景技术:

加热辊作为一种烘干设备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印刷、毛毯等技术领域。公告号为CN2058254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热辊,其中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一的加热辊采用电热管作为热源,该实施例一的结构存在的缺陷在于:

(1)电热管与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直接接触,电热管在长期使用后易发生损耗,在电热管与传热腔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无法简单地直接更换电热管,更换电热管后需要对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进行再次填充,如此导致维修成本高,且维修所耗时间较长;

(2)电热管在随着加热辊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由于离心作用力,会导致电热管弯曲,不仅影响电热管的加热效果,而且会加速电热管的损耗,缩短电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型的加热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辊,包括筒状的辊体,所述辊体的辊壁上沿周向均布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传热管道,所述传热管道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内径,所述传热管道的两端与辊体固定连接,所述传热管道内设有电热管,所述传热管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的之间形成用于填充超导传热介质的传热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热管道的两端与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焊接密封连接。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热管道的材质与辊体的材质相同。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热管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件。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辊体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通孔一一对应并连通的注料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注料孔包括与通孔平行的竖孔和与竖孔垂直相交的横孔,所述竖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横孔的一端与通孔连通。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注料孔为自辊体端面倾斜延伸至与通孔连通的斜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通孔内壁与传热管道外壁之间的间隙为3~6mm。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辊,传热管道内的电热管作为热源,首先电热管将热量通过传热管道的管道壁传递至传热腔内的超导传热介质,进而由超导传热介质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辊体。该结构的加热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传热管道将电热管与超导传热介质隔离开,如果电热管损坏,只需更换传热管道中的电热管即可,对传热腔中的超导传热介质并无影响,从而提高了更换与维修的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与耗材成本;

(2)传热管道在长度方向上可以有效防止电热管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延长了电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加热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加热辊中辊体的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加热辊第一种注料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加热辊第二种注料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加热辊,包括筒状的辊体10,该辊体10的辊壁上沿周向均布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通孔11,该通孔11内设有传热管道20。需要说明的是,传热管道20的外径小于通孔11的内径,传热管道20的两端与通孔11的内壁之间通过焊接密封连接,并形成环状的焊缝40。作为优选,传热管道的材质与辊体的材质相同,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电热管30设于传热管道20内,传热管道20的外壁与通孔11的内壁的之间形成用于填充超导传热介质的传热腔13。传热腔13中的超导传热介质用于将电热管30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至辊体10的外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传热腔的宽度,即通孔内壁与传热管道外壁之间的间隙较小,通常为3~6mm,不利于直接从传热腔的端部进行充注超导传热材料。为了解决这一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为,在辊体10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通孔11一一对应并连通的注料孔1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注料孔的形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包括与通孔11平行的竖孔122和与竖孔122垂直相交的横孔121,其中竖孔122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横孔121的一端与通孔11连通。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注料孔为自辊体端面倾斜延伸至与通孔11连通的斜孔123。当然,注料孔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种形式,其他与本实施例构思相同、结构类似的注料孔应当视作本实施例两种实施方式的等同替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辊体和电热管的长度通常较长,相应地传热管道的长度也较长,为了防止传热管道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变形并进而影响电热管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在传热管道20的外壁与通孔11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件50。当然,支撑件50在圆周方向是非封闭的,不影响超导传热介质的注入与传热。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