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309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性能和较高温控精度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
背景技术
:烧烤是一种适合于多人聚会休闲的娱乐方式,现在随着朋友聚会喝茶聊天活动的增多,活动时配点烧烤点心非常有必要。但大多数烧烤器具操作不方便、室内烟气大、烟灰附着在食品上存在卫生问题,并且温度不容易掌控,容易出现烧糊或没烧熟现象,达不到烧烤该有的美味。烧烤烟大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温度过高,限制好食用油温度,就可以减少烧烤油烟。另一方面,电磁感应加热的炊具已普及多年,最大的问题的温度控制是间接的,其原理是通过功率控制,而功率控制靠用户根据食物数量、品种、环境温度等经验进行人为的主观控制的,加热底座本身多半不具备自动温度控制功能,即使有温控,也是基于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控制加热功率来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最近有专利谈到了利用居里点控制电磁感应锅具最高点温度的想法,解决了达到一定温度不再继续加热的问题,但没有很好解决到这个极限点之前温度的检测问题,温控可靠性低,噪音大,性能不稳定,因此这些年来相应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一直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推广。此外,在烧烤时,尤其是在户外烧烤时,烧烤所产生的油气会挥发在空气中;油气在空气中流动时遇冷还会液化成油,长期积累,会弄脏环境。而目前,还没有针对户外烧烤用具的抽油烟设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的烧烤炊具,可以精确控制烧烤加热油温在产生烧烤油烟的温度之下且保证烧烤食物的美味,同时具有稳定性能,还能有效收集烧烤时所产生的油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感应烧烤炊具,包括烤盘和加热底座;所述烤盘包括用于构成容器形状的导热金属层以及附着在导热金属层上的测温控温加热层;所述测温控温加热层采用包括35.5wt%~36.0wt%的镍,63.5wt%~64.5wt%的铁,以及少于0.5wt%的杂质构成的镍铁合金,其厚度为0.3mm~0.6mm;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包括用于支撑烤盘的支撑装置、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测温控温加热层发热的电感线圈盘、与电感线圈盘并联以用于构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用于根据测温控温加热层材料调整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谐振同步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高速计数器检测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转移的谐振转移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根据谐振频率转移计算测温控温加热层温度的运算处理器;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还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在加热底座上、用于抽吸烧烤时所产生的油气的油气抽吸装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支撑装置上开设有环形槽;电感线圈盘设置在环形槽中。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油气抽吸装置包括出风环以及可分离地安装在加热底座上的固定筒;该出风环内部形成有环状增压风道,该出风环外壁开设有与固定筒开口无缝对接以使环状增压风道与固定筒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出风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环状增压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该出风环内壁的轴截面与出风环轴向构成一定角度;出风环内壁的邻近第一出风口的位置上凸出形成有用于引导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沿出风环内壁流动的环状导风凸缘;油气抽吸装置还包括与出风环无缝连接、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导风筒;该导风筒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筒的延伸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加热底座还包括电控主板;谐振电容器、谐振同步检测单元、谐振转移检测单元以及运算处理器均设置在电控主板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壳以及用于支撑烤盘的面壳,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壳和电感线圈盘之间的风道壁;电感线圈盘、底壳和风道壁围成风道;面壳和底壳扣合以罩住电感线圈盘和风道壁;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设置在风道中、用于给电感线圈盘和电控主板散热的风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还包括用于给LC谐振电路提供驱动电流的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以及分别与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和运算处理器相连、用于接收运算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大小的电磁开关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运算处理器和电感线圈盘之间连接有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电磁感应波形以保护LC谐振电路安全的电磁波形检测单元;电磁波形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的谐振电流检测单元和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输出功率的能量平衡检测单元。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所述测温控温加热层设在导热金属层底部,导热金属层厚度为2mm~10mm;烤盘还包括依次附设在导热金属层内侧的烹调应用层和防粘防锈涂层。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烹调应用层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所述导热金属层包括至少2mm厚度的铜材质层或至少3mm厚度的铝材质层。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中,防粘防锈涂层采用食品卫生级的防粘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在加热底座中设有一个防止金属小部件意外掉入电磁感应加热区域被错误加热的机制,具体做法是当被加热金属体的面积小于一定程度(例如金属圆面积直径小于80mm)时,加热底座会自动关闭电磁输出,以防止被错误加热;金属小部件的检测方法是检测被加热金属体与电磁感应线圈组成的电感量,其中被加热金属体起到电感磁芯的作用,加热底座对磁芯与电磁感应线圈组成的电感量进行检测,金属体面积大则电感量大,反之金属体面积小则电感量小。事实上当金属体面积不变,但其相对磁导率如果发生变化,磁芯与线圈组成的电感量也会发生变化,与金属体面积变化产生的效果等同。因此当加热底座检测被加热金属体面积小到一定程度时会急剧减弱甚至关闭电磁输出,与加热底座检测到被加热金属体的相对磁导率小到一定数值,加热底座也会急剧减弱甚至关闭电磁输出的情况等同。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研究能够在食用油不发烟的情况下使食材烤熟,但又不至于使食材烤糊的烧烤温度,这个温度根据油品不同,一般在170℃到250℃之间,极限温度为250℃,在这个温度以上绝大部分食品油都会冒烟,所以在留有余量的情况下将烹调的最高温度限制在230℃以下,本实用新型设计取230℃为控制阈值。本实用新型同时再研究用于在交变磁场中给烤盘加热的测温控温加热层的合金材料的配方,该测温控温加热层的合金材料等同于在电磁感应线圈盘上的磁芯,选择合适的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使该磁芯的相对磁导率随温度变化发生相应变化,并使其相对磁导率的低值点处于所研究得到的食物最高烧烤温度附近,当烤盘温度接近或达到温度限制点时,由于磁芯相对磁导率的变小而引起LC电路电感量的变小继而引起谐振频率转移,加热底座通过谐振频率转移检测到LC电感量减弱接近阈值便进行控制,由于在温度最高限制点时制造测温控温加热层的合金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的低值所确定,此时加热底座检测到线圈盘的电感量变化等同于被加热的金属部件尺寸小于合理尺寸的情况,加热底座亦可判断为是金属小部件的意外掉入,即对电磁输出功率急剧减弱甚至关闭,此加热底座控制既起到了金属小部件意外掉入的保护作用,同时又起到了限制烤盘烧烤温度超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对金属小部件检测控制的同时又对测温控温加热层合金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变化进行检测,起到控温、防止温度超限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设计巧妙,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从成本不高、适用制造等角度出发寻找适合测温控温加热层的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铁镍合金,铁很廉价,镍贵,但是把含量控制合适就好,从而将整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还采用了油气抽吸装置来抽吸烧烤所产生的油气,从而避免油气弄脏环境。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烤盘的剖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测温控温加热层的含35.5wt%~36.0wt%镍的镍铁合金钢(Ni355)的相对磁导率-温度映射关系实测图;图6示出了图5中温度从160℃到280℃的区间相对磁导率-温度映射关系实测图;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加热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加热底座以及油气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大多数烧烤器具操作不方便、室内烟气大、烟灰附着在食品上存在卫生问题,并且温度不容易撑控,容易出现烧糊或没烧熟现象,达不到烧烤该有的美味。本实用新型就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思路是:研究能够在食用油不发烟的情况下使食材烤熟,但又不至于使食材烤糊的烧烤温度。再研究用于在交变磁场中给烤盘加热的磁芯的材料配方和热处理工艺,使该磁芯的相对磁导率低值点处于所研究得到的食物最高烧烤温度附近,这样,实现限制烤盘最高烧烤温度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烤盘的剖面示意图。电磁感应烧烤炊具包括烤盘200;该烤盘200包括用于构成容器形状的导热金属层202以及附着在导热金属层202上的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在本实施例中,测温控温加热层201设置在导热金属层202的底部与电感线圈盘101同轴靠近,距离为6mm~12mm;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可以设置在导热金属层202的顶部。所述测温控温加热层201采用包括35.5wt%~36.0wt%镍,0~0.5wt%铜以及63.5wt%~64.5wt%铁构成的镍铁合金(Ni355),为了保持该镍铁合金(Ni355)磁特性的长期稳定,其中锰、硅、磷、硫、碳等各种杂质总量须限制在0.5wt%以下;具体地,杂质包括0~0.4wt%锰,0~0.30wt%硅,0~0.020wt%磷,0~0.020wt%硫以及0~0.03wt%碳;采用热处理工艺调整镍铁合金(Ni355)的硬度,使该合金具有磁导率与温度相应变化的特点并使其最高温度的相对磁导率影响电感量变化与金属小部件影响电感量变化的数值接近,同时通过设置控制阈值对最高温度限制选择在230℃;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还包括用于支撑烤盘并给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提供交变磁场,使其产生对应的交变电流而升温的加热底座。在这里,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升温,会通过热传导给导热金属层202加热,从而实现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的烧烤功能。由于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材料组分的限定,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的相对磁导率数值低值点在230℃。这样,当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温度达到相对磁导率低值点时加热底座会急剧减弱甚至停止电磁功率输出,从而使得导热金属层202的温度止步于相对磁导率低值点;这样烤盘温度维持在230℃左右,此时食材能够烤熟,食用油不会发烟,同时,食材又不至于烤糊。进一步地,加热底座包括用于支撑烤盘200的支撑装置110、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发热的电感线圈盘101;支撑装置110上开设有环形槽112;电感线圈盘101设置在环形槽112中。加热底座还包括与电感线圈盘101并联以用于构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102。支撑装置11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限位柱111,当烤盘200放置在支撑装置110上时,四个限位柱111即限制了烤盘200的水平自由度。支撑装置110支撑烤盘的测温控温加热层201与电感线圈盘101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这样,当烤盘200放置在支撑装置110上时,测温控温加热层201与电感线圈盘101构成电感器,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成为电感器的磁芯。电感线圈盘101使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发热的现象是采用了涡流发热原理,具体来说,当电感线圈盘101通电后,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内部产生感应的涡流电流,并由此产生电阻热。在这一过程中,电感线圈盘101实现了对烤盘200的非接触式加热。可以理解,流过电感线圈盘101的电流为交变电流。因为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的铁磁性能变化和电磁感应波形变化等原因,通常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在工作时容易产生令人难以承受的多次杂波噪音,为了使电磁感应加热更加适合本实施例的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的电磁感应性能,避免多次谐波、杂波噪音的发生,本实施例的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设计在40KHz以上;同时,加热底座还包括与电感线圈盘101一端连接、用于根据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调整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谐振同步检测单元103,与电感线圈盘101另一端连接、用于通过高速计数器检测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转移的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以及分别与谐振同步检测单元103和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谐振频率转移计算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的运算处理器107。在这里参见图5中的相对磁导率-温度曲线,当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在160℃到280℃的区间内发生变化时,相对磁导率值也会发生从大到小的变化,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转移变化。图5示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含35.5wt%左右镍的镍铁合金钢(Ni355)的相对磁导率-温度映射关系实测图,该镍铁合金钢包括35.5wt%镍,0.5wt%铜以及63.6wt%铁,余量为杂质,其中,杂质包括锰、硅、磷、硫或碳等。通过图5可以看到,这种镍铁合金钢(Ni355)的相对磁导率值在摄氏160℃~280℃左右有一个单方向下降变化的曲线区间,参见图6在这段曲线区间相对磁导率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从160℃往280℃上升时,镍铁合金钢(Ni355)的相对磁导率从最大值下降趋向于最小值,此时作为磁芯作用的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将影响到LC谐振电路的电感量下降,运算处理器107通过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检测到相对磁导率数值进入到事先设定的阈值范围,控制电磁感应加热效应减弱直至完全关闭,使烤盘最高点温度限制在230℃以下。根据图5、图6曲线所示在170℃~230℃左右的有一个单方向变化区间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事先设定多个控制阈值点,采用主动控制输出功率的方法对应不同温度点进行控制,使烤盘根据不同的食物烧烤烹调需要,进入不同的恒温点。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烤盘200还包括依次附设在导热金属层202内侧的烹调应用层203和防粘防锈涂层204。在这里,导热金属层202通常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厚度在2mm~10mm的铜或者铝金属板制成,而金属铜和金属铝的防锈性能、卫生性能都不是很好,一般会在烤盘材200的内侧附设一层材料,形成所述烹调应用层203。一般地,烹调应用层203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防粘防锈涂层204采用食品卫生级的防粘材料,用于实现卫生和不粘的特性。进一步地,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T为:其中,f为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温度映射为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的映射关系;l为电感线圈盘101的长度;f0为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N为电感线圈盘101的匝数;k为k系数,取决于电感线圈盘101的半径R与其长度l的比值,通过查k值表得到;k值表为公知常识,这里就不再赘述。μ0为真空磁导率,具体为4π×10-7H/m;C为谐振电容器102的电容量;S为电感线圈盘101的截面积。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T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在LC谐振电路中,有:其中,f0为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L为电感器的电感量;C为谐振电容器102的电容量。在上述公式中,由于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可以由谐振同步检测单元103测量得到;谐振电容器102的电容量C已知,于是,电感器的电感量L便可计算得到。而在电感器中,有经验公式:其中,L为电感器的电感量;μ0为真空磁导率,具体为4π×10-7H/m;μr为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的相对磁导率;N为电感线圈盘101的匝数;S为电感线圈盘101的截面积;l为电感线圈盘101的长度;k为k系数,取决于电感线圈盘101的半径R与其长度l的比值,可查k值表得到。在电感器电感量的经验公式中,由于k、μ0、N、S以及l都已知,这样,在计算得到L后,即可求得μr。对于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材料在最高温度限制点以下时,其相对磁导率μr与温度T存在函数关系f,类似如图5所示;这样,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μr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μr=f(T);(3)通过式子(1)、(2)和(3),可以得到上述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T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运算处理器107可以为SoC集成电路(SystemonaChip,内含有MCU、运算放大器、比较器、逻辑电路以及驱动电路等)。加热底座还包括用于给LC谐振电路提供驱动电流的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以及分别与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和运算处理器107相连、用于接收运算处理器107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所提供的开关驱动信号的电磁开关驱动单元109。进一步地,在电磁感应加热工作中,温度变化引起相对磁导率μr变化,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也发生转移变化,电磁感应效应和涡电流效应发生变化将影响到电磁波形变化,有时电磁波形恶性变化会造成工作性能下降,包括效率下降、噪音增大,严重的时候甚至引起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运算处理器107和电感线圈盘101之间连接有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电磁感应波形,并限制电磁感应波形的恶变以此保护LC谐振电路安全的电磁波形检测单元,具体地,电磁波形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的谐振电流检测单元105和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输出功率的能量平衡检测单元106。通过能量平衡检测单元106,在当检测到LC谐振电路输出功率达到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运算处理器107用于接收到预警信号后,通过电磁开关驱动单元109和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断掉电感线圈盘101的供电。此外,通过运算处理器107对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谐振电流检测单元105和能量平衡检测单元106的检测数据的处理,可以达到使烹调炊具受控加热、恒温烹调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烤盘200可以加工成圆形盘或其他形状,要求可以盛放被烧烤食物,烤盘的材质应该是可以电磁加热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烤盘中,导热金属层202和导热金属层202结合在一起,两种材料可以采用高压热焊接方法结合,如采用钎焊、低温压合时一定要注意做到接触良好,以免因为机械冲击以及热胀冷缩的原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热或导热效果。其中,导热金属层202用于构成容器形状和接触和导热被烧烤食物。测温控温加热层201设置在导热金属层202的底部,导热金属层202厚度为2mm~10mm;烤盘200还包括依次附设在导热金属层202内侧的烹调应用层203和防粘防锈涂层204。其中,导热金属层202包括至少2mm厚度的铜材质层,另一个选择是至少3mm厚度的铝材质层。导热金属层材料不宜太薄,一定要保证导热均匀的效果,否则合金材料会因为温度不均匀其磁导率变化的不均匀,预期的电磁感应加热的限制温度功能会严重失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材料层至少要2mm厚度以上,铝材料层至少要3mm以上,否则就会出现异常。其中,测温控温加热层201金属体应具备铁磁性能,可以被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发生热量,同时,这种金属体的磁导率与温度有相对稳定的单向线性关系,这样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才可能比较方便地测量出金属体的温度,并予以控制。本实施例采用包括35.5wt%~36.0wt%的镍,63.5wt%~64.5wt%的铁,以及少于0.5wt%的杂质的镍铁合金,其厚度为0.3mm~0.6mm;申请人就此提出了镍铁合金的优选实施例,如下:重量百分之百镍铁杂质铜样品135.863.750.450样品23663.490.310.2样品335.564.340.010.15样品435.864.070.080.05样品535.563.780.230.49其中,添加铜是帮助改善抗腐蚀性能,但含量仅限于0.5wt%以下(此时,铁的含量为63.0wt%~64.5wt%),也可以不加,这样抗腐蚀性能会差一点;按照以上表格配方出来的用作测温控温加热层201的材料,还需要进行热处理,即通过加热、冷却使合金材料从马氏体转化为奥氏体,从硬磁材料转为软磁材料,而且在热处理过程中还要控制温度和时间,起到纳米晶化的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材料稳定和磁性能一致性等效果,由此也获得了合适的最高温度限制点。在上述样品实验中,最高温度限制点可以保证在摄氏230度附近,上下不超过10摄氏度,这个温度是大部分食用油的起烟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镍铁合金的成分,尤其是镍的成分的控制实现无烟烧烤。其中,烹调应用层203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防粘防锈涂层204采用食品卫生级的防粘材料制成。由于高频交变电流的集肤效应决定,电磁感应电流的作用范围仅在金属体的表面,按照现在我们家用厨具电磁感应的频率大约在20KHz~50KHz的范围来看,集肤效应大约在0.5mm深度范围内,由于而测温控温加热层201这个合金的成本是远高于普通铁磁材料的,因此将其加工成金属片,并确定厚度在0.3mm~0.6mm之间,在保证效果同时节省成本。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是利用电磁感应发热原理实现加热和温控的。换言之,电磁感应加热系统是采用电感线圈发出电磁波给金属体加热,而这个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变化又可以间接地测量出金属体的磁导率变化,从而间接地测量出金属体的温度,这样可以通过检测磁导率变化来监测出温度,实现用温度控制替代功率控制,具有更好效果的烹饪效果;加热底座包括用于支撑烤盘200的支撑装置110以及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测温控温加热层201发热的电感线圈盘101、与所述电感线圈盘101并联以用于构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102,用于根据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材料调整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谐振同步检测单元103,通过高速计数器检测LC谐振电路谐振频率转移的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以及用于根据谐振频率转移计算测温控温加热层201温度的运算处理器107。还包括用于给LC谐振电路提供驱动电流的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以及分别与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和运算处理器107相连、用于接收运算处理器107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大小的电磁开关驱动单元109。所述运算处理器107和电感线圈盘101之间连接有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电磁感应波形以保护LC谐振电路安全的电磁波形检测单元;电磁波形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的谐振电流检测单元105和用于检测LC谐振电路输出功率的能量平衡检测单元106。其中,利用高速计数器在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工作的同时。具有高速计算器的MCU芯片在线检测出谐振频率的轻微转移,从而得知电感量的轻微变化,再而推算出材料质量、体积、磁导率以及温度的变化数值,在确定材料质量、体积的情况下,可以精确地测量出金属片的实时温度,其优点是响应快速、测量精度高。可以从根源上使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工作波形的柔和完美,这样可以使得因为材质特性不一致带来的热效变劣现象不再出现,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开关器件损坏等问题。其中,支撑装置110上开设有环形槽112,电感线圈盘101设置在环形槽112中。当支撑装置110支撑烤盘200时,测温控温加热层201与电感线圈盘101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还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在加热底座上、用于抽吸烧烤时所产生的油气的油气抽吸装置10。具体地,油气抽吸装置10包括出风环11以及可分离地安装在加热底座上的固定筒12;该出风环11内部形成有环状增压风道,该出风环11外壁开设有与固定筒12开口无缝对接以使环状增压风道与固定筒12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出风环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环状增压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该出风环11内壁的轴截面与出风环11轴向构成一定角度;出风环11内壁的邻近第一出风口的位置上凸出形成有用于引导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沿出风环11内壁流动的环状导风凸缘14;油气抽吸装置10还包括与出风环11无缝连接、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导风筒13;该导风筒13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筒12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筒13和固定筒12的延伸方向均是上下设置。在采用油气抽吸装置10时,该油气抽吸装置10可以将烧烤所产生的油气收集起来,避免油气弄脏环境。加热底座还包括电控主板4c;谐振电容器102、谐振同步检测单元103、谐振转移检测单元104、运算处理器107、电磁感应加热开关器件108、电磁开关驱动单元109、谐振电流检测单元105以及能量平衡检测单元106均设置在电控主板4c上;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10包括底壳3以及用于支撑烤盘200的面壳2,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壳3和电感线圈盘101之间的风道壁;电感线圈盘101、底壳3和风道壁围成风道;面壳2和底壳3扣合以罩住电感线圈盘101和风道壁;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设置在风道中、用于给电感线圈盘101和电控主板4c散热的风机4a。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面壳2包括用于构成面壳2形状的塑胶件2a,贴附于塑胶件2a顶面的微晶板2b以及分别设置在面壳2的四角上且将微晶板2b围住的四个防滑块2c。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滑块2c,一方面可以将微晶板2b锁定,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烤盘200从微晶板2b上滑移。当面壳2支撑烤盘200时,烤盘200上的测温控温加热层201与电感线圈盘101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而当烤盘200较大时,防滑块2c还可以起到支撑烤盘200的作用,在这个时候,烤盘200和微晶板隔出间隙,加热底座实现悬浮加热的效果。防滑块2c可采用硅橡胶和/或塑料和/或电木和/或金属铝合金材料制造。进一步地,底壳3顶面上形成有多个安装柱,电感线圈盘101通过螺钉分别与多个安装柱固定连接;这样,电感线圈盘101和底壳3之间间隔出空间。如图7和图8所示,风道壁呈U型,其封闭端从电感线圈盘101一侧露出,底壳3在风道壁封闭端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以作为风道的第二进风口3b;风道壁的开口端形成风道的第二出风口3f;第二进风口3b处设置有栅栏网3a,风机4a安装在风道的位于栅栏网3a的下游位置。在这里,栅栏网3a用于实现网住灰尘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壁包括构成其封闭端的第一风道壁段3c,以及分别与第一风道壁段3c两侧连接的第二风道壁段3d和第三风道壁段3e。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研究能够在食用油不发烟的情况下使食材烤熟,但又不至于使食材烤糊的烧烤温度。再研究用于在交变磁场中给烤盘加热的磁芯材料配方和热处理工艺,使该磁芯的相对磁导率低点处于所研究得到的食物最高烧烤温度附近,这样,实现限制烤盘烧烤最高温度的目的,并可以在最高温度以下的一定温度范围区间选择多点温度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还采用了油气抽吸装置来抽吸烧烤所产生的油气,从而避免油气弄脏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烧烤炊具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