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和一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41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和一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和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制冷装置主要包括蒸发器和风机,风机的作用是控制气体的流动,蒸发器的作用是对气流进行降温。现有制冷装置的风机大多靠近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风机通过负压吸风的方式将气流由进风口输送至出风口,由于风机距离出风口较近,而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因此风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很容易传播至室内,影响用户休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换热装置,旨在降低空调器的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与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换热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换热腔;以及离心风机组件,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以将气体鼓入所述第一换热腔。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离心风轮,所述蜗壳具有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离心风轮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离心风轮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朝向所述出风通道。优选地,所述离心风轮包括:轮毂,包括后圈和自所述后圈向前延伸设置的辐条;前圈,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后圈的前侧;以及多个叶片,夹设于所述后圈和所述前圈之间,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前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叶片具有沿所述前圈的周向呈凸出设置的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的凸出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连接在所述前圈和所述后圈之间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心延伸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呈弯曲结构设置以形成所述导风曲面。优选地,所述导风部的厚度沿所述轮毂的径向自所述导风部的中部向其两侧递减。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呈板状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呈并行设置。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两隔音板,两所述隔音板分别自所述安装腔的前腔壁和后腔壁相向延伸,所述换热器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一所述隔音板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的右壁面,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换热腔的前壁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一体式空调器,该一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的换热装置,所述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与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换热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换热腔;以及离心风机组件,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以将气体鼓入所述第一换热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的换热装置通过将离心风机组件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口,由于进风口与室内并不直接连通,如此,使得离心风机组件与室内的距离更远,因此噪声向室内传递的过程中能够大幅衰减,从而降低了一体式空调器的噪声,避免了离心风机的噪声影响室内用户的休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IV-IV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离心风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离心风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111进风口200换热器121出风口300离心风机组件311第一蜗壳110第一换热腔312第二蜗壳120第二换热腔321轮毂130隔音板322前圈310蜗壳323叶片320离心风轮321a后圈330电机321b辐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换热装置,该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减小了风机运行过程中向室内传递的噪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和离心风机组件300,其中,所述壳体100上设有进风口111和与室内连通的出风口121,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安装腔;所述换热器20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热器200与所述进风口111之间形成第一换热腔110,所述换热器200与所述出风口121之间形成第二换热腔120;所述离心风机组件300的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111相连通以将气体鼓入所述第一换热腔110。在本专利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200为蒸发器,所述出风口121用于将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由于出风口121直接与室内相连通,因此,出风口121附近的噪声容易传递至室内影响用户休息。由于现有技术中将离心风机组件300设置在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出风口121处,因此离心风机组件300产生的噪声容易传递至室内而影响用户休息。本专利考虑到噪声的来源是离心风机组件300,为了避免离心风机组件300的噪声传播至室内,本专利将离心风机组件300设置在壳体100的进风口111,由于进风口111与室内并不直接连通,如此,使得离心风机组件300与室内的距离更远,因此噪声向室内传递的过程中大幅衰减,从而避免了噪声影响室内用户的休息。现结合图3至图5对本专利离心风机组件300的结构做详细说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300包括蜗壳310和设于所述蜗壳310内的离心风轮320和电机330,所述蜗壳310具有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离心风轮320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朝向所述出风通道。具体地,所述蜗壳310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蜗壳311和第二蜗壳312,第一蜗壳311上设有所述进风通道,第一蜗壳311和第二蜗壳312扣合固定后围合形成所述出风通道。现结合图6至图8对本专利离心风轮320的结构做详细说明,所述离心风轮320包括轮毂321、前圈322和多个叶片323,其中,该轮毂321包括后圈321a和自所述后圈321a向前延伸设置的多个辐条321b,所述前圈322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后圈321a的前侧;多个叶片323夹设于所述后圈321a和所述前圈322之间,多个所述叶片323沿所述前圈322的周向间隔设置。为了适应离心风机组件300的安装位置,本专利离心风轮320的叶片323具有沿所述前圈322的周向呈凸出设置的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的凸出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具体地,由于现有技术中离心风轮320的安装位置靠近壳体100的出风口121一侧,因此,离心风轮320的工作状态为吸风式,相应地,其叶片323的弯曲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本专利将离心风轮320安装在壳体100的吸风口,离心风轮320的工作状态为鼓风式,即将气体鼓入壳体100的第一进风腔,因此,本专利离心风轮320的叶片323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具体地,所述叶片323包括连接在所述前圈322和所述后圈321a之间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离心风轮320的轴心延伸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呈弯曲结构设置以形成所述导风曲面。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圈322和/或后圈321a的连接处凸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能够增加叶片323与轮毂321和前圈3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叶片323的连接强度。为了避免风叶产生紊流,进一步地提高离心风轮320的降噪效果,本专利将叶片323的厚度设置为中间厚两侧薄,即导风部的厚度沿所述轮毂321的径向自所述导风部的中部向其两侧递减。如此,气流与叶片323的导风面接触时更为平稳,能够避免产生紊流,进一步地降低了离心风轮320的噪声。现结合图4对本专利换热器200的安装结构做进一步说明,所述壳体100呈盒体结构设置,壳体100的内部设有两个隔音板130,两所述隔音板130分别自所述安装腔的前腔壁和后腔壁相向延伸;所述换热器200设于壳体100内,换热器200呈板状且所述换热器200与所述壳体100的右侧面呈并行设置,所述换热器200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一所述隔音板130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所述第一换热腔110和所述第二换热腔120。由于两隔音板130和换热器200将壳体100内的安装腔分隔为第一换热腔110和第二换热腔120,离心风机与第一换热腔110相连通,第二换热腔120与室内连通,因此,离心风机产生的噪声传递的过程中会受到换热器200和隔音板130的阻碍,从而减弱了传递至室内的噪声。为了方便安装空调器的换热装置,该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进风口(未图示)和出风口121均开设在其背部。由于离心风机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为了满足出风口121和进风口方向相同,本专利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进风口111开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10的右壁面,壳体100的出风口121开设于所述第二换热腔120的前壁面。如此,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进风口(即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121(即壳体100的出风口121)均开设在壳体100的背部,从而能够方便空调器的换热装置与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一体式空调器,该一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的换热装置,该空调器的换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一体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