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箱立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99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三管箱立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凝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管箱立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对联苯蒸汽的冷却中,冷凝器根据换热计算需采用两管箱,一个管箱采用分层隔板分成上下两腔,进口设置在上腔,出口设置在下腔,进口、出口设置在同一侧,另一个管箱设置在进口、出口相对的一侧。虽然进口、出口相对一侧的管箱可以浮动,但由于进口、出口在同一管箱,冷凝过程蒸汽进口与冷凝液出口温差较大,会有较大温差应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管头拉脱引起泄漏。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管箱立式冷凝器,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管箱立式冷凝器,包括:进口管箱、支撑梁、上侧梁、风机、出口管箱I、翅片管、挡风板、下侧梁、安装座、出口管箱II;所述支撑梁、上侧梁、下侧梁组成冷却室,冷却室内设置有翅片管,冷却室与风机相连,冷却室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冷却室内通过挡风板间隔为完全分离的上、下两室,上室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管箱、出口管箱I,下室两侧分别设置有出口管箱II、出口管箱I,进口管箱、出口管箱II位于冷却室同一侧,上、下室间通过出口管箱I连通;所述进口管箱与上室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与上、下室浮动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I与下室浮动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出口管箱II在冷却过程中随冷却室的冷热进行热胀冷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出口管箱I、出口管箱II浮动设置在冷却室上,可以根据冷却室的冷热进行热胀冷缩,有效地避免了温差应力。冷却室的进口、出口设置在不同管箱内,增大了进口、出口之间的距离,隔离了蒸汽和冷凝液,减小温差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管箱立式冷凝器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管箱立式冷凝器左视图;

附图标记为:1-进口管箱、2-支撑梁、3-上侧梁、4-风机、5-出口管箱I、6-翅片管、7-挡风板、8-下侧梁、9-安装座、10-出口管箱II、11-冷却室、12-上室、13-下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2所示,一种三管箱立式冷凝器,包括:进口管箱1、支撑梁2、上侧梁3、风机4、出口管箱I5、翅片管6、挡风板7、下侧梁8、安装座9、出口管箱II10;所述支撑梁2、上侧梁3、下侧梁8组成冷却室11,冷却室11内设置有翅片管6,冷却室11与风机4相连,冷却室11底部设置有安装座9;冷却室11内通过挡风板7间隔为完全分离的上、下两室12、13,上室12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管箱1、出口管箱I5,下室13两侧分别设置有出口管箱II10、出口管箱I5,进口管箱1、出口管箱II10位于冷却室11同一侧,上、下室12、13间通过出口管箱I5连通;所述进口管箱1与上室12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5与上、下室12、13浮动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I10与下室13浮动连接,所述出口管箱I5、出口管箱II10在冷却过程中随冷却室11的冷热进行热胀冷缩,有效地避免了温差应力。冷却室11的进口、出口设置在不同管箱内,增大了进口、出口之间的距离,隔离了蒸汽和冷凝液,减小温差应力。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