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顶盖板以及空调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346发布日期:2018-06-19 23:0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顶盖板以及空调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顶盖板以及空调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外机顶盖板加强筋结构形式单一无法满足运输及售后过程中对钣金结构强度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顶盖板多采用平面结构,顶盖板上的加强筋也多是平行的直线结构,结构简单,加强筋面积较小,强度不够,无法应对装卸、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的非法外力作用,顶盖板两端无支撑区域以及中间部位容易变形凹陷,并且顶盖板中间变形凹陷后,顶盖板上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容易锈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顶盖板,结构简单且强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顶盖板,用于安装在空调外机本体上,包括顶盖板本体和多条第一加强筋,顶盖板本体用于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上,多条第一加强筋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上,且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筋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顶盖板还包括多条第二加强筋,多条第二加强筋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上并与多条第一加强筋相对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筋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二阶梯结构。

进一步地,顶盖板本体的顶部具有一承载平台,多条第一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一侧,多条第二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另一侧,且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阶梯结构呈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阶梯结构靠近承载平台的侧壁、第二阶梯结构靠近承载平台的侧壁以及承载平台共同围成一排水通道,用于排出承载平台上汇集的雨水。

进一步地,顶盖板本体的两端具有斜面结构,两个斜面结构固定连接于承载平台,用于支撑承载平台,且两个斜面结构分别与排水通道的两端连通,以排出承载平台上汇集的雨水。

进一步地,每条第一加强筋与每条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均呈折弯状。

进一步地,空调顶盖板还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固定设置在第一阶梯结构的台阶面上并靠近顶盖板本体的边缘。

进一步地,空调顶盖板还包括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固定设置在第二阶梯结构的台阶面上并靠近顶盖板本体的边缘。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均呈折弯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顶盖板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顶盖板,将顶盖板本体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上,并在顶盖板本体上叠加设置有多条第一加强筋,而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筋之间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通过第一加强筋的多层次布局,并运用第一加强筋的叠加设置避免顶盖板本体的直线贯通从而达到增强顶盖板本体的强度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顶盖板,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强度,能够满足运输及售后过程中的强度要求。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顶盖板,还在顶盖板本体上叠加设置有多条第二加强筋,而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筋之间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二阶梯结构,且多条第二加强筋与多条第一加强筋相对设置。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多层次布局,并运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叠加设置以及二者相对设置,避免顶盖板本体的直线贯通从而达到增强顶盖板本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外机,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并能够满足运输及售后过程中对空调外机的结构强度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外机,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和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包括顶盖板本体和多条第一加强筋,多条第一加强筋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上,且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筋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顶盖板本体可拆卸地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外机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在空调外机本体上盖设顶盖板本体,且顶盖板本体上叠加设置有多条第一加强筋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使得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上的顶盖板本体具有较高的强度,提高了该空调外机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能够满足运输及售后过程中对空调外机的结构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顶盖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顶盖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顶盖板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顶盖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空调顶盖板;110-顶盖板本体;111-承载平台;113-斜面结构;130-第一加强筋;131-第一阶梯结构;150-第二加强筋;151-第二阶梯结构;170-第三加强筋;190-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用于安装在空调外机本体上,包括顶盖板本体110、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多条第二加强筋150、第三加强筋170以及第四加强筋190,顶盖板本体110用于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图未示)上,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110上,且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筋130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131。多条第二加强筋150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110上并与多条第一加强筋130相对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筋150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二阶梯结构151。第三加强筋170固定设置在第一阶梯结构131的台阶面上并靠近顶盖板本体110的边缘。第四加强筋190固定设置在第二阶梯结构151的台阶面上并靠近顶盖板本体110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的台阶方向均向外逐步降低,通过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的设置,使得该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情况下对空调顶盖板的强度要求。特别地,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分别向外递减,使得二者得以排出接收到的雨水或积水,使得雨水或积水能够顺着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从该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上流走,保证了其干燥性,避免长期积水造成锈蚀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的台阶面均保持水平或向外倾斜,即每个台阶面的内侧高度大于或等于外侧高度,避免雨水或杂质等在台阶面上聚集,影响该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条第一加强筋130与每条第二加强筋150的两端均呈折弯状,第三加强筋170与第四加强筋190的两端也呈折弯状,加大了加强筋的面积,从而提高了该顶盖板本体110的抗冲击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第一加强筋130两两平行设置,多条第二加强筋150也两两平行设置,使得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的加工更加方便,同时也提高了该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的美观性。

结合参见图2和图3,顶盖板本体110的顶部具有一承载平台111,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固定设置在承载平台111的一侧,多条第二加强筋150固定设置在承载平台111的另一侧,且第一阶梯结构131和第二阶梯结构151呈轴对称设置并沿着顶盖板本体110两侧向外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平台111位于顶盖板本体110的中心位置,且承载平台111的高度高于顶盖板本体110边缘处的高度,使得该顶盖板本体110整体呈凸起状态,提高了该顶盖板本体110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第一阶梯结构131靠近承载平台111的侧壁、第二阶梯结构151靠近承载平台111的侧壁以及承载平台111共同围成一排水通道,用于排出承载平台111上汇集的雨水。

顶盖板本体110的两端具有斜面结构113,两个斜面结构113固定连接于承载平台111,用于支撑承载平台111,且两个斜面结构113分别与排水通道的两端连通,以排出承载平台111上汇集的雨水。具体地,在两个斜面结构113的下端无支撑部件,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强该顶盖板本体110下端无支撑区域的抗冲击形变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通过在顶盖板本体110上叠加设置有呈轴对称的第一加强筋130与第二加强筋150,且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形成第一阶梯结构131,多条第二加强筋150形成第二阶梯结构151,极大地增强了该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且顶盖板本体110上具有承载平台111,承载平台111的两端连接有斜面结构113,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强该顶盖板本体110下端无支撑区域的抗冲击形变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强度高、抗冲击形变性能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能够满足运输及售后过程中的强度要求和排水要求。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图未示),包括空调外机本体和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其中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高强度空调顶盖板空调顶盖板100包括顶盖板本体110和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多条第一加强筋130叠加设置在顶盖板本体110上,且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筋130具有高度差并形成第一阶梯结构131。顶盖板本体110可拆卸地盖设在空调外机本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