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237发布日期:2018-07-18 01:2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壁挂空调机的面板体的进风格栅一般位于空调顶部,由于进风口面积的固定,且受外观结构限制,面板体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进风,导致空调进风量少。并且由于进风口是在空调顶部,而空调的蒸发器形状一般为折叠V型,此种状态使得蒸发器下方距离进风口较远的折片进风量少,达不到充分利用每一节蒸发器的换热面积的效果,从而导致蒸发器换热效率低。

目前国内外空调行业中也有许多加大进风量和提高换热效率的结构方式,但这些方式需要增加面板运动机构,或者通过加大蒸发器来实现。这些结构方式都增加了空调成本和装配效率。还有国内有些空调器通过设置辅助进风口增大进风量,并且利用了大导风板覆盖该辅助进风口。但有以下不足:1、其辅助进风口开设在空调器的正面,不仅在打开导风板后漏出辅助进风口,从正面及前下方也可以明显看到辅助进风口及蒸发器,影响空调器的外观。而且,由于受辅助进风口的进风方式的限制(从正面进风),使覆盖辅助进风口的导风板较大;另外,出风口与辅助进风口距离远,影响自循环效果,即从出风口吹出的(经过换热后的风)没能与辅助进风口处的气流形成自循环,从而没能充分提高换热效率及进风量,降低噪音。2、其覆盖的大导风板由于需要覆盖正面的辅助进风口,需要加宽宽度,此方式对空调的外观造型的型线及导风板驱动力矩要求高,不易实现。3、其覆盖辅助进风口的导风板其转动范围限制,其制冷、制热过程中的舒适性有所限制。

所以如何在不增加成本,降低装配效率的前提下,能加大空调器进风面积和提高空调换热效率,并且优化外观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室内机的换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

其中,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打开,且所述出风口的部分气流能回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内,以形成气流自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板;

所述室内机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打开、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使所述出风口的部分气流通过绕过所述第一导风板回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内。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为20mm~30mm。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相背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

其中,所述室内机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面用于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导向,所述第二导风面用于对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导向。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位于所述室内机的前侧下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出风口开合的第二导风板。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导风板时,所述室内机还具有第二状态;

所述室内机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运动至闭合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活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配合共同闭合所述第一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导风板还闭合所述第一进风口。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或进风微孔板。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室内机的顶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室内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出风口的部分气流能回流至第一进风口内,从而可以使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再次被吸入到第一进风口中,使部分进、出风气流形成气流自循环,可以提高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在制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导风板;2、第一进风口;3、出风口;4、第二导风板;5、第二进风口;6、蒸发器;61、第一折片;62、第二折片;63、第三折片;100、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室内机100,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2和出风口3。其中,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进风口2和出风口3均打开,且出风口3的部分气流能回流至第一进风口2内,以形成气流自循环。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出风口3的部分气流能回流至第一进风口2内,从而可以使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再次被吸入到第一进风口2中,使部分进、出风气流形成气流自循环,可以提高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还可以包括第一导风板1。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导风板1相对第一进风口2打开、且位于第一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使出风口3的部分气流通过绕过第一导风板1回流至第一进风口2内。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导风板1,可以对第一进风口2的进风导向,提高第一进风口2的进风效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导风板1可以为固定板,也可以为活动板。优选的,第一导风板1为活动板,第一导风板1可相对第一进风口2开合。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导风板1的宽度L可以为20mm~30mm,优选的,可以为25mm,以使第一导风板1的宽度不至于太下而影响导风效果,也不至于太大而影响气流自循环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前述的第一导风板1可以包括相背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其中,当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导风面用于对第一进风口2的进风导向,第二导风面用于对出风口3的出风导向。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一导风板1的双面均可以进行导风,从而可以最大化地对第一导风板1的双面进行利用,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

其中,如图3所示,当第一导风板1闭合时,第一导风面为第一导风板1的内表面,第二导风面为第一导风板1的外表面。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前述的第一进风口2和出风口3均位于室内机100的前侧下部,且第一进风口2位于出风口3的上方。其中,如图3所示,图3中室内机100的右侧即为本示例中室内机100的“前侧”。在本示例中,通过将第一进风口2和出风口3均设置在室内机100的前侧下部,可以起到优化室内机100前侧美观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可相对出风口3开合的第二导风板4,以对出风口3的出风导向。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室内机100包括第一导风板1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具有第二状态。当室内机100在该第二状态时,前述的第二导风板4运动至闭合出风口3的第一活动位置、且与第一导风板1配合共同闭合第一进风口2。在本示例中,第一导风板1为活动板,第一导风板1可相对第一进风口2打开和闭合。当室内机100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导风板4相对出风口3闭合,第一导风板1也相对第一进风口2闭合,第二导风板4除了闭合出风口3外还闭合部分第一进风口2,第二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1配合闭合第一进风口2。其中,由于第二导风板4和第一导风板1两者配合共同闭合第一进风口2,从而可以将第一导风板1的宽度做的较小,以在第一导风板1相对第一进风口2打开时方便出风口3的气流的一部分绕过第一导风板1回流至第一进风口2内,如此可以提高气流自循环效果。

其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进风口2位于出风口3的上方的示例中,当室内机100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闭合第一进风口2的上半部分,第二导风板4闭合第一进风口2的下半部分,如此具有简化结构的技术效果。

然而,在室内机100处于第二状态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4运动至闭合出风口3的第一活动位置、且第二导风板4还闭合第一进风口2,此时第一导风板1位于第二导风板4的内侧。相对于上述示例中的第二导风板4和第一导风板1两者配合闭合第一进风口2,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二导风板4单独闭合出风口3和第一进风口2,可以提高室内机100在第二状态时的外形美观。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5位于室内机100的顶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一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进风口5和第一进风口2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室内机100的进风量。

进一步的,前述的第一进风口2处可以设有进风格栅或进风微孔板,以防止体积较大的异物从第一进风口2进入室内机100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室内机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设置上述室内机100的缘故,因此也具有提高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的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1、提高了空调的换热效率;2、加大了空调的进风面积;3、优化了空调的外观;4、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舒适性。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点在于:通过在出风口3上侧设计第一进风口2和第一导风板1等简单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的进风面积与换热效率,同时优化了空调的外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机100设计有第一进风口2、蒸发器6、第二进风口5、第一导风板1和第二导风板4等零件。蒸发器6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折片61、第二折片62和第三折片63。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上图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风量及空间影响,蒸发器6的第一折片61和第二折片62的风量主要从第二进风口5进入。而蒸发器6的第三折片63的位置靠下,第二进风口5的风量到达蒸发器6的第三折片63比较少,所以在靠近蒸发器6的第三折片63(面板下侧,出风口3上沿)设计一个第一进风口2,使第一进风口2的气流可以以最近最快的方式到达蒸发器6的第三折片63,从而加大了蒸发器6的第三折片63的进风量并提高了蒸发器6的换热效率。同时,第一进风口2从侧面进风,使第一进风口2与出风口3距离近,可以使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再次被吸入到第一进风口2内,使部分进、出风气流形成气流自循环,加速提高了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

当空调停止运行时,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4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导风板1可以与第二导风板4配合闭合第一进风口2;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第二导风板4闭合第一进风口2、且第一导风板1位于第二导风板4内侧,使空调外观处于全封闭状态。

当空调运行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及第二导风板4均打开,第一进风口2及第二进风口5的进风状态如图1和图6所示,此时在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4的组合状态下使冷风吹得更远,同时,在第一进风口2的吸风作用下第一导风板1上方形成一个负压区,此时的从出风口3吹出的冷气流绕过第一导风板1后,受负压区影响气流会往上,使空调在制冷状态下吹出的气流达到不吹人状态。如图1,此结构状态下使空调的制冷舒适性更好,冷风吹得更高、更远。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制热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往下压,使热空气往下吹,提供制热舒适性。

第一进风口2处可以设计有进风格栅或微孔板。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在出风口3上侧、面板下沿设计第一进风口2,并且设计能相对第一进风口2开合的第一导风板1,使空调进风与出风气流自循环,在运行时加大进风量提高蒸发器6的换热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1可以辅助导风提高空调舒适性。在空调停止运行时第一导风板1闭合至少一部分第一进风口2,优化空调外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