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3117发布日期:2018-11-30 23:2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设备通常都具备送风方向调节功能,以实现对空气调节设备按照左右送风或者上下送风的方式进行调整。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所在位置,对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方向进行调整,以提高环境舒适度。例如,用户通过按下遥控器的左右送风键,调整空气调节设备上垂直导风条实现左右来回送风。

然而,当空气调节设备按照左右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操作时,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正前方位置的温度变化比较明显,两侧位置处的温度变化不明显,从而造成正前方位置与两侧位置之间的温差比较大,导致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进行送风操作时,正前方位置与两侧位置之间的温差较大,导致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所述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速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所述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速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该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再一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以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出目标调节位置,并根据目标调节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然后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由此,实现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对温度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位置的送风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利用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制冷量调整后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各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进行送风操作时,正前方位置与两侧位置之间的温差较大,导致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从而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并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然后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由此,实现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对温度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位置的送风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中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其中,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执行。其中,空气调节设备中设置有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实现空气调节设备制冷量或者制热量的控制。本实施例空气调节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空调、空调扇、除湿机等等。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等等,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2,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其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一种,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吹风模式等。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调整位置可以是指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中,任意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其他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差值超过阈值的位置;或者,任意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超过所有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等等,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其中,阈值可以是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模式进行适应性设置的等等,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实际应用过程中,空气调节设备通常可以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等工作模式,并且无论空气调节设备处于哪一工作模式时,均可控制空气调节设备采用左右送风方式或者上下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操作。然而,当空气调节设备按照左右送风方式或者上下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操作时,由于需要通过控制导风条进行左右或者上下角度的转动,以使风机能够按照导风条转动的角度,向不同的送风区域进行送风。但是当导风条转动的角度不同时,可能会导致风机向外送风的风量可能存在差别,进而导致空气调节设备向送风范围中不同区域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不同,从而造成送风范围中不同位置的温度高低也不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用户舒适感,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以制热模式工作,且按照左右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操作时,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正前方位置的制热量,比两侧位置的制热量大,这就导致送风范围的两侧位置的温度要比正前方位置的温度低。

又如,当空气调节设备以制冷模式工作,并按照左右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操作时,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正前方位置的制冷量,比两侧位置的制冷量大,导致送风范围的两侧位置的温度要比正前方位置的温度高。

由此,本申请在步骤101获取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之后,可以通过对温度分布数据进行解析,确定出每个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自身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例如,当确定出6个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分别为:24.6℃、24.8℃、24.5℃、25.6℃、24.9℃、25.8℃,并且空气调节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时,则可以确定上述6个送风位置的平均环境温度为25.0℃,进而可以确定出25.6℃和25.8℃超过平均环境温度,此时将25.6℃和25.8℃分别对应的送风位置的确定为目标调整位置。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时,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参考温度;确定与参考温度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送风位置为目标调整位置。

其中,参考温度可以是根据所有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或者还可以是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设定温度确定的等等,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阈值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模式进行适应性设置等等,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空气调节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应的参考温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实施例在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时,还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先确定对应的参考温度,然后再根据参考温度及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例如,若空气调节设备在制热模式下参考温度为28℃,那么可以将参考温度分别与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进行作差处理,若任意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阈值2℃,则将该任意送风位置确定为目标调整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确定目标调整位置,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若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则确定最高温度对应位置为目标调整位置;

可选的,当空气调节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时,则说明当前用户需要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此时为了保证整个房间的温度降低程度更均匀,则可以获取最高温度对应位置,并将该最高温度对应位置作为目标调整位置,以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送风速度进行调整。

第二种方式,若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确定最低温度对应位置为目标调整位置。

可选的,当空气调节设备处于制热模式时,则说明当前用户需要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此时为了保证整个房间的温度提升程度更均匀,则可以获取最低温度对应位置,并将该最低温度对应位置作为目标调整位置,以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送风速度进行调整。

步骤103,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可选的,当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后,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即可将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进行作差得到差值,然后根据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形式,本实施例可以是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送风速度与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实际送风速度的比值,然后根据比值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实际送风速度,确定目标送风速度。

其中,为了方便确定目标送风速度,可以预先建立风速控制规则表,从而实现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在风速控制规则表中查找对应的目标调整位置处对应的目标送风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建立的风速控制规则表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当前的实际送风速度指空气调节设备当前工作时采用的送风速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在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之后,即可确定出对应的目标送风速度。

举例来说,若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为27.9℃,参考温度25.1℃,则可以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为2.8℃,则根据上述差值2.8℃即可从预先建立的风速控制规则表中,确定出目标送风速度为1.4v。

步骤104,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可选的,在确定出目标送风速度之后,可以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量或制热量具体可以是通过送风量调整的。

举例而言,当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时,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q0=(ic-id)·g(kj/h);(1)

其中,q0表示制冷量或制热量,ic和id分别表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g表示送风量。ic和id可以通过压缩机的功率增加或者减少来改变制冷量或制热量。

因此,当根据目标送风速度,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需要增加时,可以通过在(ic-id)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送风量g,来增加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当根据目标送风速度,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需减小时,可以通过在(ic-id)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送风量g,来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确定的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从而使得空气调节设备在对送风范围进行送风操作时,使得各个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都保持在一个比较均匀的范围,保证整个房间的环境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用户舒适性。

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以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出目标调节位置,并根据目标调节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然后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实现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对温度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位置的送风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通过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及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并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送风速度,从而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工作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而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可以对应不同的参考温度,因此本实施例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之前,还需要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当前对应的参考温度,从而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上述参考温度以及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对应的目标送风速度。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其中,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步骤202,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其中,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3,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设定温度,确定参考温度。

可选的,由于每种类型的空气调节设备在出厂之前,生产商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参数信息的设置操作。其中就包括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设定温度,设置与该温度对应的参考温度的相关信息。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为25.1℃,则对应的参考温度可以设置为25℃。

也就是说,本申请在获取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设定温度之后,即可在预先设置的设定温度与参考温度的映射关系中,确定出与该设定温度对应的参考温度。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参考温度。

第一种方式,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预设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参考温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本实施例还可以预设送风位置,并根据该预设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对应的参考温度。

第二种方式,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的均值,确定参考温度。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获取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将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进行加权求平均,并将均值作为参考温度,从而实现根据参考温度,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仅为对本实施例的示例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具体限制。

步骤204,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步骤205,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其中,上述步骤204至步骤205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确定空气调整设备对应的参考温度,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从而满足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实现智能化的调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通过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参考温度,从而使得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确定的参考温度及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形式中,由于空气调节设备在进行不同方向的送风操作时,空气调节设备中的导风条会按照送风方式在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做往返运动。因此为了能够获取到空气调节设备在工作时对应送风范围的温度分布数据,本实施例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以实现对整个送风范围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其中,阵列式传感器包括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举例来说,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32*24的阵列式传感器,那么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控制32*24阵列式传感器对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进行采集,以得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温度分布数据可以通过温度分布图进行显示,如图4所示。

步骤302,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可选的,当本实施例是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时,则获取的温度分布数据也可以按照阵列式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依次分布为m行n列。那么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在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时,则可以根据m行n列对应的温度数据与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例如,若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送风方式为左右方向送风,且m*n阵列中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依次如图4所示,那么可以确定出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最高温度27.9℃所在位置第j列为目标调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示例,在实际应用时,若仅将最高温度所在的列确定为目标调整位置,则有可能导致后续对该列的制冷量进行调整时,相邻两侧的温度可能比该列温度要高,从而还是存在温度分布均匀的情况。

对此,本申请为了使得空气调节设备对应送风范围中各位置处的环境温度都均匀,则可以将上述示例中目标调整位置,调整为[j-2,j+2],从而使得后组对该目标调整位置的制冷量进行调整时,可以保证各位置处的环境温度都符合要求。

步骤303,根据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其中,上述步骤3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可选的,本实施例在确定出目标送风速度之后,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即可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节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节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也就是说,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摇摆角度为时,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则会根据目标送风速度,对该角度对应的目标调节位置处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进行调整。

继续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若目标调整位置范围为第28列至第32列,且对应的目标送风速度为1.4v(其中,若v=40%,则1.4v即为64%),则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摇摆角度到达时,调整目标送风速度为64%,以对该角度对应的目标调整位处的制冷量进行调整。

步骤305,以预设的检测周期,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其中,预设的检测周期可以是10分钟(min)、30min,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目标送风速度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调整之后,为了避免该目标调整位置处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则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对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分布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则返回步骤302,确定新的目标调整位置,若均匀则不作任何操作,等到下一检测周期时继续对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检测。

由此,经过预设时长之后,若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如图5所示时,则可以确定整个房间的温度趋于较均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使得获取的温度分布数据可以包括整个送风范围,从而可以对送风范围中温度不均匀的位置进行准确确定,并且在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调整之后,经过预设的检测周期,再次对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检测,以实现对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进行动态检测,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确定模块12、第二确定模块13以及第一调整模块14。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所述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第一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第一调整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速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

若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则确定最高温度对应位置为所述目标调整位置;

或者,

若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确定最低温度对应位置为所述目标调整位置;

或者,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参考温度;

确定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送风位置为所述目标调整位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形式,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送风速度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实际送风速度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实际送风速度,确定所述目标送风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以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出目标调节位置,并根据目标调节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然后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实现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对温度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位置的送风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7所示,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确定模块12、第二确定模块13、第一调整模块14以及第三确定模块15。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所述温度分布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内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第一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形式,第三确定模块1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参考温度;

或者,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预设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参考温度;

或者,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的均值,确定所述参考温度。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第一调整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速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实施过程和技术原理参见前述对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通过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确定空气调整设备对应的参考温度,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确定出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从而满足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实现智能化的调整。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确定模块12、第二确定模块13、第一调整模块14以及检测模块16。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所述阵列式传感器包括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第一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调整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

第一调整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速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形式,检测模块16用于以预设的检测周期,检测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通过采用m行n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使得获取的温度分布数据可以包括整个送风范围,从而可以对送风范围中温度不均匀的位置进行准确确定,并且在对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调整之后,经过预设的检测周期,再次对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检测,以实现对空气调节设备送风范围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进行动态检测,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的空气调节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上述空气调节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及存储在存储器210上并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2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实施过程和技术原理参见前述对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温度分布数据,以根据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及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出目标调节位置,并根据目标调节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温度的差值,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处的目标送风速度,然后根据目标送风速度,调整空气调节设备在目标调整位置处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实现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对温度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位置的送风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一种可选实现形式中,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