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2754发布日期:2019-03-09 00: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市场日益发展,由于房屋空调安装位限制以及高制冷制热效果需求,空调室外机向着小壳体、大冷量、低噪音方向发展,因此,各厂家纷纷推出小壳体5p单风机外机替代5p双风机外机,且为保证换热面积,厂家一般使用三排或者两排半冷凝器。但在空调中,三排两器进风阻力大,内排温差小,导致内排换热器换热效果较差,同面积换热效果其仅为外排以及中排的20%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外机进风阻力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双排l型冷凝器;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平板型冷凝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有进风孔的顶盖板;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垂直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平板型冷凝器垂直于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且所述平板型冷凝器邻近所述顶盖板。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导流圈和隔风立板;所述平板型冷凝器与所述导流圈和所述隔风立板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风立板与所述平板型冷凝器连接的一端朝所述底盘的方向倾斜形成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邻近所述导流圈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边板;所述支撑边板与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紧密贴合。

可选地,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分气管,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二分气管;所述第一分气管与所述第二分气管相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气管在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的分路间隔小于所述第二分气管在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的分路间隔。

可选地,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的进气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边板,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相对所述进气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边板;所述平板型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的进气端还设置有第三边板;所述第三边板朝所述顶盖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边板沿背离所述平板型冷凝器的方向弯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顶盖板紧密贴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为l形,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的l形边相匹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双排l型冷凝器;所述双排l型冷凝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平板型冷凝器。

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双排l型冷凝器,并通过双排l型冷凝器端部的连接板在双排l型冷凝器上设置平板型冷凝器,可实现空调室外机三面进风,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面积,并可减小进风阻力,进而大大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其与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相比,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因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阻力小,进而不需增大风机转速来提高换热效果,从而有利于降低空调噪音,另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相同换热性能下,因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换热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冷凝器的面积,进而降低空调的造价成本。另外,本发明将平板型冷凝器设置在双排l型冷凝器上,其合理利用出风侧壳体空间,不需额外增大空调壳体的占用空间,以适应平板型冷凝器的增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外机进风阻力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空调室外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顶盖板与平板型冷凝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隔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隔风立板与平板型冷凝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双排l型冷凝器与平板型冷凝器连接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双排l型冷凝器与平板型冷凝器连接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盘、2-双排l型冷凝器、3-连接板、4-平板型冷凝器、5-顶盖板、6-导流圈、7-隔风立板、81-第一分气管、82-第二分气管、9-左侧板;

41-第一边板、42-第二边板、43-第三边板、44-翻边;

51-进风孔、61-内翻边结构、71-导风结构、72-支撑边板;

411-连接边板、412-固定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1;底盘1上设置有双排l型冷凝器2;双排l型冷凝器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设置有平板型冷凝器4。其中,如图1所示方向,双排l型冷凝器2的端部表示为双排l型冷凝器1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

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底盘1上设置双排l型冷凝器2,并通过双排l型冷凝器2端部的连接板3在双排l型冷凝器2上设置平板型冷凝器4,可实现空调室外机三面进风,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面积,并可减小进风阻力,进而大大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其与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相比,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因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阻力小,进而不需增大风机转速来提高换热效果,从而有利于降低空调噪音,另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相同换热性能下,因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换热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冷凝器的面积,进而降低空调的造价成本。另外,本实施例将平板型冷凝器4设置在双排l型冷凝器2上,其合理利用出风侧壳体空间,不需额外增大空调壳体的占用空间,以适应平板型冷凝器4的增设。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有进风孔51的顶盖板5,其中,进风孔51并不局限与图2所示的圆孔,其可为其他形状的孔,如椭圆孔、方形孔等;双排l型冷凝器2垂直设置在底盘1上,即双排l型冷凝器2按照后面板和左侧板9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平板型冷凝器4垂直于双排l型冷凝器2,且平板型冷凝器4邻近顶盖板5,即平板型冷凝器4位于顶盖板5的下方,其中,所谓平板型冷凝器4垂直于双排l型冷凝器2是指平板型冷凝器4垂直于双排l型冷凝器2竖向l形面,l形面为双排l型冷凝器2上端和下端之间的翅片形成的面。另外,要说明的是,根据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排布以及空调器室外机尺寸,平板型冷凝器2和双排l型冷凝器1的角度关系以及双排l型冷凝器2与底盘1的角度关系也可在上述设置方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不局限于绝对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将双排l型冷凝器2垂直设置在底盘1上,并使平板型冷凝器4以垂直于双排l型冷凝器2的方式设置在顶盖板5的下端,此时,双排l型冷凝器2位于空调室外机的后面板和左侧板9的内侧,平板型冷凝器4位于顶盖板5的下方,从而实现从空调室外机的后面板、左侧板9和顶盖板5三面进风,大大提高了进风面积,且降低了进风阻力,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在相同冷凝器面积下,本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上述设计,相对于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而言,因其换热效果的提高,其实际换热面积可达2.04m2,而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因其内排冷凝器的进风阻力大,其换热效果仅为外排和中排的20%左右,导致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的实际换热面积仅为1.8m2,本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比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高11%。若将本实施例空调室外机高出的换热效果折算成冷凝器的面积,本实施例空调室外机中冷凝器的制作成本相对于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可降低1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密封性,避免漏风,进而避免影响空调室外机中平板型冷凝器4和双排l型冷凝器2的换热效果,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导流圈6和隔风立板7;平板型冷凝器4与导流圈6和隔风立板7密封连接。其中,导流圈6与平板型冷凝器4连接的一端为平齐的内翻边结构61,该内翻边结构61由导流圈6的端部朝平板型冷凝器4的方向弯折90°而成,当平板型冷凝器4固定在双排l型冷凝器2上时,平板型冷凝器4紧密贴合在导流圈6的内翻边结构61下,防止漏风。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流经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风量,并减少进风阻力,以提高平板型冷凝器4的换热效率,隔风立板7与平板型冷凝器4连接的一端朝底盘的方向倾斜形成导风结构71,导风结构71邻近导流圈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边板72;支撑边板72与平板型冷凝器4紧密贴合,其中,导风结构71与平板型冷凝器4的夹角α可为15°~45°。此时,平板型冷凝器4的右端,即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置于隔风立板7上,进入空调室外机的风沿该导风结构71流向平板型冷凝器4的内侧面,即平板型冷凝器4背离顶盖板5的壁面,实现换热。

此外,本实施例的双排l型冷凝器2和平板型冷凝器4在空调室外机中的排布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排布方式,其也可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平板型冷凝器2和双排l型冷凝器1呈u形设置。其中,该u形设置具体可为:双排l型冷凝器2和平板型冷凝器4均垂直设置在底盘1上,且平板型冷凝器4位于双排l型冷凝器1的进气端处,实现从空调右侧板、后面板、左侧板9进风;该u形设置具体也可为:双排l型冷凝器2的l形面的一面位于底盘1上,双排l型冷凝器2的l形面的另一面位于左侧板9的内侧,即双排l型冷凝器2按照底盘1和左侧板9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平板型冷凝器4与双排l型冷凝器2的l形面的另一面垂直连接,且平板型冷凝器4邻近顶盖板5,即平板型冷凝器4位于顶盖板5的下方,实现从空调底盘、顶盖板、左侧板9进风。

实施例2

结合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双排l型冷凝器2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分气管81,,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二分气管82;第一分气管81与第二分气管82相通。其中,第一分气管81在双排l型冷凝器2的分路间隔小于第二分气管82在平板型冷凝器4的分路间隔,且第一分气管81和第二分气管82的排布方式与双排l型冷凝器2和平板型冷凝器4的排布方式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为l形。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分气管81和第二分气管82将双排l型冷凝器2和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连接,可使冷媒从与空调器室外机的进气管连接的第一分气管81和第二分气管82分流并分别进入双排l型冷凝器2和平板型冷凝器4,进而提高冷媒分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

实施例3

结合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与图1中第二分气管82连接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边板41,平板型冷凝器4相对进气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边板42;平板型冷凝器4通过第一边板41和第二边板42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其中,平板型冷凝器4通过第一边板41和第二边板42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具体是采用螺钉将第一边板41、第二边板42和连接板3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平板型冷凝器4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边板41和第二边板42来实现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的固定,有利于提高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连接的稳固性。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连接的稳固性,固定连接第一边板41和连接板3的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边板42和连接板3的螺钉可呈对角线设置。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连接板3与平板型冷凝器4重叠区域过大,进而影响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风面积,从而降低其换热效果,且为了保证双排l型冷凝器2、平板型冷凝器4和连接板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为l形,且连接板3与双排l型冷凝器2的l形边相匹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连接稳固性,第一边板41包括连接边板411、与连接边板411连接的固定边板412;连接边板411与平板型冷凝器4连接;固定边板412与连接板3连接。其中,为了简化结构,减少螺钉使用数量,并提高生产效率,连接边板411与固定边板412一体成型,其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将第一边板41弯折90°,弯折的两部分分别形成固定边板412和连接边板411。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第一边板41、第二边板42与连接板3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边板41、第二边板42在成型的过程中,其与连接板3的外端齐平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勾边,该勾边可外勾连接板3的外端,其中,连接板3的外端是指连接板3远离空调室外机的风机的外沿端,即靠近后面板和左侧板9的外沿端。

实施例4

结合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还设置有第三边板43;第三边板43朝顶盖板5的方向延伸,且第三边板43沿背离平板型冷凝器4的方向弯折形成翻边44;翻边44与顶盖板5紧密贴合。按照图2所示方向,本实施例的第三边板43实际沿平板型冷凝器4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其高度大于平板型冷凝器4的高度,其中,其具体高度依据所应用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保证第三边板43与室外机的顶盖板5紧密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平板型冷凝器4的进气端设置第三边板43,并使第三边板43朝顶盖板5的方向延伸,且在第三边板43的端部设置与顶盖板5紧密贴合,可将空调器室外机管路侧与风机侧隔开,防止管路侧电控进水和漏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减少螺钉固定数量,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第三边板43与第一边板41也可一体成型,其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将第三边板43弯折90°形成第一边板41的连接边板411,然后,再将连接边板411弯折90°形成第一边板41的固定边板412,第一边板41、连接边板411、固定边板412互相垂直形成一个三维坐标系形式。此时,若第三边板43与第一边板41一体成型,也可省去连接边板411,仅通过固定边板412和第一边板41实现平板型冷凝器4与连接板3的固定连接,进而简化结构,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5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空调室外机,其在底盘1上设置双排l型冷凝器2,并通过双排l型冷凝器2端部的连接板3在双排l型冷凝器2上设置平板型冷凝器4,可实现空调室外机三面进风,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面积,并可减小进风阻力,进而大大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其与现有三排两器的空调室外机相比,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因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进风阻力小,进而不需增大风机转速来提高换热效果,从而有利于降低空调噪音,另一方面,当两者在相似占用空间下,相同换热性能下,因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换热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冷凝器的面积,进而降低空调的造价成本。另外,本实施例将平板型冷凝器4设置在双排l型冷凝器2上,其合理利用出风侧壳体空间,不需额外增大空调壳体的占用空间,以适应平板型冷凝器4的增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