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410发布日期:2018-09-18 21:1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室外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冷刺骨,人们在室内的生活环境由于空调的存在和普及,变得越来越舒适。但是,室外活动和出行是人们必须的活动方式,因此,如何在室外不舒适的环境中给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温度,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也有很多可穿戴的制冷和制热设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这些设备很难做的很小很紧凑,给人们的使用带来的较大的不便。

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不方便、适用范围小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的制冷或制热设备由于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达到提升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换热部分;其中,所述换热部分,包括:半导体换热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用于在所述控制部分的控制下进行换热运行,以通过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向与该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提供冷或热的第一换热能量;所述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通过切换地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所述换热运行。

可选地,所述换热部分,还包括:散热层、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产生的第二换热能量散发到环境中;和/或,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内表面的当前温度;所述控制部分,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和/或,所述控制部分,还用于根据用户在当前模式下的设定换热档位,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模式下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冷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冷运行;或者,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模式下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热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热运行。

可选地,所述换热部分,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层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散热层进行防护。

可选地,其中,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或,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包括:人体脉搏;和/或,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向与该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提供的冷或热的第一换热能量,包括:间歇式或脉冲式的冷或热刺激信号;和/或,所述散热层,包括:泡沫金属层;和/或,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不锈钢管保护层;和/或,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与所述散热层之间、和/或所述散热层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通过导热胶连接。

可选地,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内表面,具有人体工学结构;所述人体工学结构,用于贴合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处;和/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面积,包括:10x10mm2或15x15mm2;和/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包括:2~5mm;和/或,所述泡沫金属层采用的泡沫金属,包括:开孔式泡沫金属;所述开孔式泡沫金属,包括: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镍、泡沫合金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电源、主控制板和控制面板;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通过切换地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所述换热运行,包括:通过所述电源,为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供电,以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进行所述换热运行;以及,通过所述主控制板,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下进行换热运行;以及,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和所述制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和/或,当所述控制部分还用于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还包括:通过所述主控制板,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和/或,当所述控制部分还用于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包括: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其中,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设置所述半导体换热器进行换热运行的当前模式;设置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设定换热档位;设置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温度范围;设置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温度范围;调整当前模式下所述电源的正负极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显示当前模式、当前温度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包括:根据设定换热档位与所述电源的设定电压档位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电源的当前电压档位切换到与所述设定换热档位对应的设定电压档位。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还包括:外壳、后盖和充电接口;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后盖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源、所述主控制板和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或所述后盖上,并与所述电源连接。

可选地,其中,所述电源,包括:锂电池;和/或,所述电源的电压,包括:1~5V;和/或,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触摸屏;和/或,当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外壳和后盖时,所述外壳和所述后盖10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部分和所述换热部分,并与所述控制部分和所述换热部分一起形成人体能够穿戴的环形结构;其中,所述环形结构,包括:手环结构、手表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表带、导线和第二表带;其中,所述第一表带,设置在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导线,内置于所述第一表带中,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所述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二连接端之间。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第二表带上远离所述控制部分的一端,设置有表带扣;所述表带扣,用于与所述换热部分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伸缩式表带;和/或,所述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中至少之一的宽度,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宽度一致。

可选地,还包括:检测传感器和/或手机模块;其中,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时间和/或人体信息;所述人体信息,包括:步数、所处方向、所处位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控制部分,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间和/或所述人体信息,进行相应的显示和/或控制;和/或,所述手机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部分的控制下,实现手机功能;其中,所述手机功能,包括:电话、短消息、微信消息、QQ消息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能源和结构设置合理,且结构小巧、紧凑,携带方便,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或制热,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半导体换热器和控制部分,切换地进行制热或制冷,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的制冷或制热设备由于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不方便、适用范围小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实现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的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中表头部分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中表头部分的制冷部位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的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例如:制冷手环)中半导体制冷片表面所覆盖的泡沫金属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半导体制冷片;2-泡沫金属层(例如:覆盖在半导体制冷片上的泡沫金属层);3-第一表带;31-第一导线;32-第二导线;4-外壳;5-触摸屏;6-主控制板;7-锂电池;8-第二表带(例如:可调节表带、伸缩式表带等);9-表带扣;10-后盖;11-不锈钢保护层;12-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换热装置可以包括:控制部分和换热部分。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换热部分,可以包括:半导体换热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可以用于在所述控制部分的控制下进行换热运行,以通过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向与该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提供冷或热的第一换热能量,并通过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向环境中散发与所述第一换热能量相反的第二换热能量。

例如: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加热或制冷,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可以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

例如:采用半导体制冷的制冷方式,半导体制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冷方式,在冰箱、饮水机等电器中经常用到。

由此,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换热,结构小巧,使用方便。

更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内表面,具有人体工学结构。所述人体工学结构,可以用于贴合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处。

由此,通过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内表面具有人体工学结构,一方面便于人体佩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换热效果,提升用户感受到舒适性体验的效率和效果。

更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面积,可以包括:10x10mm2或15x15mm2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1的尺寸可以是10x10mm2、15x15mm2等常见的尺寸。

由此,通过合理设置半导体制冷片的尺寸,一方面可以保证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佩戴。

更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厚度,可以包括:2~5mm。

例如:一个半导体制冷片也可以做的很小很薄,并且重量也很轻。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可以是2~5mm。

由此,通过合理设置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可以便于人体穿戴,使用便捷性好。

可选地,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可以包括:人体脉搏。

例如:该设备(例如:半导体制冷设备,如半导体制冷片1)并不是将整个人体的表面温度都降低,只是给手腕脉搏处提供一定的冷刺激或热刺激,从而使人大脑感受到冷热的感觉,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因此,需要的冷量很小。

例如:由于该设备并不是给整个人体降温,只是针对手腕脉搏处进行局部的冷刺激,因此不需要较大的冷量,节能效果好。

由此,通过对人体脉搏处提供冷热刺激信号让人体感觉舒服,可以提升人体在外部环境中感受到舒适性体验的效率和效果,且节能。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向与该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提供的冷或热的第一换热能量,可以包括:间歇式或脉冲式的冷或热刺激信号。

例如:间歇式或者脉冲式冷、热刺激,可以指对人体某个部位迅速降温或者加热,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降温或者加热,待温度恢复后再次进行降温或加热,依次循环,提供间歇的冷热刺激。通过实验表明,间歇式或者脉冲式的冷热刺激,能够让人在不舒适的环境中感到舒适。

例如:间歇式或者脉冲式冷刺激能够提高人们在不舒适环境中的舒适度,主要是因手腕的脉搏处聚集这很多通往人体大脑的神经与血管,通过针对此部位的冷刺激,能够在更少冷量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实际的体验发现,间歇的脉冲式冷刺激能够给人体带来更好的舒适性。

由此,通过间歇式或脉冲式的冷热刺激信号,提升了人体的舒适性体验,且不用持续提供刺激信号而节省能量,而且不用持续提供刺激信号也保证了人体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部分,可以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通过切换地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所述换热运行。

例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加热和制冷,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由此,通过使半导体换热器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进行制热和制冷模式切换地换热运行,可以在各种外部环境下提升人体舒适度体验,使用便捷性好。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换热部分,还可以包括:散热层、温度传感器12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地,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可以用于将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产生的第二换热能量散发到环境中。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能量,包括:所述第一换热能量与人体部分换取的能量、以及半导体换热器自身发出的热量。例如:第二换热能量包含第一换热能量,但还有半导体制冷片本身发出的热量;也就是说,向外散发的热量,一部分由人体吸取,一部分是有制冷片发出的热量。因为制冷片工作的本身,也会发出热量。

例如:半导体制冷设备(例如:半导体制冷片1)的背面,也就是不和手腕紧贴的一面,布置有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用来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

例如: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背面,也就是不和手腕紧贴的一面,布置有泡沫金属,用来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

由此,通过在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设置散热层,可以提高外表面的散热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内表面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人体感受到舒适性体验的效率和效果。

更可选地,所述散热层,可以包括:泡沫金属层2。

例如:泡沫金属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是把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热量或冷量散热到环境中去。因为半导体制冷片有两面,一面是和身体接触的,另一面是不和身体接触的。当用来制冷的时候,与身体接触的这一面产生冷量,另一面则产生热量,泡沫金属散热的作用就是把另一面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因为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影响制冷的效果。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的背面采用泡沫金属进行散热,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或制热速度快,低电压可以驱动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可以很便捷的提供能够给人体带来舒适感的脉冲式冷刺激或热刺激。

由此,通过泡沫金属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且重量轻,便于携带,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其中,所述泡沫金属层2采用的泡沫金属,可以包括:开孔式泡沫金属。所述开孔式泡沫金属,可以包括: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镍、泡沫合金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1的表面(即不与手腕接触的一面)覆盖有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泡沫金属为开孔式泡沫金属(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可以是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镍或者其他泡沫合金,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的外面有不锈钢防护结构(例如:不锈钢保护层11),用来保护泡沫金属不受到损坏。使用泡沫金属的目的是加强换热,提高效果。

由此,通过采用开孔式泡沫金属,一方面散热效果好,另一方面重量轻,还节省材料。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可以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内表面的当前温度。

例如: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可以是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也可以是人体脉搏,还可以是半导体制冷片与人体脉搏的接触处的温度。

相应地,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适时检测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当温度达到制冷或者制热设定的模式下的温度的时候,即刻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重新启动。整个过程只要用户设定好所需模式即可,其他工作自动运行。

例如:与手腕接触的半导体制冷片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表面温度,当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恢复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启动,提供均匀的脉冲冷热刺激。

例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运行模式。例如:用户设定“常用制冷”模式,该模式的下限温度为可以20℃,上限温度可以为28℃,用户设定好运行模式和目标温度范围之后,半导体制冷片开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当检测温度下降到20℃,停止制冷,温度逐渐上升,上升至28℃,再次开启制冷。

例如:例如,在较热的环境下,用户如果需要通过该制冷设备调节温度,只需通过触摸屏选择合适的制冷模式,主控制板6则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正负极,使半导体制冷片1处于制冷的状态,由于半导体制冷片制冷迅速,则在短时间内人体的手腕就会感觉到明显的冷刺激,这个时间大概在1~5秒左右。同时,位于半导体制冷片1表面(即与手腕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传感器12采集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温度,当表面温度低于该模式下的最低温度限度时,如20℃,则主控制板6断开电源,停止制冷。接下来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温度随着人体及环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升高到该模式下设定的最高温度时,如32℃,则主控制板6接通电源,继续制冷,从而往复循环,形成间歇的脉冲式制冷。这个过程正是给用户带来舒适感的过程,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

由此,通过检测半导体换热器的内部换热的当前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对换热运行的过程进行控制,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模式下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冷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冷运行。

或者,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模式下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热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热运行。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的舒适性需求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间歇式冷热刺激,保证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也节约了能量。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用于根据用户在当前模式下的设定换热档位,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

由此,通过在同一模式下设置不同档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适用范围广,人性化程度高。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根据设定换热档位与所述电源的设定电压档位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电源的当前电压档位切换到与所述设定换热档位对应的设定电压档位。

例如:该制冷设备可以内置多种制冷模式,分别通过控制设定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及输出的电压来区分不同的制冷模式。如快冷模式使用较高的电压,慢冷模式使用较低的电压,这两个模式半导体制冷片降温的速度不同,从而让人们感到不同的体验。

由此,通过切换电压档位的方式调节换热档位,调节方式简便、灵活。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换热部分,还可以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层的外表面,可以用于对所述散热层进行防护。

例如: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的外面有不锈钢防护结构(例如:不锈钢保护层11),用来保护泡沫金属不受到损坏。

由此,通过防护结构,可以提升对换热部分的保护力度,进而提升换热部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防护结构,可以包括:不锈钢管保护层11。

由此,通过不锈钢保护层进行保护,保护力度好,且重量轻,占用空间小。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与所述散热层之间、和/或所述散热层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通过导热胶连接。

例如:泡沫金属和半导体制冷片表面之间通过导热胶进行永久性粘帖并固定。

例如:不锈钢保护层11、泡沫金属层2、半导体制冷片1之间通过永久性导热胶粘帖在一起。

由此,通过导热胶连接,保证了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导热效果好,有利于提升换热和散热的效率和效果。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部分,可以包括:电源、主控制板6和控制面板。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分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通过切换地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所述换热运行,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电源,为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供电,以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进行所述换热运行。以及,

通过所述主控制板6,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下进行换热运行。以及,

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所述制冷模式和所述制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由此,通过电源、主控制板和控制面板的配合设置,实现制冷和制热切换的换热运行的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方式简便,且可靠性高。

更可选地,所述电源,可以包括:锂电池7。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在制冷的时候,所需要的电压可以很低,5V以下的电压就可以使半导体制冷片输出冷量。因此,该设备可以直接使用锂电池(例如:锂电池7)进行供电,并且因为设备所需要的冷量很小,所配的锂电池的容量也不用过大,做成手表或者手环的样子即可,方便携带。同时,也因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快速制冷制热的原理,能够很快捷的给用户的手腕脉搏处提供冷热刺激。

由此,通过锂电池进行供电,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

更可选地,所述电源的电压,可以包括:1~5V。

例如:半导体制冷片所需要的电压,可以是1~5V,例如可以选取1.5V。

由此,通过低电压的电源,保证了对半导体换热器的供电可靠性,还提升了人体使用的安全性。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可以包括:触摸屏5。

由此,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且操作方式简便。

可选地,当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用于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主控制板6,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

由此,通过主控制板对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控制方式简单,控制结果可靠。

可选地,当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用于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分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之间进行切换。

由此,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档位切换,操作方式简便,切换可靠性高。

可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主控制板6连接,还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置所述半导体换热器进行换热运行的当前模式;设置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设定换热档位;设置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温度范围;设置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温度范围;调整当前模式下所述电源的正负极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显示当前模式、当前温度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如果想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只需按下控制面板的开关,控制芯片即可调整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

例如:控制面板的开关,开关是用户交互端,用户可以看到并能够进行操作的地方,比如是一个按钮等。按下开关即向芯片(例如:主控制板6)发出指令,控制下一步的动作。例如:按下开关以后,控制芯片(例如:主控制板6)调整输出电压的正负极即可。

例如:因为半导体制冷具有方向性,因此只需调整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电源的正负极,即可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在较冷的环境下,使用制热模式则与制冷模式相反,通过主控制板改变输出电压的极性即可实现。

由此,通过控制面板实现相应的设置和显示,提升了对换热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还提升了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程度。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包括:外壳4、后盖10和充电接口。

可选地,所述外壳4和所述后盖10形成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电源、所述主控制板6和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4或所述后盖10上,并与所述电源连接。

例如:表头,可以由外壳4、触摸屏5、主控制板6、锂电池7、后盖10等主要部件组成,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

例如:外壳4和后盖10主要起支撑和防护作用;触摸屏5用来显示时间、日期、运行状态等,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交互控制,选择合适的模式。

由此,通过外壳、后盖的配合设置,提升了对控制部分的防护和支撑,进而提升了换热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充电接口的配合设置,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可选地,当所述换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外壳4和后盖10时,所述外壳4和所述后盖10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

由此,通过外壳和后盖的多种设置方式,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灵活性好,可靠性高。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连接部分。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连接部分,可以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部分和所述换热部分,并与所述控制部分和所述换热部分一起形成人体能够穿戴的环形结构。

例如:将制冷用的半导体制冷片和手环相结合,产生具有制冷或制热效果的多功能手环。

其中,所述环形结构,可以包括:手环结构、手表结构。

例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能源和结构设置合理,且结构小巧、紧凑,携带方便,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由此,通过手环、手表等可穿戴结构的形式实现制热或制冷,方便携带,也方便用户使用,且换热效果可以得到保障,用户体验佳。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连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一表带3、导线和第二表带8。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3,设置在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一连接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线,内置于所述第一表带3中,可以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带8,设置在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二连接端之间。

例如: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二表带8)与不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其中,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二表带8)主要用来调节表带的长短,用来适用于不用粗细手腕的用户。不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导线(例如: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该导线用于连接表头内部的锂电池7与半导体制冷片1。

例如:锂电池7用来给触摸屏5、主控制板6、半导体制冷片1提供电源,通过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中的导线(例如: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与半导体制冷片1连接。外壳4或后盖10上面设置有专用的充电接口

由此,通过表带和导线的配合设置,保证了控制部分和换热部分的可靠连接,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更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表带8上远离所述控制部分的一端,设置有表带扣9。所述表带扣9,可以用于与所述换热部分连接。

例如:表带扣是直接扣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面的。调整好表带长度以后,戴手表的过程中,直接把表带扣口上去就可以了,方便穿戴手表。

由此,通过表带扣进行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使用便捷性更好。

更可选地,所述第二表带8,可以包括:伸缩式表带。

由此,通过伸缩式表带,可以调整人体佩戴的舒适度,人性化好。

更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3、所述第二表带8中至少之一的宽度,与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宽度一致。

例如:半导体制冷部件,主要可以由半导体制冷片1和用于散热的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组成。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的尺寸,与表带的宽度配合,并且适合贴在手腕脉搏处,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

由此,通过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尺寸与表带宽度适配,一方面外观美观,另一方面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检测传感器和/或手机模块。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检测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当前时间和/或人体信息。所述人体信息,可以包括:步数、所处方向、所处位置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部分,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间和/或所述人体信息,进行相应的显示和/或控制。

例如:该手环可以辅助显示时间、手腕处体温等。

例如:该手环通过锂电池供电,并且可以同步显示时间等信息。

由此,通过辅助进行时间、温度等显示,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人性化好。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手机模块,可以用于在所述控制部分的控制下,实现手机功能。其中,所述手机功能,可以包括:电话、短消息、微信消息、QQ消息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主控制板6上面包含多条控制线路、控制芯片,用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分析,同时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发出控制命令。主控制板6主要由两部分的功能,一部分是用来显示时间、日期等基本信息(当然,后续也可以拓展功能,达到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功能,可以检测更多的人体信息,也可以内置更多的传感器,检测步数、方向、GPS定位甚至可以集成手机的功能),另一部分是用来控制半导体制冷芯片1的工作。

由此,通过使换热装置集成手机等多种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人性化更佳。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能源和结构设置合理,且结构小巧、紧凑,携带方便,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换热装置的一种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内表面向与该内表面接触的人体部位提供冷或热的第一换热能量;以及,控制所述半导体换热器通过切换地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进行所述换热运行。

由此,通过使半导体换热器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进行制热和制冷模式切换地换热运行,可以在各种外部环境下提升人体舒适度体验,使用便捷性好。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模式下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冷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冷运行。

或者,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当所述当前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模式下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停止制热运行;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使所述半导体换热器恢复制热运行。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的舒适性需求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间歇式冷热刺激,保证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也节约了能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产生的第二换热能量散发到环境中。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能量,包括:所述第一换热能量与人体部分换取的能量、以及半导体换热器自身发出的热量。例如:第二换热能量包含第一换热能量,但还有半导体制冷片本身发出的热量;也就是说,向外散发的热量,一部分由人体吸取,一部分是有制冷片发出的热量。因为制冷片工作的本身,也会发出热量。

由此,通过在半导体换热器的外表面设置散热层,可以提高外表面的散热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内表面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人体感受到舒适性体验的效率和效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内表面的当前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由此,通过检测半导体换热器的内部换热的当前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对换热运行的过程进行控制,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根据用户在当前模式下的设定换热档位,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

由此,通过在同一模式下设置不同档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适用范围广,人性化程度高。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当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时,对所述半导体换热器在当前模式的不同换热档位下的换热运行进行控制,可以包括:根据设定换热档位与所述电源的设定电压档位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电源的当前电压档位切换到与所述设定换热档位对应的设定电压档位。

由此,通过切换电压档位的方式调节换热档位,调节方式简便、灵活。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检测当前时间和/或人体信息;所述人体信息,可以包括:步数、所处方向、所处位置中的至少之一。根据所述当前时间和/或所述人体信息,进行相应的显示和/或控制。

由此,通过辅助进行时间、温度等显示,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人性化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实现手机功能。其中,所述手机功能,可以包括:电话、短消息、微信消息、QQ消息中的至少之一。

由此,通过使换热装置集成手机等多种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人性化更佳。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能源和结构设置合理,且结构小巧、紧凑,携带方便,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加热或制冷,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例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属于可穿戴设备,用电池供电,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加热和制冷,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制冷的制冷方式,半导体制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冷方式,在冰箱、饮水机等电器中经常用到。一个半导体制冷片也可以做的很小很薄,并且重量也很轻。更可选地,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可以是2~5mm。

可选地,间歇式或者脉冲式冷、热刺激,可以指对人体某个部位迅速降温或者加热,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降温或者加热,待温度恢复后再次进行降温或加热,依次循环,提供间歇的冷热刺激。通过实验表明,间歇式或者脉冲式的冷热刺激,能够让人在不舒适的环境中感到舒适。

其中,该设备(例如:半导体制冷设备,如半导体制冷片1)并不是将整个人体的表面温度都降低,只是给手腕脉搏处提供一定的冷刺激或热刺激,从而使人大脑感受到冷热的感觉,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因此,需要的冷量很小。

例如:间歇式或者脉冲式冷刺激能够提高人们在不舒适环境中的舒适度,主要是因手腕的脉搏处聚集这很多通往人体大脑的神经与血管,通过针对此部位的冷刺激,能够在更少冷量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实际的体验发现,间歇的脉冲式冷刺激能够给人体带来更好的舒适性。

可选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适时检测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当温度达到制冷或者制热设定的模式下的温度的时候,即刻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重新启动。整个过程只要用户设定好所需模式即可,其他工作自动运行。

其中,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可以是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也可以是人体脉搏,还可以是半导体制冷片与人体脉搏的接触处的温度。

可选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运行模式。例如:用户设定“常用制冷”模式,该模式的下限温度为可以20℃,上限温度可以为28℃,用户设定好运行模式和目标温度范围之后,半导体制冷片开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当检测温度下降到20℃,停止制冷,温度逐渐上升,上升至28℃,再次开启制冷。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半导体制冷设备(例如:半导体制冷片1)的背面,也就是不和手腕紧贴的一面,布置有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用来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

例如: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背面,也就是不和手腕紧贴的一面,布置有泡沫金属,用来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泡沫金属和半导体制冷片表面之间通过导热胶进行永久性粘帖并固定。

可选地,泡沫金属进行散热或者散冷,是把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热量或冷量散热到环境中去。因为半导体制冷片有两面,一面是和身体接触的,另一面是不和身体接触的。当用来制冷的时候,与身体接触的这一面产生冷量,另一面则产生热量,泡沫金属散热的作用就是把另一面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因为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影响制冷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半导体制冷片在制冷的时候,所需要的电压可以很低,5V以下的电压就可以使半导体制冷片输出冷量。因此,该设备可以直接使用锂电池(例如:锂电池7)进行供电,并且因为设备所需要的冷量很小,所配的锂电池的容量也不用过大,做成手表或者手环的样子即可,方便携带。同时,也因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快速制冷制热的原理,能够很快捷的给用户的手腕脉搏处提供冷热刺激。

可选地,半导体制冷片所需要的电压,可以是1~5V,例如可以选取1.5V。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如果想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只需按下控制面板的开关,控制芯片即可调整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

可选地,控制面板的开关,开关是用户交互端,用户可以看到并能够进行操作的地方,比如是一个按钮等。按下开关即向芯片(例如:主控制板6)发出指令,控制下一步的动作。例如:按下开关以后,控制芯片(例如:主控制板6)调整输出电压的正负极即可。

另外,该手环可以辅助显示时间、手腕处体温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制冷、制热的手环或手表,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⑴本实用新型将制冷用的半导体制冷片和手环相结合,产生具有制冷或制热效果的多功能手环;而且,该手环通过锂电池供电,并且可以同步显示时间等信息。与其他可穿戴的制冷制热设备相比,体积更小,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加强大。

⑵半导体制冷片的背面采用泡沫金属进行散热,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或制热速度快,低电压可以驱动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可以很便捷的提供能够给人体带来舒适感的脉冲式冷刺激或热刺激。

而且,与手腕接触的半导体制冷片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表面温度,当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恢复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启动,提供均匀的脉冲冷热刺激。

⑶由于该设备并不是给整个人体降温,只是针对手腕脉搏处进行局部的冷刺激,因此不需要较大的冷量,节能效果好。

⑷因为半导体制冷具有方向性,因此只需调整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电源的正负极,即可切换制冷或者制热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制冷、制热的手环或者手表,其中制冷或者制热是通过紧贴在手腕脉搏处的一个半导体制冷片来实现的。有相关论文表示,人体局部的冷热刺激能够给人体带来冷感或者热感,并且前期通过实验发现:间歇的脉冲式冷、热刺激能够带来更好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的原理,利用较低的电压,快速降低手腕脉搏处的温度,提供间歇式的脉冲冷、热刺激,让人获得相应的冷热感觉,从而在不是很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较为舒适的感觉。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手表或者手环主要可以由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8)、表头(例如:主要由主控制板6、触摸屏5和锂电池7构成的表头)、半导体制冷部位(例如:主要由半导体制冷片1、温度传感器12、泡沫金属层2和不锈钢保护层11构成的半导体制冷部位)组成,可以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

可选地,表带,可以包括: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二表带8)与不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其中,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二表带8)主要用来调节表带的长短,用来适用于不用粗细手腕的用户。不可调节的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导线(例如: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该导线用于连接表头内部的锂电池7与半导体制冷片1。

可选地,表头,可以由外壳4、触摸屏5、主控制板6、锂电池7、后盖10等主要部件组成,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

其中,外壳4和后盖10主要起支撑和防护作用;触摸屏5用来显示时间、日期、运行状态等,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交互控制,选择合适的模式。

可选地,主控制板6上面包含多条控制线路、控制芯片,用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分析,同时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发出控制命令。主控制板6主要由两部分的功能,一部分是用来显示时间、日期等基本信息(当然,后续也可以拓展功能,达到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功能,可以检测更多的人体信息,也可以内置更多的传感器,检测步数、方向、GPS定位甚至可以集成手机的功能),另一部分是用来控制半导体制冷芯片1的工作。

另外,由于半导体制冷的制冷原理,所以只要调整供电电源的正负极,就可以实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和制热面的对换。因此,主控制板通过电源极性的切换来根据需要给半导体制冷片输出相应的正负极电源。

可选地,锂电池7用来给触摸屏5、主控制板6、半导体制冷片1提供电源,通过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中的导线(例如: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与半导体制冷片1连接。

可选地,外壳4或后盖10上面设置有专用的充电接口,可以与普通的充电接口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半导体制冷部件,主要可以由半导体制冷片1和用于散热的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组成。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的尺寸可以是10x10mm2、15x15mm2等常见的尺寸,与表带的宽度配合,并且适合贴在手腕脉搏处,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

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的表面(即不与手腕接触的一面)覆盖有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泡沫金属为开孔式泡沫金属(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可以是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镍或者其他泡沫合金,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金属层2)的外面有不锈钢防护结构(例如:不锈钢保护层11),用来保护泡沫金属不受到损坏。使用泡沫金属的目的是加强换热,提高效果。不锈钢保护层11、泡沫金属层2、半导体制冷片1之间通过永久性导热胶粘帖在一起。

具体使用时,例如,在较热的环境下,用户如果需要通过该制冷设备调节温度,只需通过触摸屏选择合适的制冷模式,主控制板6则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正负极,使半导体制冷片1处于制冷的状态,由于半导体制冷片制冷迅速,则在短时间内人体的手腕就会感觉到明显的冷刺激,这个时间大概在1~5秒左右。同时,位于半导体制冷片1表面(即与手腕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传感器12采集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温度,当表面温度低于该模式下的最低温度限度时,如20℃,则主控制板6断开电源,停止制冷。接下来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温度随着人体及环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升高到该模式下设定的最高温度时,如32℃,则主控制板6接通电源,继续制冷,从而往复循环,形成间歇的脉冲式制冷。这个过程正是给用户带来舒适感的过程,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

可选地,该制冷设备可以内置多种制冷模式,分别通过控制设定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及输出的电压来区分不同的制冷模式。如快冷模式使用较高的电压,慢冷模式使用较低的电压,这两个模式半导体制冷片降温的速度不同,从而让人们感到不同的体验。

可选地,在较冷的环境下,使用制热模式则与制冷模式相反,通过主控制板改变输出电压的极性即可实现。

在一个可替代例子中,也可以不设置泡沫金属,直接用外壳4固定半导体制冷片1和表带(例如: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8),其他部分可以与上述实施方案相同。这样结构简单,但效果不会那么明显。

由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7所示的换热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或制热,对人体的手腕脉搏处进行间歇性的脉冲冷刺激,从而让人体的大脑接收到间歇的脉冲式的冷或者热的感觉,提高在人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