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411发布日期:2018-09-18 21:16阅读:25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杆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



背景技术:

铜杆连铸连轧中结晶轮是铸造的关键部件,结晶轮又称甩带轮,制作电线、电缆连铸连轧机里一个重要的组成件之一,其内壁进行水冷,用以冷却槽内溶液,结晶槽也可用作冷却结晶器,直接把液态的铜水轧制成固体,节省原料再熔炼一道工序,结晶轮可用于连续操作。这种结晶轮本身结构简单,由于生产中结晶轮长期处于高温高热的环境下工作,极易损坏,所以需要经常更换。

目前为使高温铜水不直接与铬锆铜结晶轮直接接触,避免铜结晶过程中与结晶轮发生粘结现象,多采用在结晶槽内进行喷碳处理,但前一次的喷碳处理由于受高温烤炙后,会硬化粘结在结晶轮上,又会影响结晶过程中冷却温度传递,降低结晶效果,从而影响铜杆的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所以如何保证铜锭的结晶质量以及结晶轮的使用寿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铜锭的结晶质量差以及结晶轮的使用寿命低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结晶轮进行喷碳以及除碳处理,保证了铜锭的结晶质量以及结晶轮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连续性,提高了铜杆的生产质量与效率。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包括铸锭牵引机、铸锭表面处理装置、轧机、保护冷却装置、表面涂腊装置和收线装置,其还包括除碳装置,所述除碳装置包括结晶轮、引桥、浇包、涂碳机构和除碳机构,所述结晶轮的上方设置有浇包,所述结晶轮一侧设有引导铸锭走向且朝向结晶轮方向呈弧形结构的引桥,且所述结晶轮的U型槽正对引桥的背面,所述引桥的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涂碳机构和除碳机构;

上述引桥引出的铸锭依次经过铸锭牵引机、铸锭表面处理装置、轧机轧制成铜杆,随后铜杆依次经保护冷却装置、表面涂腊装置进行处理,最后由收线装置进行铜杆收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护冷却装置包括导管,上述铜杆穿过导管,且所述导管内设有喷洒酒精溶液的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桥的背面还设置有风刀,所述风刀位于涂碳机构和除碳机构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除碳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轴,所述转轴沿上述引桥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且该转轴一端与第一连杆垂直固连,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垂直固连,其中,上述第一连杆位于上述引桥的侧面且向远离结晶轮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杆正对上述结晶轮的U型槽且向靠近结晶轮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杆上悬挂有清洁球,所述清洁球的悬挂杆与引桥之间设有弹簧,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杆上悬挂有垂直向下的配重体,所述清洁球在配重体的作用下抵在结晶轮的U型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悬挂杆的一端设置有夹紧清洁球的固定夹具。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其中,除碳装置在工作时,结晶轮逆时针转动,此时首先利用涂碳机构对结晶轮的U型槽进行涂碳处理,逆时针转动结晶轮将涂碳处理后的部分利用浇包进行铜熔液的浇铸,随着浇铸的进行以及结晶轮上冷却系统的作用,铜熔液逐渐结晶为铜锭,而后通过引桥将铜锭引出,此时经过高温烤炙的碳粘结在结晶轮的U型槽内,极易影响下一次浇铸铜锭的结晶质量,本实用新型在铜锭被引出后,利用除碳机构对结晶轮U型槽内的粘结碳进行处理,然后再进一步涂碳处理、浇包浇铸以循环进行上述过程,保证了铜锭浇铸的连续性,进而保证了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连续性,提高了铜杆的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其中,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及配重体的作用,使清洁球紧抵在结晶轮的U型槽内,当结晶轮逆时针转动时,紧抵在U型槽内的清洁球会逐渐将U型槽内的碳进行摩擦掉以完成除碳处理,此除碳机构原理简单、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除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碳机构的俯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结晶轮;2、引桥;3、浇包;4、涂碳机构;5、风刀;

61、配重体;62、清洁球;63、固定夹具;64、弹簧;65、第一连杆;66、第二连杆;6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包括铸锭牵引机、铸锭表面处理装置、轧机、保护冷却装置、表面涂腊装置和收线装置,其还包括除碳装置,除碳装置中的引桥2引出的铸锭依次经过铸锭牵引机、铸锭表面处理装置、轧机轧制成铜杆,即是经过铸锭牵引机进行牵引、铸锭表面处理装置进行铸锭表面刨削处理,然后将其轧制成铜杆,随后铜杆依次经保护冷却装置、表面涂腊装置进行处理,最后由收线装置进行铜杆收线,本实施例的保护冷却装置包括导管,铜杆穿过导管,且导管内设有喷洒酒精溶液的喷头,通过导管内设有喷洒酒精溶液的喷头,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铜杆的冷却避免其被氧化,另一方面喷洒酒精溶液可以将部分氧化产物还原成铜,保证铜杆的质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碳装置包括结晶轮1、引桥2、浇包3、涂碳机构4和除碳机构,结晶轮1的上方设置有浇包3,结晶轮1一侧设有引导铸锭走向且朝向结晶轮1方向呈弧形结构的引桥2,且结晶轮1的U型槽正对引桥2的背面,引桥2的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涂碳机构4和除碳机构。

本实施例的除碳装置在工作时,结晶轮1逆时针转动(如图1中所示),此时首先利用涂碳机构4对结晶轮1的U型槽进行涂碳处理,逆时针转动结晶轮1将涂碳处理后的部分利用浇包3进行铜熔液的浇铸,随着浇铸的进行以及结晶轮1上冷却系统的作用,铜熔液逐渐结晶为铜锭,而后通过引桥2将铜锭引出,此时经过高温烤炙的碳粘结在结晶轮1的U型槽内,极易影响下一次浇铸铜锭的结晶质量,本实施例在铜锭被引出后,利用除碳机构对结晶轮1 U型槽内的粘结碳进行处理,然后再进一步涂碳处理、浇包3浇铸以循环进行上述过程,保证了铜锭浇铸的连续性,进而保证了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连续性,提高了铜杆的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在引桥2的背面还设置有风刀5,风刀5位于涂碳机构4和除碳机构之间,因为在经过除碳机构除碳结束后,还会有碎碳屑残留在结晶轮1的U型槽内,通过在涂碳机构4和除碳机构之间设置有风刀5,利用风刀将结晶轮1 U型槽内的碎碳屑吹净,有效避免了碳屑融入铜水内,影响铜的纯度。

其中,除碳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和转轴67,转轴67沿上述引桥2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且该转轴67一端与第一连杆65垂直固连,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6垂直固连,其中,上述第一连杆65位于上述引桥2的侧面且向远离结晶轮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杆66正对上述结晶轮1的U型槽且向靠近结晶轮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杆66上悬挂有清洁球62,清洁球62的悬挂杆与引桥2之间设有弹簧64,工作状态时,第一连杆65上悬挂有垂直向下的配重体61,清洁球62在配重体61的作用下抵在结晶轮1的U型槽内。

本实施例仅通过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和转轴67的相互配合关系以及配重体61的作用,使清洁球62紧抵在结晶轮1的U型槽内,当结晶轮1逆时针转动时,紧抵在U型槽内的清洁球62会逐渐将U型槽内的碳进行摩擦掉以完成除碳处理,此除碳机构原理简单、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清洁球62的悬挂杆与引桥2之间设有弹簧64,当第一连杆65上悬挂配重体61时,在弹簧64的作用下,清洁球62可以缓慢的抵在结晶轮1的U型槽内,有效避免了由于清洁球62速度过大冲击结晶轮1的U型槽内壁,影响铜锭的浇铸质量的现象发生。本实例在悬挂杆的一端设置有夹紧清洁球62的固定夹具63,通过在悬挂杆的一端设置固定夹具63,一方面保证了清洁球62的稳定性,另外一方面可以适时对清洁球62进行更换,提高除碳机构的除碳质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