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128发布日期:2018-10-12 22:1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具打火一般都是利用脉冲点火器在内火盖火孔处进行打火。在现有技术中,许多的内火盖在的火孔没有作任何的保护,油渍容易堵塞火孔,进而造成脉冲点火失败。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该内火盖能保点火孔和提高点火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与内火盖主体一体连接。

优选的,上述内火盖主体设置有第一火孔和多个第二火孔,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

优选的,上述保护装置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火孔贯通,且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内火盖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热传感装置与内火盖主体一体连接。

优选的,上述内火盖主体还设置有第三火孔,第三火孔分布于火盖主体。

优选的,上述热传感装置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三火孔相贯通,且一一对应。

将保护装置的长度定义为a,内火盖主体边缘与点火针的距离为A,且0<a<A;第一通孔中心的水平高度为h1,第二火孔的中心最高的水平高度为H,且0<h1≤H。

将热传感装置的长度定义为b,内火盖主体边缘与热电偶的距离为B,且0<b<B;第二通孔中心的水平高度为h2,且0<h2≤H。

优选的,上述热传感装置和保护装置的中心分别与内火盖主体的中心连线相交,夹角为A,且45°≤A≤180°。

进一步,热传感装置和保护装置的夹角C=9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为保护装置设置有第一通槽,将保护装置最接近点火针的侧面定义为保护装置正前面,第一通槽与第一通孔连通且横跨保护装置的正前面。

优选的,上述热传感装置设置有第二通槽,将热传感装置最接近电热偶的侧面定义为热传感装置正前面,通槽与第二通孔连通且横跨热传感装置的正前面。

将所述第一通槽的水平深度定义为D1,且0<D1<a。

将所述第二通槽的水平深度定义为D2,且0<D2<b。

优选的,上述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都为与内火盖主体底面平行的线段或者伸向第二火孔的折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与内火盖主体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设置有第一火孔和多个第二火孔,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所述保护装置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火孔贯通,且一一对应。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热传感装置与内火盖主体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还设置有第三火孔,第三火孔分布于火盖主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装置可以对用于点火的火孔保护,能避免了油渍直接滴到火孔而堵塞火孔,提高内火盖点火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的热传感装置能减少内火盖到热电偶的距离,与热传感装置相对应的火孔能更好控制热电偶加热部位,从而提升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A为俯视图,图1中的B为正视图。

图2为图1在燃气灶具中与点火针示意图。

图3为图1在燃气灶具中与热电偶示意图。

图4为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的保护装置和热传感装置夹角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1至8中,包括有:

内火盖主体1、第一火孔11、第二火孔12、第三火孔13、

保护装置2、第一通孔21和第一通槽22、

热传感装置3、第二通孔31和第二通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如图1至4所示,设置有内火盖主体1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内火盖主体1设置有第一火孔11和多个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和第二火孔12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保护装置2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一火孔11贯通,且一一对应。

该内火盖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3,热传感装置3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热传感装置3设置有第二通孔31,且第二通孔31与第三火孔13相贯通,且一一对应。

将保护装置2的长度定义为a,内火盖主体1边缘与点火针的距离为A,且0<a<A,如图2;第一通孔21中心的水平高度为h1,第二火孔12的中心最高的水平高度为H,且0<h1≤H,如图3。

将热传感装置3的长度定义为b,内火盖主体1边缘与热电偶的距离为B,且0<b<B,如图3;第二通孔31中心的水平高度为h2,如图2,且0<h2≤H。

热传感装置3和保护装置2的中心分别与内火盖主体1的中心连线相交,夹角为A,且优选为45°≤A≤180°。本实施例的热传感装置3和保护装置2且夹角C=90°,如图4。

需要说明的是,热传感装置3和保护装置2夹角C的大小不局限于本实施的形式。夹角C的范围也可以为45°~180°的任意角度。

该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1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设置有第一火孔11和多个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和第二火孔12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所述保护装置2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一火孔11贯通,且一一对应。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3,热传感装置3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还设置有第三火孔13,第三火孔13分布于火盖主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装置2可以对用于点火的火孔保护,能避免了油渍直接滴到火孔而堵塞火孔,提高内火盖点火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的热传感装置3能减少内火盖到热电偶的距离,与热传感装置3相对应的火孔能更好控制热电偶加热部位,从而提升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2。

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如图5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保护装置2设置有第一通槽22,将保护装置2最接近点火针的侧面定义为保护装置2正前面,第一通槽22与第一通孔21连通且横跨保护装置2的正前面。

第一通槽22的作用是可以缩短第三火孔13与第二火孔12的距离,从而是缩短点火时间。

该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1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设置有第一火孔11和多个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和第二火孔12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所述保护装置2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一火孔11贯通,且一一对应。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3,热传感装置3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还设置有第三火孔13,第三火孔13分布于火盖主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装置2可以对用于点火的火孔保护,能避免了油渍直接滴到火孔而堵塞火孔,提高内火盖点火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的热传感装置3能减少内火盖到热电偶的距离,与热传感装置3相对应的火孔能更好控制热电偶加热部位,从而提升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3。

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如图6至7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热传感装置3设置有第二通槽32,将热传感装置3最接近电热偶的侧面定义为热传感装置3正前面,通槽与第二通孔31连通且横跨热传感装置3的正前面。

将第一通槽22的水平深度定义为D1,且0<D1<b;将第二通槽32的水平深度定义为D2,且0<D2<a;

本实施例的第一通槽22和第二通槽32都为与内火盖主体1底面平行的线段。

该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1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设置有第一火孔11和多个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和第二火孔12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所述保护装置2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一火孔11贯通,且一一对应。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3,热传感装置3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还设置有第三火孔13,第三火孔13分布于火盖主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装置2可以对用于点火的火孔保护,能避免了油渍直接滴到火孔而堵塞火孔,提高内火盖点火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的热传感装置3能减少内火盖到热电偶的距离,与热传感装置3相对应的火孔能更好控制热电偶加热部位,从而提升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4。

一种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如图8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通槽22和第二通槽32为伸向第二火孔12的折线。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火孔11与第二火孔12的距离更短,从而是点火时间更短。

该保护点火孔的内火盖,设置有内火盖主体1和与点火针相对应的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设置有第一火孔11和多个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和第二火孔12分别分布于火盖主体。所述保护装置2设置有与点火针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一火孔11贯通,且一一对应。还设置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热传感装置3,热传感装置3与内火盖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内火盖主体1还设置有第三火孔13,第三火孔13分布于火盖主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装置2可以对用于点火的火孔保护,能避免了油渍直接滴到火孔而堵塞火孔,提高内火盖点火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的热传感装置3能减少内火盖到热电偶的距离,与热传感装置3相对应的火孔能更好控制热电偶加热部位,从而提升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