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旋风除尘自吸式气柴混烧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480发布日期:2018-11-16 22:05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环保旋风除尘自吸式气柴混烧窑。



背景技术: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规定了空气质量的约束性指标,国内经济将继续友好型发展,而对窑炉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幅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进一步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本窑为气柴混烧窑,传统烧柴窑炉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及固体颗粒,为响应国家环保要求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按照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总体要求,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为此本新型在气柴混烧窑的排烟管外面增设一个动力式旋风除尘器,对大于颗粒较小粉尘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在技术上能满足工艺生产及环境保护对气体含尘浓度的要求,在经济上合算。旋风除尘器操作、维护简便,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较低:如何进一步利用排烟系统的废气热量,并进一步减少排烟系统中的污染物的含量,是窑炉环保的持续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产品达到柴窑烧制艺术效果,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节能环保旋风除尘自吸式气柴混烧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环保旋风除尘自吸式气柴混烧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窑室一、窑室二、投柴炉、保温层、烟囱基座、烟囱盖、烟道管、自吸式烧嘴、除尘部件、烟气余热利用部件,

所述保温层前端的顶部设置有窑室一、中部设置有烟气进口、下部设置有投柴炉,中端的顶部设置有窑室二和烟道、中部设置有烧嘴固定板和自吸式烧嘴、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后端顶部设置有烟囱基座、后部设置有除尘部件;所述窑室一与投柴炉通过烟气进口相通,所述烟囱基座顶部设置有烟囱盖,所述窑室一和窑室二之间的烟道上设置有阀门一;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部件由水浴筒、螺旋燃气管、燃气管二、燃气管一构成,所述水浴筒设置在烟囱基座内部,所述水浴筒内设置有烟道管,所述烟道管外部设置有螺旋燃气管,所述螺旋燃气管顶部端口与燃气管一的一端相连,底部端口与燃气管二的一端相连,所述燃气管一的另一端与燃气源相连,燃气管二的另一端与自吸式烧嘴底部相连;

所述除尘部件由烟气弯管、阀门二、轴承一、轴承二、排烟管、旋风塔盖、电机、皮带轮、叶轮带轮、阀门三、进风弯管、皮带、旋风塔、中心管、集尘室、集尘室门、烟气进管构成,所述烟气弯管一端与烟道管顶部相连,另一端与烟气进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烟气进管的另一端与旋风塔上部一端相连,所述烟气弯管与烟气进管之间设置有阀门二,所述旋风塔上部另一端连接有进风弯管,所述进风弯管内设置有阀门三;

所述旋风塔顶部设置有旋风塔盖,底部设置有集尘室,所述旋风塔盖上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外部设置有叶轮带轮,顶部设置有排烟管,所述叶轮带轮上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设置有电机,所述中心管与叶轮带轮之间设置有轴承一、轴承二,所述叶轮带轮与皮带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集尘室下部设置有集尘室门。

所述保温层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其前部设置有托板一、中部设置有车架和车轮、后部设置有托板二,所述投柴炉设置在托板一上,除尘部件设置在托板二上;

所述窑室一由把手、窑壳一、测量孔一构成,所述窑壳一底部设置在保温层和烟道上部,顶部设置有测量孔一,外部设置有把手。

所述窑室二由窑壳二、测量孔二构成,所述窑壳二底部设置在保温层和烟道上部,顶部设置有测量孔二。

所述投柴炉由灰坑门、灰坑、炉栅、投柴门、柴烧室构成,所述柴烧室底部设置有灰坑,所述柴烧室与灰坑之间设置有炉栅,所述柴烧室的侧壁设置有投柴门,灰坑的侧壁设置有灰坑门。

所述窑室一和窑室二内设置有烧制匣钵。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柴窑对木材需求量大、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能量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的难题;气烧为主柴烧为辅的设计达到柴窑烧制的艺术效果,实现传承文化;同时在其尾部增设的动力式旋风除尘设备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灰尘颗粒对于大气的影响,实现环境友好;关键还在于通过在烟囱基座内置的水域换热系统、通过水浴间壁式换热既保证安全同时又利用烟气余热温度加热较低温度的燃气,实现能源节能;从而大大节省木柴,降低了污染,提高了效率,是一种理想实用的新型艺术陶瓷窑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节能环保旋风除尘动力式气柴混烧窑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节能环保旋风除尘自吸式气柴混烧窑,包括窑室一8、窑室二12、投柴炉4、保温层38、移动装置39、烟囱基座33、烟囱盖15、烟道管36、自吸式烧嘴42、除尘部件46、烟气余热利用部件,

所述保温层38前端的顶部搭设有窑室一8、中部开设有烟气进口6、下部搭设有投柴炉4,中端的顶部搭设有窑室二12和烟道37、中部焊接有烧嘴固定板43,所述烧嘴固定板43上卡接有自吸式烧嘴42、底部焊接有移动装置39,后端顶部搭设有烟囱基座33、后部搭设有除尘部件46;所述窑室一8与投柴炉4通过烟气进口6相通,所述烟囱基座33顶部铆接有烟囱盖15,所述窑室一8和窑室二12之间的烟道37上焊接有阀门一11;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部件由水浴筒34、螺旋燃气管35、燃气管二41、燃气管一45构成,所述水浴筒34套接在烟囱基座33内部,所述水浴筒34内套接有烟道管36,所述烟道管36外部卡接有螺旋燃气管35,所述螺旋燃气管35顶部端口与燃气管一45一端套接相连,底部端口与燃气管二41一端套接相连,所述燃气管一45另一端与燃气源相连,燃气管二41另一端与自吸式烧嘴42底部相连;

所述除尘部件46由烟气弯管16、阀门二17、轴承一18、轴承二19、排烟管20、旋风塔盖21、电机22、皮带轮23、叶轮带轮24、阀门三25、进风弯管26、皮带27、旋风塔28、中心管29、集尘室30、集尘室门31、烟气进管32构成,所述烟气弯管16一端与烟道管36顶部相连,另一端与烟气进管32的一端相连,所述烟气进管32的另一端与旋风塔28上部一端孔洞套接相连,所述烟气弯管16与烟气进管32之间铆接有阀门二17,所述旋风塔28上部另一端孔洞套接有进风弯管26,所述进风弯管26内铆接有阀门三25;

所述旋风塔28顶部焊接有旋风塔盖21,底部焊接有集尘室30,所述旋风塔盖21上部焊接有中心管29,所述中心管29外部通过轴承一18和轴承二19卡接有叶轮带轮24,顶部套接有排烟管20,所述叶轮带轮24上通过皮带27连接有皮带轮23,所述皮带轮23上连接有电机22,所述集尘室30下部开设有集尘室门31。

所述窑室一8由把手7、窑壳一10、测量孔一9构成,所述窑壳一10底部搭设在保温层38和烟道37上部,顶部开设有测量孔一9,外部焊接有把手7。

所述窑室二12由窑壳二14、测量孔二13构成,所述窑壳二14底部搭设在保温层38和烟道37上部,顶部开设有测量孔二13。

所述投柴炉4由灰坑门1、灰坑2、炉栅3、投柴门5、柴烧室49构成,所述柴烧室49底部搭设有灰坑2,所述柴烧室49与灰坑2之间铆接有炉栅3,所述柴烧室49的侧壁铆接有投柴门5,灰坑2的侧壁铆接有灰坑门1。

所述窑室一8和窑室二12内摆放有烧制匣钵。

当本气柴混烧窑需要移动使用时,可在保温层38底部焊接移动装置39,其前部焊接有托板一47、中部焊接有车架44,所述车架44底部铆接有车轮40、后部焊接有托板二48,所述投柴炉4焊接在托板一47上,除尘部件46焊接在托板二48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自吸式烧嘴42点火向窑室二12内喷射高温气流,使匣钵预热、干燥及低温焙烧、当匣钵到达一定温度需要柴烧环境氛围时,启动窑室一8底部投柴炉4,柴烧燃烧产物在窑室一8中对少量待烘干匣钵加热升温,并进行第一次倒烟,通过烟道37上的阀门一11进入窑室二12,与窑室二12中的高速高温气流混合,气烧烟气流与柴烧烟气流融合,融合过程中柴烧烟气流中未燃尽的燃素进行二次燃烧,混合气流在窑室二12中进行第二次倒烟,对窑室二12中待烧匣钵进行柴烧氛围的烧制,最后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的高温烟气经烟道37由烟道管36导出到烟气进管32,在电机22驱动皮带轮23,皮带轮23通过皮带27带动叶轮带轮24搅动下,进行离心旋转,固体颗粒相互碰撞,最后掉落到集尘室30进行收集,废气则有中心管29和排烟管20排出;

2:高温烟气在经过烟道管36时,高温烟气与烟道管36外置的水浴筒34中的水进行换热,然后对烟道管36外的螺旋燃气管35进行加热,燃气通过燃气管一45源源不断经过螺旋燃气管35被加热后,通过燃气管二41至自吸式烧嘴42喷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浴加热保证高温废气烟气利用的同时还保证安全。

3:通过设置在烟气进管32上的的阀门二17来调节烟气排出速度和流量以此稳定窑炉内部压强,通过设置在进风弯管26上的的阀门三25来调节外界进风量,以此稳定窑炉内部压强稳定和进一步降低烟气温度延长设备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