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4040发布日期:2019-01-13 17:2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产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整体式空调器已经得到大规模运用,人们对窗机的尺寸、噪音水平、安装简便性和美观等要求也在变化,目前窗机中的压缩机部件多采用立式压缩机,室外侧通常采用侧出风的单轴流风机配以单折换热器,室内侧通常采用单贯流风机并配以单折换热器。这种窗机高度大,能效比低,而且占用空间,美观性不足,不易拆装。当窗机的高度方向尺寸和能效比要求较高时,此种风机组合形式便不再适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窗机的空间占用大,且能效比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成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以及贯流风机和轴流风机,其中一者设于所述外侧区域内,另一者设于所述内侧区域内;其中,所述轴流风机朝背离所述贯流风机的一侧出风。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外侧区域与所述内侧区域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卧式压缩机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机的转轴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轴流风机所在区域背离所述贯流风机一侧的侧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口。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底侧板。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机至少设有两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机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所在区域内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设于所述轴流风机沿所述空调器壳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机所在区域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外侧面的侧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外侧面的侧板上设有第二进风口。优选地,所述贯流风机所在的区域内,所述空调器壳体具有背离所述轴流风机一侧的出风侧板,所述贯流风机所在的区域内设有向所述出风侧板出风的风道,在所述贯流风机贯流风轮的纵向截面上,所述风道的蜗舌与所述风道的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点距所述出风侧板的距离小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线距出风侧板的距离,所述蜗舌与所述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所述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所述内侧区域向所述外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优选地,所述贯流风机所在的区域内设有向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顶板或底侧板出风的风道,且所述风道的蜗舌与所述风道的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所述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所述外侧区域向所述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或等于170°。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仓,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底侧板上,所述压缩机仓用于容纳所述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仓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填充有降噪介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使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多个轴流风机的间隔排布设置使得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降低整机高度,同时优选多块换热器可以降低压损,保证轴流风机高效运行。另外,贯流风机具有风量大、功率低和静音的优点,而优选多折换热器的进风形式可以降低进气速度,降低压损,保证贯流风机高效运行。“轴流风机+贯流风机”的组合形式(该轴流风机朝背离贯流风机的一侧出风),能保证在空调器小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整体式空调器室内区域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整体式空调器室内区域的风道示意图;图4为图1中整体式空调器室内区域另一实施例的风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空调器壳体11外侧区域12内侧区域13压缩机仓14底侧板141第三进风口15出风侧板16顶侧板161第四进风口162第五进风口2压缩机3轴流风机4贯流风机5风道51蜗壳52蜗舌6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本实施例中,该整体式空调器应用为窗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整体式空调器还可具体应用在其他场合,本设计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1;压缩机2,设于空调器壳体1内部,且压缩机2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1的侧板构成外侧区域11和内侧区域12;以及贯流风机4和轴流风机3,其中一者设于外侧区域11内,另一者设于内侧区域12内;其中,轴流风机3朝背离贯流风机4的一侧出风。可以理解,外侧区域11和内侧区域12即对应窗机的室外区域和室内区域;通过将压缩机2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1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11和内侧区域12,使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减少整体式空调器占据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尤其减少了室内所占空间,便于存储和运输,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压缩机2的重量占比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上述结构还使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使得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压缩机2安装到墙体中心位置,使整机重心在窗户墙体的正上方,还可以降低压缩机2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仓13,设于空调器壳体1的底侧板14上,压缩机仓13用于容纳压缩机2,且压缩机仓13与压缩机2之间填充有降噪介质;可以理解,通过设于底板上的压缩机仓13,一方面可对压缩机2进行保护,避免压缩机2与换热前后的空气直接接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压缩机仓13与压缩机2之间填充有降噪介质,可降低压缩机2在运行过程中生成并传至室内的噪音。另外,可以理解,轴流风机3相较于贯流风机4,能在不增大噪音的情况下,显著地增大风机的风量;若用户对外侧区域11的风量要求较高,可将轴流风机3设于外侧区域11内,而贯流风机4设于内侧区域12内,若用户对内侧区域12的风量要求较高,也可将轴流风机3设于内侧区域12内,而将贯流风机4设于外侧区域11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压缩机2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1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11和内侧区域12,使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多个轴流风机3的间隔排布设置使得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降低整机高度,同时优选多块换热器可以降低压损,保证轴流风机3高效运行。另外,贯流风机4具有风量大、功率低和静音的优点,而优选多折换热器的进风形式可以降低进气速度,降低压损,保证贯流风机4高效运行。“轴流风机3+贯流风机4”的组合形式(该轴流风机3朝背离贯流风机4的一侧出风),能保证在空调器小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进一步地,压缩机2为卧式压缩机2,卧式压缩机2沿空调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1内部,且外侧区域11与内侧区域12沿空调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2的两侧。可以理解,压缩机2采用卧式压缩机2,并将卧式压缩机2沿空调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1内,较之普通压缩机2而言,降低了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减薄整机尺寸,同时卧式压缩机2沿长度方向设置,也减少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在此基础上,将外侧区域11与内侧区域12沿空调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2的两侧,可使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机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此同时,由于内侧区域12与外侧区域11内的结构大致相同,缩小整机尺寸后,还缩小了内侧区域12的重心与外侧区域11重心的距离,使整机中心较为靠近中部,因而在将空调器安装在墙体上后,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为左右侧,空调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侧,且外侧区域11为后侧、内侧区域12为前侧。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3设于外侧区域11内,贯流风机4设于内侧区域12内。进一步地,轴流风机3的转轴沿前后方向设置,空调器壳体1的后侧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图未示)。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能实现窗机沿后向朝室外出风,能更好地将换热后的气流吹远。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3的高度尺寸较小,以降低其竖放时,对空调器壳体1高度尺寸的影响,避免其影响窗机做薄。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轴流风机3的转轴也可沿其他方向设置。进一步地,轴流风机3可拆卸安装于空调器壳体1的底侧板14。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实现轴流风机3的可拆装,方便用户对轴流风机3进行拆洗或更换。例如但不限于,轴流风机3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固定于空调器壳体1的底侧板14,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轴流风机3还可通过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空调器壳体1的底侧板14,或空调器壳体1的其他位置,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轴流风机3设有两个,多个轴流风机3沿空调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外侧区域11的进风量,从而提高空调器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两轴流风机3沿空调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排布,能避免增大空调器壳体1沿高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窗机做薄。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轴流风机3也可设有多于两个的其他数量,多个轴流风机3也可沿上下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设于外侧区域11内的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分设于两轴流风机3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单排换热器,如此设置,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有利于简化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设计,从而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生产成本;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外侧区域11内也可设有至少部分环绕轴流风机3的U型换热器,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外侧区域11面向第一换热器6外侧面的侧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图未示),面向第二换热器7外侧面的侧板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图未示)。可以理解,轴流风机3转动后,外界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141进入空调器壳体1的室外区域,并分别与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进行换热,再在轴流风机3的导向下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如此,有效保证室外区域的进风量,避免出现室外区域换热过剩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内侧区域12中,空调器壳体1具有背离轴流风机3一侧的出风侧板15,出风侧板15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图未示),贯流风机4所在的区域内设有向出风侧板15出风的风道5,在贯流风机4贯流风轮的纵向截面上,风道5的蜗舌52与风道5的蜗壳51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点距出风侧板15的距离小于贯流风轮的轴线距出风侧板15的距离,蜗舌52与蜗壳51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1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内侧区域12向外侧区域11的方向上所夹角度为α,α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蜗舌52设于蜗壳51的上方,内侧区域12为斜向上出风的基础上,通过限定出风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向室内送风时避免直接对墙体或空调器本身进行吹风,减少发生内侧区域12的出风与进风相互干扰的情况。可以理解,内侧区域12设有第三换热器8,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8呈半环绕贯流风轮的多折式,如此,一方面便于节省空间,缩小整机尺寸,尤其是空调器壳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另一方面还便于提高空调壳体内的其它部件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提高能效;另外,内侧区域12中,空调器壳体1的底侧板14面向第三换热器8设有第三进风口141,空调器壳体1的顶侧板16面向第三换热器8分设有第四进风口161和第五进风口162,可以理解,通过在内侧区域12设置多个进风口,可以提高内侧区域12的进风量,进而提高内侧区域12的换热效率;而将多个进风口分设于内侧区域12的顶侧板16和底侧板14,即错开设置,可以减少出风口的风直接回流至第四进风口161和第五进风口162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贯流风机4设于内侧区域,内侧区域内设有向空调器壳体的顶板或底侧板出风的风道,且风道的蜗舌52与风道的蜗壳51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内侧区域向外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为β,β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或等于170°。实施例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轴流风机3设于内侧区域12内,贯流风机4设于外侧区域11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