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333发布日期:2019-01-15 22:4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应用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柜机的进风格栅内侧通常设置有滤网,以对进入机体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日积月累使得滤网积灰严重,若不及时清洗,会对空调出风产生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滤网的拆洗,通常将空调柜机的进风格栅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背面,当要拆洗滤网时,需要先将进风格栅拆下。但在拆卸进风格栅时,需要先拆卡扣,而卡扣的拆装便利性较差,操作较为不便,且当空调柜机靠近墙体时,卡扣的可视性更差,进一步增大了拆卸难度,从而导致滤网的拆洗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滤网拆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

进风格栅,包括定格栅单元以及多个动格栅单元,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内侧或外侧形成有收容部;

任一所述动格栅单元具有与其余所述动格栅单元以及所述定格栅单元配合以共同覆盖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位于所述收容部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的第二状态,所述动格栅单元在所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切换。

优选的,所述动格栅单元在所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平动切换。

优选的,所述壳体在所述进风口的相对两侧设有与多个所述动格栅单元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状态,任一所述动格栅单元收容于所述收容部,且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定格栅单元叠合,所述第一滑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动格栅单元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一滑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滑动段、第二滑动段及第三滑动段,所述第二滑动段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段与第三滑动段之间,所述第二滑动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错开所述第一滑动段及第三滑动段,所述第二滑动段位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第一动格栅单元和第二动格栅单元,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与所述第一滑动段配合,所述第二动格栅单元与所述第三滑动段配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在所述进风口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段并行设置,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对应的第二滑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段与第二滑动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圆弧状延伸,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段呈同心且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动段位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段与第二滑动段的第一过渡段,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通的第一外延段,所述第一外延段位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滑动段的一端,所述第一外延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呈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在所述进风口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动格栅单元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动段并行设置,所述第二动格栅单元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对应的第三滑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段与第三滑动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圆弧状延伸,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动段呈同心且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滑动段位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还包括连接第三滑动段与第二滑动段的第二过渡段,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通的第二外延段,所述第二外延段位于所述第三滑槽远离第二滑动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外延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段呈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及进风框,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背板,所述进风框设于所述进风口的周缘并外凸于所述背板,所述进风框的相对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和第二动格栅单元滑动配合的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和第二动格栅单元滑动连接于所述进风框。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和第二动格栅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定格栅单元的相对两侧,并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邻布置。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动格栅单元和第二动格栅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左右两侧,所述进风框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两个横框条,一所述横框条与另一所述横框条相向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槽。

优选的,多个动格栅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多个动格栅单元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分别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

优选的,每一动格栅单元具有导向斜面,在所述动格栅单元自所述第一状态滑动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用以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应的一端面滑动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

进风格栅,包括定格栅单元以及多个动格栅单元,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内侧或外侧形成有收容部;

任一所述动格栅单元具有与其余所述动格栅单元以及所述定格栅单元配合以共同覆盖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位于所述收容部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的第二状态,所述动格栅单元在所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切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格栅拆分为定格栅单元及多个动格栅单元,其中,定格栅单元固定安装于进风口处,定格栅单元的内侧或外侧形成有收容部,任一动格栅单元具有与其余所述动格栅单元以及定格栅单元配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位于收容部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的第二状态,动格栅单元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切换。如此,在需要清洗滤网时,无需将进风格栅整体拆下,只需将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移动至收容部的第二状态,让位出拆装窗口,便可将滤网从拆装窗口处取出进行清洗,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滤网的拆洗便利性,有利于用户及时对滤网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动格栅单元打开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定格栅单元与动格栅单元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定格栅单元与动格栅单元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拆除动格栅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动格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动格栅单元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包括圆形柜机、方形柜机或其他形状的柜机,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圆形柜机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12所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括壳体1以及进风格栅2。其中,壳体1具有进风口11a;进风格栅2包括定格栅单元21以及多个动格栅单元22,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或外侧形成有收容部(未标示);任一动格栅单元22具有与其余动格栅单元22以及定格栅单元21配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的第一状态,以及位于收容部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11b的第二状态,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切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圆形空调柜机,其中,壳体1大体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也可以为方形柜机,相应的其壳体1呈方形筒状设置。此外,壳体1亦可以呈椭圆形筒状设置,并没有具体限定,视实际需要安装位置或占用空间大小等不同而进行相应设计即可。

进风口11a设于壳体1的背部而呈与壳体1适配的弧形。相应地,进风格栅2呈与进风口11a相适配的弧形设置以较好地盖合进风口11a。滤网4设置于进风格栅2的内侧,以对自进风口11a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质量。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可包括空气处理模块(如除PM2.5模块、除甲醛模块或电净化模块等)以对空气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对应地,拆装窗口11b还可以用于拆装空气处理模块。

为了便于滤网4的安装,壳体1的内部对应进风口11a处设有滤网支架(未标示),滤网4可通过卡扣连接、磁吸固定等方式可拆卸固定于滤网支架上;当然,滤网4也可不固定于滤网支架上,而是简单的夹置于进风格栅2与滤网支架之间,滤网支架可对滤网4起到支撑作用。

将进风格栅2拆分为定格栅单元21及多个动格栅单元22,其中,定格栅单元21可一体成型于壳体1上,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多个动格栅单元22均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11a处,任一动格栅单元22具有与其余动格栅单元22以及定格栅单元21配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的第一状态,以及位于收容部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11b的第二状态,也即在第二状态,任一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叠合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11b。在本实施例中,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切换,也即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平动切换,也可滑动切换,也可以转动切换。当然,只要是实现上述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切换的方式均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可平动切换。本文中,平动是指物体单独平移运动,或单独绕其本身之外的一个点转动,或者物体在移动时,平移运动和绕其本身之外的一个点转动中的两种运动在时序上依次进行,举例而言,可以是先平移运动再接着绕绕其本身之外的一个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平动为平移,平动的一个特征是,动格栅单元22在平移过程中不发生自转。如此,有利于保护空调器室内机,避免动格栅单元22移动时而损坏进风口11a或壳体1。

在空调器室内机正常使用时,多个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定格栅单元21固定安装于进风口11a处,多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与定格栅单元21配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也即多个动格栅单元22及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在需要清洗风道入口处的部件例如滤网4时,只需任一动格栅单元22在第二状态,也即只需将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22平动至收容部内(也即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叠合),以让位形成拆装窗口11b,便可将滤网4自拆装窗口11b处取出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自拆装窗口11b插入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动格栅单元22可沿左右方向平动打开,也可沿上下方向平动打开,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动格栅单元22位于收容部内时,该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既可以是部分叠合,也可以是完全叠合,只要能让位出足以供滤网4拆出的拆装窗口11b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时,任一动格栅单元22既可以是平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的收容部,也可以是平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外侧的收容部,还可以是多个动格栅单元22中,一动格栅单元22可平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外侧的收容部,另一动格栅单元22可平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的收容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使用便利性,优选为将多个动格栅单元22中任意一个可平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外侧的收容部。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采用将进风格栅一体成型于壳体上,或者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进风格栅2无需整体拆卸,只需通过将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22的平动至收容部的第二状态,便可形成供滤网4拆装的拆装窗口11b,极大地提升了滤网4的拆洗便利性。并且,多个动格栅单元22采用平动打开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进风格栅2通过卡扣连接于壳体1背部,而使得卡扣的可视性差、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可以靠墙、靠角安装,从而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格栅2拆分为定格栅单元21及多个动格栅单元22,其中,多个动格栅单元22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11a处,如此,在需要清洗滤网时,无需将进风格栅2整体拆下,只需将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22平动至收容部的第二状态,让位出拆装窗口11b,便可将滤网4从拆装窗口11b处取出进行清洗,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滤网4的拆洗便利性,有利于用户及时对滤网4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在进风口11a的相对两侧设有与多个动格栅单元2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4,在第二状态,如图6所示,任一动格栅单元22收容于收容部,且在第一方向上与定格栅单元21叠合,第一滑槽14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动格栅单元22设有与第一滑槽14对应的第一滑轴222(如图11和12所示)。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7所示,壳体1可以在进风口11a的左右两侧设有与多个动格栅单元2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3。此时,第一方向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左右方向。在第二状态,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前后方向上叠合,第一滑槽13沿左右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还可以在进风口11a的上下两侧设有与多个动格栅单元2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3。此时,第一方向仍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则为空调器室内机的上下方向。在第二状态,任意一个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前后方向上叠合,第一滑槽13上下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10所示,壳体1包括背板11及进风框12,进风口11a形成于背板11,进风框12设于进风口11a的周缘并外凸于背板11,进风框12的相对两侧设有与两个动格栅单元2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3,多个动格栅单元22滑动连接于进风框12。

壳体1用以提供支撑及防护空间,其既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分体的部件组装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多个分体的部件组装而成。参阅图1至图10所示,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面板(未标示)、背板11及底盘(未标示),面板和背板11可通过螺纹或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然后共同安装于底盘上,该结构使得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面板与背板11之间围合形成用以安装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组件的安装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进风框12,进风框12设置在进风口11a处而外凸于背板11。可以理解的是,背板11通常壁厚较薄,不便于安装进风格栅2,并且,若进风格栅2设置于背板11内侧,将会挤占安装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组件的安装空间,进而影响空调器室内机的性能。因而,通过设置进风框12,可使得进风格栅2的装配更为稳定可靠,且将进风格栅2设于背板11的外侧,便无需挤占背板11内侧的安装空间。

该壳体1内部安装有风道部件(未标示),该风道部件形成有气流风道(未标示),在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面板及背板11的实施例中,壳体1开设有与该气流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1a和出风口(未标示),为了使气流风道的设置更加合理,进风口11a与出风口分别设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具体地,背板11设置有进风口11a,面板设置有出风口,且进风口11a和出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2优选包括两个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相对两侧,并沿第二方向与定格栅单元21相邻布置。可以理解的,定格栅单元21可以是固定在进风框12上,也可以是固定在背板11上。为了使得在第一状态下,两个动格栅单元22及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时,保持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美观性,也即两个动格栅单元22和定格栅单元21位于同一圆周上,定格栅单元21优选地固定在进风框12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定格栅单元21优选地固定在进风框12的中间,在第一状态下,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进风框12在第二方向上可滑动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10所示,进风框12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两个横框条121,一横框条121与另一横框条121相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13;在第一状态,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左右两侧。

可以理解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1和4所示),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2和图6所示),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中任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朝向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平动至收容部内而让位出拆装窗口11b,从而可以方便滤网4的拆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上下两侧,进风框12包括在左右方向相对的两个横框条121,任一横框条121与另一横框条121相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13。此时,当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当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朝向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平动而让位出拆装窗口11b,从而可以方便滤网4的拆装。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壳体1在进风口11a处设有多个进风框12,每个进风框12对应一进风格栅2。例如,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壳体1在进风口11a处设有呈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进风框12,两个进风框12内均安装有进风格栅2。具体地,上进风格栅2包括左上动格栅单元22、中上定格栅单元21、右上动格栅单元22;下进风格栅2包括左下动格栅单元22、中下定格栅单元21及右下动格栅单元22。其中,左上动格栅单元22和右上动格栅单元22与中上定格栅单元2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配合;左下动格栅单元22和右下动格栅单元22与中下定格栅单元2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升了动格栅单元22的打开灵活性。当然,进风格栅2的拆分方式还有很多,具体可根据进风口的形状及大小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3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4包括第一滑动段131、第二滑动段132及第三滑动段133,第二滑动段132位于第一滑动段131与第三滑动段133之间,第二滑动段132在第一方向上分别错开第一滑动段131及第三滑动段133,第二滑动段132位于收容部内;进风格栅2包括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为第一动格栅单元22a和第二动格栅单元22b,在第一状态,第一动格栅单元22a与第一滑动段131配合,第二动格栅单元22b与第三滑动段133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格栅单元22a和第二动格栅单元22b均通过第一滑槽14与进风框12实现滑动配合。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动格栅单元22a位于第一滑动段131,第二动格栅单元22b位于第三滑动段133,此时第一动格栅单元22a和第二动格栅单元22b与定格栅单元21配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11a。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动格栅单元22a或第二动格栅单元22b朝向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平动至收容部内而让位出拆装窗口11b。此时,第一动格栅单元22a由第一滑动段131平动至第二滑动段132,或第二动格栅单元22b由第三滑动段133平动至第二滑动段132。为了使得第一动格栅单元22a或第二动格栅单元22b能够被收容,第二滑动段132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或外侧,也即第二滑动段132位于收容部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段132优选位于定格栅单元21的外侧。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一动格栅单元22a实现自第一状态平动至第二状态,如图2至图10所示,壳体1在进风口11a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与第一动格栅单元22a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与第一滑动段131并行设置,第一动格栅单元22a设有与第二滑槽14对应的第二滑轴222a。

可以理解的,第一动格栅单元22a的上下侧边均设有第一滑轴222和第二滑轴222a,第一滑轴222与第一滑槽13滑动配合,第二滑轴222a与第二滑槽14滑动配合。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动格栅单元22a自第一状态平动至第二状态,第一滑动段131与第二滑动段132在第二方向上呈圆弧状延伸,第二滑槽14与第一滑动段131呈同心且并排设置,且第二滑槽14与第二滑动段132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第二滑槽14与第一滑动段131尺寸相当。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动格栅单元22a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时,保持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美观性。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4还包括连接第一滑动段131与第二滑动段132的第一过渡段134,壳体1还设有与第二滑槽14相通的第一外延段141,第一外延段141位于第二滑槽14远离第二滑动段132的一端,第一外延段141与第一过渡段134呈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过渡段134和第一外延段141的设置,不仅有利于第一动格栅单元22a顺利自第一状态平动切换至第二状态,还有利于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动格栅单元22a和定格栅单元21处于同一圆周上,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美观性。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第二滑槽14与第二滑动段132呈同圆周设置,第一滑动段131和定格栅单元21呈同圆周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动格栅单元22b实现自第一状态平动至第二状态,如图2至图10所示,壳体1在进风口11a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与第二动格栅单元22b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15,第三滑槽15与第三滑动段133并行设置,第二动格栅单元22b设有与第三滑槽15对应的第三滑轴222b。

可以理解的,第二动格栅单元22b的上下侧边均设有第一滑轴222和第三滑轴222b,第一滑轴222与第一滑槽13滑动配合,第三滑轴222b与第三滑槽15滑动配合。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二动格栅单元22b自第一状态平动至第二状态,第二滑动段132与第三滑动段133在第二方向上呈圆弧状延伸,第三滑槽15与第三滑动段133呈同心且并排设置,且第三滑槽15与第二滑动段132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第三滑槽15与第三滑动段133尺寸相当。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动格栅单元22b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时,保持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美观性。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4还包括连接第三滑动段133与第二滑动段132的第二过渡段135,壳体1还设有与第三滑槽15相通的第二外延段151,第二外延段151位于第三滑槽15远离第二滑动段132的一端,第二外延段151与第二过渡段135呈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二过渡段135和第二外延段151的设置,不仅有利于第二动格栅单元22b顺利自第一状态平动切换至第二状态,还有利于在第一状态时,第二动格栅单元22b和定格栅单元21处于同一圆周上,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整体的美观性。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第三滑槽15与第二滑动段132呈同圆周设置,第三滑动段133和定格栅单元21呈同圆周设置。

由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长期运行,日积月累,使得进风格栅2上的积尘也较为严重,因此,进风格栅2也需要定期拆下进行清洗,为了便于进风格栅2的拆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动格栅单元22a上的两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二滑轴222a中,一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二滑轴222a的顶部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隔H1,另一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二滑轴222a插入对应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内的深度为H2,其中,H1大于或等于H2。同样地,第二动格栅单元22b上的两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三滑轴222b中,一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三滑轴222b的顶部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3和第三滑槽15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隔H3,另一组第一滑轴222和第三滑轴222b插入对应第一滑槽13和第三滑槽15内的深度为H4,其中,H3大于或等于H4。

参阅图9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顺利实现动格栅单元22的平动,每一动格栅单元22具有导向斜面221,在动格栅单元22自第一状态滑动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导向斜面221用以与定格栅单元21相应的一端面滑动抵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2、图8和图12所示,两个动格栅单元22分别与壳体1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在第一状态时,两个动格栅单元22通过卡接结构分别与壳体1卡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卡接结构以使两个动格栅单元22在第一状态时能够与壳体1卡接固定,从而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正常运转。

其中,卡接结构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当两个动格栅单元22与壳体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配合时,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动格栅单元22上的卡槽32,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卡扣31(结合图2、图8和图12所示),从而使得动格栅单元22能够通过卡扣31与卡槽32的配合锁附于壳体1上。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打开动格栅单元22,如图1、图2、图8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格栅单元22上设有扣手部223。其中,扣手部223可为外凸于动格栅单元22上的把手,也可以是凹设于动格栅单元22上的凹槽,只要不对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产生干涉即可。通过设置扣手部223,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打开动格栅单元22,进而对滤网4进行拆洗,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