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1571发布日期:2019-07-17 05:3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的换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养殖的对象主要是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以及海参等其它经济动物。为此,海水养殖是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海水养殖业对季节温度的依赖性很高,如:对鱼类育苗要求水温在12~20℃,虾类、贝类育苗要求水温在22~25℃,海参育苗要求水温在16~21℃。所以,为了养殖的效率,让海水保持恒温来适应饲养和繁殖,一般养殖户选择使用热泵来调控水温,以热泵作为热源来完成海水的加热,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加热技术,能充分回收利用水产养殖池的排水中的能量,占地少,无污染,运行费低。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海水养殖水源泵使用的换热装置使用单层螺旋内管通冷媒与单层螺旋外管通海水,单层螺旋内管内置在单层螺旋外管,水管路大,冷媒管路小,换热面积受限,不能充分利用热量,换热效率低,出水量小,能耗高,调温效果差。同时,螺旋内管使用钛单层螺旋管,虽耐腐蚀但长期使用,存在发生泄露的机率,发生泄露时海水进入氟系统,对氟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整个机组报废,另外氟利昂进入海水循环系统,可污染整个海水养殖基地,对养殖生物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换热面积大,充分利用热量,换热效率高,出水量大,能耗低,调温效果好,又加强耐腐蚀强度,减小泄露机率,确保海水养殖水源泵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包括海水管组和冷媒管组,其中,所述海水管组包括至少一组的海水螺旋外管和海水螺旋内管,冷媒管组包括至少一组的冷媒螺旋外管和冷媒螺旋内管,冷媒螺旋外管和冷媒螺旋内管分别内置于海水螺旋外管和海水螺旋内管的管内,海水螺旋外管套装在海水螺旋内管的外侧;

所述海水螺旋外管装配有与海水螺旋内管同步进水与出水用的进水连接管和出水连接管,冷媒螺旋外管分别装配有冷媒进出液用的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输出外管,冷媒螺旋内管分别装配有冷媒进出液用的冷媒进入内管、冷媒输出内管。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海水螺旋外管设有外管进水口与外管出水口,海水螺旋内管设有内管进水口与内管出水口,进水连接管设有连接进水口与同步分流出水口,出水连接管设有连接出水口与同步分流进水口,所述内管进水口与外管进水口分别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内管出水口与外管出水口分别连接在同步分流进水口,所述连接进水口与连接出水口分别与外部的海水输入管路和海水输出管路连接。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海水螺旋内管的内管进水口与外管出水口上下对角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与同步分流进水口上,海水螺旋外管的外管进水口与外管出水口上下对角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与同步分流进水口上。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同步分流出水口同一水平地安装在与内管进水口、外管进水口对应的进水连接管,同步分流进水口同一水平地安装在与内管出水口、外管出水口对应的出水连接管。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出水连接管安装有控制水流通断用的开关螺纹接头。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进水连接管的连接进水口、出水连接管的连接出水口分别安装有检测水温用的温度检测器。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进入内管分别连通在冷媒螺旋外管的进液端、冷媒螺旋内管的进液端,冷媒输出外管与冷媒输出内管分别连通在冷媒内管的出液端、冷媒螺旋内管的出液端。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冷媒螺旋外管的进液端与冷媒螺旋内管的进液端分别嵌装在海水螺旋外管的外管出水口、海水螺旋内管的内管出水口,冷媒螺旋外管的出液端、冷媒螺旋内管的出液端分别嵌装在海水螺旋外管的外管进水口、海水螺旋内管的内管进水口。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海水螺旋外管、海水螺旋内管、冷媒螺旋外管、冷媒螺旋内管、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输出外管分别在管内外壁设有防腐涂层。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海水螺旋外管和海水螺旋内管分别为不锈钢海水输送管,冷媒螺旋外管、冷媒螺旋内管、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输出外管分别为钛管冷媒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利用冷媒螺旋外管、冷媒螺旋内管分别内置于海水螺旋外管、海水螺旋内管,海水螺旋外管套装在海水螺旋内管外侧;多组换热配置,加大换热能效,提高换热量,加强调温效果。

2)通过海水螺旋外管、海水螺旋内管分别与进水连接管、出连接管,冷媒螺旋外管与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输出外管,冷媒螺旋内管与冷媒进入内管、冷媒输出内管的结构配合,形成有一入一出的海水管路,二进二出的氟管路,提高流速同步性,减少流阻,加强换热能效,提高出水量,减小能耗。

3)在进水连接管与出水连接管上分别增设温度检测器,提高调温精准度,保证海水养殖水源泵使用质量。

4)在防腐涂层的作用下,增加海水螺旋外管、海水螺旋内管、冷媒螺旋外管、冷媒螺旋内管、冷媒进入外管、冷媒输出外管的防腐蚀强度,减小泄露机率,确保海水养殖水源泵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附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其包括海水管组和冷媒管组。所述海水管组包括至少一组的海水螺旋外管1和海水螺旋内管2,冷媒管组包括至少一组的冷媒螺旋外管3和冷媒螺旋内管4。冷媒螺旋外管3和冷媒螺旋内管4分别内置于海水螺旋外管1和海水螺旋内管2的管内,海水螺旋内管2外置于海水螺旋外管1内侧上;多组换热配置,扩大换热面积,加大换热能效,提高换热量,加强调温效果。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海水螺旋外管1装配有与海水螺旋内管2同步进水与出水用的进水连接管5和出水连接管6,冷媒螺旋外管3分别装配有冷媒进出液用的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输出外管8,冷媒螺旋内管4分别装配有冷媒进出液用的冷媒进入内管9、冷媒输出内管10。

在优化方案中,所述海水螺旋外管1设有外管进水口11与外管出水口12,海水螺旋内管2设有内管进水口21与内管出水口22,进水连接管5设有连接进水口51与同步分流出水口52,出水连接管6设有连接出水口61与同步分流进水口62。所述内管进水口21与外管进水口11分别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52,内管出水口22与外管出水口12分别连接在同步分流进水口62,所述连接进水口51与连接出水口61分别与外部的海水输入管路和海水输出管路连接。

而且,所述海水螺旋内管2的内管进水口21与内管出水口22上下对角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52与同步分流进水口62上,海水螺旋外管1的外管进水口11与外管出水口12上下对角连接在同步分流出水口52与同步分流进水口62上。

期间,所述同步分流出水口52同一水平地安装在与内管进水口21、外管进水口11对应的进水连接管5,同步分流进水口62同一水平地安装在与内管出水口22、外管出水口12对应的出水连接管6。

另外,所述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进入内管9分别连通在冷媒螺旋外管3的进液端、冷媒螺旋内管4的进液端,冷媒输出外管8与冷媒输出内管10分别连通在冷媒内管的出液端、冷媒螺旋内管4的出液端。

并且,所述冷媒螺旋外管3的进液端与冷媒螺旋内管4的进液端分别嵌装在海水螺旋外管1的外管出水口12、海水螺旋内管2的内管出水口22,冷媒螺旋外管3的出液端、冷媒螺旋内管4的出液端分别嵌装在海水螺旋外管1的外管进水口11、海水螺旋内管2的内管进水口21。

这样,通过海水螺旋外管1、海水螺旋内管2分别与进水连接管5、出连接管,冷媒螺旋外管3与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输出外管8,冷媒螺旋内管4与冷媒进入内管9、冷媒输出内管10的结构配合,形成有一入一出的海水管路,二进二出的氟管路,提高流速的同步性,减少流阻,加强换热能效,提高出水量,减小能耗,确保海水养殖水源泵使用质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出水连接管6安装有控制水流通断用的开关螺纹接头63。方便装配,稳固性强,使用灵活,以保证海水养殖水源泵正常使用。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进水连接管5的连接进水口51、出水连接管6的连接出水口61分别安装有检测水温用的温度检测器13。提高调温精准度,保证海水养殖水源泵使用质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海水螺旋外管1、海水螺旋内管2、冷媒螺旋外管3、冷媒螺旋内管4、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输出外管8分别在管内外壁设有防腐涂层。其中,所述海水螺旋外管1和海水螺旋内管2分别为不锈钢海水输送管,冷媒螺旋外管3、冷媒螺旋内管4、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输出外管8分别为钛管冷媒输送管。增加海水螺旋外管1、海水螺旋内管2、冷媒螺旋外管3、冷媒螺旋内管4、冷媒进入外管7、冷媒输出外管8的防腐蚀强度,减小泄露机率,同时加强管路的适用性,确保海水养殖水源泵正常使用。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海水养殖水源泵用的换热装置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