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产品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3407发布日期:2019-08-23 23:0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瓶装产品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装产品烘干机。



背景技术:

瓶、罐装的产品在灌装前大都存在清洗瓶身的步骤,在清洗后以及水浴消毒后均需要进行瓶身烘干的工序。现有技术的烘干设备大都采用传送带来带动产品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热风烘干。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且传动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烘干设备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瓶装产品烘干机。

一种瓶装产品烘干机,包括干燥箱、沥水板、排风口、排风管路,所述干燥箱的一侧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干燥箱内倾斜的设有多个沥水板,所述沥水板一左一右的相间设置,构成连续的“Z”形的斜坡,最底部的一个所述沥水板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干燥箱侧面的开口,所述干燥箱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排风口,所述排风管路贯穿所述干燥箱的箱壁,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沥水板在靠近所述干燥箱的箱壁的位置设有弧形的缓冲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段还设有一层软质的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路贯穿所述干燥箱的箱壁,并继续延伸一段距离,再连通所述排风口,即所述排风口不接触所述干燥箱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还包括多片挡水板,设于所述沥水板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为“V”形板,凹面朝向竖直上方,多片所述挡水板于水平面内依次排列,相互之间间隔小于其自身宽度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不同层的所述挡水板之间,即不同的所述沥水板下方的所述挡水板之间,相互错开布置,一层的竖直投影位于相邻一层的缝隙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采用立式的设计,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并可将多个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并排设置成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利用重力带动产品下移、进行烘干,大大简化了传动结构,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产品烘干机1的剖视图。

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1包括干燥箱2、沥水板3、挡水板4、排风口5、排风管道6。

所述干燥箱2的右侧底部设有开口,作为卸料口。内部设有四片所述沥水板3一左一右的相间设于所述干燥箱2内,均向下倾斜,构成连续的“Z”形斜坡。最上方的一片所述沥水板3从所述干燥箱2顶部右侧起,向左下延伸,最下方的一片向右下延伸至所述卸料口。

所述沥水板3为网格板,在靠上的位置,即在连接所述干燥箱2的箱壁的位置设有弧形的缓冲段,并铺设有一层缓冲垫31。

每一所述沥水板3的下方,设有五条所述挡水板4,以与所述沥水板3向垂直的角度架设于所述干燥箱2内。五条所述挡水板4位于同一平面内,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不阻挡底部的热风。间隔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水板4自身的宽度,在下一层的所述挡水板4则设置于这一间隙的正下方,承接从间隙滴落的水珠。

所述挡水板4均朝向一端略微倾斜,并在末端设有一个开口,使得滴落于所述挡水板4的水珠可以从这些开口排出。

所述排风管道6一端接入热风源,另一端分裂为五条子管道,分别于所述干燥箱2的底部贯穿至所述干燥箱2内,穿过底面5cm后,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排风口5,向上排出热风。

具体实施时,在所述干燥箱2的右侧顶部设有进料传送带,底部卸料口的位置设有卸料传送带。所述干燥箱2的宽度比待加工的瓶装产品的高度大5cm,产品在离开传送带后,落入所述沥水板3上,随其倾斜的角度逐步向下滚动。

滚动过程中,表面附着的部分水珠在离心和重力的作用下被甩开,落入所述挡水板4排出。剩余的水珠则在热风的烘烤下被吹干。向上吹动的热风也起到减缓滚动速度的作用,保证足够的烘干时间。最终滚动至卸料传送带,完成烘干的工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1采用立式的设计,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并可将多个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1并排设置成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瓶装产品烘干机1利用重力带动产品下移、进行烘干,大大简化了传动结构,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