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992发布日期:2019-09-12 10:12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室是指带有低压负荷的室内配电场所,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的设施,分为高压配电室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一般指6kV到10kV的高压开关室。

由于环境的影响,高压配电室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通常都比较大,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环境对高压配电室中的设备的影响,在高压配电室中通常会配备制冷空调,来进行温湿度的调节。然而,高压配电室中的电磁干扰比较强烈,人为直接观测制冷空调的运行状态并使用制冷空调按键进行调控的方式实施起来不方便。但是,若高压配电室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均已达到了预设要求而制冷空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的话,会消耗过多的电能。

综上,目前关于高压配电室中的制冷空调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继电器等,提高了对高压配电室中的制冷空调的控制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红外发射器和设置在制冷空调电源线上的红外继电器;

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红外发射器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继电器无线相连;

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

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所述第一湿度值和所述第二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且,当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湿度差值均等于零时生成停止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停止信号发送给所述红外继电器;

所述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号后断开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制冷空调的压缩机相连接,且,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无线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零时生成温度调节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温度调节信号发送给所述红外接收器;

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温度调节信号后向压缩机发送温度调节功率信号,以使压缩机继续进行降温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湿度差值大于零时生成湿度调节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湿度调节信号发送给所述红外接收器;

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湿度调节信号后向压缩机发送湿度调节功率信号,以使压缩机继续进行除湿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温湿度状态查询信号;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温湿度状态查询信号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一湿度值和所述第二湿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外部调控信号;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调控信号后生成开启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红外继电器;

所述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连通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外围设置有壳体,且,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且,所述指示灯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均包裹有防水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系统,包括:后端处理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有多个;

所述后端处理器,用于调取与接收到的外部触发相对应的所述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

所述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湿度差值发送给所述后端处理器,以进行显示。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后端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或者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零时向外发出声音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其中,该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红外发射器和设置在制冷空调电源线上的红外继电器,在该装置中,上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红外发射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继电器无线相连,使用过程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由于制冷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隔的比较远,因而,测得的进风口处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通常表征了高压配电室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情况,测得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通常表征了制冷空调所制得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之后,中央处理器用于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第一湿度值和第二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这样,通过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的计算有效的比较了环境温湿度与制冷空调所制得的温湿度之间的差异,并且,当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均等于零时生成停止信号,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停止信号发送给红外继电器,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断开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即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及时切断制冷空调的电源,以节省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连接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1-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第二温湿度传感器;3-中央处理器;4-红外发射器;5-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环境的影响,高压配电室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通常都比较大,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环境对高压配电室中的设备的影响,在高压配电室中通常会配备制冷空调,来进行温湿度的调节。然而,高压配电室中的电磁干扰比较强烈,人为直接观测制冷空调的运行状态并使用制冷空调按键进行调控的方式实施起来不方便。但是,若高压配电室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均已达到了预设要求而制冷空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的话,会消耗过多的电能,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及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具体包括:设置在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设置在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2、中央处理器3、红外发射器4和设置在制冷空调电源线上的红外继电器,需要说明下,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可通过粘贴的方式分别吸附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由于在高压配电室中的制冷空调通常为立式的,这样,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隔较远,因此,第一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值用来表征环境中的温湿度值,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值用来表征空调制备的温湿度值。上述各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为: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红外发射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继电器无线相连。

使用过程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同时,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中央处理器用于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第一湿度值和第二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通过温度差值的计算有效的比对了环境与制冷空调的温度差异,通过湿度差值的计算有效的比对了环境与制冷空调的湿度差异。并且,当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均等于零时生成停止信号,当环境与制冷空调的温湿度相等,即已达到预期的制冷效果时,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红外信号传输的方式)将停止信号发送给红外继电器,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断开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以使空调及时切断电源,节省不必要的电能消耗。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还可以用其他可通过无线方式进通信的电子器件来代替。

此外,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红外接收器,当温湿度条件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为了有效调控制冷空调的运行效率,红外接收器与制冷空调的压缩机相连接,并且,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无线相连,使用过程中,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当温度差值大于零时生成温度调节信号,即温度控制还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时,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红外信号传输的方式)将温度调节信号发送给红外接收器,这样,红外接收器用于在接收到温度调节信号后向压缩机发送温度调节功率信号,当目前的温度下降速度较慢时,可通过温度调节功率信号来加大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使温度尽快降低;当目前的温度下降速度较慢(超出用户的预期目标)时,可通过温度调节功率信号来减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使温度缓慢降低,从而使压缩机按照人们的使用需求来进行降温处理。

相应的,除湿过程进行时,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当湿度差值大于零时生成湿度调节信号,即湿度控制还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时,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红外信号传输的方式)将湿度调节信号发送给红外接收器,这样,红外接收器用于在接收到湿度调节信号后向压缩机发送湿度调节功率信号,当目前的湿度下降速度较慢时,可通过湿度调节功率信号来加大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使湿度尽快降低;当目前的湿度下降速度较慢(超出用户的预期目标)时,可通过湿度调节功率信号来减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使湿度缓慢降低,从而使压缩机按照人们的使用需求来进行除湿处理。

此外,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灵活查询显示等,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移动终端5,这里的移动终端通常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与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述移动终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移动终端用于向中央处理器发送温湿度状态查询信号(例如,用户在移动终端上通过点击按键、触摸屏幕等生成的温湿度状态查询信号),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温湿度状态查询信号后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一湿度值和第二湿度值,以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来实时查看上述温湿度数据。

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制冷和除湿过程进行干预控制,具体实施时,移动终端还用于向中央处理器发送外部调控信号,即告知中央处理器现在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方式的优先级高于之前的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结合进行控制的方式,这样,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调控信号后生成开启信号,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红外信号传输的方式)将开启信号发送给红外继电器,之后,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启信号后连通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即由红外继电器来控制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恢复供电,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干预控制。

由于,高压配电室中的温湿度值较高,在空调的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凝露的产生,为了有效的保护中央处理器的电气特性,中央处理器的外围设置有壳体,壳体的形状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设定,并且,壳体的材质为塑料,从而能够有效阻挡外界产生的凝露等进入中央处理器的内部。

同样的,为了防止凝露渗透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内部,对其工作特性造成影响,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均包裹有防水膜,即防水膜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都包裹起来,但除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部分之外。

此外,为了使外界的用户能够清晰的查看到制冷空调的通电状态,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指示灯,上述指示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并且,上述指示灯均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外表面,这样,由指示灯来显示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状态,比如,电源连通或者断开。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红外发射器和设置在制冷空调电源线上的红外继电器,并且上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红外发射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继电器无线相连,使用过程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进风口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空调出风口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由于制冷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隔的比较远,因而,测得的进风口处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湿度值通常表征了高压配电室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情况,测得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湿度值通常表征了制冷空调所制得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之后,中央处理器用于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第一湿度值和第二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这样,通过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的计算有效的比较了环境温湿度与制冷空调所制得的温湿度之间的差异,并且,当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均等于零时生成停止信号,红外发射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停止信号发送给红外继电器,红外继电器用于在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断开制冷空调电源线与制冷空调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对制冷空调的电源的自动控制,从而节省了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系统包括:后端处理器和上述任一项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系统中,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通常有多个,以与高压配电室中独立设置的多个制冷空调相对应。在实施过程中,后端处理器用于调取与接收到的外部触发相对应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后端处理器的显示界面有限,为了能够很好的显示用户想要查看的某个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工作情况,通过上述外部触发来分辨是哪个具体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上述外部触发和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对应关系可进行预先设定,这样,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用来将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发送给后端处理器,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显示。

此外,为了有效监视在高压配电室中的制冷空调的运行状况,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器,并且,报警器与后端处理器相连接,这样,报警器能够用来在温度差值或者湿度差值小于零时向外发出声音报警,需要说明的是,当温度差值或者湿度差值小于零时说明制冷空调排出的风的温湿度值高于其吸入的风的温湿度值,在制冷空调制冷过程中,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除非制冷空调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报警器的设置能够对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进行有效监视,并通过声音信号的发出提醒相关人员前来维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系统包括:后端处理器和上述任一项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并且,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有多个,使用时,后端处理器用来调取与接收到的外部触发相对应的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用于将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发送给后端处理器,以进行显示,从而方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有效的查看各个在高压配电室中应用的制冷空调控制装置的工作情况,方便快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