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4466发布日期:2019-06-15 01:1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宣纸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宣纸的生产过程包括备料、制浆、捞纸、板榨、烘帖、剪纸等工序。其中的烘帖,也即烘纸,就是将成摞的湿纸层层揭开并贴附到烘纸用的作业面上,对湿纸进行烘烤使其干燥。

目前,烘贴操作已逐渐向半自动或自动式流水线作业方式发展,就是将载有湿纸的烘板安装到输送线上,通过输送线带动烘板经过烘箱,烘箱内采用流动的热风对湿纸进行烘干处理。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烘纸的数量,现有技术中烘板在输送线上的排布方式是,烘板在输送线上呈立状间隔排布,烘板的厚度方向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一致,相邻两烘板之间沿烘板厚度方向的间距小于烘板的宽度。然而,由于热风的风向通常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相邻两个烘板的相向一面沿风向的重叠区域不能被热风吹到,从热使烘板上的湿纸受热不均,烘干效果较差,且由此导致的返工也会极大影响烘纸的生产效率。

因此,在宣纸的烘干方面,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湿纸受热不均等问题的烘纸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其能够提高湿纸受热的均匀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包括烘板、a输送部、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和收热机构,烘板的内部设置有b流体通道,烘板的外部设置有供加热流体流入b流体通道的b入口和供加热流体流出b流体通道的b出口,b流体通道内流通的加热流体用于加热烘板;a输送部用于连续输送烘板,烘板呈立状间隔布置在a输送部上,烘板在a输送部上的输送方向与烘板的厚度方向一致;布热机构的输出口与b入口相连通并用于向b入口输入加热流体,收热机构的输入口与b出口相连通并用于将b出口流出的加热流体输回外部热循环装置,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烘板和收热机构通过管路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用于循环流通加热流体的闭环回路。

优选地,烘板内部呈空腔状,空腔内间隔布置有隔板,空腔通过隔板分隔而形成迂回状的b流体通道。

优选地,a输送部包括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a上输送带与a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烘板可拆卸式装配在a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之间,b入口位于烘板的底部,b出口位于烘板的顶部;布热机构位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与下层带面之间,且布热机构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布热机构的输出口为a下输送带上开设的a下空缺部构成,a下空缺部与b入口对应布置;收热机构位于a上输送带的上层带面与下层带面之间,且收热机构与a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收热机构的输入口为a上输送带上开设的a上空缺部构成,a上空缺部与b出口对应布置。

优选地,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装配烘板的限位槽,a下空缺部位于a下输送带上的限位槽的槽底,a上空缺部位于a上输送带上的限位槽的槽底,限位槽与烘板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用于对限位槽与烘板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优选地,密封结构为装配在限位槽内侧面的密封毛条构成。

优选地,a输送部的输送轨迹为u形,a输送部由a1子输送部、a2子输送部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与a2子输送部之间的过渡部构成,a1子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用于提供烘板从a1子输送部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上的烘板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a1子输送部由a1上输送带和a1下输送带构成,a1上输送带与a1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a2子输送部由a2上输送带和a2下输送带构成,a2上输送带与a2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

优选地,布热机构为布风罩构成,布风罩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热循环装置相连通的进风口,另一端为用于与b入口相接通的罩口;收热机构为收风罩构成,收风罩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热循环装置相连通的出风口,另一端为用于与b出口相接通的罩口;布风罩的罩口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的内侧对应活动密封布置,收风罩的罩口与a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的内侧对应活动密封布置。

优选地,布风罩的罩口和收风罩的罩口分别对可拆卸装配有密封毛条。

优选地,限位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移入烘板的敞口部,烘板移入限位槽的方向与烘板在a输送部上的宽度方向一致,a1子输送部上的限位槽的敞口部与a2子输送部上的限位槽的敞口部朝向相反。

优选地,该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还包括有用于封堵所述敞口部的封堵件,封堵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对烘板移入限位槽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的避让态;其二为:在烘板完全移入限位槽后,将敞口部堵住而使限位槽周侧呈封闭状的工作态。

优选地,烘板的底部装配有所述封堵件,封堵件在烘板完全移入限位槽时将所述敞口部堵住。

优选地,封堵件由固定板和转动安装在固定板的相对两侧的活动板构成,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烘板上,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转动的轴心线与烘板的高度方向一致,活动板具有向烘板旋转的自由度,烘板上设置有用于临时容置所述活动板的缺口部,活动板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固定板展开,此时活动板与固定板构成平板状,活动板在封堵件处于避让态时位于缺口部中;活动板的内侧面设置有c密封件,c密封件用于对封堵件与限位槽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

优选地,c密封件为设置在封堵件的内侧面的密封毛条构成。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通过在烘板内设置b流体通道,用以实现由内至外烘干湿纸的目的;通过布热机构对b入口输入加热流体,通过收热机构将b出口流出的加热流体输回外部热循环装置,由于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烘板和收热机构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用于循环流通加热流体的闭环回路,从而使烘板内循环流通加热流体,不仅有利于使烘板表面受热均匀,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烘板表面温度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烘纸效果和烘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加热式烘纸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当锁定组件处于解锁位时,触发组件随烘板相对于锁定组件移动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轴测图;

图8为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位时,烘板上的触发组件与锁定组件相抵靠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为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中的u形锁扣件处于锁紧位时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的轴测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为图11中所示的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6为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中的烘板在锁定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封堵件与烘板装配连接的局部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0-烘板,1100-a1类烘板,1200-a2类烘板,1300-b入口,1400-b出口,1500-隔板,1600-b流体通道,1700-缺口部,2000-烘箱,3000-a输送部,3100-a1子输送部,3200-a2子输送部,3300-过渡部,3400-a上输送带,3500-a下输送带,4000-b输送部,5000-限位槽,5100-敞口部,5200-封堵件,5210-固定板,5220-活动板,6000-锁定组件,6100-u形锁扣件,6110-(u形锁扣件的)a端6110,6120-(u形锁扣件的)b端,6200-锁定部,6300-a转轴,7000-触发组件,7100-a触发部,7200-b触发部,7300-b转轴,8000-解锁组件,9000-驱动组件,11000-布热机构,12000-收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纸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

烘板1000,用于贴附待烘干的湿纸;

烘箱2000,用于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实施干燥;

循环输送线,用于循环输送呈立状布置的烘板1000,其包括:

a输送部3000,位于烘箱2000的内部,a输送部3000上相邻两个烘板1000之间沿a方向的间距小于该烘板1000的宽度,a方向为该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厚度方向;

b输送部4000,位于烘箱2000的外部,且与a输送部3000首尾相连,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

夹具,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其用于固定烘板1000,且烘板1000可拆卸地装配在夹具上;

收纸区域,设置在b输送部4000的外侧,用于将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取下;

贴纸区域,设置在b输送部4000的外侧,且该贴纸区域沿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顺延布置在收纸区域之后,用于将待烘干的湿纸张贴至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先在贴纸区域对b输送部4000上未贴附宣纸的烘板1000进行贴纸操作,烘板1000贴纸完毕后,再将烘板1000在b输送部4000上推送至a输送部3000的首端,通过a输送部3000上设置的夹具将烘板1000固定,使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保持立状姿态进行输送;由于a输送部3000位于烘箱2000的内部,烘板1000携带湿纸在随a输送部3000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对湿纸的烘干操作,待烘板1000移动至a输送部3000的尾端时,烘纸操作完毕;烘纸完毕后,位于收纸区域的操作人员将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并移动至b输送部4000上,然后将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取下收集起来,接着已取下纸张的空置烘板1000推送至贴纸区域,由贴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贴纸操作,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烘板1000的循环输送和宣纸的连续烘干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通过设置由a输送部3000和b输送部4000构成的循环输送线,能够便于实现循环烘纸操作,其中a输送部3000用于提供烘板1000在烘箱2000内的输送轨迹,通过限定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排布间距,能够有效增加烘板1000的排布密度,进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烘纸数量,也即能够提高烘纸效率,b输送部4000用于提供烘板1000在烘箱2000外部的输送轨迹,以便于烘板1000输送至收纸区域时进行收纸操作,以及便于烘板1000在贴纸区域进行贴纸操作,而且,由于烘板1000在b输送部4000上的宽度方向与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一致,这样无需调整烘板1000姿态,即可进行收纸和/或贴纸操作,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a输送部3000上设置夹具,便于可拆卸的装配烘板1000,起到固定烘板1000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输送。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方便快捷的将烘板1000装配到a输送部3000上,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夹具包括限位槽5000,限位槽5000固定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限位槽5000的长度方向与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一致,且限位槽5000的长度与烘板1000的宽度相适配,限位槽5000用于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并能限制烘板1000沿a方向相对于a输送部3000移动。

为了使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将烘板1000自身自动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并且在预设位置能够自动解除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中的锁定状态,以便烘板1000顺利移出限位槽5000。本实施例提供了的解决方案:该烘纸设备还包括锁定组件6000、解锁组件8000和触发组件7000,锁定组件6000与夹具对应设置,锁定组件6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对烘板1000的位置实施锁定且能够防止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其二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对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的移动进行避让,触发组件7000活动安装在烘板1000上,触发组件7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触发组件7000随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而与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并使锁定组件6000向锁定位切换的触发态;其二为:触发组件7000与锁定组件6000相脱离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向解锁位切换的避让态,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其原理是: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移动轨迹上的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触发锁定组件6000由解锁位切换至锁定位,以实现将烘板1000自动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另外,烘板1000在随a输送部3000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的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从而使触发组件7000脱离对锁定组件6000的抵靠,进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由锁定位切换至解锁位,以便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内移出。

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锁定组件6000包括有u形锁扣件6100和锁定部6200,u形锁扣件6100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a转轴6300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在烘板1000上,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朝向烘板1000弯折,且b端6120、a端6110沿着b方向依次布置,b方向为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抵接时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脱离时锁定组件6000可恢复至解锁位,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对锁定部6200和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锁定组件6000的工作原理是:当初始状态时,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能够对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状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触发组件7000随着烘板1000移动而与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相抵靠,由于u形锁扣件6100是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的,在b端6120受触发组件7000抵靠作用下,a端6110发生转动,直至将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使得烘板1000不能相对于限位槽5000移动而处于锁止状态,从而达到将烘板1000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定部6200可以设置在烘板1000上或触发组件7000上,也可以借助支架与烘板1000或触发组件7000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自动触发锁定组件6000对烘板1000的位置进行锁止的目的即可。

更具体的,如图6至图9所示,触发组件7000通过b转轴7300与烘板1000转动连接,b转轴7300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一致,触发组件7000包括有a触发部7100和b触发部7200,a触发部7100用于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抵靠,b触发部7200用于与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解锁组件8000设置在b触发部7200的移动轨迹上,且解锁组件8000与b触发部7200抵靠时能够驱使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相脱离的状态,触发组件7000与烘板1000的铰接处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组件7000自动复位至触发态。触发组件7000的工作原理是:触发组件7000在初始状态下是处于触发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a触发部7100的移动轨迹上,a触发部7100与a端6110抵靠能够驱使b端6120移动并最终将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烘板1000随着a输送部3000输送过程中,b触发部7200与位于其移动轨迹上的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解锁组件8000驱使b触发部72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脱离,从而使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向避让锁定部6200的位置移动,实现解锁目的。

为了使得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与触发组件7000的a触发部7100脱离后,u形锁扣件6100能够自动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是:u形锁扣件6100与a输送部3000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6100在触发组件7000处于避让态时自动复位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的状态。

为了方便移动烘板1000,如图2至图9所示,以及减小烘板1000在移动过程中与相关结构之间的摩擦阻力,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烘板1000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a滚轮,烘板1000可通过a滚轮沿其宽度方向移动,触发组件7000位于烘板1000的底部,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时,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均锁定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

为了提高锁定组件6000对烘板1000进行锁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限位槽5000的中分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u形锁扣件6100。另外,通过布置对称的u形锁扣件6100,一旦其中一个u形锁扣件6100损坏,另一个仍然能够继续工作,从而还有利于保证整个a输送部300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便于制作和应用解锁组件8000,以及降低成本,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斜面与触发组件7000的b触发部7200构成斜面驱动配合,用以驱使触发组件7000的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的状态,斜面的斜面高度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增大。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为了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以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a输送部3000的输送长度,进而能够提高烘板1000的输送数量的目的,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为u形,其包括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的过渡部3300,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3300用于提供烘板1000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33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33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过渡部3300和b输送部4000均可设置为滑槽的形式,滑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限位槽5000相同,进而能够有利于烘板1000在转移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立状姿态。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在由a1子输送部3100向a2子输送部3200转移时,能够利用自身重力作用而移动,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过渡部3300沿其输送方向的首端的高度大于其尾端的高度。

另外,为了能够保证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顺利移出,可以在a1子输送部3100的远离过渡部3300的一侧设置推送机构,用于将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推出,如果推动力足够大,可以将烘板1000由a1子输送部3100经过渡部3300直接推至a2子输送部3200上的限位槽5000中。

当然,为了保证a输送部3000的运行更加稳定,可以在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高于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的基础上,利用推送机构将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推出至过渡部3300上即可,然后,烘板10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过渡部3300滑向a2子输送部3200,此中实施方案下,推送机构的作用力不必太大,能够有效避免因烘板1000运动速度快、惯性大而导致磕碰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分别在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能够可靠的进行锁定和解锁,u形锁扣件6100在a1子输送部3100上的朝向与在a2子输送部3200上的朝向相反;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分别用于在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与对应的u形锁扣件6100构成锁紧配合;解锁组件8000设有两处,两处解锁组件8000分别位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a2子输送部3200的尾端。

为了使收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收纸操作的同时,贴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能够进行贴纸操作,本实施例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b输送部4000的长度大于烘板1000的长度的两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加热式烘纸设备,包括烘板1000、烘箱2000和设置在烘箱2000内的a输送部3000,烘板1000呈立状间隔布置在a输送部3000上,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与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一致;烘板1000包括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沿着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布置;a1类烘板1100与相邻的a2类烘板1200之间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流通加热流体的a3口部;a1类烘板11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a11端、a12端,a2类烘板1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a21端、a22端,a11端和a21端均位于a输送部3000的同侧,a11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供加热流体从a1类烘板11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1口部,a22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供加热流体从a2类烘板12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2口部,a12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阻碍加热流体从a1类烘板11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1阻碍部,a21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阻碍加热流体从a2类烘板12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2阻碍部;a1口部、a3口部和a2口部沿着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首尾相连形成迂回状的a流体通道。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加热式烘纸设备,通过将烘板1000分成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两种,两种烘板1000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布置,且a1类烘板1100在a输送部3000上沿烘板1000宽度方向的布置与相邻的a2类烘板1200不同,在两种烘板1000的外围与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迂回状的a流体通道,即形成在a输送部3000上各烘板1000的外围进行迂回布热的方式,有利于使a输送部3000上的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的沿烘板1000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均能受热,且能提高烘板1000上的湿纸的受热均匀度,从而改善烘纸质量,提高烘纸效率和烘纸效果。

为了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防止热能的流失,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1阻碍部和a2阻碍部均包括有a密封件,a密封件用于分别填充烘箱2000内壁与a12端、a21端之间的空隙。

为了能够方便拆卸更换a密封件,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密封件分别与a12端、a21端可拆卸连接,a密封件与烘箱2000内壁构成活动密封配合。

具体的,a密封件为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边部的密封毛条构成。

为了防止加热流体直接对密封毛条产生冲击,而导致密封毛条的密封效果下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1阻碍部和a2阻碍部均还包括有导流件,导流件设置在密封毛条的迎着加热流体流向的一侧,用于调整加热流体的流动方向。

为了使加热流体在导流件处的流向调整更加平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导流件的迎着加热流体流向的一侧为弧形导风件构成,弧形导风件背离密封毛条的一侧的外表面为凹形面。

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分别将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对应装配到a输送部3000上的预设位置,并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该外加热式烘纸设备还包括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均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a1类夹具、a2类夹具分别用于可拆卸式装配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均由限位槽5000构成,限位槽5000的长度方向与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一致,且限位槽5000的长度与烘板1000的宽度保持一致。另外,由于烘板1000使可拆卸式装配在a输送部3000上,因此还有利于对a输送部3000上的烘板1000进行拆装操作。

如图2至图9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将烘板1000自身自动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并且在预设位置能够自动解除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中的锁定状态,以便烘板1000顺利移出限位槽5000。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是:还包括锁定组件6000、触发组件7000、解锁组件8000和驱动组件9000,锁定组件6000与限位槽5000对应设置,锁定组件6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对烘板1000的位置实施锁定且能够防止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其二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对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的移动进行避让,触发组件7000活动安装在烘板1000上,触发组件7000用于与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并使锁定组件6000向锁定位切换,解锁组件8000装配在驱动组件9000上,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与锁定组件6000相脱离,锁定组件6000在脱离触发组件7000的抵靠后可向避让位切换,驱动组件9000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可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位置。其工作原理是: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移动轨迹上的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触发锁定组件6000由解锁位切换至锁定位,以实现将烘板1000自动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另外,烘板1000在随a输送部3000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9000驱使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以便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从而使触发组件7000脱离对锁定组件6000的抵靠,进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由锁定位切换至解锁位,以便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内移出。

其中,驱动组件9000可以选用气缸或者电机。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制作和应用解锁组件8000,以及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触发组件7000上用于与斜面相抵靠的部位为b触发部7200构成,b触发部7200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斜面的高度沿着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增大。

为了降低b触发部7200与斜面相抵靠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优选的方案是:b触发部7200为b滚轮,b滚轮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平行。

为了b滚轮在与斜面抵靠时能够方便定位,且在抵靠运动时防止运动轨迹发生偏移,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斜面上设置有与b滚轮相适配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c方向一致,c方向为b滚轮在斜面上相对于斜面运动的方向。

由于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在a输送部3000上沿烘板1000的板宽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需要改变解锁组件8000所处的位置,才能分别与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上的b触发部7200相抵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驱动组件9000包括相连接的a驱动件与b驱动件,a驱动件与解锁组件8000相连接,a驱动件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a触发区域,b驱动件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b触发区域,a触发区域、b触发区域分别位于相邻两个b触发部7200的移动轨迹上。

进一步的,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锁定组件6000包括有u形锁扣件6100和锁定部6200,u形锁扣件6100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转轴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在烘板1000或触发组件7000上,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朝向烘板1000弯折,且b端6120、a端6110沿着b方向依次布置,b方向为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触发组件7000上用于与u形锁扣件6100相抵靠的部位由a触发部7100构成,锁定部6200沿a方向的长度小于a触发部7100沿a方向的长度,a方向为该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厚度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抵接时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脱离时锁定组件6000可恢复至解锁位,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对滚轮和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锁定组件6000的工作原理是:当初始状态时,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能够对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状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触发组件7000随着烘板1000移动而与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相抵靠,由于u形锁扣件6100是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的,在b端6120受触发组件7000抵靠作用下,a端6110发生转动,直至将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使得烘板1000不能相对于限位槽5000移动而处于锁止状态,从而达到将烘板1000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

为了使烘板1000能够在不同的输送路径间转移,以及分别在不同的输送路径上能够可靠的进行锁定和解锁,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为u形,其包括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的过渡部3300,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3300用于提供烘板1000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33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33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且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在a1子输送部3100上的布置与其在a2子输送部3200上的布置保持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a触发部7100的两侧的锁定部6200分别用于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锁紧配合,a1类烘板11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的布置方向与a2类烘板12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的布置方向相反。

为了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防止加热流体从烘板1000的顶部与烘箱2000内壁的间隙中流失,降低烘纸效果和烘纸效率,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包括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a上输送带与a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烘板1000可拆卸式装配在a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之间,限位槽5000对应布置在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上,u形锁扣件6100设置在a上输送带和/或a下输送带上,锁定部6200和触发组件7000设置在烘板1000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和/或底部。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更优选的方案是,将u形锁扣件6100布置在限位槽5000的外侧,从而避免在限位槽5000上开设供u形锁扣件6100活动的空缺部,以减少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紧机构,包括有:

可移动的锁定部6200;

a触发部7100,随锁定部6200同步同向移动;

a转轴6300,设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旁侧,其轴心线与竖直方向一致;

u形锁扣件6100,u形锁扣件6100的中间部位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朝向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的同侧弯折,b方向为b端6120指向a端6110的方向,锁定部6200的移动方向与b方向相平行,u形锁扣件61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触发部7100沿b方向与a端6110相抵靠,使u形锁扣件6100转动至将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内侧的锁紧位;其二为:a触发部7100与a端6110脱离,使u形锁扣件6100可转动至对锁定部6200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u形锁扣件61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明提供的锁紧机构,设置有随锁定部6200移动的a触发部7100,通过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抵靠,使得u形锁扣件6100绕a转轴6300转动至将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内侧的锁紧位,当a触发部7100脱离对a端6110的抵靠后,u形锁扣件6100可绕a转轴6300转动至对锁定部6200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由此可实现锁紧和解锁功能。

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为:u形锁扣件61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能够对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进行避让,且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a触发部71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a触发部7100相抵靠的状态;当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抵靠时,能够驱使u形锁扣件6100发生反转,使得锁定部6200能被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此时a触发部7100也位于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当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后,u形锁扣件6100可反转至解锁位。

如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还包括水平布置的b转轴7300和一端通过b转轴7300转动安装的触发杆件,触发杆件随锁定部6200同步移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设有b触发部7200和所述a触发部7100,当u形锁扣件6100处于锁紧位时,通过抬升b触发部7200可使a触发部7100抬升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的状态。

如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锁定部6200固定设置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且锁定部6200、a触发部7100和u形锁扣件6100均位于触发杆件的同侧。比如,锁定部6200、a触发部7100和u形锁扣件6100均位于触发杆件的下侧。

如图6至图10所示,为了使锁定部6200沿b方向及其反向运动时,能够与朝向相反的u形锁扣件6100构成锁紧配合,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b方向布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

如图6至图10所示,为了提高u形锁扣件6100对锁定部6200进行锁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u形锁扣件6100对称布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两侧,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处于解锁位时,a端6110的间距小于b端6120的间距,a触发部7100沿d方向的长度大于锁定部6200沿d方向的长度,d方向为锁定部6200移动轨迹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的间距方向。

为了使触发杆件能够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触发杆件与b转轴7300之间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杆件自动复位至a触发部7100可与u形锁扣件6100相抵靠的状态。

为了便于u形锁扣件6100实现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u形锁扣件6100与a转轴6300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6100在a端6110解除受力后自动复位至解锁位。

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将u形锁扣件6100对锁定部6200的锁定进行解除,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还包括解锁组件8000,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b触发部7200相抵靠并使b触发部7200抬升,b触发部7200抬升到一定高度后,使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从而利于u形锁扣件6100向解锁位切换。

为了更简单有效的实现抬升b触发部7200的目的,优选的方案为: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斜面的高度沿着解锁组件8000远离b触发部7200的方向增大,b触发部7200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b触发部7200能够在斜面提供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抬升。

为了降低b触发部7200与斜面相抵靠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优选的方案是:b触发部7200为b滚轮构成。

为了b滚轮在与斜面抵靠时能够方便定位,且在抵靠运动时防止运动轨迹发生偏移,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斜面上设置有与b滚轮相适配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c方向一致,c方向为b滚轮在斜面上相对于斜面运动的方向。

如图1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包括烘板1000、a输送部3000、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11000和收热机构12000,烘板1000的内部设置有b流体通道1600,烘板1000的外部设置有供加热流体流入b流体通道1600的b入口1300和供加热流体流出b流体通道1600的b出口1400,b流体通道1600内流通的加热流体用于加热烘板1000;a输送部3000用于连续输送烘板1000,烘板1000呈立状间隔布置在a输送部3000上,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输送方向与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一致;布热机构11000的输出口与b入口1300相连通并用于向b入口1300输入加热流体,收热机构12000的输入口与b出口1400相连通并用于将b出口1400流出的加热流体输回外部热循环装置,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11000、烘板1000和收热机构12000通过管路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用于循环流通加热流体的闭环回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通过在烘板1000内设置b流体通道1600,用以实现由内至外烘干湿纸的目的;通过布热机构11000对b入口1300输入加热流体,通过收热机构12000将b出口1400流出的加热流体输回外部热循环装置,由于外部热循环装置、布热机构11000、烘板1000和收热机构12000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用于循环流通加热流体的闭环回路,从而使烘板1000内循环流通加热流体,不仅有利于使烘板1000表面受热均匀,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烘板1000表面温度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烘纸效果和烘纸效率。

如图15所示,为了使加热流体在烘板1000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以充分利用其热量,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烘板1000内部呈空腔状,空腔内间隔布置有隔板1500,空腔通过隔板1500分隔而形成迂回状的b流体通道1600。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了节省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布热机构11000和收热机构12000,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a输送部3000包括a上输送带3400和a下输送带3500,a上输送带3400与a下输送带3500上下对应布置,烘板1000可拆卸式装配在a上输送带3400的下层带面与a下输送带3500的上层带面之间,b入口1300位于烘板1000的底部,b出口1400位于烘板1000的顶部;布热机构11000位于a下输送带3500的上层带面与下层带面之间,且布热机构11000与a下输送带3500的上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布热机构11000的输出口为a下输送带3500上开设的a下空缺部构成,a下空缺部与b入口1300对应布置;收热机构12000位于a上输送带3400的上层带面与下层带面之间,且收热机构12000与a上输送带3400的下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收热机构12000的输入口为a上输送带3400上开设的a上空缺部构成,a上空缺部与b出口1400对应布置。

为了便于将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拆装以及提高加热流体闭环回路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上输送带3400和a下输送带3500上下对应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装配烘板1000的限位槽5000,a下空缺部位于a下输送带3500上的限位槽5000的槽底,a上空缺部位于a上输送带3400上的限位槽5000的槽底,限位槽5000与烘板1000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用于对限位槽5000与烘板100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具体的,密封结构为装配在限位槽5000内侧面的密封毛条构成。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输送路径较长的a输送部3000,本实施例结合如图1至图3所示的a输送部3000的布置形式,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为u形,a输送部3000由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的过渡部3300构成,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3300用于提供烘板1000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33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33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a1子输送部3100由a1上输送带和a1下输送带构成,a1上输送带与a1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a2子输送部3200由a2上输送带和a2下输送带构成,a2上输送带与a2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其中,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均布置有布热机构11000和收热机构12000,a1子输送部3100上的布热机构11000与a1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内侧活动密封配合,a1子输送部3100上的收热机构12000与a1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a2子输送部3200上的布热机构11000与a2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内侧活动密封配合,a2子输送部3200上的收热机构12000与a2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的内侧活动密封配合。其原理是,烘板1000在a1子输送部3100上随着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烘干一段时间后,再通过过渡部3300转移至a2子输送部3200上随着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接着再烘干一段时间,由此,不仅延长了输送路径,而且随着输送路径的延长,输送路径上进行烘干的宣纸数量也得以增加,从而提高烘纸的效率。

另外,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布置形式,可以参照图5所示的烘板1000的布置形式,在此基础上,将a输送部置于烘箱2000中,且在a流体通道中进行烘板1000外围的迂回布热,可实现烘板1000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迂回布热,有利于提高烘纸效率。

具体的,布热机构11000为布风罩构成,布风罩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热循环装置相连通的进风口,另一端为用于与b入口1300相接通的罩口;收热机构12000为收风罩构成,收风罩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热循环装置相连通的出风口,另一端为用于与b出口1400相接通的罩口;布风罩的罩口与a下输送带3500的上层带面的内侧对应活动密封布置,收风罩的罩口与a上输送带3400的下层带面的内侧对应活动密封布置。

更优选的方案是,布风罩的罩口和收风罩的罩口分别对可拆卸装配有密封毛条。

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安装以及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转移,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限位槽50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移入烘板1000的敞口部5100,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与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宽度方向一致,a1子输送部3100上的限位槽5000的敞口部5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上的限位槽5000的敞口部5100朝向相反。

如图11、图13、图15和图16所示,为了能够实现在烘板1000完全移入限位槽5000后自动封堵敞口部5100,以提高限位槽5000与烘板1000之间的密封性能。该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还包括有用于封堵所述敞口部5100的封堵件5200,封堵件52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对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的避让态;其二为:在烘板1000完全移入限位槽5000后,将敞口部5100堵住而使限位槽5000周侧呈封闭状的工作态。

如图11、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烘板1000的底部装配有封堵件5200,封堵件5200在烘板1000完全移入限位槽5000时将所述敞口部5100堵住。

如图17所示,为了使带有封堵件5200的烘板1000能够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转移,本实施例对封堵件5200的具体结构提出了一种优选方案:封堵件5200由固定板5210和转动安装在固定板5210的相对两侧的活动板5220构成,固定板5210的宽度与限位槽5000的内宽相适配,固定板5210固定设置在烘板1000上,活动板5220相对于固定板5210转动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活动板5220具有向烘板1000旋转的自由度,烘板1000上设置有用于临时容置所述活动板5220的缺口部1700,活动板5220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固定板5210展开,此时活动板5220与固定板5210构成平板状,活动板5220在封堵件5200处于避让态时位于缺口部1700中;活动板5220的内侧面设置有c密封件,c密封件用于对封堵件5200与限位槽5000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烘板1000需要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转移时,烘板1000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需布置封堵件5200,在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过程中,烘板1000两侧的封堵件5200的工作过程不同,烘板1000上靠近限位槽5000一侧的封堵件5200的工作过程为:活动板5220因限位槽5000的槽壁的阻碍作用而内收至与烘板1000啥能够的缺口部1700贴合,活动板5220内收到位后,固定板5210的宽度即为此时封堵件5200的宽度,便于烘板1000继续向限位槽5000内移动;烘板1000上远离限位槽5000一侧的封堵件5200的工作过程为:活动板5220的背离烘板1000的一侧由于未受到任何作用力,因此活动板5220始终保持展开状态,当烘板1000完全移入限位槽5000后,活动板5220与固定板5210一起构成封堵敞口部5100的封堵结构。

优选地,c密封件为设置在封堵件5200的内侧面的密封毛条构成。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烘纸方法,现结合图1至图16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贴附有湿纸的烘板1000装配到a输送部3000上;

对a输送部3000上的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

将带有已烘干纸张的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纸方法,通过将贴有湿纸的烘板1000放到a输送部3000上进行输送并进行烘纸操作,不仅节省了人力,方便进行烘纸操作,还能减少操作时间间隙,从而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烘纸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将烘板1000装配到a输送部3000的方法包括:将烘板1000插入a输送部3000上的限位槽5000中,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沿a输送部3000进行输送。

为了实现将烘板1000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以防烘板1000在输送过程中沿限位槽5000移动,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将烘板1000装配到a输送部3000的方法还包括:在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过程中,将锁定组件6000切换至锁定位,使烘板1000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

为了便于将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将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的方法包括:先将锁定组件6000切换至解锁位,再将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抽出。

为了实现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是,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的方法包括:将a输送部3000置于烘箱2000内,通过烘箱2000内提供的热风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的一种实施方案,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的方法具体为:在烘箱2000内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通入加热流体,并使加热流体在烘板1000外部的呈迂回状的a流体通道内流通,进而使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的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均匀受热。其烘纸原理为:通过在烘板1000的外围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布置迂回的a流体通道,使得热风呈迂回状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吹至各个烘板1000上的湿纸表面,以烘干湿纸,且提高湿纸受热的均匀度,有利于提高纸张烘干质量。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的方法包括:在烘板1000内循环流通加热流体对烘板1000进行加热,以使烘板1000上的湿纸烘干。其烘纸原理为:利用烘板1000内部的循环流动的加热流体,使得烘板1000由内至外受热,且烘板1000外表面受热均匀度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纸张的烘干效果,另外,由于采用内部迂回加热,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加热流体的热能,还能防止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具体的,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的方法具体为:在烘板1000内的呈迂回状的b流体通道1600内循环流通加热流体。其烘纸原理为:利用烘板1000内部的迂回状的b流体通道1600通入循环流动的加热流体,使得烘板1000由内至外受热,且烘板1000外表面受热均匀度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纸张的烘干效果,另外,由于采用内部迂回加热,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加热流体的热能,还能防止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输送数量,且利用有限的空间将a输送部3000的输送路径延长,本实施例采取的优选方案是,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进行烘干的方法还包括:在烘板1000沿a输送部3000输送的过程中,将烘板1000由a1子输送部3100转移至a2子输送部3200。

具体的,将烘板1000转移的方法为:当烘板1000输送至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时,先通过解锁组件8000将a1子输送部3100上的锁定组件6000切换至解锁位,使烘板1000经由过渡部3300移至a2子输送部3200上,然后通过烘板1000上的触发组件7000将a2子输送部3200上的锁定组件6000切换至锁定位。

将解锁组件8000切换至解锁位的方法为:通过解锁组件8000与触发组件7000的b触发部7200抵靠,使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脱离,进而使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移动至与锁定部6200解除锁紧配合的位置。

将锁定组件6000切换至锁定位的方法为:通过触发组件7000的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抵靠,并使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移动至与锁定部6200构成锁紧配合的位置。

为了便于取下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将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之后,将烘板1000移至收纸区域,取下烘板1000的两侧已烘干的纸张。

为了循环利用烘板1000,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将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取下之后,将烘板1000移至贴纸区域,将湿纸贴附到烘板1000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