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一体化新风整机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046发布日期:2019-09-12 10:1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性一体化新风整机流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整机外壳及内部流道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封性一体化新风整机流道。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雾霾天气的影响以及人们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我国环境类电器迎来了发展机遇。在众多环境类电器当中,一种会让房子自由呼吸的新风系统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据悉,新风系统不但能净化空气还能改善室内湿热环境,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种新风系统被认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各种新科技的运用,室内空气污染源越来越多,甲醛、PM2.5、高浓度二氧化碳、烟雾等诸多因素正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呼吸的房子”应运而生,即装有新风系统的房屋。

研究表明,新风系统能将室外新风经过过滤、净化后的优质空气送进室内,将室内的污染空气通过甲醛、PM2.5、苯等有害物质排出室外,进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让室内空气有益于健康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吊顶新风机大多采用多块钣金拼合用螺丝固定,多块钣金和螺丝固定容易造成内部新风整机密封性差,通过螺丝固定的钣金容易产生拉伸,容易产生缝隙,导致新风机内部流道不是完全隔离的两个墙体,影响新风净化的效果。如何解决新风整机内部密封性是新风机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密封性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内部结构一体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密封性差、用隔音棉黏贴密封容易导致胶水污染、同时减少流道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封性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内部结构一体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封性一体化新风整机流道,包括设置于新风整机的外壳内的两个完全隔离的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由设置于新风整机内部的新风中隔板、新风侧隔板、回风中隔板、回风侧隔板以及全热交换芯体整合而成,其中,

新风中隔板和回风中隔板相互间隔地竖立设置于外壳内部,全热交换芯体安装于新风中隔板和回风中隔板之间的热交换腔室内,新风中隔板和回风中隔板的外侧分别固定焊接有新风侧隔板与回风侧隔板,由新风中隔板和新风侧隔板构成与室内连通的送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由回风中隔板和回风侧隔板构成与外界连通的新风腔室和排风腔室,新风腔室和送风腔室在外壳内成对角设置;

全热交换芯体内具有交叉且互相间隔的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全热交换芯体的横截面自中间向顶侧和底侧减小,全热交换芯体的上下侧与外壳内侧的顶面和底面密封连接,且左右侧各密封连接于新风中隔板和回风中隔板的中部,以将热交换腔室分隔成四个间隔的小室,并分别与新风腔室、送风腔室、回风腔室和排风腔室连通;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新风腔室和送风腔室连通构成新风流道,回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回风腔室和排风腔室连通构成回风流道。

优选地,新风中隔板上开设有成对角设置的送风窗口和回风窗口,送风窗口和回风窗口由新风侧隔板间隔,且分别位于全热交换芯体的两侧;回风中隔板上开设有新风窗口和排风窗口,新风窗口和排风窗口由回风侧隔板间隔,且分别位于全热交换芯体的两侧;新风窗口和新风腔室连通,排风窗口和排风腔室连通,送风窗口和送风腔室连通,回风窗口和回风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新风整机的外壳位于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各设有一法兰,法兰与外壳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送风腔室和排风腔室内各设有一个风机。

进一步地,送风腔室中还设有一个过滤器,过滤器位于新风流道内的风机的上游。

更进一步地,新风中隔板和回风中隔板的相对的内侧面中部各设有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具有一个呈多棱柱外形的对称的壳体,位于其中部的对角面所在的两端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相接。

进一步地,新风中隔板、新风侧隔板、回风中隔板和回风侧隔板均为金属隔板,厚度为0.8-1.5mm。

进一步地,新风中隔板和新风侧隔板一体焊接而成,回风中隔板和回风测隔板一体焊接而成,再与新风整机的外壳焊接而成,外壳的一侧安装有门盖。

进一步地,全热交换芯体与新风中隔板、回风中隔板及外壳内侧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化焊接技术将壳体内部隔开,钣金、外壳和法兰形成一个密封两个流道整体,避免内部漏风造成新风和回风出现混风状况,导致室内空气净化不净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整机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整机内部各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整机内流道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整机流道的走向示意图。

图中,1整机外壳,2法兰,3门盖,4新风中隔板,5回风中隔板,6新风侧隔板,7回风侧隔板,8垫高板,9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10全热交换芯体,11热交换腔室,12送风腔室,13回风腔室,14新风腔室,15排风腔室,16小室,17新风通道,18回风通道,19新风流道,20回风流道,21送风窗口,22回风窗口,23新风窗口,24排风窗口,25风机,26过滤器,27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新风整机,包括整机外壳1,整机外壳1的两端安装有法兰2,整机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门盖3。

整机的各构件如图2和图3所示,整机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新风中隔板4、新风侧隔板6、回风中隔板5、回风侧隔板7以及全热交换芯体10,全热交换芯体10的下侧设置有垫高板8,以将全热交换芯体10安装在合适的高度。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中隔板4和回风中隔板5相互间隔地竖立设置于整机外壳1内部,两者之间围成了一个热交换腔室11,全热交换芯体10安装于热交换腔室11内,新风中隔板4和回风中隔板5的外侧分别固定焊接有新风侧隔板6与回风侧隔板7,新风侧隔板6竖立设置并在整机外壳1内与新风中隔板4一起分隔出与室内连通的送风腔室12和回风腔室13,回风侧隔板7也为竖立设置,并与回风中隔板5一起分隔出与外界连通的新风腔室14和排风腔室15。新风腔室14和送风腔室12在整机外壳1内成对角设置,新风腔室14与回风腔室13位于整机的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全热交换芯体10内具有交叉且互相间隔的新风通道17和回风通道18,从室外流入的新风和从室内流出的回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内通过并进行热交换,使新风获得一部分冷/热量后,送风进入室内。

如图4所示,全热交换芯体10具有一个呈多棱柱外形的对称的壳体,具有位于中间的对角面所在的对称平面,全热交换芯体10的横截面自中间向顶侧和底侧减小,并且,其上下侧的端面与整机外壳1内侧的顶面和底面密封连接,且左右侧各密封连接于新风中隔板4和回风中隔板5的中部,以将热交换腔室11分隔成四个间隔的小室16,并分别与新风腔室14、送风腔室12、回风腔室13和排风腔室15连通,这样流经各腔室的空气就能够各自独立地与全热交换芯体10相通而各腔室均由隔板相隔。

为便于密封连接,在新风中隔板4和回风中隔板5的相对的内侧面中部各设有一个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10的壳体为六棱柱体,位于其中部的对角面所在的两端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相接,与固定槽相接的上下侧各布置一密封条27,以防止新风在流动中被混入回风;六棱柱体的上、下端面均平行并分别与整机外壳1内侧的顶面、底面相接,连接处也设置有密封条27。

全热交换芯体10的新风通道17的两端分别与新风腔室14和送风腔室12连通构成新风流道19,回风通道18的两端分别与回风腔室13和排风腔室15连通构成回风流道20。此外,送风腔室12和排风腔室15内各设有一个风机25,用以驱动空气流动,送风腔室12中还设有一个过滤器26,过滤器26位于新风流道19内的风机25的上游。

新风中隔板4上开设有成对角设置的送风窗口21和回风窗口22,送风窗口21和回风窗口22由新风侧隔板6间隔,且分别位于全热交换芯体10的两侧;回风中隔板5上开设有新风窗口23和排风窗口24,新风窗口23和排风窗口24由回风侧隔板7间隔,且分别位于全热交换芯体10的两侧;从隔板向外,新风窗口23和新风腔室14连通,排风窗口24和排风腔室15连通,送风窗口21和送风腔室12连通,回风窗口22和回风腔室13连通,从隔板向内,四个窗口各自与热交换腔室11中经全热交换芯体10分隔出的小室16分别连通。

如图3所示的新风整机壳体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在新风中隔板4上,送风窗口21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的上侧,回风窗口22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的下侧;在回风中隔板5上,新风窗口23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的上侧,排风窗口24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固定槽9的下侧。各窗口所在的上下侧位置的设置与两个流道的方向所对应,总的来说,新风窗口与送风窗口位于腔体内对角方向,回风窗口与排风窗口也位于腔体内对角方向。

如图4所示,新风流道19中,在风机25的驱动下,新鲜空气从室外进入新风腔室14,经新风窗口23,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0换热后,出送风窗口21,到达送风腔室12,先经过滤器26得到净化后,送风进入室内;回风流道20中,室内的空气进入回风腔室13,经回风窗口22,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0传递残余的热量,出排风窗口24到达排风腔室15,经风机25驱动排出。在整机外壳1位于新风流道19和回风流道20的入口和出口处各设有一法兰2,法兰2与整机外壳1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分隔出新风整机流道的新风中隔板4、新风侧隔板6、回风中隔板5和回风侧隔板7均为金属隔板,厚度为0.8-1.5mm。新风中隔板4和新风侧隔板6一体焊接而成,回风中隔板5和回风测隔板一体焊接而成,再与新风整机的整机外壳1焊接而成,整机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门盖3。

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封性一体化新风整机流道的结构,其制备方法为:

(1)金属钣金放置于激光切割机,切割出要求的形状;

(2)将切割出的形状的钣金按照要求放折弯机上折弯;

(3)将折弯出来的隔板焊接至整机内部;

(4)焊接法兰至外机壳;

(5)将门盖通过螺丝和整机固定。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