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5116发布日期:2020-05-01 16:4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换热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体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管式换热器上的换热体组件,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体组件是管式换热器中的重要构件之一,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为:在壳体内流动的壳程介质,与在换热体组件内流动的管程介质进行热交换。为提高换热效果,必然需要增加两种介质的热交换时间,因此需要将换热体组件的管体设置为弯折形式。但是,常规的换热体组件在应用中发现有以下不足:①生产加工繁琐、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②多系统应用时,多个系统之间的气密性难以控制要求,难度大,加上制冷制热转换,系统间气密性难以保证;③管程介质经由管板进入管体内的过程中,由于进液孔排布多分布于管板管箱各个角位,液体介质进出难以分配均匀,导致不同管体内进入不同量的介质,从而影响其换热效果;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全新结构的换热体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分液均匀的换热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换热体组件包含有多根列管构成的列管束,列管束弯折往返排布,且列管束的进液管口连通至进液管板的进液孔上,列管束的出液口连通至出液管板的出液孔上;上述进液管板旋置于分液器上,上述出液管板旋置于出液接头上,且分液器和出液接头安装于同一加强板上。

所述分液器包含有分液底座,分液底座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沉孔,且该沉孔的内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圆形结构的进液管板的外缘面上的外螺纹置于沉孔的内螺纹中,所述分液底座中心设置有进液锥孔,且进液锥孔的大孔径端朝向分液底座,一锥形分液块位于上述进液锥孔内,且锥形分液块的大直径端紧贴于进液管板的盘面上,所述进液锥孔的内壁和锥形分液块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筒状进液通道,所述锥形分液块的中心设置有中间进液通孔,上述筒状进液通道正对进液管板上的外围进液孔,上述中间进液通孔正对进液管板上的中间进液孔,且单一外围进液孔与筒状进液通道相连通的横截面面积均为s,单一中间进液孔与中间进液通孔相连通的横截面面积为s,所述分液底座的进液锥孔小孔径端上连接有一进液管,该进液管穿接在加强板上;所述出液接头包含有出液管座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座内设置有一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孔径端设置有内螺纹,圆形结构的出液管板的外缘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出液管板的外螺纹旋置于出液管座的台阶孔的内螺纹内,所述出液管与出液管座的台阶孔相连通,且出液管穿接在加强板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构成列管束的多根列管穿接在折流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进液管板的底面和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密封圈嵌槽,o型密封圈嵌置于密封圈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锥形分液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台肩部,所述压力支撑弹片为一环形镂空结构,且压力支撑弹片位于锥形分液块和进液锥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压力支撑弹片包含有一搁置于锥形分液块的外壁上的台肩部上的内环、以及一抵靠在进液锥孔内壁上的外环,且内环和外环之间通过多条连接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中间进液通孔为一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孔径端朝向进液管板,该台阶孔的小孔径端朝向进液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液器的设计,使得管程介质能够均匀分流至内外层列管中,从而保证了换热器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其换热效率;当多个系统级联的时候,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且进液端和出气端(出液端)均安装于同一侧,因此相邻两个系统的安装管板可以交错设置,使得其不位于同一侧,有利于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其气密性;具体的讲,优点效果有①换热管束为整体结构,无焊点,可实现智能机械化加工,从而降低制造成本;②多个系统之间可分开形成独立系统,相互之间不会发生串漏,保证了各个系统之间的气密性;③由于可实现多流程换热管束,可精确计算汽液最佳流速来选择管束的数量、长度;从而可大大减少常规管孔数量;④进液口的精确分液器设计,可按制冷量最佳液体流量均分到每支管,可精确计算总入口,流量面积到每支换热管的流量面积总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的进液管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的进液管板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的分液器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组件的出液接头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列管束2.1、进液管板2.2、出液管板2.3、分液器2.4、出液接头2.5、折流支撑架2.6;

分液底座2.4.1、进液锥孔2.4.2、锥形分液块2.4.3、中间进液通孔2.4.4、压力支撑弹片2.4.5、进液管2.4.6;

台肩部2.4.3.1;

密封圈嵌槽2.2.1;

出液管座2.5.1、出液管2.5.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换热体组件,所述换热体组件包含有多根列管构成的列管束2.1,列管束2.1弯折往返排布,且列管束2.1的进液管口连通至进液管板2.2的进液孔上,列管束2.1的出液口连通至出液管板2.3的出液孔上;上述进液管板2.2旋置于分液器2.4上,上述出液管板2.3旋置于出液接头2.5上,且分液器2.4和出液接头2.5安装于同一加强板上(优选的,构成列管束2.1的多根列管穿接在折流支撑架2.6上,从而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

所述分液器2.4包含有分液底座2.4.1,分液底座2.4.1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沉孔,且该沉孔的内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圆形结构的进液管板2.2的外缘面上的外螺纹置于沉孔的内螺纹中,所述分液底座2.4.1中心设置有进液锥孔2.4.2,且进液锥孔2.4.2的大孔径端朝向分液底座2.4.1,一锥形分液块2.4.3位于上述进液锥孔2.4.2内,且锥形分液块2.4.3的大直径端紧贴于进液管板2.2的盘面上,所述进液锥孔2.4.2的内壁和锥形分液块2.4.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筒状进液通道,所述锥形分液块2.4.3的中心设置有中间进液通孔2.4.4,上述筒状进液通道正对进液管板2.2上的外围进液孔,上述中间进液通孔2.4.4正对进液管板2.2上的中间进液孔,且单一外围进液孔与筒状进液通道相连通的横截面面积均为s,单一中间进液孔与中间进液通孔2.4.4相连通的横截面面积为s,从而使得进入每个进液孔中的介质液体均相等,所述分液底座2.4.1的进液锥孔2.4.2小孔径端上连接有一进液管2.4.6,该进液管2.4.6穿接在加强板上(优选的,所述进液管板2.2的底面和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密封圈嵌槽2.2.1,o型密封圈嵌置于密封圈嵌槽2.2.1内;进一步,所述进液管2.4.6的内孔为一台阶孔,且进液管2.4.6的台阶孔的大孔径端与进液锥孔2.4.2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分液块2.4.3的外壁上设置有台肩部2.4.3.1,所述压力支撑弹片2.4.5为一环形镂空结构,且压力支撑弹片2.4.5位于锥形分液块2.4.3和进液锥孔2.4.2之间(所述压力支撑弹片2.4.5包含有一搁置于锥形分液块2.4.3的外壁上的台肩部2.4.3.1上的内环、以及一抵靠在进液锥孔2.4.2内壁上的外环,且内环和外环之间通过多条连接条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进液通孔2.4.4为一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孔径端朝向进液管板2.2,该台阶孔的小孔径端朝向进液管2.4.6;

所述出液接头2.5包含有出液管座2.5.1和出液管2.5.2,所述出液管座2.5.1内设置有一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孔径端设置有内螺纹,圆形结构的出液管板2.3的外缘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出液管板2.3的外螺纹旋置于出液管座2.5.1的台阶孔的内螺纹内,所述出液管2.5.2与出液管座2.5.1的台阶孔相连通,且出液管2.5.2穿接在加强板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