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盖升降装置及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9040发布日期:2020-03-31 16:0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炉盖升降装置及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炉盖升降装置及管式炉。



背景技术:

管式炉主要运用于冶金、玻璃、热处理、锂电正负极材料、新能源及磨具等行业,测定材料在一定气温条件下的专业设备。

目前,工作人员开启管式炉的炉盖,都是通过手动掀盖以查看炉体内的样品或者实现炉体散热。

然而,采用手动掀盖容易发生烫伤工作人员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盖升降装置及管式炉,以解决工作人员手动掀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盖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和支架;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架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支架能够与炉盖连接,以带动炉盖与所述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架、滑杆导轨、滑块和支撑架;

所述滑杆导轨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与炉盖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杆导轨配合,且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杆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具体地,所述滑杆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导轨分别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连接杆、横撑和固定杆;

所述滑块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横撑连接,所述固定杆与炉盖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横撑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杆上设置的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导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杆导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起;

所述滑块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杆导轨通过所述通孔穿设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通孔处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底座;

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为直线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杆导轨靠近所述炉盖的一端;

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滑块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当所述滑块处于滑杆导轨的顶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杆导轨远离所述炉盖的一端;

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滑块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当所述滑块处于滑杆导轨的底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接近开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由于驱动部与支架连接,支架能够与炉盖连接,驱动部可以驱动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支架可以带动炉盖与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对管式炉炉盖的打开或者盖合。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对管式炉的炉盖的打开或者盖合,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掀盖的工作,从而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由于手动掀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式炉,所述管式炉包括炉体和上述炉盖升降装置。

所述管式炉与上述炉盖升降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关闭状态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开启状态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开启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驱动部;21-安装架;22-滑杆导轨;221-凸起;23-滑块;241-连接杆;242-横撑;243-固定杆;25-底座;3-炉盖;4-第一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关闭状态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开启状态的后视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1和支架;驱动部1与支架连接,驱动部1能够驱动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支架能够与炉盖3连接,以带动炉盖3与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由于驱动部1与支架连接,支架能够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可以驱动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支架可以带动炉盖3与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对管式炉炉盖3的打开或者盖合。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对管式炉的炉盖3的打开或者盖合,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掀盖的工作,从而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由于手动掀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支架上可以设置有夹具,支架通过夹具与炉盖3连接。

当然,支架与炉盖3也可以采取焊接、螺接等方式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的炉盖处于开启状态的侧视图。

其中,为了使得驱动部1能够驱动炉盖3平稳地上升或者下降,以实现对管式炉炉盖3的打开或者盖合,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4所示,支架包括安装架21、滑杆导轨22、滑块23和支撑架;滑杆导轨22与安装架21连接,滑块23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能够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与支撑架连接;滑块23与滑杆导轨22配合,且滑块23能够沿滑杆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

安装架21的底端可以与地面固定连接。

支撑架与炉盖3可以采取焊接、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连接。

由于支撑架能够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与支撑架连接,且支撑架通过滑块23与安装架21的滑杆导轨22配合,且滑块23能够沿滑杆导轨22的长度方向滑动,滑杆导轨22与地面垂直设置,通过驱动部1驱动支撑架沿滑杆导轨22上下滑动,以携带炉盖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管式炉炉盖3的打开和盖合。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炉盖升降装置运行时地平稳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4所示,滑杆导轨22为两个,两个滑杆导轨22分别与安装架21连接;支撑架包括两个连接杆241、横撑242和固定杆243;滑块23为两个,两个连接杆241分别与两个滑块23连接,横撑2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41连接,固定杆243与横撑242连接,固定杆243能够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与横撑242连接;两个连接杆241上设置的滑块23分别与两个滑杆导轨22配合。

固定杆243与炉盖3之间可以采取焊接、螺接等方式连接。

由于支撑架包括两个连接杆241、横撑242和固定杆243;两个连接杆241分别连接有滑块23,横撑2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41连接,固定杆243与横撑242连接,固定杆243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与横撑242连接;两个连接杆241上设置的滑块23分别与安装架21上的两个滑杆导轨22配合,可以确保炉盖3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炉盖升降装置也能携带炉盖3平稳地上下移动,从而确保炉盖升降装置带动炉盖3与炉体盖合时更加平稳。

实际生产制造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滑块23与滑杆导轨22之间配合的更好,驱动部1能够平稳地驱动管式炉的炉盖3进行打开或者盖合,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所示,滑杆导轨2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起221;滑块23开设有通孔,滑杆导轨22通过通孔穿设滑块23,滑块23位于通孔处设置有与凸起221匹配的凹槽。

安装架21上的滑杆导轨22从通孔处穿设滑块23,且滑杆导轨22上的凸起221与滑块23通孔处的凹槽相匹配,因此,驱动部1驱动支撑架上升或者下降时,滑块23可以平稳地沿滑杆导轨22的长度方向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带动炉盖3平稳地上升或者下降,以实现炉盖3对管式炉的打开或者盖合。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炉盖升降装置与地面的固定连接,且确保炉盖升降装置与地面连接地牢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2所示,支架还包括底座25;安装架21与底座25连接。

通过在支架的底端设置底座25,底座25上可以设置有固定孔,以使炉盖升降装置的底座25与地面通过膨胀螺栓或者其他连接件连接固定,从而确保炉盖升降装置与地面连接地牢固性及稳定性。

且为了满足需要移动炉盖升降装置的位置时,由于底座25与地面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底座25从地面上拆卸下来,并将炉盖升降装置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将底座25与对应位置的地面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炉盖升降装置提升炉盖3上升至需要高度即可以自动停止上升动作,从而在工作人员控制炉盖升降装置打开炉盖3时,无需工作人员等到炉盖3上升至需要高度后再关闭炉盖升降装置的上升开关,从而无需工作人员观察炉盖3上升的进度,节省工作人员等待炉盖3上升的时间,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3所示,炉盖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4和控制器;第一传感器4设置于滑杆导轨22靠近炉盖3的一端;第一传感器4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部1电连接,第一传感器4用于检测滑块23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当滑块23处于滑杆导轨22的顶端时,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关闭。

控制器可以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等。

plc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第一传感器4可以为轻触开关或者红外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4检测到滑块23上升至滑杆导轨22的顶端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停止工作,以控制炉盖3停止上升动作。

进一步地,为了使炉盖升降装置带动炉盖3下降至需要高度即可以自动停止下降动作,即炉盖3恰好盖合至炉体上时停止下降,从而在工作人员控制炉盖升降装置盖合炉盖3时,无需工作人员等到炉盖3下降至需要高度后再关闭炉盖升降装置的下降开关,从而无需工作人员观察炉盖3盖合的进度,节省工作人员等待炉盖3下降的时间,本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中,如图1-3所示,炉盖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滑杆导轨22远离炉盖3的一端;第二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滑块23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当滑块23处于滑杆导轨22的底端时,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关闭。

第二传感器可以为轻触开关或者红外传感器,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滑块23下降至滑杆导轨22的底端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停止工作,以控制炉盖3停止下降,如此,不仅可以节省工作人员观察、等待炉盖3下降的时间。

而且,安装时调试好第二传感器的位置,可以确保炉盖3恰好盖合至炉体上后自动停止,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人眼观察与手动作的延时,导致炉盖3盖合至炉体上后,驱动部1还进一步驱动炉盖3下降而出现安全事故地问题,或者工作人员担心炉盖3过分下降出现安全事故而在炉盖3盖合至炉体之前便关闭开关,而造成炉盖3未盖合至炉体上,导致炉体密封性差无法实验的问题。

当然,驱动部1可以为直线电机。

如此设计,即不需要第二传感器的设置,当直线电机驱动炉盖3下降,直至滑块23滑动至滑杆导轨22的最底端后,由于滑块23与安装架21抵接,安装架21阻挡滑块23继续下降,此时,直线电机可以自动停止工作。

当然,驱动部1也可以为液压缸或者气缸,当驱动部1驱动滑块23下降至滑杆导轨22的最底端时,第二传感器即可以将滑块23下降至滑杆导轨22的底端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停止工作,以控制炉盖3停止下降。

其中,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均也可以为接近开关。

接近开关时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给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驱动部1停止工作。接近开关是种开关型传感器,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微动开关的特性,同时具有传感性能,且动作可靠,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工作人员打开或者盖合管式炉的炉盖3时不存在烫伤等安全隐患,管式炉包括炉体、炉盖3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炉盖升降装置。炉盖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1和支架;驱动部1与支架连接,驱动部1能够驱动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支架与炉盖3连接,以使得支架能够带动炉盖3与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

由于驱动部1与支架连接,支架与炉盖3连接,驱动部1可以驱动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支架可以带动炉盖3与支架同步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对管式炉炉盖3的打开或者盖合。

通过炉盖升降装置对管式炉的炉盖3的打开或者盖合,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掀盖的工作,从而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由于手动掀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