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1919发布日期:2020-06-09 21:1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pvm/ma共聚物具有优异的溶解性、成膜性,并且化学性质稳定,其制备过程中需要用耙式干燥机进行干燥。耙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为:物料进入耙式干燥机的筒体内,在不断转动的耙杆的搅拌下被筒体夹层内流动的传热介质间接加热,物料内的水分汽化并由真空泵及时抽走,从而使得物料被干燥。现有的耙式干燥机其耙臂对物料的搅拌不充分,与筒壁接触的物料不能不断更新或者更新不及时,物料均匀度差,筒壁的有效传热面积小,导致干燥不均匀、能耗大、干燥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干燥筒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干燥筒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有抽真空管,干燥筒两端固定连接有端盖,干燥筒外侧设有加热腔和保温层,所述加热腔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干燥筒内同轴设有中心耙轴;所述中心耙轴上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耙杆,所述第一耙杆包括第一上耙杆、第一下耙杆,所述第一上耙杆和第一下耙杆对称垂直固定在中心耙轴上,相邻第一耙杆之间设有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其中所述左连接带的顶端与左侧第一上耙杆的上部连接,底端与右侧的第一下耙杆的下部连接,且左连接带组成间断的左螺旋带,所述右连接带的顶端与右侧第一上耙杆的上部连接,底端与左侧第一下耙杆的下部连接,且右连接带组成间断的右螺旋带;所述中心耙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转动密封连接且均伸出干燥筒外侧,中心耙轴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心耙轴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耙杆,所述第二耙杆设于相邻的第一耙杆之间,第二耙杆的轴向与第一上耙杆垂直,第二耙杆垂直贯穿中心耙轴且与中心耙轴通过密封结构转动密封连接,第二耙杆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耙杆伸出中心耙轴两侧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且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中心耙轴为中空轴且其两端连接有封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蜗杆电机,所述蜗轮与第二耙杆的数量一致,蜗轮同轴固定在位于中心耙轴内的第二耙杆上,所述蜗杆设于蜗轮下方且与蜗轮啮合,蜗杆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封盖上,蜗杆的一端部伸出封盖外侧且与蜗杆电机传动连接连接,所述蜗杆电机固定在中心耙轴远离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耙轴上设有用于第二耙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形槽、环形板,所述环形槽设于通孔的侧壁上,所述环形板固定在第二耙杆上且设于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和环形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密封油脂。

优选地,第一耙杆、第二耙杆均为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第一上耙杆、第二上耙杆、第二耙杆远离中心耙轴的端部均设有耙叶。

本实用新型能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搅拌范围广,使物料干燥更均匀,降低干燥能耗,缩短干燥时间,改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耙轴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耙轴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干燥筒、3进料口、4出料口、5抽真空管、6端盖、7加热腔、8保温层、9加热介质进口、10加热介质出口、11中心耙轴、12第一上耙杆、13第一下耙杆、14左连接带、15右连接带、16第二耙杆、17第一螺旋叶片、18第二螺旋叶片、19封盖、20蜗轮、21蜗杆、22蜗杆电机、23轴承、24环形槽、25环形板、26密封油脂、27耙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3,一种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干燥筒2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干燥筒2上设有进料口3、出料口4,所述进料口3上设有抽真空管5。干燥筒2两端固定连接有端盖6,干燥筒2外侧设有加热腔7和保温层8,所述加热腔7设有加热介质进口9和加热介质出口10,干燥筒2内同轴设有中心耙轴11。所述中心耙轴11上设有六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耙杆。所述第一耙杆包括第一上耙杆12、第一下耙杆13,所述第一上耙杆12和第一下耙杆13对称垂直固定在中心耙轴11上,相邻第一耙杆之间设有左连接带14和右连接带15,其中所述左连接带14的顶端与左侧第一上耙杆12的上部连接,底端与右侧的第一下耙杆13的下部连接,且左连接带14组成间断的左螺旋带,所述右连接带15的顶端与右侧第一上耙杆12的上部连接,底端与左侧第一下耙杆13的下部连接,且右连接带15组成间断的右螺旋带。所述中心耙轴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6转动密封连接且均伸出干燥筒2外侧,中心耙轴1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耙轴电机和减速机,耙轴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耙轴11连接。

所述中心耙轴11上设有六个第二耙杆16,所述第二耙杆16设于相邻的第一耙杆之间,第二耙杆16的轴向与第一上耙杆12垂直,第二耙杆16垂直贯穿中心耙轴11且与中心耙轴11通过密封结构转动密封连接,第二耙杆16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耙杆16伸出中心耙轴11两侧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螺旋叶片17和第二螺旋叶片18,且第一螺旋叶片17和第二螺旋叶片18的方向相反。

所述中心耙轴11为中空轴且其两端连接有封盖19,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蜗轮20、蜗杆21、蜗杆电机22,所述蜗轮20与第二耙杆16的数量一致,蜗轮20同轴固定在位于中心耙轴11内的第二耙杆16上,所述蜗杆21设于蜗轮20下方且与蜗轮20啮合,蜗杆21的两端通过轴承23转动连接在两个封盖19上,蜗杆21的一端部伸出封盖19外侧且与蜗杆电机22通过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蜗杆电机22固定在中心耙轴11远离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上。

所述中心耙轴11上设有用于第二耙杆16穿过的通孔,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形槽24、环形板25,所述环形槽24设于通孔的侧壁上,所述环形板25固定在第二耙杆16上且设于环形槽24内,所述环形槽24和环形板25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密封油脂26。

第一耙杆、第二耙杆16均为等间距设置。

第一上耙杆12、第二下耙杆13、第二耙杆16远离中心耙轴的端部均设有耙叶27。

物料从进料口3进入干燥筒2,加热介质从加热介质进口9流入加热腔7,并从加热介质出口10流出,对干燥筒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干燥时,耙轴电机带动中心耙轴11转动,第一上耙杆12、第一下耙杆13、第二耙杆16随中心耙轴11转动,并对物料进行搅动,物料随耙杆周向往复运动。

左连接带14、右连接带15随中心耙轴11转动,并带动其周围的物料随其形成的左螺旋带或者右螺旋带的螺旋方向运动,左连接带14和右连接带15的设置能使物料在中心耙轴11轴向上发生位移并形成物料循环流,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充分搅拌,提高干燥的均匀性,加快干燥速度。本实施例中,左螺旋带和右螺旋带的螺旋方向相反,其各自形成的物料循环流相对独立且为对流,物料不断得往复运动,加快了相互之间传热传质的速度,更有利于干燥均匀性,提高干燥效率。

蜗杆电机22带动蜗杆21旋转,蜗杆21带动蜗轮20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耙杆16旋转,第二耙杆16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17和第二螺旋叶片18,能将位于干燥筒2中心处的物料向干燥筒2内壁方向输送,干燥筒2内的物料不断得向周围扩散,干燥筒2内壁上的物料不断更新,物料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干燥的均匀性,加快了物料中水分的排出,从而加快了干燥速度。

干燥过程中,耙叶27随着其所在的耙杆旋转,不断地将干燥筒2内壁上的物料刮除,加快干燥筒2内壁表面得更新,并且可有效防止干燥筒2内壁结垢。

抽真空管5连接真空泵,物料中的水分蒸发由真空泵抽出。

干燥后的物料由出料口4排出,物料排出过程中,耙轴电机驱动中心耙轴11正反向转动,干燥筒内的左螺旋带和右螺旋带可以加速物料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