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9279发布日期:2020-06-23 22: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为合理调控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国家大力提倡推广使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作为燃料,很多企业选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考虑到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因此,大中小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均加装有高效除尘器。但大中小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成本较高,且对燃料种类有特定限制,个人或家庭所使用的户用小型炉具并不具备除尘器,也未对燃烧后大量的烟尘进行处理,直接将烟尘排放在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对待排放的烟尘分别进行燃烧和沉降,有效降低了燃料燃烧后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烟囱、炉盖、炉体外壳和炉底座,炉盖上开设有与烟囱连通的排放口,炉体外壳中吊挂或下托或同时吊挂下托有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排放口靠近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的中心位置,且以烟囱所在位置为界,炉内燃料放置笼下方分别设置为无风室和风室,无风室位于与排放口在炉内燃料放置笼中心位置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炉体外壳内沿其长度方向上下对应设置有吊挂轨道a或带有轨道b的下托架或同时设置有吊挂轨道a或带有轨道b的下托架,炉内燃料放置笼底部形状与轨道b匹配,炉内燃料放置笼上部设置有与轨道a相适应的吊挂耳。

炉体外壳活动设置有炉笼叉,炉笼叉叉体位于炉体外壳内,炉笼叉把手位于炉体外壳外部,抽拉炉笼叉可推动炉内燃料放置笼沿轨道a和轨道b移动。

风室中设置有拨火机构。

拨火机构包括拨火叉,炉体外壳外部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板与拨火叉形成杠杆结构使得拨火叉可以叉入炉内燃料放置笼底部。

炉盖与烟囱之间设置有上下端均开口的筒状水套,烟囱与炉盖分别与水套的上下端连接,水套中设置有多个与其连接的对流管束,水套上分别设置有出水口和放空口,炉体外壳底部上开设有回水口,回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回水口与水套通过管路连通。

炉体外壳底部与风室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进风门,炉体外壳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炉门和后炉门。

烟囱中设置有阻烟板,阻烟板的面积和形状与烟囱横截面相适应,阻烟板以一直径所在直线为转动轴转动在烟囱中开合。

炉体外壳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无风室和风室之间设置有挡风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适用于各种零散燃料,将零散燃料装入炉内燃料放置笼实现燃料的炉内成型燃烧,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在炉膛内依次燃烧;

2)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燃料在依次燃烧的过程中,未燃烧的燃料能够充分的干燥、干馏、氧化、还原,后面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流入前面时,与干燥干馏中析出的可燃气体(即黑烟)必然进行混合,瞬间被引燃,从而实现有烟燃料无烟燃烧的环保节能效果,且高温烟气和可燃气体在炉膛内的流动过程中较大颗粒的粉尘会发生沉降,减少了粉尘的排放;

3)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炉内燃料放置笼吊挂在空中,改变了传统炉排式燃烧只在燃料底下供风,由下至上着火,燃烧面积受限的缺陷,而本燃烧炉将燃料通过炉内燃料放置笼吊挂在空中燃烧则是全方位燃烧,炉膛长,不用电,无需强制供风,燃烧区域长,燃烧温度低,产生的氮氧化物极低,和传统燃烧相比,具有燃烧速度快,燃尽率高的特点,节能降尘效果明显;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成本较低,使用方便;燃料的适用性广;能够极大降低燃烧后的烟尘排放;环保安全;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囱,2.阻烟板,3.水套,4.炉体外壳,5.前炉门,6.炉底座,7.挡风板,8.拨火机构,9.风室,10.炉笼叉,11.后炉门,12.炉盖,13.排放口,14.出水口,15.对流管束,16.轨道a,17.炉内燃料放置笼,18.进风门,19.排污口,20.回水口,21.保温层,22.放空口,23.吊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如图1-2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烟囱1、炉盖12、炉体外壳4和炉底座6,烟囱1中设置有阻烟板2,阻烟板2的面积和形状与烟囱横截面相适应,阻烟板2以一直径所在直线为转动轴转动在烟囱1中开合,炉盖12为水套式面板,炉体外壳4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21,炉体外壳4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炉门5和后炉门11,炉盖12上开设有与烟囱1连通的排放口13,炉体外壳4中吊挂或下托或同时吊挂下托有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一般设置为七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排放口13靠近多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的中心位置,且以烟囱1所在位置为界,炉内燃料放置笼17下方分别设置为无风室和风室9,无风室和风室9之间设置有挡风板7,炉体外壳4底部与风室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进风门18,风室9中设置有拨火机构8,无风室位于与排放口13在炉内燃料放置笼17中心位置的同一侧。

炉体外壳4内沿其长度方向上下对应设置有吊挂轨道a或带有轨道b的下托架或同时设置有吊挂轨道a或带有轨道b的下托架,炉内燃料放置笼17底部形状与轨道b匹配,炉内燃料放置笼17上部设置有与轨道a16相适应的吊挂耳23。

炉体外壳4活动设置有炉笼叉10,炉笼叉10叉体位于炉体外壳4内,炉笼叉10把手位于炉体外壳4外部,抽拉炉笼叉10可推动炉内燃料放置笼17沿轨道a16和轨道b移动。

拨火机构8包括拨火叉,炉体外壳4外部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板与拨火叉形成杠杆结构使得拨火叉可以叉入炉内燃料放置笼17底部。

炉盖12与烟囱1之间设置有上下端均开口的筒状水套3,烟囱1与炉盖12分别与水套的上下端连接,水套3中设置有多个与其连接的对流管束15,水套3上分别设置有出水口14和放空口22,炉体外壳4底部上开设有回水口20,回水口20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9,回水口20与水套3通过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主要部件作用如下:

炉内燃料放置笼17用于放置零散燃料,使零散燃料能够在燃烧炉成型、燃烧。

轨道a16和轨道b使炉内燃料放置笼17吊挂在炉膛中,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燃尽率,有效降低粉尘。

挡风板7将炉膛底部空间分隔为风室9和无风室,无风室上方炉内燃料放置笼17内的燃料不燃烧,无需供风,更有利于燃料干燥和干馏等,风室9上方炉内燃料放置笼17内的燃料大部分燃烧,风室9增强空气流动帮助燃烧。

炉笼叉10可以将炉内燃料放置笼17逐个向前推动,按照顺序排列。

拨火机构8在踩下脚踏板后,拨火叉向上叉入炉内燃料放置笼17底部,将炉内燃料放置笼17底部燃烧后的灰渣疏通落下,避免灰渣将炉内燃料放置笼17底的孔眼堵住,导致燃料无法充分燃烧。

水套3及对流管束15用于换热,降低炉膛内由排放口排出的烟气温度,避免烟气温度过高对烟囱1造成损坏,同时能够进行充分的热回收利用。

回水口20和出水口14均与采暖系统或其他循环换热系统连接形成水循环,冷水由回水口20进入,流经水套3和对流管束15后水流温度提高变为热水,热水由出水口14排出,排污口19用于从回水口20底部排出循环水中的杂质和污物。

阻烟板2以一直径所在直线为转动轴转动在烟囱1中开合,通过控制开合角度对排放物的排放进行控制。

保温层21对炉膛起到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挂下托式多燃料炉内成型燃烧炉的燃烧过程具体如下:

打开后炉门11,将一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放入炉膛,使用炉笼叉10将一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向前移动一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位置,再依次放入第二个、第三个……,将最后放入的两个炉内燃料放置笼17中的燃料点燃,关闭后炉门11,打开进风门18,开启水套3和对流管束15中水的换热循环。

燃料燃烧过程中,燃烧燃料产生高温烟气,燃烧燃料烘烤未燃烧燃料产生黑烟,黑烟为干燥干馏析出的可燃气体,高温烟气和黑烟均向排放口13流动,当高温烟气和黑烟接触混合时,黑烟被瞬间引燃,避免了黑烟的直接排放,得到燃烧混合烟气,燃烧混合烟气经水套3和对流管束15的降温后再经阻烟板2由烟囱1排出,所排出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浓度均符合且远低于排放标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