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069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一种传热的元件,应用在众多设备上都是不可缺少的组件,换热管是在密封的真空工艺下通过蒸发和凝结来进行热量的传递,传热效率高,性能好,并且也耐腐蚀的,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以及可远距离传热的特点,换热管的数量众多且密集分布的焊缝,造成焊接时管板上不同区域存在严重的热输入分配不均,管接头的焊接质量下降较为严重的会使板管发生变形,由于形成不规则的管道容易使内部的杂质残留在换热管的内部,不便于进行清理,换热管的热冲击性比较差,容易使焊接处出现裂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以解决传统换热管热输入分配不均,容易使内部的杂质残留在换热管的内部,不便于进行清理,换热管的热冲击性比较差,容易使焊接处出现裂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包括前侧挡板、固定管板、矩形翅片、换热管、中部隔板和端部压紧板,所述前侧挡板的左端通过圆形垫片与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相连接,所述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的左侧连接有后侧挡板,所述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的中部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左部设有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且前侧挡板的右侧连接有端部压紧板,所述换热管的右部设有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所述换热管的上部设有矩形翅片,所述后侧挡板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管板,所述换热管的上侧设有管体回流端,所述换热管的中部设有中部隔板。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由定距管和循环管构成,且定距管和循环管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可以提高换热管整体的热传递性能,并且具有方便清理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板的上部设有定位孔,且固定管板通过紧定螺钉与后侧挡板的端面相连接,利用定位孔能够提高换热管的安装精度。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通过内螺纹沟槽与外侧的矩形翅片相连接,且矩形翅片的高度为1cm-3cm,利用矩形翅片可以增大换热管的热传递面积。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和管体回流端采用焊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提高换热管工作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前侧挡板和端部压紧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将端部压紧板紧密地固定在前侧挡板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管和管体回流端可以降低焊接管道连接缝的残余应力,提高其抵抗交变温度的能力,并且换热管与管壁之间通过矩形翅片进行接触,可以增大换热管的传热表面积,从而降低了换热管焊接裂缝的热阻,通过可以降低热冲击性,提高了换热管的强度,利用矩形翅片可以增强对换热管外界的干扰,提高了换热系数以及换热效率,通过圆形垫片和定距管可以方便对换热管进行清洗,减小了管道内部的残留杂质,使用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挡板、2-后侧挡板、3-上侧导杆、4-下侧导杆、5-端部压紧板、6-矩形翅片、7-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8-圆形垫片、9-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10-固定管板、11-循环管、12-定距管、13-管体回流端、14-换热管、15-中部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包括前侧挡板1、固定管板10、矩形翅片6、换热管14、中部隔板15和端部压紧板5,所述前侧挡板1的左端通过圆形垫片8与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相连接,利用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可以将中部的换热管14进行固定,所述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的左侧连接有后侧挡板2,所述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的中部设有换热管14,换热管14可以实现热能量相互传递,所述换热管14的左部设有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7,且前侧挡板1的右侧连接有端部压紧板5,端部压紧板5可以提高前侧挡板1的稳定,所述换热管14的右部设有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9,所述换热管14的上部设有矩形翅片6,矩形翅片6可以增大热传递的面积,所述后侧挡板2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管板10,固定管板10可以将换热管14进行固定,所述换热管14的上侧设有管体回流端13,管体回流端13可以减小换热管内部的物体残留,所述换热管14的中部设有中部隔板15,中部隔板15可以达到对热量起到阻隔的作用。

所述换热管14由定距管12和循环管11构成,且定距管12和循环管11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可以提高换热管14整体的热传递性能,并且具有方便清理的特点。

所述固定管板10的上部设有定位孔,且固定管板10通过紧定螺钉与后侧挡板2的端面相连接,利用定位孔能够提高换热管14的安装精度。

所述换热管14通过内螺纹沟槽与外侧的矩形翅片6相连接,且矩形翅片6的高度为1cm-3cm,利用矩形翅片6可以增大换热管14的热传递面积。

所述换热管14和管体回流端13采用焊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提高换热管14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前侧挡板1和端部压紧板5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将端部压紧板5紧密地固定在前侧挡板1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7和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9可以将热传递介质输送至换热管14的内部,从而实现换热管14可以达到热量进行传递的目的,利用矩形翅片6可以增大热传递面积以及提高换热管14的换热效率,通过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可以将前侧挡板1和后侧挡板2进行固定连接,使换热管14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并减小了换热器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保证换热管1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定距管12和循环管11可以提高换热管14整体的稳定性,保证在换热管14热传递的效率,利用管体回流端13可以减小换热管14内部的杂质残留,可以达到方便清理的作用,通过中部隔板15可以对换热管14内部的热量起到阻隔的作用,能够减小换热管14的热损耗,提高了换热管14的热传递效率,具有清理方便以及热传递面积大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只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包括前侧挡板(1)、固定管板(10)、矩形翅片(6)、换热管(14)、中部隔板(15)和端部压紧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挡板(1)的左端通过圆形垫片(8)与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相连接,所述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的左侧连接有后侧挡板(2),所述上侧导杆(3)和下侧导杆(4)的中部设有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的左部设有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7),且前侧挡板(1)的右侧连接有端部压紧板(5),所述换热管(14)的右部设有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9),所述换热管(14)的上部设有矩形翅片(6),所述后侧挡板(2)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管板(10),所述换热管(14)的上侧设有管体回流端(13),所述换热管(14)的中部设有中部隔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4)由定距管(12)和循环管(11)构成,且定距管(12)和循环管(11)采用一体成型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板(10)的上部设有定位孔,且固定管板(10)通过紧定螺钉与后侧挡板(2)的端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4)通过内螺纹沟槽与外侧的矩形翅片(6)相连接,且矩形翅片(6)的高度为1cm-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4)和管体回流端(13)采用焊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挡板(1)和端部压紧板(5)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矩形式换热管,包括前侧挡板、固定管板、换热管、中部隔板和端部压紧板,所述前侧挡板的左端通过圆形垫片与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相连接,所述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的左侧连接有后侧挡板,所述上侧导杆和下侧导杆的中部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左部设有左侧换热管连接端口,且前侧挡板的右侧连接有端部压紧板,所述换热管的右部设有右侧换热管连接端口,所述换热管的上部设有矩形翅片,所述后侧挡板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管和管体回流端可以降低焊接管道连接缝的残余应力,提高其抵抗交变温度的能力,并且换热管与管壁之间通过矩形翅片进行接触,可以增大换热管的传热表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郑方丽;周长杰;姜鹏;管玉玲;刘衍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船用锅炉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