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647发布日期:2020-09-18 20: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回转窑是有气体流动、燃料燃烧、热量传递和物料运动等过程所组成的,回转窑能使燃料能充分燃烧,燃料燃烧的热量能有效的传给物料,物料接受热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最后形成成品熟料,但是目前的回转窑由于没有设置相关的补风通道而产生进料装置腐蚀、燃烧不充分、出现返料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防止返料、避免腐蚀、燃烧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防止返料、避免腐蚀、燃烧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它包括窑头罩、窑体和窑尾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头罩左侧上方设置有补风通道,所述的补风通道顶部设置有补风口,所述的补风通道下方设置有燃烧器接口,所述的燃烧器接口下方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所述的第三密封装置左侧设置有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左侧设置有喷煤装置,所述的喷煤装置左侧设置有进煤口,所述的窑头罩下方设置有窑头罩支撑座,所述的窑头罩支撑座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轮子,所述的轮子下方设置有窑头罩底座,所述的窑头罩右侧设置有风管,所述的风管右侧设置有冷却环管,所述的风管通过连接管与冷却环管连通,所述的冷却环管右侧设置有窑体,所述的窑体贯穿冷却环管与风管安装在窑头罩内部,所述的窑头罩内部上方设置有集风箱,所述的补风通道与集风箱连通,所述的集风箱右侧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的第一阀门与风管连通,所述的集风箱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二阀门下方设置有曲型管,所述的曲型管右侧设置有补风口,所述的曲型管贯穿窑体内部且与窑体内壁紧贴,所述的窑头罩底座右侧设置有第二窑体底座,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上方设置有第二托轮支撑座,所述的第二托轮支撑座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二托轮,所述的第二托轮上方设置有第二滚圈,所述的第二滚圈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上,所述的第二托轮通过第二轮带与第二滚圈连接,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右侧设置有第一窑体底座,所述的第一窑体底座左端上方设置有电机支撑座,所述的电机支撑座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右侧设置有变速箱,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转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的变速箱右侧设置有齿轮箱,所述的齿轮箱下方设置有齿轮箱支撑座,所述的齿轮箱内部设置有小齿轮,所述的变速箱通过第一转轴与小齿轮连接,所述的小齿轮上方设置有大齿轮,所述的大齿轮安装在窑体上,所述的齿轮箱支撑座右侧设置有第一托轮支撑座,所述的第一托轮支撑座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托轮,所述的第一托轮上方设置有第一滚圈,所述的第一滚圈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上,所述的第一托轮通过第一轮带与第一滚圈连接,所述的窑体右端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的窑体通过第二密封装置与连接装置连通,所述的连接装置右侧设置有窑尾罩,所述的窑尾罩上方中部设置有废气口,所述的窑尾罩前面下方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的窑尾罩右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的进料装置通过第一密封装置与窑尾罩连接,所述的进料装置上方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装置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器,所述的进料器左侧设置有进料头,所述的进料器和进料头贯穿第一密封装置、窑尾罩、第二密封装置与连接装置进入窑体内部,所述的进料装置下方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的电控箱下方设置有窑尾罩底座。

所述的第二滚圈、第二轮带、第二托轮、第二托轮支撑座与第一滚圈、第一轮带、第一托轮、第一托轮支撑座大小、结构、安装方式等均相同,并且关于大齿轮左右对称位置安装。

所述的窑体由钢板焊接或铆接而成,它与水平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窑体内部设置有耐火砖,所述的窑尾罩安装在窑体高的一端,所述的窑头罩安装在窑体低的一端,所述的窑头罩和窑尾罩内衬均铺有耐火材料,并且均与窑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密封装置。

所述的大齿轮安装在靠近窑体中部的位置,且大齿轮与窑体的连接方式采用切向连接和轴向连接中的一种。

所述的轮子与窑头罩底座上设置有相应的锁定装置。

所述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中心线应保持平行,所述的小齿轮可以安装在大齿轮的正下方,也可以安装在斜下方。

所述的电控箱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电控箱分别与变速箱、驱动电机、进料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电连接。

所述的变速箱为gv(h)28-400w-型变速箱,所述的驱动电机为zsn4型电机,所述的进料器为yjda型进料器,所述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td941w型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在回转窑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回转窑进行补风时,补风装置通过补风口与补风通道连通,聚集在在集风箱中,然后通过电控箱打开第二阀门,风进入到曲型管内,通过出风口对窑体内进行补风,由于第二阀门体积小于集风箱体积,因此风从集风箱内进入到曲型管中时,风压增加,通过出风口向窑体内部吹入时,可以增加补风与物料接触,减少助燃空气量,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氮氧化物产生量,对环境更友好,风压增加,使得补风在窑体内旋转前进能够将物料吹起,增加燃烧效率,并防止物料粘壁,避免对窑体内部的腐蚀,延长窑体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窑头罩下方采用轮子的结构,使得窑头罩移动更加方便,加快窑头罩与窑体组装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轮子与窑头罩底座上设置有相应的锁定装置,能够将轮子以及窑头罩等装置锁定在窑头罩底座上,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晃动、滑动、滑落等问题,使得整个工作过程更平稳、更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防止返料、避免腐蚀、燃烧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窑头罩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窑尾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窑头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窑头罩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的驱动电机与变速箱组成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窑头罩2、窑尾罩3、窑体4、进料装置5、进料口6、第一密封装置7、观察窗8、废气口9、电控箱10、窑尾罩底座11、连接装置12、第二密封装置13、第一滚圈14、第一轮带15、第一托轮16、第一托轮支撑座17、第一窑体底座18、大齿轮19、齿轮箱20、小齿轮21、齿轮箱支撑座22、变速箱23、驱动电机24、电机支撑座25、第二滚圈26、第二轮带27、第二托轮28、第二托轮支撑座29、第二窑体底座30、窑头罩支撑座31、轮子32、窑头罩底座33、喷煤装置34、燃烧器接口35、补风通道36、连接管37、冷却环管38、进料器39、进料头40、补风口41、进煤口42、连接器43、第三密封装置44、集风箱45、第一阀门46、风管47、第二阀门48、曲型管49、出风口50、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它包括窑头罩1、窑体3和窑尾罩2,所述的窑头罩1左侧上方设置有补风通道35,所述的补风通道35顶部设置有补风口40,所述的补风通道35下方设置有燃烧器接口34,所述的燃烧器接口34下方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43,所述的第三密封装置43左侧设置有连接器42,所述的连接器42左侧设置有喷煤装置33,所述的喷煤装置33左侧设置有进煤口41,所述的窑头罩1下方设置有窑头罩支撑座30,所述的窑头罩支撑座30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轮子31,所述的轮子31下方设置有窑头罩底座32,所述的窑头罩1右侧设置有风管46,所述的风管46右侧设置有冷却环管37,所述的风管46通过连接管36与冷却环管37连通,所述的冷却环管37右侧设置有窑体3,所述的窑体3贯穿冷却环管37与风管46安装在窑头罩1内部,所述的窑头罩1内部上方设置有集风箱44,所述的补风通道35与集风箱44连通,所述的集风箱44右侧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45,所述的第一阀门45与风管46连通,所述的集风箱44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二阀门47,所述的第二阀门47下方设置有曲型管48,所述的曲型管48右侧设置有出风口49,所述的曲型管48贯穿窑体3内部且与窑体3内壁紧贴,所述的窑头罩底座32右侧设置有第二窑体底座29,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29上方设置有第二托轮支撑座28,所述的第二托轮支撑座28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二托轮27,所述的第二托轮27上方设置有第二滚圈25,所述的第二滚圈25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3上,所述的第二托轮27通过第二轮带26与第二滚圈25连接,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29右侧设置有第一窑体底座17,所述的第一窑体底座17左端上方设置有电机支撑座24,所述的电机支撑座24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23,所述的驱动电机23右侧设置有变速箱22,所述的驱动电机23通过第二转轴51与变速箱22连接,所述的变速箱22右侧设置有齿轮箱19,所述的齿轮箱19下方设置有齿轮箱支撑座21,所述的齿轮箱19内部设置有小齿轮20,所述的变速箱22通过第一转轴50与小齿轮20连接,所述的小齿轮20上方设置有大齿轮18,所述的大齿轮18安装在窑体3上,所述的齿轮箱支撑座21右侧设置有第一托轮支撑座16,所述的第一托轮支撑座16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托轮15,所述的第一托轮15上方设置有第一滚圈13,所述的第一滚圈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3上,所述的第一托轮15通过第一轮带14与第一滚圈13连接,所述的窑体3右端设置有连接装置11,所述的窑体3通过第二密封装置12与连接装置11连通,所述的连接装置11右侧设置有窑尾罩2,所述的窑尾罩2上方中部设置有废气口8,所述的窑尾罩2前面下方设置有观察窗7,所述的窑尾罩2右侧设置有进料装置4,所述的进料装置4通过第一密封装置6与窑尾罩2连接,所述的进料装置4上方中部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的进料装置4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器38,所述的进料器38左侧设置有进料头39,所述的进料器38和进料头39贯穿第一密封装置6、窑尾罩2、第二密封装置12与连接装置11进入窑体3内部,所述的进料装置4下方设置有电控箱9,所述的电控箱9下方设置有窑尾罩底座10。

本实用新型为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在回转窑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回转窑进行补风时,补风装置通过补风口40与补风通道35连通,聚集在在集风箱44中,然后通过电控箱9打开第二阀门47,风进入到曲型管48内,通过出风口49对窑体3内进行补风,由于第二阀门47体积小于集风箱44体积,因此风从集风箱44内进入到曲型管48中时,风压增加,通过出风口49向窑体3内部吹入时,可以增加补风与物料接触,减少助燃空气量,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氮氧化物产生量,对环境更友好,风压增加,使得补风在窑体3内旋转前进能够将物料吹起,增加燃烧效率,并防止物料粘壁,避免对窑体3内部的腐蚀,延长窑体3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窑头罩1下方采用轮子31的结构,使得窑头罩1移动更加方便,加快窑头罩1与窑体3组装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轮子31与窑头罩底座上32设置有相应的锁定装置,能够将轮子31以及窑头罩1等装置锁定在窑头罩底座32上,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晃动、滑动、滑落等问题,使得整个工作过程更平稳、更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防止返料、避免腐蚀、燃烧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一种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它包括窑头罩1、窑体3和窑尾罩2,所述的窑头罩1左侧上方设置有补风通道35,所述的补风通道35顶部设置有补风口40,所述的补风通道35下方设置有燃烧器接口34,所述的燃烧器接口34下方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43,所述的第三密封装置43左侧设置有连接器42,所述的连接器42左侧设置有喷煤装置33,所述的喷煤装置33左侧设置有进煤口41,所述的窑头罩1下方设置有窑头罩支撑座30,所述的窑头罩支撑座30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轮子31,所述的轮子31下方设置有窑头罩底座32,所述的窑头罩1右侧设置有风管46,所述的风管46右侧设置有冷却环管37,所述的风管46通过连接管36与冷却环管37连通,所述的冷却环管37右侧设置有窑体3,所述的窑体3贯穿冷却环管37与风管46安装在窑头罩1内部,所述的窑头罩1内部上方设置有集风箱44,所述的补风通道35与集风箱44连通,所述的集风箱44右侧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45,所述的第一阀门45与风管46连通,所述的集风箱44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二阀门47,所述的第二阀门47下方设置有曲型管48,所述的曲型管48右侧设置有出风口49,所述的曲型管48贯穿窑体3内部且与窑体3内壁紧贴,所述的窑头罩底座32右侧设置有第二窑体底座29,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29上方设置有第二托轮支撑座28,所述的第二托轮支撑座28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二托轮27,所述的第二托轮27上方设置有第二滚圈25,所述的第二滚圈25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3上,所述的第二托轮27通过第二轮带26与第二滚圈25连接,所述的第二窑体底座29右侧设置有第一窑体底座17,所述的第一窑体底座17左端上方设置有电机支撑座24,所述的电机支撑座24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23,所述的驱动电机23右侧设置有变速箱22,所述的驱动电机23通过第二转轴51与变速箱22连接,所述的变速箱22右侧设置有齿轮箱19,所述的齿轮箱19下方设置有齿轮箱支撑座21,所述的齿轮箱19内部设置有小齿轮20,所述的变速箱22通过第一转轴50与小齿轮20连接,所述的小齿轮20上方设置有大齿轮18,所述的大齿轮18安装在窑体3上,所述的齿轮箱支撑座21右侧设置有第一托轮支撑座16,所述的第一托轮支撑座16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托轮15,所述的第一托轮15上方设置有第一滚圈13,所述的第一滚圈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窑体3上,所述的第一托轮15通过第一轮带14与第一滚圈13连接,所述的窑体3右端设置有连接装置11,所述的窑体3通过第二密封装置12与连接装置11连通,所述的连接装置11右侧设置有窑尾罩2,所述的窑尾罩2上方中部设置有废气口8,所述的窑尾罩2前面下方设置有观察窗7,所述的窑尾罩2右侧设置有进料装置4,所述的进料装置4通过第一密封装置6与窑尾罩2连接,所述的进料装置4上方中部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的进料装置4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器38,所述的进料器38左侧设置有进料头39,所述的进料器38和进料头39贯穿第一密封装置6、窑尾罩2、第二密封装置12与连接装置11进入窑体3内部,所述的进料装置4下方设置有电控箱9,所述的电控箱9下方设置有窑尾罩底座10。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第二滚圈25、第二轮带26、第二托轮27、第二托轮支撑座28与第一滚圈13、第一轮带14、第一托轮15、第一托轮支撑座16大小、结构、安装方式等均相同,并且关于大齿轮18左右对称位置安装,其中滚圈部分由钢水浇铸而成,由于滚圈部分的窑体3承重,所以比其他部分窑体3钢板稍厚,托轮和滚圈上的滚圈内圈对应,与相应的支撑座相连,是整个回转窑的承重支柱,对称结构的设置是为了窑体3的整体受力均衡,使得窑体3在运转时更加平稳。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窑体3由钢板焊接或铆接而成,它与水平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窑体3内部设置有耐火砖,所述的窑尾罩2安装在窑体3高的一端,所述的窑头罩1安装在窑体3低的一端,所述的窑头罩1和窑尾罩3内衬均铺有耐火材料,并且均与窑体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密封装置,窑尾罩2高,窑头罩1低,为的是能让物料在倾斜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同时,窑体3在自由转动的时候,物料能在窑体3内随之转动充分煅烧,铺设耐火材料,以及设置相应的密封装置目的是,以免热量有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提高回转窑的工作效率,窑体3内部设置有耐火砖是为了保护筒体和减少热损失。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大齿轮18安装在靠近窑体3中部的位置,且大齿轮18与窑体3的连接方式采用切向连接和轴向连接中的一种,大齿轮18安装在靠近窑体3中部的位置是为了在运转中使窑体3受力均匀,远离热端,灰尘较少;切向连接:大齿轮18固定在窑体3切线方向的弹簧板上,弹簧板一般用20-30mm厚的钢板,宽与大齿轮18相等,一端成切线与垫板及窑体3固定在一起,一端用螺栓与大齿轮18结合在一起,结合处可以插入垫板,这样可以调节大齿轮18中心与窑体3中心位置,使之对准,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能减少因窑体3弯曲或启动/停止时的冲击对大、小齿轮的影响,缺点是安装较困难,中心不易找准,齿轮制造困难;轴向连接:将大齿轮18固定在与窑体3平行的弹性钢板上,在窑体3上放有垫板座两圈,其间距为1.4-1.8m,中间架有8-15块弹性钢板,与垫板一起用铆钉固定在窑体3上,大齿轮18用螺钉固定在钢板上,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制造简单、安装容易、大齿轮18可以调面使用的优点,缺点是传递动力时,弹性程度较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安装方式。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轮子31与窑头罩底座32上设置有相应的锁定装置,是为了能够将轮子31以及窑头罩1等装置锁定在窑头罩底座32上,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晃动、滑动、滑落等问题,使得整个工作过程更平稳、更安全。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大齿轮18和小齿轮20的中心线应保持平行,所述的小齿轮20可以安装在大齿轮18的正下方,也可以安装在斜下方,安装在正下方时,两齿轮的作用力使小齿轮20轴承地脚螺栓承受水平推力较大;安装在正下方时,小齿轮20产生向上推窑体的力,减小了对小齿轮20轴承地脚螺栓的水平推力,而且不受拉力,也便于检修和改善传动装置的工作条件;因此小齿轮20一般安装在大齿轮18的斜下方,大、小齿轮的速比一般为5-7,即小齿轮20工作次数比大齿轮18多6次,因此大齿轮18用45铸钢制造,小齿轮20用50锻钢制造,以便两者磨损均衡。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电控箱9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电控箱9分别与变速箱22、驱动电机23、进料器38、第一阀门45、第二阀门47电连接。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变速箱22为gv(h)28-400w-型变速箱,所述的驱动电机23为zsn4型电机,所述的进料器38为yjda型进料器,所述的第一阀门45和第二阀门47均为td941w型阀门,采用gv(h)28-400w-型变速箱的目的是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与驱动电机23配合的更好,传递效率较高;采用yjda型进料器的目的是进料均匀、工作稳定可靠;采用td941w型阀门的目的是易于控制,而且灵敏度高。

本实用新型为带有补风通道的回转窑,窑体3与水平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且可以自由转动,窑尾高,窑头低,在回转窑工作过程中,物料和燃料分别从窑体3的不同端进入,即物料从窑体3的高端窑尾进入,燃料从窑头喷入,随着窑体3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作用,物料在倾斜力的作用下既沿圆周方向翻滚又沿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因此,物料能在窑体3内充分煅烧,窑体3内衬有耐火砖,以保护窑体3和减少热损失,窑头罩1和窑尾罩2内衬均铺有耐火材料,并且均与窑体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以免热量有不必要的损失,窑头罩1上设置有喷煤装置33和用于安装燃烧器的燃烧器接口34,煤磨把煤粉磨细后,细煤粉经专门的输送设备被送到喷煤装置33,进而喷入到窑体内,配合燃烧器使其燃烧,从而为回转窑提供整个回转窑主要来源的热量,与此同时,燃料在风力和喷煤装置33的作用下,产生的热量会从窑头传送到窑尾,燃烧产生的废气与物料进行交换后,由窑尾罩3上废气口8排出,进行相应的废气处理,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1进入冷却机冷却,完成物料的煅烧工作,在回转窑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回转窑进行补风时,补风装置通过补风口40与补风通道35连通,聚集在在集风箱44中,然后通过电控箱9打开第二阀门47,风进入到曲型管48内,通过出风口49对窑体3内进行补风,由于第二阀门47体积小于集风箱44体积,因此风从集风箱44内进入到曲型管48中时,风压增加,通过出风口49向窑体3内部吹入时,可以增加补风与物料接触,减少助燃空气量,风压增加,使得补风在窑体3内旋转前进能够将物料吹起,增加燃烧效率,并防止物料粘壁,避免对窑体3内部的腐蚀,延长窑体3的使用寿命;当生成熟料经窑头罩1进入冷却机冷却时,通过电控箱9关闭第二阀门47,打开第一阀门45,这时风进入到风管46和冷却环管37内,对窑头罩1以及窑体3头部风冷,防止过热损坏窑体3;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防止返料、避免腐蚀、燃烧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