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0852发布日期:2021-01-23 11:3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气片热交换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暖气片是一种以采暖为主的采暖设备。主要在冬天寒冷的北方地区使用,具有保暖的作用,以前多使用铸铁暖气片,现在已经发展除了更多材质的暖气片。为了尽可能的增大暖气片的换热效率,人们在暖气片的材质和结构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仅仅通过热量的自主交换,效率还是较为低下。所以,在使用时,很多在暖气片上增加换热风扇,但是这种风扇占地大,而且还需要另外消耗能源,而且还不美观,清洗也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
[000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包括暖气片、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暖气片左端面的上端部位,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暖气片左端面的下端部位,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位于所述暖气片的左侧,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扇体上旋转装置、扇体和扇体下旋转装置,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所述扇体和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为从上至下的放置顺序,
[0005]
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包括上进水管、上旋转体放置体、上旋转扇叶和上出水管,所述扇体包括旋转轴杆和扇叶,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包括下进水管、下旋转体放置体、下旋转扇叶和下出水管,
[0006]
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为竖直放置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状,所述上进水管固定在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左端部位的前端部位,所述上出水管固定在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右端部位的后端部位,
[0007]
所述旋转轴杆为竖直放置的圆柱体杆,所述旋转轴杆通过轴承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的上端面、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的下端面、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的上端面、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的下端面,
[0008]
所述上旋转扇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上旋转扇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外侧表面的上端部位,若干个所述上旋转扇叶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的外侧表面,所述上旋转扇叶位于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内,
[0009]
所述扇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扇叶位于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之间的所述旋转轴杆上,若干个所述扇叶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的外侧表面,
[0010]
所述下旋转扇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下旋转扇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外侧表面的下端部位,若干个所述下旋转扇叶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的外侧表面,所述下旋转扇叶位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内,
[0011]
所述下出水管固定在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左端部位的前端部位,所述下进水管固
定在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右端部位的后端部位,
[0012]
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的所述上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的所述下进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
[001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位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的正上方,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和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的后端面设有安装组件。
[001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相同。
[001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进水管连通热水管,所述下出水管连通冷水管。
[001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扇叶和所述下旋转扇叶相同。
[0018]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利用流体的动力制作一种自动换热风扇,节约能源,易于清洗。
附图说明
[0019]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旋转扇叶、旋转轴杆和下旋转扇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标号:暖气片-1;进水管-2;出水管-3;换热装置-4;扇体上旋转装置-4.1;上进水管-4.1.1;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上旋转扇叶-4.1.3;上出水管-4.1.4;扇体-4.2;旋转轴杆-4.2.1;扇叶-4.2.2;扇体下旋转装置-4.3;下进水管-4.3.1;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下旋转扇叶-4.3.3;下出水管-4.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7]
如图1所示,一种暖气片热交换机构,包括暖气片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位于所述暖气片1左端面的上端部位,所述出水管3位于所述暖气片1左端面的下端部位,还包括换热装置4,所述换热装置4位于所述暖气片1的左侧,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4.1的所述上出水管4.1.4连通所述进水管2,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4.3的所述下进水管4.3.1连通所述出水管3。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位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的正上方,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出水管3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和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的后端面设有
安装组件。所述上进水管4.1.1连通热水管,所述下出水管4.3.4连通冷水管。
[0028]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扇体上旋转装置4.1、扇体4.2和扇体下旋转装置4.3,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4.1、所述扇体4.2和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4.3为从上至下的放置顺序,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4.1包括上进水管4.1.1、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上旋转扇叶4.1.3和上出水管4.1.4,所述扇体4.2包括旋转轴杆4.2.1和扇叶4.2.2,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4.3包括下进水管4.3.1、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下旋转扇叶4.3.3和下出水管4.3.4,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为竖直放置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状,所述上进水管4.1.1固定在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左端部位的前端部位,所述上出水管4.1.4固定在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右端部位的后端部位,所述旋转轴杆4.2.1为竖直放置的圆柱体杆,所述旋转轴杆4.2.1通过轴承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的上端面、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的下端面、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的上端面、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的下端面,所述上旋转扇叶4.1.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上旋转扇叶4.1.3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4.2.1外侧表面的上端部位,若干个所述上旋转扇叶4.1.3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4.2.1的外侧表面,所述上旋转扇叶4.1.3位于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内,所述扇叶4.2.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扇叶4.2.2位于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之间的所述旋转轴杆4.2.1上,若干个所述扇叶4.2.2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4.2.1的外侧表面,所述下旋转扇叶4.3.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下旋转扇叶4.3.3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4.2.1外侧表面的下端部位,若干个所述下旋转扇叶4.3.3均匀分配在所述旋转轴杆4.2.1的外侧表面,所述下旋转扇叶4.3.3位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内,所述下出水管4.3.4固定在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左端部位的前端部位,所述下进水管4.3.1固定在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右端部位的后端部位,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相同。所述上旋转扇叶4.1.3和所述下旋转扇叶4.3.3相同。
[0029]
实施例1:所述换热装置4位于所述暖气片1的左侧,所述扇体上旋转装置4.1的所述上出水管4.1.4连通所述进水管2,所述扇体下旋转装置4.3的所述下进水管4.3.1连通所述出水管3。
[0030]
所述上旋转扇叶4.1.3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4.2.1的上端部位,所述下旋转扇叶4.3.3固定在所述旋转轴杆4.2.1的下端部位,所述上旋转扇叶4.1.3位于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内,所述下旋转扇叶4.3.3位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内,所述扇叶4.2.2固定在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与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之间的所述旋转轴杆4.2.1上。
[0031]
实施例2:使用前,将所述换热装置4通过所述上出水管4.1.4和所述下进水管4.3.1分别连接所述进水管2和所述出水管3,并通过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和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上的安装组件固定在墙上,然后从所述上进水管4.1.1通入热水,由于热水通入到所述上旋转体放置体4.1.2内,然后通过所述上出水管4.1.4出去,这时水流将会带动所述上旋转扇叶4.1.3转动,当水流从所述出水管3流经所述下进水管4.3.1进入到所述下旋转体放置体4.3.2内时,将会带动所述下旋转扇叶4.3.3转动,这样由于所述上旋转扇叶4.1.3和所述下旋转扇叶4.3.3的转动方向一致,所以将会带动所述扇叶4.2.2转动,这样水流的动力将会带动所述扇叶4.2.2转动扇风,这样就可以将所述暖气片1上的热量吹
走,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0032]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