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反烧燃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577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反烧燃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
目前已有人在手烧炉中采用反烧法,即一次向炉排上投较厚的煤,从上部点火逐渐往下烧(如88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业锅炉手册》第120页反烧法一章中所介绍的)。其主要缺点是只能间歇运行,一炉煤烧完后,要清炉加煤,重新点炉。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它可保证燃煤反烧的持续进行,从而稳定燃烧室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排烟口的炉膛,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a、炉膛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b、炉膛的下方联接有燃烧室,燃烧室的下部的周壁上分布有进风小孔;c、燃烧室下部的周壁外设有环形进风道,进风道接鼓风机出口;d、燃烧室下方设有螺旋式燃煤输送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略去动力部分)。
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包括炉膛1,联接于炉膛下方的燃烧室,鼓风机3,以及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螺旋式燃煤输送器。
炉膛1具有排烟口(炉膛上部略画,故排烟口未示出),其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2。
燃烧室呈漏斗型,由上缘内侧具有反射拱4的主体部分5和位于主体部分下侧的环形进风道6组成。环形进风道的内周壁7上匀布有进风小孔8;内周壁7的外侧设有进风导向板9。环形进风道与鼓风机3的出口接通。
螺旋式燃煤输送器由出口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输煤管10,设于输煤管内的给煤螺杆11和用以带动给煤螺杆转动的动力部分组成。输煤管的出煤部上设有用以支撑给煤螺杆前端轴颈的滑动轴承12;输煤管的进煤部上设有进煤斗13和用以支撑给煤螺杆后部的轴承盖14,轴承盖内设有向心推力轴承15。给煤螺杆11的后端经联轴器16与动力部分的动力输出轴相联接。动力部分由电机和变速机构组成,变速机构可采用蜗杆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根据燃烧室对燃煤的需要量间歇启动动力部分及燃煤输送器,将进煤斗13内的燃煤间歇送入燃烧室;(2)鼓风机经环形进风道6,进风导向板9及燃烧室下部的进风小孔不断向燃烧室送入助燃空气;(3)进入燃烧室内的燃煤(间歇)自下而上地运行,顺序完成干燥、干馏、燃烧,最后成为灰渣,(间歇地)由人工经排渣门2排出。
上述的燃烧室的反射拱4用以加热燃烧室下部的新煤层,使之顺利燃烧。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显著优点1、燃烧室温度波动小,克服了中小型各种炉窑炉温波动大的难题,有利于工业生产。
2、燃煤燃烧充分,烟尘少。
3、可适应于各种优质煤,白煤以及各种煤质较差的煤的充分燃烧。
4、构造简单,操作方便。
该装置经济、适用,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包括具有排烟口的炉膛,其特征是a、炉膛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b、炉膛的下方联接有燃烧室,燃烧室下部的周壁上分布有进风小孔;c、燃烧室下部的周壁外设有环形进风道,进风道接鼓风机出口;d、燃烧室下方设有螺旋式燃煤输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其特征是燃烧室呈漏斗型,燃烧室上缘内侧设有反射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其特征是燃烧室下部的分布有进风小孔的周壁外侧设有进风导向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其特征是螺旋式燃煤输送器由出口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输煤管,设于输煤管内的给煤螺杆和用以带动给煤螺杆转动的动力部分组成,输煤管上设有进煤斗,动力部分由电机和变速机构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其特征是螺旋式燃煤输送器由出口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输煤管,设于输煤管内的给煤螺杆和用以带动给煤螺杆转动的动力部分组成,输煤管上设有进煤斗,动力部分由电机和变速机构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它包括具有排烟口的炉膛,其特征是a、炉膛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b、炉膛下方联接有燃烧室,燃烧室下部的周壁上分布有进风小孔;c、燃烧室下部的周壁外设有环形进风道,进风道接鼓风机出口;d、燃烧室下方设有螺旋式燃煤输送器。它不仅可保证燃煤反烧的持续进行,而且可使各种优质及煤质较差的煤充分燃烧。
文档编号F24B1/00GK2078413SQ9022235
公开日1991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3日
发明者柯成清, 刘友春, 吴英华 申请人:福建省宁德市茶叶机械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