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熔制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78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熔制窑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窑炉,特别是一种熔化水玻璃的连续熔制窑炉。
目前,生产水玻璃的中小型厂家大多采用直火式反射炉,它由燃烧室、熔池、隔墙、澄清池、窑顶、火道构成。这种反射炉的高温气焰直接由火床翻入熔化池,随之会带入大量的煤屑和烟尘,污染水玻璃,而且它采用间歇出料生产方法,出料时流量很大,不利于水玻璃的冷却,有时料子成团流出,有的还夹有生料,影响产品质量;在水玻璃熔制过程中,对窑炉材料的侵蚀比较严重,窑炉寿命短,需经常维修,而它整体结构较强,池底、墙、拱连接在一起,若要检修,相当麻烦;同时,在熔制过程中,频繁加煤、掏渣、出灰,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温度波动也很大,不易升上,这样燃料耗用多,能源浪费严重,为了减少燃料耗用量,提高废热利用率,许多厂家增设热器,诸如标准砖结构换热器、园形和六角形结构换热器、薄壁盒子砖结构换热器,这些换热器不是换热效率低,就是易产生粉尘堵塞或漏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熔制温度高,废热利用率高,可连续生产的分离抬弦结构的水玻璃连续熔制窑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燃气道、换热器、小炉、熔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换热器由上下三种结构组成,下部是底端有二次空气进口的盒子砖风火道迂回结构;中部为方形筒砖结构;上部为实体砖风火道结构,其顶端通过外拱道10熔池相通,外拱道下方与小炉相通的二次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冷空气从二次空气进口进入换热器与从外拱道进入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二次空气进入小炉,在小炉内,与从燃气道进入的燃料气流混合燃烧,并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射向熔池内的配料,产生高温火焰熔化配料,高温废气则翻入外拱道进入换热器,预热冷空气后进入烟道,然后烟囱排出。
这种连续熔制窑炉熔制温度高,炉温稳定,温度分布均匀,可连续出料,且出料均匀,冷却好,产品质量高;有效热利用率可达25%~40%,节约燃料,燃料消耗量可降低到300~400公斤/吨。
本实用新型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连续熔制窑炉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
图1的平面剖视图。
图3
图1中换热器的B-B剖视图。
图4
图1中换热器的A-A剖视图。
图5
图1中熔池的局部边墙结构示意图。
1、燃气发生炉 2、燃气道 3、换热器 4、小炉 5、二次空气进口 6、熔池 7、盒子砖风火道迂回结构 8、方形筒砖结构 9、实体砖风火道结构 10、外拱道 11、二次空气出口通道 12、池墙 13、胸墙 14、拱脚 15、立柱 16、螺杆 17、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由燃气道2、换热器3、小炉4、熔池6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换热器3由上下三种结构组成,下部是底端有二次空气进口5的盒子砖风火道迂回结构7;中部为方形筒砖风火道结构8;上部为实体砖风火道结构9,其顶端通过外拱道10与熔池6相通,外拱道10下方是连接换热器3与小炉4的二次空气出口11。为了便于维修,整个熔池6采用分离式抬弦结构,熔池底、熔池墙及拱可分离,这样可以坏哪处修哪处;为了增强抗腐蚀能力,延长窑炉使用寿命,熔池的池墙12与胸墙13连为一体,拱脚14和立柱15位于墙外,用螺杆16将拱脚14与立柱15连接固定,为了有利于拱的膨胀,减少拱脚14松动过程中的穿火、烧坏情况,拱脚14下面铺砂17,形成滑动结构;为了使这种连续熔制窑炉适用于固体燃料,还可增加一个燃气发生炉1,与燃气道2相通。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熔制窑炉它包括燃气道2、换热器3、小炉4、熔池6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换热器3由上下三种结构组成,下部是底端有二次空气进口5的盒子砖风火道迂回结构7;中部为方形筒砖风火道结构8;上部为实体砖风火道结构9,其顶端通过外拱道10与熔池6相通,外拱道10下方是连接换热器3与小炉4的二次空气出口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熔制窑炉,其特征在于整个熔池6采用分离式抬弦结构,熔池底,熔池墙及拱可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熔制窑炉,其特征在于熔池6的池墙12与胸墙13连为一体,拱脚14与立柱15位于墙外,用螺杆16将拱脚14与立柱15连接固定,拱脚14下面铺有砂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熔制窑炉,其特征在于使用固体燃料时,可增加一个与燃气道2相通的燃气发生炉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化水玻璃的连续熔制窑炉。它包括燃气道2、换热器3、小炉4、熔池6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换热器3由上下三种结构组成,下部是底端有二次空气进口5的盒子砖风火道迂回结构7;中部为方形筒砖风火道结构8;上部为实体砖风火道结构9,其顶端通过外拱道10与熔池6相通,外拱道10下方是连接换热器3与小炉4的二次空气出口11。
文档编号F27B3/00GK2185412SQ9323980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英禄 申请人:李英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