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247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空气引导件50可在后板56的上部形成有第一锥形孔51,且上侧引导件59、左侧板57的上部、上部隔板55A和右侧板58的上部可以成为第一流路部52。空气引导件50可在后板56的下部形成有第二锥形孔53,且下侧引导件60、左侧板57的下部、下部隔板55B与右侧板58的下部可成为第二流路部54。
[0077]空气引导件50可以发挥分别包围第一涡轮风扇和第二涡轮风扇44并且分别引导借助第一涡轮风扇42流动的空气及借助第二涡轮风扇44流动的空气的风扇壳体的功能。
[0078]送风装置可包括:第一马达62,设置于排出主体2,用于使第一涡轮风扇42旋转;以及第二马达64,设置于排出主体2,用于使第二涡轮风扇44旋转。
[0079]第一马达62能够以旋转轴向后方突出的方式通过马达支架63设置于第一马达设置部23A。排出主体2的第一马达设置部23A可包括多个杆,上述多个杆以放射状突出地设置于排出主体2的背面,马达支架63能够利用螺栓等紧固构件与多个杆中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
[0080]第二马达64能够以旋转轴向后方突出的方式通过马达支架65设置于第二马达设置部23B。排出主体2的第二马达设置部23B可包括多个杆,上述多个杆以放射状突出地设置于排出主体2的背面,马达支架65能够利用螺栓等紧固构件与多个杆中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
[0081]第一涡轮风扇42可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作为离心方向的圆周方向吹送。从第一涡轮风扇42向圆周方向吹送的空气可借助空气引导件50引导至上部曲线形排出口 Rl和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各自的上部,空气可向上部曲线形排出口 Rl和一对直线形排出口L1、L2中的某一个直线形排出口 LI的上部以及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中的另一个直线形排出口 L2的上部这三个区域分散地排出。当第一涡轮风扇42旋转时,在空调单元进行过空气调节的空气可通过截面形状为“ H ”形状的上部排出口 01排出,并可向排出主体2的上部前方的广阔的区域扩散地排出。第一涡轮风扇42可向一对直线形格栅LG1、LG2的上部和上部曲线形格栅GRl吹送空气。
[0082]第二涡轮风扇44可以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作为离心方向的圆周方向吹送。从第二涡轮风扇44向圆周方向吹送的空气可借助空气引导件50分别引导至下部曲线形排出口R2和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的下部,空气可向下部曲线形排出口 R2和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中的某一个直线形排出口 LI的下部以及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中的另一个直线形排出口 L2的下部这三个区域分散地排出。当第二涡轮风扇44旋转时,在空调单元进行过空气调节的空气可通过截面形状为“ U ”形状的下部排出口 02排出,并可向排出主体2的下部前方的广阔的区域扩散地排出。第二涡轮风扇44可向一对直线形格栅LG1、LG2的下部和下部曲线形格栅GR2吹送空气。
[0083]第一涡轮风扇42及第二涡轮风扇44各自的直径D可大于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之间的最短距离L3。
[0084]排出主体2能够与空气引导件50相结合。排出主体2的紧固部34能够与空气引导件50相结合,并且,当与空气引导件50相结合时,排出主体2可配置于空气引导件50的前方。当与空气引导件50相结合时,排出主体2的上部能够覆盖空气引导件50中的用于容置第一涡轮风扇42的空间S2,排出主体2的下部能够覆盖空气引导件50中的用于容置第二涡轮风扇44的空间S3。
[0085]当然,送风装置4可以不包括形成有两个涡轮风扇42、44、两个马达62、64及两个锥形孔51、53的空气引导件50,而是包括形成有一个涡轮风扇42、一个马达62及一个锥形孔51的空气引导件50。S卩,送风装置4当然可以包括如下空气引导件50:其形成有设置于排出主体2的马达62、设置于马达62的旋转轴且向曲线形排出口 Rl、R2及直线形排出口L1、L2吹送空气的涡轮风扇42以及向涡轮风扇42引导空气的锥形孔51,并且该空气引导件50与排出主体2相结合。
[0086]在直线形排出口 L1、L2的长度长的情况下,送风装置4优选包括形成有第一涡轮风扇42、第二涡轮风扇44、第一马达62、第二马达64、第一锥形孔51及第二锥形孔53的空气引导件50,从而向两个送风流路吹送空气,而在直线形排出口 L1、L2的长度短的情况下,送风装置4优选包括形成有一个马达62、一个涡轮风扇42及一个锥形孔51的空气引导件50,从而向一个送风流路吹送空气。
[0087]吸入主体6可包括形成有开口部的外壳62,空气为了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而通过上述开口部。在外壳62可形成有用于收容热交换器8的空间。外壳62可呈前表面开放的箱子形状,热交换器8可位于外壳62的内部。外壳62能够与空气引导件50相结合,外壳62的前表面能够被空气引导件覆盖。在外壳62和空气引导件50之间可形成有容置热交换器8且空气与热交换器8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空间。外壳62可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后方侧外观。外壳62可以成为空气调节器的后外壳。外壳62可以包围空气引导件50的外周。吸入主体6还可以包括拆装于外壳62的吸入格栅64。吸入格栅64可以为空气调节器的外部空气为了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而通过的吸入板,可以在吸入格栅64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外部空气为了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而通过的空气吸入口。可在吸入格栅64配置有净化单元9。可在吸入格栅64形成有用于装拆净化单元9的净化单元拆装部。吸入格栅64可与外壳62形成为一体,且形成有净化单元9所出入的出入部。吸入格栅64可与外壳62独立地单独形成,并在外壳62拆装。在空气调节器可配置单个或多个吸入格栅64。吸入格栅64的数量能够与净化单元9的数量相同,若净化单元9为多个,则吸入格栅64也是多个。在净化单元9包括第一净化单元9A和第二净化单元9B的情况下,吸入格栅64可包括配置第一净化单元9A的第一吸入格栅64A以及配置第二净化单元9B的第二吸入格栅64B。
[0088]热交换器8可设置为一个热交换器与第一锥形孔51及第二锥形孔53相向,可包括与第一锥形孔51相向的第一热交换器8A和与第二锥形孔53相向的第二热交换器SB。第一热交换器8A和第二热交换器SB可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配置。第一热交换器8A可位于第一净化单元9A和第一锥形孔之间。第二热交换器SB可位于第二净化单元9B和第二锥形孔之间。通过第一热交换器8A和第二热交换器SB的制冷剂的温度可互不相同。
[0089]另一方面,空气调节器可在第一锥形孔51和第一吸入格栅64A之间配置热交换器8,并在第二锥形孔53和第二吸入格栅64B之间配置净化单元9。当然,空气调节器也可在第一锥形孔51和第一吸入格栅64A之间配置净化单元9,并在第二锥形孔53和第二吸入格栅64B之间配置热交换器8。
[0090]净化单元9可以对从空气调节器的外部向热交换器8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在空气调节器可设置有单个或多个净化单元。在净化单元9为多个的情况下,可包括:第一净化单元9A,用于对向空气调节器的内侧上部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以及第二净化单元9B,用于对向空气调节器的内侧下部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第一净化单元9A和第二净化单元9B的空气净化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净化单元9A和第二净化单元9B的其中之一可以由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构成,另一个由用于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构成。
[0091]空气调节器还可以包括用于覆盖第一主体20的前表面的第一主体盖80。第一主体盖80可以覆盖第一主体20的空间部S。
[0092]空气调节器还可以包括前外盖90。前外盖90能够以包围排出主体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前外盖90可以遮盖排出主体2的紧固部34。在前外盖90可形成有以使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Rl、R2和一对直线形排出口 L1、L2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92。前外盖90可以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左侧表面外观及右侧表面外观。前外盖90可包围排出主体2的外周。前外盖90可以成为空气调节器的前外壳。
[0093]图7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94]在排出主体2的第一主体20可以形成有电线贯通部27,用于与第一马达62及第二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